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928
  葉氏帶著兩個女兒在門邊候著,明盛和哥哥跪在一起,給他打下手。

  明朗一邊燒紙一邊念念有詞,“列祖列宗們,阿爹,今兒大年三十,韓氏子孫明朗給諸位祖宗上供,求列祖列宗們保佑我韓氏宗族來年家家興旺。阿爹,兒子和弟弟給您多燒些錢紙,願您......”

  明朗後麵的聲音越來越小,葉氏娘兒三個已經聽不見了。葉氏的眼眶有些發紅,去年,還是韓敬平跪在供桌前給列祖列宗燒紙燒香,今年,就換成她十歲的兒子。

  梅香捏了捏葉氏的手,把蘭香推給她,蘭香抱住了葉氏的腿,葉氏趕緊忘了心頭的悲傷,摸了摸蘭香的頭,拍了拍梅香的肩膀。

  等明朗上完了供,起身作揖,整個流程完畢。

  他轉身對葉氏笑了,“阿娘,兒子放鞭炮,咱們吃年夜飯吧。”

  葉氏點頭,“好,梅香,咱們把桌子擺好,今兒用大桌子。明朗,你去把耳房裏的火盆端過來,放在桌子底下。弄個熱鍋子,加些炭火。”

  葉氏為了表明自己能夠帶著幾個孩子過好日子,今兒做了滿滿一大桌菜。

  熱鍋子裏頭是羊肉,加了胡蘿卜。其餘雞肉、魚肉、豬肉和豆腐樣樣都有,還有油炸糖糕和油炸鍋巴。

  娘兒五個人不多,也不講座次了,葉氏帶著蘭香坐一邊,其餘姐弟三個一人坐一邊。

  葉氏努力活躍氣氛,“梅香,你吃些羊肉,這個暖身子,明朗明盛你們也吃。今兒晚上就別讀書了,等會子吃了飯,咱們把火盆就放這堂屋裏。一起包餃子,明朗你要看好香火,及時續上。”

  梅香一邊吃一邊笑,“阿娘,我這個冬天可胖了不少呢。”

  葉氏不停地往孩子們碗裏夾菜,“你哪裏叫胖了,頭先夏天的時候你瘦了不少,如今長回來一些才好呢。”

  娘兒幾個歡歡喜喜地吃了年夜飯,然後一起包餃子。梅香擀餃子皮,葉氏和兩個兒子一起包餃。蘭香就拿著火鉗在火盆裏倒騰來倒騰去,最後還烤了兩個餃子吃。

  葉氏一邊包餃子一邊給孩子們講她小時候聽到的故事,明朗每隔一陣子就要洗手把香爐裏的香火續上。

  包過了餃子之後,娘兒幾個都洗了洗。葉氏打發梅香帶著明盛和蘭香一起睡覺,她和明朗一起守夜。

  姐姐弟弟和妹妹都不在,明朗這時候才像個孩子。

  葉氏讓他坐到自己身邊,伸手把他攬進懷裏,明朗本來坐在小板凳上,位置比葉氏低很多,順勢就趴在葉氏的腿上。

  葉氏摸了摸他的頭發,“我兒越來越能幹了,家裏多虧了有你們幾個,阿娘幹什麽都有勁。”

  明朗用臉蹭了蹭葉氏的衣擺,“阿娘,等我長大了,您就不用這麽辛苦了。”

  葉氏笑了,“阿娘不累,再說了,阿娘為你們做什麽都是應該的。倒是你姐姐,小小年紀,又是個姑娘,一直當壯勞力用。你們兄弟以後長大了,不要忘了照看你姐姐。”

  明朗小聲說道,“阿娘,我聽說有了功名後名下有免稅的田地,到時候讓姐姐把嫁妝田都掛到我名下。”

  葉氏又摸了摸他的頭發,“我兒有誌氣,你若是能考上功名,幫你姐姐免稅這是小事情,重要的是,到時候你姐姐有了兒子,你多提攜提攜外甥,這比什麽都強。”

