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5657
  葉氏摸了摸他的頭,“我兒有本事,小小年紀就過了縣試。”

  明朗笑了,“阿娘,這才到哪裏呢,科舉路長的很,兒子才走了第一步呢。再過兩個月,我還要去府城參加府試呢。”

  葉氏一邊流眼淚一邊點頭,“好,到時候讓你姐夫陪著你去。你長大了,阿娘終於放心了,也對得起你阿爹了。”

  明朗又給她擦了擦眼淚,“阿娘,以後兒子定不會讓阿娘再操勞了。等兒子能挑起家業了,阿娘隻管在家裏享福就是了。”

  梅香在一邊看著弟弟,忽然內心變得寧靜起來。不知不覺間,明朗長的比她還高了,現在過了縣試,等他過了府試和院試,就是正經的秀才公了。我原來還擔心阿娘和弟弟妹妹們過不好日子,可見是我多操心了,說不定以後,我還要靠著明朗呢。

  想通了之後,梅香忽然也跟著高興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親親們早上好~感謝在2020-03-24 11:46:55~2020-03-25 11:43:5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就是一個少女誒、飯飯其粥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熱涼麵 66瓶;就是一個少女誒 14瓶;悅己、小太陽是大吃貨 10瓶;37075457 6瓶;方也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5章 過府試明朗定親

  明朗過了縣試之後, 仍舊每日帶著弟弟到秦先生家裏讀書,早去晚歸,勤學不怠。

  明盛見哥哥過了縣試, 還是第二名, 心裏羨慕不已,每日也越發用功,也想早些過了縣試。明朗見弟弟知道上進,也不點破他, 隻是從旁督促。

  他自然也希望弟弟能走科舉之路, 說起來,明盛讀書比他多了一絲靈氣。但因為明盛不是長子, 肩頭的責任小,且年紀也小,對世事的了解不夠通達, 缺了一份洞悉。假以時日, 等他長大了,見了更多的人情練達,加上他天性裏的靈氣, 做出的文章必定不差。

  因明盛還小,眾人的目光都在明朗身上,秦先生夫婦也是如此。

  秦先生的學生裏,如今過了縣試的, 明朗的名次是最好的。他愛才心切, 更加關注這個學生。

  這一日,秦家學堂裏, 十幾個學生都在讀書。秦先生把幾個過了縣試的學生挨個看過去,王村周年紀太大, 且有些迂腐,方孝俊為人忠厚,缺了一份曆練......最後,他還是把目光鎖定在了明朗身上。

  秦先生雖然為人略微有些清高,但他也不是什麽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也心疼自己的兒女。

  秦家兩子一女,老大秦玉炔已經過了府試,剛剛成了親,老二秦玉璋和明朗同年的。兩個兒子以後都要走科舉,他不用擔心。唯獨最小的女兒秦玉茗,天性爛漫,今年十二了,也該說婆家了。

  秦先生自然想給女兒說個讀書人,可年紀小未成親的讀書人不多,他的弟子裏也就這幾個了。

  秦先生存了挑女婿的心裏,看明朗的眼神就越發挑剔了。若是這回能過了府試,得個童生,倒是可以把女兒許給他,且再等等罷。

  明朗也奇怪,明明他考了第二名,怎地先生這兩天卻越發嫌棄他了,難道是嫌棄他沒有中頭名?可頭名是縣丞家的公子,縣丞自己有舉人功名,教導自家的兒子自然盡心。

  明朗讀書越發認真,就怕府試考得差了,先生越發嫌棄他。

  秦太太夜裏忍不住嗔怪秦先生,“作甚拉著個臉,把孩子都嚇壞了,上午吃飯都少吃了一些。”

  秦先生咳嗽了一聲,“愛之深責之切,我這也是為他好。我這些弟子裏頭,他的縣試名次最好,若是能一口氣過了府試和院士,十三歲的秀才可不多見呢。”

  秦太太笑了,“你也莫要逼他逼的太緊,他才多大呢,你不也是十七八中的秀才。再說了,這孩子向來自律,哪裏需要你提點。”

  秦先生摸了摸胡須,“茗兒也不小了,該給她說婆家了。”

  秦太太笑看秦先生,“莫不是你看中了明朗這孩子?”

