第11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5341
  從謝斌住進來,杜氏也猜到一二,不過謝斌在杜氏眼裏就是個窮舉子,她覺得配瓊姿有些委屈了她。

  王綜笑道:“自古就沒有窮舉人,謝斌中了舉,自有人來結交奉承他,田產奴仆是不差的。而且他父母雙亡,自小由伯父撫養長大,妹妹若是嫁過去,連正經的姑舅都不必應酬。”

  杜氏遲疑道:“兩家的門第……”王家太爺是太守公,公爹王佑年也曾任翰林編修,而謝家不過是田舍翁。

  王綜搖頭:“不能這麽比,謝斌有真才,前途不可限量。”

  杜氏再反對也沒有,於是問:“娘的意思呢?”

  “娘覺得至少要等明年春闈後再說婚事,並且還要瓊姿自己同意才行。我看再過幾日就是中秋節了,你讓人準備在後花園擺一桌席麵,趁此機會讓瓊姿見見謝斌。”

  “行,我跟娘一起商量辦。”

  ……

  卻說李逸收到了崔詠的信,急得了不得。雖然信上沒有明說王瓊姿要與謝舉子訂婚的事情,可是讓一個未婚的青年男子住進家裏,至少兩人見麵的機會多了許多。再想想王綜那張口四書,閉口五經的模樣,李逸已經能想到他是有多麽喜歡謝舉子。

  李逸在發愁,而羅翔與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勉在殿外一個角落裏竊竊私語。羅翔道:“皇上收到了南京崔少爺的信,心情就不太好,連我都捱了一頓罵。我猜肯定了王小姐那邊出了什麽幺蛾子。”

  徐勉當時是跟李逸一起去南京,對李逸與王瓊姿之間的事情知道的很清楚,小聲道:“皇上到了知好色慕少的年紀,欽慕王小姐。可王小姐精靈古怪,咱們皇上一直沒得到手啊。”

  羅翔竊笑:“我猜問題就是出在這沒有得手上,男子嘛,都是喜新厭舊,到手一陣子,膩味了就拋開,反而是這求而不得最是要命,讓人魂不守舍,牽腸掛肚。隻看咱們主子,便知道這位王小姐是個中高手啊。”

  徐勉道:“高手不高手我倒是不知道,反正皇上心裏挺不痛快的。”他附在羅翔耳邊將李逸曾經說過的話說出來。

  羅翔噴笑:“不靠身份,靠自身的魅力?”皇帝的魅力不就是在於他是皇帝嗎?

  說實話,現在兩人最擔心就是李逸再次出宮,羅翔身為李逸身邊的近侍太監,伺候著主子玩樂,徐勉雖然是錦衣衛,其實有時候兩人做的事差不多,這也讓他們成了朝臣眼中引誘皇上嬉樂,不務正業的老鼠屎,都快被閣老們參成篩子,幸虧李逸的維護,不然他們的小命早不知哪裏去了。

  羅翔道:“眼下皇上倒沒時間出宮了,韃靼汗王帶著騎兵襲擊大同,戰事吃緊,皇上得留在宮裏,隨時注意大同那邊的戰況。”

  韃靼人放牧為生,逐水草而居,每年到了冬季,草木枯敗,沒了糧食,韃靼人就會襲擊邊境搶大周的糧食,這樣的仗每年大大小小都有幾次,隻是這次情況更嚴重一些。

  兩人正說著話,一個小內侍跑過來,“徐大人、羅公公,皇上召你們二人!”兩人急忙忙進了殿內。

  李逸拿出兩封信給羅翔,道:“你讓人盡快送到南京崔侍郎府上。”

  羅翔收下來,就見李逸神態悠然,一點也沒有剛收到崔詠信時的焦急,他與徐勉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大著膽子問:“皇上,南京那邊的事情都解決啦?”