  明朗忽然愣住了,他從來沒想過姐姐會有兒子的事情。

  葉氏笑了,“時間過得快的很,再有一個多月,你姐姐就要過十三周的生辰了。等她滿了十六歲就要去黃家,年把兩年就會有孩子。等你姐姐出門子後,你也大了,可以說親了。”

  明朗頓時有些羞,“阿娘,我還小呢。”

  葉氏吃吃笑了,“你阿爹不在了,這些事情,阿娘以後隻能跟你商量了,你是一家之主呢。”

  娘兒兩個熄了燭火,圍在火盆邊,小聲說著話,不時往火盆裏添加柴火,再把香火續上,很快就熬到了子夜時分。

  葉氏重新點了蠟燭,她也沒叫梅香。自己下鍋煮了餃子供財神,和明朗一起放鞭炮、貼門神、接新年。

  做完這些流程,葉氏叫醒了幾個孩子,一人吃了些餃子,然後一起睡了。

  大年初一一早,明朗又爬了起來。他如今是頂門立戶的男丁,可不就得忙活,有些事情,誰都替不了他。

  吃了餃子之後,他就帶著弟弟去和韓敬義、韓敬奇匯合,三家人一起去拜年。葉氏在家裏守著,等會子許多晚輩族人都會上門拜年。

  梅香今兒不用做針線,家裏也沒什麽活兒幹,她難得又清閑了下來,就帶著妹妹玩。

  等明朗和明盛回來時,帶回了不少零嘴,當然,家裏的零嘴出去的更多。上午是男丁們拜年,下午就是婦人和孩子們。

  大年初一,眾人都是滿口吉祥話,各家不管多困難,人家來拜年,多少都能拿出些吃食招待族人。

  忙過了初一,初二那天,葉氏帶著孩子們回娘家去了。

  初三這一天,黃茂林來拜年了。韓氏帶著孟姑爺和孩子們也回來了,隻來三房坐了坐,葉氏招待了一頓上午茶,韓氏放下些禮,又回大房去了。

  今兒風刮的大,葉氏讓梅香姐妹兩陪著黃茂林在西耳房烤火,她去做晌午飯了。黃茂林自己穿的是新衣裳,他看梅香仍舊穿的是舊衣裳,悄悄對她說道,“等叔父滿了周年,我給你扯布做新衣裳。”

  梅香抿嘴笑,“我不缺衣裳穿,新的舊的都一樣。你手裏有錢都留著,別胡亂花掉了。”

  黃茂林眯著眼睛笑,“給你扯布做衣裳,怎麽能是胡亂花了呢,這都是正經該花的。你缺什麽了,要是不好意思跟嬸子說,隻管跟我說。”

  梅香臉紅了紅,忙岔開了話題,“你們家什麽時候開始上街賣豆腐?”

  黃茂林小聲回答她,“總要等過了十五呢,無妨的,過年的時候,鎮上各家鋪子都會給門口的攤位免半個月的租子,趙老板那裏肯定也是一樣的。”

  梅香點頭,“等過了十五,我和阿娘還上街去。”

  黃茂林點頭,然後他四處張望了一下,忽然,趁著蘭香低頭吃零嘴的功夫,塞了一個碎銀角子到梅香手裏,悄聲說道,“過年了,這是我給你的壓歲錢。”

  梅香忙拒絕,“我哪裏能要你的錢,我阿娘也給了我們壓歲錢呢。我沒有花錢的地方,我的東西,阿娘都給我預備的好好的。”

  黃茂林又把錢塞進她手裏,“你拿著,花不了攢著也好。別推辭,仔細嬸子聽見了要說我。”

