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5089
  黃茂源聽到這話頓時臉紅了,“表姐,你放心,我一定好生學,以後不讓你吃苦。”

  紅蓮笑著點頭,“我知道你是個肯上進的,以前不過因為年紀小罷了。如今既然願意跟著姑父幹活,就好生幹。但手藝可不好學,若是一天兩天幹不好,你也別懈怠,慢慢學就是了,日子還長著呢。再說了,我,我不怕吃苦,隻要能跟你在一起,咱們一心把日子過好了,吃苦我也願意。”

  黃茂源頓時內心感覺一陣暖意湧過,“表姐,你放心,我會好好對你的。”

  紅蓮紅著臉低下了頭,“我知道,表弟是個好人。”

  表姐弟兩個一邊說著悄悄話,一邊都紅了臉。

  閆氏也急的不行,黃家那邊說下聘,可遲遲不來,她們是女家,也不好去催。

  不光閆氏著急,楊氏也著急,她拐外抹角地跟黃炎夏提了好幾回,黃炎夏每次都一句話回她,等茂林娶了媳婦,再操辦茂源的事情。

  還沒等楊氏得到黃炎夏的準話,黃茂源忽然非要跟著黃炎夏磨豆腐。

  楊氏哪裏肯,磨豆腐整日累的很,她就這一個兒子呢。

  她說不動兒子,就去找黃炎夏歪纏,“當家的,茂源還小呢,哪裏能吃得了這麽多苦。”

  黃炎夏瞥了她一眼,“我十歲就去跟我師傅當學徒,茂林十一歲就跟著我磨豆腐了,茂源都十三了,個頭又不小,也可以學了。”

  楊氏急了,開始口不擇言,“當家的,我還不是為了以後考慮。茂林學會了磨豆腐,茂源如今也學,哥兒兩個都學了磨豆腐,以後這豆腐坊,你到底要傳給哪一個?難不成讓哥兒兩個都賣豆腐,親兄弟打擂台不成?”

  黃炎夏被這話問的愣住了,是啊,兩個兒子總要分家的,若是都學會了磨豆腐,以後豆腐坊傳給誰合適?論起來說,茂林是長子,家裏的作坊傳給他最好。可茂源也是他的親兒子,這孩子不如茂林機靈,他總要給他尋個妥當的營生。

  黃炎夏也有些為難,想了半晌之後對楊氏說,“先讓他跟我學一陣子,打磨打磨他的性子。不管他以後幹什麽,若是不能吃苦,什麽也幹不好。你就全當他來給我打幫手,以後我一個月也給他二百文錢。”

  楊氏想了想,勉強同意了,“那就先讓他跟著當家的幹幾天活,讓他曉得持家不容易。我可說好了,二百文錢不要都給他,就給他五十,剩下的我收著。這孩子沒心眼,要是給他錢給多了,被我大嫂哄走了,那可是再也要不回來了。”

  黃炎夏笑了,“以前你一心為著娘家,如今倒跟你大嫂使心眼了。”

  楊氏哼了一聲,“哥嫂再親,總沒有我兒子親。我大嫂那個性子,牆皮她都能摳下來。若讓她曉得茂源手裏有錢,她不跟個吊死鬼似的天天找茂源的麻煩。”

  黃炎夏又笑了,他忽然覺得這門親事結的不錯。紅蓮年紀大一些,懂事早,可以教導茂源。且那丫頭能幹又勤快,持家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這丫頭和她親娘不是一條心。

  黃炎夏咧了咧嘴,茂源這小子倒是憨人有憨福。

  第二天,黃茂源一大早就被黃茂林叫起來了。

  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天,“大哥,起這麽早?”