  李逸輕鬆地笑道:“什麽解決不解決的,都是些小事,沒什麽事。”

  肯定沒什麽事啊,一個謝斌算什麽,不過是個迂腐的書生罷了,論起風流瀟灑、風趣幽默,連自己的一根小手指都比不上,等大同這邊的事情了了,大不了他再去一趟南京,總之,李逸本著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兵法,給崔詠寫了回信,自認為萬無一失。

  這時,宮女進來稟告:“皇上,張小姐奉太後的懿旨給您送了八寶雞湯來,在殿外求見。”

  上次銀豹的事情沒有把張婉兒嚇退,她收拾心情,再接再厲,時常打著太後的名義給李逸送吃的。

  畢竟是親娘讓送過來的雞湯,李逸給麵子喝了幾口。張婉兒眼巴巴瞅著,道:“這是婉兒親手做的,皇上表哥覺得怎麽樣?”

  李逸裝作感興趣的樣子,誇她:“原來表妹竟是這麽蕙質蘭心,不錯,不錯。”

  張婉兒得意地抿著嘴巴笑。

  李逸話頭一轉,“敢問表妹,這湯是怎麽做的,又有哪八寶?”

  張婉兒親手燉雞湯,所謂親手,不過是給雞湯了加了一勺子水,然後就在閨房等著廚房做好,她再送過來。被李逸這麽一問,可把她問住了,她給身邊的嬤嬤打眼色,那嬤嬤說:“回皇上——”

  李逸一個眼風過去,“朕問的是張小姐。”

  嬤嬤趕緊磕頭告罪,張婉兒結結巴巴地說:“把雞放在水裏煮,煮煮就好了,八、八寶是紅棗、當歸……”最後臉都憋紅了,就是說不出來。

  羅翔適時地添了一句:“張小姐,您說雞湯是您親手燉的,問您怎麽做,您又說不出來,這可是欺君的大罪!”

  張婉兒“撲通”跪下來,眼睛紅的像兔子,“皇上表哥,我、我沒有想欺君啊。”

  李逸笑出來,“羅翔,你看你嚇到張小姐了。行了,表妹,你先起來,以後誠實點,你沒做總不能說自己做了吧。”

  張婉兒抹了眼淚,站起來,李逸突然斂了笑容,道:“念在表妹是初犯,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嗯,就把你送給韃靼去和親!”

  韃靼,在張婉兒眼裏,就是茹毛飲血的強盜,比那兩隻吃生肉的豹子更可怕。“皇上,您先忙,婉兒還要去清寧宮給太後回個話,告辭了!”說完,不須人扶著,踩著小金蓮飛快地走了。

  張婉兒這種蠢而不自知的樣子讓李逸的心情好了許多。

  ……

  崔詠收到了李逸的信,心裏有了數。崔家與王家同是官宦人家,兩家素有往來。崔詠設宴邀請眾位舉子,他本就是能言善道的,刻意結交謝斌,幾番下來,兩人相處倒不錯。

  崔家早幾代是京城有名的外戚,現在雖然敗落了,但在南京還算說得上話。謝斌也想多結交一些有才幹的人,便常隨著崔詠一道出去。崔詠專門帶他去秦淮河遊船喝酒,花重金請了十六樓的歌妓相陪。

  這次數多了,連王瓊姿都知道謝斌經常出去喝花酒,趁著王綜過來給俞氏請安,她把哥哥拉到一邊,悄悄說道:“大哥,我聽門上的人說謝斌這幾日總是出門,是去那種地方呢。”

  王綜皺了眉頭:“咱們家的人怎麽嚼起了客人的舌根。”

  王瓊姿急了:“大哥,他能做出這種事來,就不要怕人說閑話!”

  王綜見她真著急,笑道:“以訛傳訛,這些閑話是聽不得的。大哥給你講個故事,崔詠請謝斌去謳歌樓吃酒,請了幾個歌姬作陪,謝斌臉都羞紅了,坐得離歌妓遠遠的,口裏念念有詞,大家夥兒仔細一聽,他竟然在背《禮記》,哈哈!”

  王瓊姿不太相信:“還有這樣的人?”

  王綜道:“大哥不會看錯人的,謝斌是真正的君子,守得住自己。你要放心。”

  王瓊姿莫名其妙:“我放什麽心啊?”