  說完,他趁著拉扯的勁頭,順勢用臉在梅香鬢角邊蹭了蹭。

  梅香頓時臉通紅,不再拉扯,把錢塞進袖子裏,正襟危坐。

  兩個人繼續在西耳房嘀嘀咕咕說著話,蘭香聽不懂,隻管坐在那裏吃零嘴。

  從初一到十五,各家都是一個樣,走親戚、招待親戚,吃吃喝喝說說笑笑。

  梅香家親戚不多,除了韓氏,再就是葉家兩個舅父。其餘韓文昌家的女兒,都是到家裏來坐了坐。

  初六那天,葉家人來了,葉氏高興地招待了娘家人。

  初七那天,三房人一起又去了韓氏家裏。

  過年無事,黃茂林時常過來。偶爾也去韓敬奇和韓文昌家裏,韓文富家裏他也去過一回。

  韓敬博見了黃茂林之後,對他的評價是,雖有些市儈,卻不失赤誠,可交。

  一晃,就到了上元節。

  作者有話要說:

  小時候的年味真濃啊,無比懷念~~

  第56章 上元夜搖骰玩龍

  正月十五對平安鎮一帶的人來說, 比過年還要忙碌,因為十五夜裏的飯和過年規格一樣。吃了十五夜飯之後,還要到先人的墳墓上送亮。

  所謂送亮, 就是在先人墳墓上點一根蠟燭, 用紅紙圍上。傳說,這一天,故去的先人要回鄉探望後人,每個人墳墓上點上蠟燭, 先人不會迷路。送亮要準備的東西多, 蠟燭、紙、炮、香,樣樣都不能少, 略微哪裏不精細,就是對先人的不敬。

  除了伺候先人,夜裏的飯食更不能馬虎, 吃飯前還要和年三十夜晚一樣在家裏燒香上供。

  從初七八開始, 天氣就越來越好了。到了十五這一天,地麵已經全部幹了,白日還出了太陽。

  明朗一個上午都帶著弟弟在準備送亮用的東西, 打錢紙他已經學會了,唯一的困難是他的手太小,處理錢紙的時候不能像大人那樣嫻熟。且今天送亮要燒大量的錢紙,他又拒絕了韓敬奇來幫忙, 隻得自己慢慢幹。

  葉氏帶著女兒操持家裏的飯食。

  除了這些, 今天夜裏,平安鎮有名的玩龍隊伍要到韓家崗來。

  從初四開始, 天黑後經常都有玩旱船的隊伍從門前經過。

  玩旱船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個婦人和一個漢子配合, 婦人打扮的花裏胡哨的,抬著個小船在空地裏轉悠,一個漢子拿著船槳假裝撐船。兩個人一起麵對麵繞圈子,撐船的漢子一邊繞一邊唱,唱的都是隨即編的詞,旁邊敲鑼的打鼓的跟著奏樂,旁邊看熱鬧的人叫好聲不停,整個場麵好不熱鬧。

  旱船隊伍一般從青石橋開始,先在橋上玩一會,算是敬河神。然後挨個到各家門口唱一陣子,據說這樣唱過了,第二年主家會萬事順利。主家為表示歡迎,會放小鞭炮、撒糖果,給旱船隊一些吃食甚至銅錢。旱船隊後麵跟著龐大的隊伍,都是看熱鬧的族人。平日裏哪裏有這樣的熱鬧看,一到正月玩旱船,男女老幼都出來了。

  快到哪一家了,主家趕緊從隊伍裏跑出來回家做準備。若是旱船隊從門口路過,你家緊閉門戶,來年就要倒黴了。

  葉氏原來也會玩這個,她還是旱船隊裏的好手。但那些撐船的漢子有時候唱歌時不免會從言語上占便宜,眾人也都一笑而過。原來韓敬平在時,族裏那些兄弟們跟嫂子弟妹開個黃腔也無所謂,大過年的,誰也不會計較。如今不一樣了,葉氏是個寡婦,她謹言慎行,再不肯去旱船隊。