  黃茂林笑了,“我和阿爹天天都是這個時候起來,以後你也要這個時候起來。”

  黃茂源用冷水洗了臉,跟著父兄一起進豆腐坊幹活去了。

  黃茂源雖然以前沒有幹過多少重活,但他不是韓明全那等好吃懶做的性子,既然決定要學,他就認真學了起來。

  頭兩天,他累的隨時都要睡著了。楊氏心疼的直抽抽,黃炎夏為了打磨這個小兒子,樣樣都壓著他幹。

  這樣熬過了一兩個月,黃茂源漸漸適應了這種生活。

  原來黃炎夏和黃茂林整日磨豆腐賣豆腐,辛苦的很,特別是家裏又開始做香豆腐之後,爺兒兩個隻恨不得長出八隻手來。如今黃茂源加入了之後,父子兩個頓時感覺輕鬆多了。

  黃炎夏心裏暗自想著,既然茂源願意幹,我們父子三個先一起幹。這豆腐坊裏這麽多活計,以後就算我不能幹了,光指望茂林一個人也幹不過來啊。先讓他們兄弟一起幹,若是後頭能給茂源尋到別的營生,分家時多貼補他一些銀錢,讓他去幹別的也行。

  歲月如梭,一眨眼,又到了第二年二月。

  梅香才過了生辰,明朗就要去縣裏考試了。

  這一回,除了他,還有秦先生家裏的小兒子秦玉璋。方孝俊去年已經過了縣試,就等著今年四月參加府試。若是明朗能過了縣試,到時候二人又可以一起去參加府試了。

  一應報名、作保和結對的事情,秦先生都幫著辦妥了。

  考試時間設在二月初八。

  葉氏頭一回經曆這種事情,心裏惴惴不安。過年的時候,她往秦家送了一份厚禮。一來酬謝秦家夫婦對兩個兒子的照顧,二來仔細打聽了考試需要預備的東西。

  縣試需要的考籃、衣裳和吃食,葉氏一樣樣準備妥當了。除了家住縣城裏的學子,其餘學子都要提前到縣城裏去住在客棧裏。住客棧可費銀錢了,但兒子考試是大事,葉氏準備了充足的銀錢,請韓敬奇和黃茂林一起送明朗去縣城考試。

  秦先生學堂裏還有學生,就讓大兒子帶著小兒子去,各家學生都有家長相陪。

  葉氏去請韓敬奇的時候,韓敬奇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韓文富親自來囑咐了他許多事情。韓敬博去年已經過了院試,已經是正經的秀才公了,還是上等的廩生,每個月衙門裏都有銀米發放。因去年年底他才成了親,這些日子一直在家裏。

  從他中了秀才之後,他就時常來指點明朗的功課。秦先生雖然學問也不差,但學堂裏孩子多,他也不能單獨顧著明朗一個。

  韓敬奇非常慎重地接過了這個任務,見葉氏把黃茂林也叫上了,他頓時放下了一半的心。這個侄女婿機靈的很,有他在,再不用擔心外頭那些無賴子來歪纏。

  從私心裏講,葉氏其實最想讓自己大哥葉厚則送明朗去縣裏。可明朗畢竟姓韓,就算韓敬義不仁義,但韓敬奇對三房孤兒寡母還是不錯的。親戚三代、戶族萬年,葉氏隻能請姓韓的長輩相送,韓敬奇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韓敬奇隻是個莊稼漢,外頭的事情他見得少。這一回去縣城裏,什麽樣的人都有可能碰到,韓敬奇應變能力不夠,葉氏隻得又把黃茂林叫上了。

  黃炎夏聽說親家母的請求後,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還不停地囑咐黃茂林,“明朗是你親小舅子,他考科舉是大事情,你這兩天先多做一些香豆腐放家裏。家裏其他的事情,有我和茂源呢。到了縣裏後,用心照顧明朗,對他二伯務必要恭敬。”

  黃茂林聽的直點頭,“阿爹放心,明朗考試的事情我一直放在心上的。”

  黃炎夏拍拍他的肩膀,“好生照顧他,若是這回能中,四月初還要去府城,到時候你再跟著去。辦過了這兩趟差事,等你四月底成親的時候,韓家再沒一個人會為難你。”