  秦先生看了秦太太一眼,“你覺著如何?”

  秦太太放下了手裏的針線活,“孩子是不錯,看他縣試名頭這樣好,院試不好說,說不定能一口氣過了府試。年紀也相配,隻是,我有兩個擔憂的地方。”

  秦先生又摸了摸胡須,“你說給我聽聽。”

  秦太太蹙眉道,“我聽說明朗家裏有個姐姐,能當一半的家,能幹是能幹,隻性子略微有些急躁。咱們玉茗性子軟,我怕她不知道如何跟大姑子相處。再有,自來寡母粘兒,韓娘子青年守寡,定是每日兩隻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了。”

  秦先生放下了手裏的茶盞,“彩雲呐,我跟你想的恰恰相反。聽說明朗他姐姐管著韓家的一半家業,可見是個明白人。是個明白人,就不難相處。至於韓太太,我不大了解她,但為夫守節,想來品行不差。你說寡母黏兒我不反對,但哪個當娘的不黏兒子呢,你的眼睛難道整天沒盯著玉炔和玉璋?”

  秦太太笑著拿繡花繃子在秦先生身上拍了一下,“說著說著就編排我!”

  秦先生哈哈笑了,“玉茗是咱們唯一的女兒,我總要給她挑個有前程的。誰家都有婆母和大姑子小姑子,姑子們能幹不怕,總比那糊塗的強。至於婆母,能一個人領著四個孩子過日子,就這一點,韓太太比多少婦人都值得人敬佩。”

  秦太太聽他這樣說,也陷入了沉思,“你說的對,總是我操心的太多。玉茗天真,可她總是要說婆家的。誰家沒有婆母呢,況且韓太太是個斯文人,性子也堅韌,一個人能拖著四個孩子過日子,真是難得。大姑子小姑子都是女婿的親姐妹,她們兄弟姐妹守望相助一起長大,感情必定深。我們玉茗若和她們成了一家人,多兩個姐妹相互照顧,總比單打獨鬥強多了,這孩子成天跟我抱怨家裏沒有姐妹。都說韓家大丫頭厲害,說真的,我倒希望茗兒也能厲害些,這樣我就更放心了。難得的是女婿好,我看明朗性子不急不躁,說話溫和有禮,倒是個不錯的孩子。”

  秦先生點頭,“你做娘的心,嫁女兒時心裏擔憂她以後過不好日子,這也是常理。先不急,等過了府試再說。”

  秦太太斜膩了他一眼,“過了府試,別讓人家搶跑了。”

  秦先生又哈哈笑了,並未說太多。

  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眨眼就到了三月,葉氏一天比一天忙碌,四月間韓家即將迎來兩件大事,一是明朗考府試,二是梅香出嫁,一個月初一個月尾,好在能錯開了。

  考科舉的事情她幫不上忙,隻能和梅香一起用心打點明朗的衣衫吃食。梅香出嫁的事情就是她全權操辦了。

  嫁妝都備齊了,就等著正日子來了。

  梅香要做新嫁娘了,葉氏更不讓她出門。年前天冷的時候,梅香偶爾還能跟著到鎮上去一去,如今葉氏別說讓她去鎮上了,連大門都不怎麽讓她出。梅香隻管在家裏做針線活,榨油。

  梅香想著自己還有個把月就出嫁了,整日在家裏針線不離手,她要把弟弟妹妹和阿娘今年所有的衣衫鞋襪都準備好,省的她忽然走了,阿娘一個人忙不過來。

  至於榨油,梅香兩天幹一回,如今東院西廂房裏的油缸裏都是滿的。

  原來梅香特別擔憂她嫁出去之後家裏榨油的活兒沒人幹了,葉氏為了讓她放心,私底下和她談了一回。

  葉氏讓梅香再等一等,若是明朗能過了府試,她就預備到鎮上蓋房子,搬到鎮上去。

  梅香很高興,“阿娘,您去鎮上了,我回家就方便了。大黃灣到鎮上才三四裏路,到咱們韓家崗要七八裏路呢。油坊開到了鎮上,您再也不用風裏來雨裏去挑著擔子到鎮上了。”

  葉氏摸了摸她的頭,“以後,還是要勞煩你隔幾天來給我榨一次油,不過你放心,等你出嫁了,我不白使喚你,每個月給你算工錢。”

  梅香直搖頭,“我不要。”

  葉氏笑了,“你嫁到了黃家,就是黃家人,給韓家幹活怎麽能不要工錢。有了工錢你公婆才會答應你出門呢,不然誰家的小媳婦總能出門呢。”

  梅香又問葉氏,“阿娘,以後您還賣菜嗎?”