  19、第 19 章(捉蟲)

  “你們兄妹在那竊竊私語什麽呢,有什麽話不能讓我們知道?”杜氏笑吟吟地說,俞氏與王純也一齊看過來。

  王瓊姿就把謝斌去喝花酒背禮記的事情說出來,大家都覺得好笑,笑了一陣子,俞氏正色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有些人還是要少些往來。”

  王綜拱手道:“我都知道了,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要會試,後麵的日子會盡量少出去應酬,我會跟謝兄說一聲的。”

  俞氏點點頭,不再說這個事,王綜告辭回了書房讀書。

  廚房管事今日去西市采購菜蔬時,買了兩竹簍新鮮的河蟹,每隻蟹足足有半斤,膏肥脂滿。

  河蟹難得,杜氏與小姑子商量怎麽吃。王家以前的吃法是把蟹肉蟹膏都剝出來,用老母雞湯煨之,輔以海參、花膠、鮑魚等,膾成蟹羹。

  今年王瓊姿想換個口味,道:“不如一竹簍做蟹羹,剩下一簍先養著,明日中秋節,咱們放在蒸籠上直接清蒸,開一桌螃蟹宴,再配上臘鴨、牛乳酪、醉蚶,栗、菱、葡萄、石榴、柚子、月餅等等,主食則是鴨肉包子、鵝油白糖蒸餃。”

  杜氏拍手道好:“不錯,獨特又有風味,我本來還準備從醉仙樓叫一桌席麵,現在看來不用了,明日就按妹妹說的做。母親覺得怎麽樣?”

  俞氏笑道:“我不管,你們自己鬧去。隻是還有謝公子同咱們一起過節,你們先得問問他有什麽忌口。”

  杜氏笑道:“娘,您可想多了,我聽廚房的何嫂子說,謝斌可沒什麽忌口的,啥都能吃,尤其好吃豬肉,肥肉相間的五花肉在灶上煨一個時辰,煨的稀爛,滿滿一大碗,他能都吃了,一天三頓都不嫌膩,我看到時候上兩碗,即使他不吃蟹,也可以有其他的吃。”

  王瓊姿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油膩的胖子大口嚼肉的場景來,忍不住嘀咕道:“那他得多胖啊!”

  杜氏:“他不胖,長得瘦高,明日你就可以見到了。”

  王瓊姿對這位謝公子莫名有了幾分興趣。

  王家的中秋宴就擺在後花園小池塘邊的筠芝亭,亭子旁邊有兩顆桂花樹,八月上旬下了幾場雨,今年的桂花開得便遲些,時隱時現的香味,不如往年鋪天蓋日般的濃烈。

  圓圓的月亮在庭院灑滿了清輝。王瓊姿終於見到了傳聞中的謝斌。果然不胖,清瘦型身材,皮膚白,清清淡淡的五官,不過眼睛很黑很亮,頭戴網巾,穿一身寶藍色直裰,整體上來看,謝斌就是一文弱的書生,一天三大碗煨豬肉,沒讓他長胖,同樣也沒讓他看著更強壯。

  謝斌給俞氏行禮,給杜氏行禮,最後給王瓊姿行禮,王瓊姿避到俞氏身後。

  杜氏打趣道:“謝賢弟,這位是我家妹妹,比你小幾歲呢!”

  謝斌忙告失禮,王綜道:“有什麽可失禮的,你是太多禮了!”

  俞氏見過謝斌幾次,對他有兩分喜愛,見他規規矩矩,給杜氏與王瓊姿行禮時甚至不敢抬眼直視,所以才鬧出笑話來,她和藹地說:“謝公子,不必多禮,隻當是在自己家。女兒,給謝公子見禮。”

  王瓊姿站出來,福了福身,“見過謝世兄。”

  少女穿一身白綾裙子,外罩一件遍地金比甲,越發顯得身姿窈窕,聲音清脆如黃鶯,鑽進了謝斌心裏,他慌慌張張地說:“王小姐不必多禮,快請坐!”