  黃茂林嘿嘿笑了,“阿爹怎地打趣起兒子來了。”

  黃炎夏笑了,“你小子娶個親可真不容易啊。”

  黃茂林搓了搓手,“阿爹,兒子都是甘願的。”

  黃炎夏哈哈笑了,“曉得曉得,你都是甘願的。快些去做的你的香豆腐,怕是過兩天就要去縣裏了。”

  囑咐過兒子,黃炎夏又去囑咐楊氏,“你給茂林收拾出兩套像樣的衣裳。”

  楊氏笑了,“當家的怎地忘了,茂林的衣衫如今都是梅香在打理,就她仔細的性子,早就預備妥當了,再不用我們操心了。”

  黃炎夏點了點頭,“那就好。”

  二月初五那一天,在秦先生的大兒子秦玉炔的帶領下,幾個學生和學生家長們一起縣城裏去了。

  明朗一走,葉氏和梅香在家裏整日憂心。

  母女兩個一會子操心明朗在縣城裏吃不好睡不好,一會子又擔心他年紀小被人欺負,一會子又擔心他考不好垂頭喪氣。

  這樣但心了兩天之後,葉氏又要忙著操心梅香的婚事和家裏的雜事,也顧不上憂心了,梅香也要繼續把自己的嫁妝整理好。

  春天雖然不是農忙季節,但家孵小雞、抓小豬、油坊菜園,忙不完的事情。

  還有兩個多月梅香就要嫁人了,這些天她忽然心裏有些墜墜的。她在這家裏生活了十六年,家裏牆皮哪裏厚哪裏薄她都知道。忽然要去另外一個家庭生活,她感覺有些擔心。

  雖然茂林哥對她很好,黃大伯也很和善,淑嫻就更好相處了,可她舍不得阿娘和弟弟妹妹。自從阿爹去了之後,她和阿娘一起挑起了家業。

  這幾年,母女兩個既是母女,又像是知己。互相之間知道彼此的心意,你推著我我拉著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風裏來雨裏去,一起咬牙度過了許多艱難歲月。

  梅香想到以後阿娘要一個人挑起擔子,她內心十分惶恐,若是阿娘累病了怎麽辦?

  梅香甚至不想嫁人了,可她又舍不得茂林哥。

  她的心思不敢跟葉氏說,隻能悶頭榨油和做嫁衣。

  蘭香已經七歲了,再不是那個隻曉得吃睡玩的小丫頭。掃地、洗碗、喂雞這些輕省活,葉氏一樣樣都教給了她。

  還沒等梅香心裏想明白,明朗等人回來了。

  明朗進門的時候,葉氏正在西院忙活,還是蘭香叫了一聲大哥。

  葉氏聽見動靜,忙出來迎接韓敬奇等人。

  韓敬奇到堂屋坐下了,幾個人先各自喝了幾口茶。

  放下茶盞後,韓敬奇就對葉氏說道,“三弟妹,我把明朗好生帶回來了。這回我可真是漲了見識,考個縣試也這麽多門道,以後到府城到省城考試,那得多少規矩呢。這回多虧了有茂林在,這孩子真機靈,給我們省了不少事情。”

  黃茂林忙客氣道,“都是二伯帶著我們的,沒有二伯在,我可辦不了什麽事情。”

  韓敬奇笑了,“弟妹,這幾日的花銷我都讓茂林管著的,剩下的也都在他手裏。我沾明朗的光,也算到縣裏開了次眼了。”

  葉氏忙道謝,“多謝二哥,二哥別走了,在我家吃夜飯。”

  韓敬奇忙擺手,“不了,明朗才回來,你們娘兒幾個好生說說話。我先回去了,家裏也有活兒呢。”

  葉氏和明朗一起把韓敬奇送到了大門外,母子兩個又折回來了。

  才進了門樓,葉氏很想問明朗考得怎麽樣,又怕兒子憂心,最後隻笑著安撫明朗,“我兒這幾日受苦了,阿娘夜裏給你做些好吃的。”