  葉氏想了想,“一切都要看明朗,明朗要是能過了府試,我就不賣菜了,那幾家送菜的活,要是你婆家願意接下來,就交給你婆家和你舅媽一起做。要是你婆家不想接,就交給你二伯娘和你舅媽一起做。你婆家也在鎮上買了地皮,我怕過不了兩年你們也要搬到鎮上去了。”

  梅香偷偷看了葉氏一眼,“阿娘,原來咱們家和舅媽家一起送菜,旁人倒也不敢說什麽。以後要是咱們不幹了,交給二伯也就罷了,舅媽那裏會不會有人說閑話?”

  葉氏笑了,“賣菜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營生,我拉扯娘家倒無所謂。你莫要操這麽多心,好生準備出嫁的事情。明朗都十四了,我和你弟弟能把家裏的日子過好。等搬到鎮上,油坊裏的生意肯定更好,家裏過日子再不用發愁。明朗跟我說過了,若是他能中秀才,他就去尋個正經營生幹,也能養家糊口。”

  梅香笑了,“阿娘,到時候咱們都搬到鎮上了,我抬抬腳就可以回來了。”

  葉氏也高興,“可不就是,咱們離得近,相互更好照應了。這幾年茂林給咱們家幫了不少忙,對你也好,你去了黃家,一定要收斂性子,聽你公爹的話,用心照顧茂林。咱們家的事情,你少操心一些。”

  梅香有些不好意思,忙岔開話題,“阿娘,若是明朗能中秀才,咱們家可以多買些田地了,聽說秀才名下有免稅田地呢。”

  葉氏搖了搖頭,“我聽明朗說了,秀才的不多,要是中了舉人那才多呢。”

  娘兒兩個一邊做針線活一邊說著私房話,葉氏心疼女兒這幾年為家裏當牛做馬,用心安撫她,想讓她安心出嫁。

  兒子能考上功名,葉氏的心裏頓時又多了一顆定心丸。她甚至想過過兩年直接把油坊給女兒算了,可她暫時還不敢說這話。一來家裏過日子離不開油坊裏的出息,二來她也不知道兒子們以後能到什麽地步。

  油坊給不了女兒,可油坊又離不開女兒。葉氏心裏很是煩亂,她多希望女兒能一身輕鬆地去嫁人,帶著厚厚的嫁妝,從此隻管在家裏做飯洗衣裳做針線活,再不用幹粗活。

  可是娘家仍舊離不開她,仍舊需要她幫襯。葉氏雖然想出了給工錢的主意,仍舊覺得虧欠女兒。

  葉氏覺得兒子大了,就把自己心裏的煩亂告訴了明朗。

  明朗想了許久,和葉氏商議,“阿娘,能不能把油坊的出息給姐姐分成?若隻是給工錢能有多少呢?就怕黃家大伯不樂意讓姐姐出來掙這份工錢。若是說分成,姐姐有了幹股,對外也好說呢,甚至還可以當作陪嫁給姐姐。隻是,兒子如今還是個吃白飯的,也不知道給姐姐分了成之後家裏日子還能不能過得下去。”

  葉氏聽了兒子的建議後,心裏有些動搖,“如今家裏油坊出息比以前多,一年淨賺也有個三四十兩銀子。你說的倒是可行,隻是,分給你姐姐一些後,咱們以後過日子就要減省些了。”

  明朗笑了,“阿娘,您和妹妹該怎麽過怎麽過,我和明盛的衣衫不要總是做新的,那舊的如何不能穿呢。隻要幹淨保暖,誰還敢笑話我們不成。”

  葉氏看著大兒子,眼裏有些動容,“既然你這樣說了,那我就分給你姐姐一些了。油坊一年三四十兩銀子的出息,分給她三成,一年也有十兩銀子了。你覺得如何?”