  說完他又覺得不對,這是在別人家,他這個客人怎麽反倒做起主來,於是更加手足無措。好在王綜及時與謝斌說話才緩解了氣氛。

  廚下的人陸陸續續端菜上來,剛蒸好的螃蟹,還冒著熱氣。王瓊姿先拿一個蟹,剝出肉來,沾上薑醋汁吃,鮮香無比。俞氏要讓下人幫忙剝,王瓊姿拒絕:“要自己剝才香。”連最小的王純都自己剝。

  王純不愛用那些工具,扯下蟹腿直接嚼起來,俞氏擔心他在客人麵前失禮,說了他一句,謝斌忙說:“伯母,小生往日在家吃蟹時,也都如王小兄弟一樣居案大嚼,若是拘泥於形製,反而不美,吃得開心就好。”

  聽到有人支援自己,王純咯嘣咯嘣咬得更歡了。

  “說得好!”王綜也丟了小錘子,直接上嘴,再加上王純、謝斌,三人棄了工具,直接開吃。

  這位謝斌很有幾分蘇東坡的灑脫啊,王瓊姿暗暗地想。

  謝斌也不是傻子,王綜拿他當兄弟看待,俞氏以世侄之禮招待他,而且還明裏暗裏詢問他的父母,年紀,是否已成親等等。王綜賢兄穩重厚道,身上沒有一點官宦子弟的跋扈,對人誠懇,王賢兄的妹妹王小姐的人品一定如其兄,是個賢惠的妙人兒。待見了王小姐後,王小姐的倩影就留在謝斌腦中,一顆心想了許多,現在依他的身份配不上太守公家的小姐,但是他對來年春闈有信心,屆時他中了進士再來迎娶王小姐,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想到這裏他越發不敢抬頭去看王小姐,隻與王綜兄弟及俞氏說話。他自小熟讀四書五經,名家的選集看了三五千篇,於八股文上有很深的見解。他賣力地表現自己,與王綜談起來。

  俞氏懂八股文,聽得頻頻點頭。王瓊姿幼年時,父親王佑年也曾拿她當男孩子看,教過她文章,不過八股文枯燥乏味,大概最有興趣的就是科舉狂熱分子吧,她聽得昏昏欲睡,索性與王純兩人出燈謎玩起來。

  王瓊姿:“婷婷水中佇,六月枝頭香。熏風拂麵過,陽高頰畔紅。打一花朵。”

  王純年紀雖小,但很機靈,很快反應過來:“是荷花,對不對?”

  王瓊姿笑道:“對,弟弟真聰明!”

  杜氏聽到他們說起荷花來,指著池塘,道:“咱們這院子裏夏日一塘荷花開得極好,可惜現在是秋天,隻剩下一池子枯荷。這枯枝敗葉怪不好看的,我看明日還得讓人挖了它。”

  王瓊姿想起了林妹妹說過的話,忙道:“嫂子,還是留著,李商隱有詩雲,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多有詩意。”

  杜氏點頭:“妹妹說得對,咱們留著聽雨聲。不過說到李商隱,我最喜歡的還是他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王綜聽到她們論詩,笑了笑,道:“我最有印象的是他的‘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

  李商隱仕途不順,在科舉的道路上也屢受波折,杜氏有點憂心,勸了一句:“想來是李商隱的文章剛好不得宗師的喜歡,夫君必定不會跟他一樣。”

  謝斌道:“詩做的再好,文章不行,那也都是野狐禪。李商隱文章做的不好,不談也罷。王兄,我看王守溪、唐順之等人的八股文章做得甚好,咱們可以多學學他們的文章。”

  王瓊姿吃了一驚,道:“謝世兄,李商隱後來中了進士,他可是人人稱頌的名家……”

  謝斌:“王小姐,小生自問將大周曆代的名家的文章都看過了,不知這位李商隱是哪位?”

  王瓊姿大跌眼鏡,這位仁兄,竟然不知道李商隱!

  20、第 20 章(捉蟲)

  這位謝舉子怕是從生下來就一門心思在讀《四書》、《五經》,從會寫字起就在作八股文吧。

  八股文對形式有特別的要求,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八部分,每部分有固定格式,嚴格限製字數,題目隻從四書五經裏出,這樣框死了讀書人,不但導致本朝的文人在詩才上遠遠比不過前朝,而且還不務實學,光事空談。

  很多人窮盡一生,隻埋首四書五經,雖然得中科舉,但頭腦空洞,是個真正的呆子,就如眼前的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