  明朗立刻笑了,“阿娘也辛苦了。”

  這幾年的苦讀和耐心等候,把明朗打磨的如同一塊溫潤的美玉,他的話不多,渾身散發著濃厚的書卷氣。此次縣試,他誌在必得,隻是結果還沒出來,他也不好過於張揚。

  堂屋裏,梅香正在和黃茂林說話,“縣城裏熱鬧不熱鬧。”

  黃茂林點頭,“縣城裏人多的很,集市也大。不過咱們平安鎮也不小了,我一路經過許多鎮子,比咱們平安鎮集市還大的真沒有,這官道果然有用。等以後有了機會,我帶你也到縣城裏去逛逛。”

  蘭香大了,黃茂林現在當著蘭香的麵從來不跟梅香動手動腳,兩個人隻斯斯文文地說話。

  葉氏進來後,笑著對黃茂林說道,“茂林,等會我做飯做早一些,你吃了飯再走。這幾日辛苦你了。”

  黃茂林笑了,“嬸子,您別總是跟我客氣。明朗在我心裏就和茂源是一樣的,等他明兒去府城考試,我還要陪他一起去呢。”

  葉氏帶著兒子一起坐下了,“有你陪著明朗,我再放心不過的。”

  娘兒幾個齊齊熱熱地說了一會子話,葉氏就往廚房去做飯去了。梅香要跟著去,葉氏攔住了她,“蘭香,你去給我燒火,讓你姐姐歇一歇。”

  梅香馬上就要出門子了,除了榨油,葉氏基本上不讓她幹什麽活了,跟別說現在還當著黃茂林的麵。娘家重視女兒,婆家才能跟著重視。

  梅香懂葉氏的意思,索性坐下跟黃茂林和明朗一起說話,明盛還在鎮上的學堂裏沒回來呢。

  葉氏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黃茂林如今在韓家吃飯並不客氣,如同在自家裏一樣。葉氏不停地往幾個孩子碗裏夾菜,正吃著,明盛回來了。

  他見大哥和姐夫回來了,歡快地把書箱一扔,洗了手也過來一起吃飯。

  考過了縣試,明朗仍舊每日往秦先生家裏去讀書。秦先生和韓敬博仔細問過了他考試的情況,心裏都有了普,但結果沒出來,誰也不會多說一句。縣試如何,還要看父母官的喜好。

  過了一些日子後,縣裏衙役忽然到韓家崗報喜,明朗中了縣試第二名,第一名是縣丞家的公子,秦玉璋中了第七名。

  衙役都要上門報喜,報喜的衙役才走到青石橋,立刻被人發現了。衙役問韓明朗家住在哪裏,韓氏族人立刻敏銳地猜測到這是報喜的,有人立刻去給葉氏報喜,還有人去通知韓文富父子,剩下一個機靈些的帶著衙役往明朗家裏去了。

  葉氏正在地裏忙活,族人叫她,她連東西都顧不得拿了,起身就忘家裏跑,要趕在報喜人之前到家。

  到家後,葉氏立刻準備了喜錢,這都是蘇氏教她的。

  衙役上門後,明朗家門口已經圍了許多族人,韓文富和韓敬博在門口迎接。

  一進門,衙役就照著規矩報喜,某某某學子某年某月某日參加榮定縣縣試,奪取第二名......

  待報過了喜,韓文富父子把衙役迎接了進去。聽說韓敬博小小年紀就是秀才公了,兩個衙役也不敢傲慢,得了葉氏給的喜錢之後,說了幾句恭喜的話就走了。

  衙役才走,葉氏又忙著給上門道喜的族人發糖。

  族人們一起高興了一陣子後,韓文富就把大夥兒打發走了,自己也帶著韓敬博走了。

  等大家都走了,葉氏拉著明朗的手,忽然就忍不住掉眼淚了。

  明朗掏出自己的淡綠色素帕子給葉氏擦了眼淚,“阿娘,這些年辛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