  眾人也都明白,故而無人叫她,她隻管在家裏迎接旱船隊伍就行。

  這些日子裏,家裏先後迎接了四五撥玩旱船的,有韓家崗的,有王家坳的,還有方莊的,一波接著一波,好不熱鬧。

  今天的玩龍隊是好幾個村子共同組合起來的,從鎮上開始,各個村子繞,到韓家崗的時候,怕是都半夜了。

  正月十五鬧花燈,這一夜,給先人們送過亮之後,各家各戶都會敞開大門,迎接玩龍隊,孩子們都提著燈籠一起玩。

  葉氏娘兒幾個忙活了一天,終於在家裏祭拜過了祖宗,放了掛鞭炮後,開始吃飯。

  吃過了夜飯之後,葉氏帶著四個孩子,用兩個大竹筐裝滿了香燭紙炮出發了。明盛和蘭香手裏各提了一個紅燈籠,燈籠裏頭插了一隻小蠟燭。有這兩個燈籠照著,娘兒幾個到了韓氏家族的墳山。

  墳山上已經來了好多人家了,都是韓氏子孫,倒也不用害怕。

  按照規矩,各家先去韓家老祖宗墳墓上燒紙。韓家的老祖宗據說是逃荒來的兩口子,當時這裏荒無人煙,他們開墾田地、養育兒女,兩百多年過去了,才有了如今韓家崗的興盛。

  祖宗墳墓上的蠟燭要由族長韓文富親自點上,其餘人家都是燒些錢紙,磕幾個頭就好了。

  祭拜過了老祖宗,葉氏又帶著孩子們去祭拜韓敬平的祖父母。老兩口是合葬的一個大墳墓,頂上一高一低兩個尖兒。因韓敬平不是長房長孫,尖兒上的蠟燭該由韓敬義來點。

  韓敬義還沒來,葉氏就隻燒了錢紙,放了鞭炮。

  再下來,是梅香的祖父,葉氏仍舊是隻燒錢紙放鞭炮。

  最後,是韓敬平的墳墓。

  因韓敬平輩分低,他的墳墓在最邊上。

  葉氏才走到墳墓旁邊,立刻淚如泉湧,忍了兩下沒忍住,撲到墳墓上開始嚎啕大哭。孩子們見她痛哭,也忍不住都哭了。

  當年,韓敬平自家看中了葉氏,崔氏不同意,韓敬平自己托人上門提親。還沒成親前,他整日往葉家跑。

  兩口子成親後,恩恩愛愛了十幾年,忽然大雁單飛,葉氏當時悲痛的無以複加。後來,為了幾個孩子,她放下悲哀,又一頭紮進田地和油坊裏。憑著一股毅力,帶著女兒挑起了家業,供兒子們讀書。

  這大半年,葉氏以為自己已經接受了事實,可一看到韓敬平的墳墓,那些被她遺忘了的恩愛歲月和悲哀傷痛,又全部湧上心頭。

  葉氏的哭聲引來了不少族人,婦人們紛紛勸解她,蘇氏把她攬進懷裏,“侄媳婦,你要是難過就哭一哭,等哭過了,日子還要過呢。你看看你身後,你有四個孩子呢。他們都沒長大,像那窩裏的小家雀兒一樣,都張著嘴巴等著你喂食。這都是敬平的親骨肉,你們夫妻和睦。就算他一句話沒留給你,你咬著牙也要把這幾個孩子好生帶大了。”

  葉氏哭了一陣子後,擦了擦眼淚,“看我,一時沒忍住,倒驚著嬸子和諸位了。”

  蘇氏拍了拍她的肩膀,“無妨,你好好的,敬平會保佑你們的。”

  葉氏點了點頭,“我都曉得,嬸子放心吧。”

  蘇氏打發走了族人,自己也走了,把地方留給娘兒幾個。

  痛哭了一場之後,葉氏平靜了下來。她先讓明朗在墳墓頂端點了蠟燭,插上四根筷子,然後繞著筷子套了個紅紙圈,防止蠟燭被風吹滅。

  做完了這些,也是又讓幾個孩子跪在墳前,明朗打頭,兄弟姐妹幾個一起給韓敬平磕頭燒紙。葉氏自己在旁邊放鞭炮,順帶把墳墓上的雜草理了理。

  她的手觸及到墳墓時,感覺那上頭的每一寸土都異常親切。整理墳墓,就好像她日常整理床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