  明朗點頭,“阿娘說多少就多少。”

  葉氏立刻叫了梅香過來,把事情說給她聽。

  梅香又搖頭又擺手,“阿娘,你給我工錢就行了,不用分成,真不用。”

  葉氏笑了,“咱們家如今三天兩頭就要榨油,你一個人頂兩個人用,肯定不能照著一般的工錢給你,你想想,這比給你工錢也多不了太多,無非是名頭好聽一些,當作嫁妝給你,就更好看了。”

  梅香仔細算了算,雖然葉氏說的對,但她也不好意思要娘家的家業做嫁妝。

  葉氏擺了擺手,“這事兒我做主了,你不要管了,明天我上街就跟毛林說。”

  第二天,葉氏在柴氏的陪同下上街了,並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黃茂林。

  黃茂林有些吃驚,少見把家裏的支柱家業給女兒陪嫁的。

  葉氏笑著對他說道,“這也是沒法子,家裏暫時離不開梅香。若說給工錢也太見外了些,我就分她些幹股,不白使喚她。你放心,若是等她身子不便的時候,我請人來看,讓梅香給我當大師傅看著就行。”

  黃茂林搓了搓手,“既然嬸子決定了,我回去跟我阿爹說一說。”

  黃炎夏聽說後愣了愣,半晌後點了頭,“也好,到時候咱們都搬到鎮上去了,離得也不遠。你嶽母家請旁人也是要花錢,不如讓你媳婦去,肥水不流外人田。隻是,你再跟你嶽母說,什麽嫁妝不嫁妝的,暫時咱們不對外說,一切等她家裏兩個兒子前程定了之後再說。”

  楊氏聽說梅香能分到娘家油坊三成幹股後,心裏頓時又活絡了起來。茂林和梅香這還沒成親,家業就置辦起來了,茂源還跟在父兄屁股後頭轉呢。

  說定了這件事情後,轉眼又到了府試的時候。葉氏去請韓敬奇,哪知韓敬奇拒絕了。

  “三弟妹,明朗去府城,你讓茂林跟著就行。我說句不怕丟人的話,上回去縣裏,三弟妹看的起我,讓我去照顧明朗,好家夥,明朗倒不用我照顧,倒是茂林在照顧我。一應住店和考試的事情,都是他在張羅。去府城多費錢,多一個人多出好幾兩銀子的花銷。茂林那孩子一個人能照顧好明朗,我就不去了。”

  葉氏聽他這樣說,也不勉強,“我還想著二哥畢竟是長輩,去了之後孩子們也有個依靠呢。”

  韓敬奇笑了,“這人可靠不可靠,也不看看年紀的。茂林多機靈,我去了也隻能衝個人頭。平常也就罷了,這去府城花銷太大。再說了,聽說還有方家秦家的孩子一起去,各家跟一個人也就夠了。三弟妹隻管放心,萬事明朗心中都有章程,再有茂林在一邊張羅,定錯不了的。”

  葉氏又和二房夫婦說了一堆客氣話,然後回來了。

  黃茂林早就做好了心裏準備,提前做了許多香豆腐在家裏,然後陪著明朗一起到府城去了。

  這一回,王家、方家和秦家都有人跟著。

  王村周的大哥陪著他,方孝俊家來的是他親爹,秦玉璋仍舊由秦玉炔帶著。

  他們都是同窗,哪怕王家和韓家有嫌隙,這會子對外也要裝著親熱的樣子。

  王存周見明朗小小年紀就考了縣試第二名,心裏有些後悔當初不該草率退了親事。若是郎舅一起中秀才,豈不是美談。

  可如今說什麽都晚了,他聽見明朗一口一個姐夫叫著黃茂林,心裏越發不是滋味。

  聽說他二人就快成親了,雖然他一邊看不起黃茂林的身份,一邊又有些酸澀。無他,因為王存周還沒討到婆娘。

  王存周比黃茂林還大一歲呢。

  自從趙氏到處挑媳婦失敗了之後,王存周暗自發誓,一定要考上功名,秀才、舉人,到時候,什麽樣的官家小姐娶不到。

  他這樣安慰了自己一番後,立刻又丟開了這個事情,隻一心考試。

  明朗與王存周隻是麵子情,他叫姐夫叫的親熱,未嚐不是叫給王存周聽的。這回府試名頭若能超過他,總算能給姐姐出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