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491
  葉氏忖度了一下,立刻帶著梅香去菜地裏,把明兒要用的菜趕緊弄回來。

  梅香早上吃了一大碗熱乎乎的稀飯,本來身子暖的很。可跟著葉氏出門的時候,她忽然感覺肚子裏有些涼颼颼的,還有些發疼。

  但因疼的不是很厲害,她也沒作聲。

  娘兒兩個一起動手,拔蘿卜、砍大白菜、扯菠菜和蒜苗。冬日裏大多就是這幾樣菜,但每一樣量都大,弄起來也麻煩的很。

  菜挑回來之後,葉氏在東院裏把蘿卜洗幹淨了,讓梅香把菠菜和香菜整理好。

  梅香幹活的功夫,總感覺肚子裏墜墜地疼。

  等清理完了菜,梅香忍不住往茅房了去了。

  過了一會子,她皺著眉頭去找葉氏。

  “阿娘。”

  葉氏打了一盆熱水,“咋啦?來,把手細細,擦些膏子。”

  莊戶人家的女孩子肯定避免不了要幹活,但葉氏每日會讓梅香擦幾回膏子,防止手皴裂。

  梅香一邊洗手一邊想說辭,“阿娘,我,我好像來月事了。”

  葉氏正準備去倒水,忽然愣住了,又立刻反應過來,伸頭看了看外麵,兒子們都在廂房離得遠,她低下頭悄悄問梅香,“果真是的?”

  梅香紅著臉點點頭,葉氏日常太忙,她用的東西好多都是梅香準備的,梅香洗衣裳時也沒少幫葉氏洗那些東西,故而梅香老早前就曉得婦人家來月事是怎麽回事。

  葉氏也不去倒水了,放下盆子,拉著梅香進屋,從箱子裏扒出兩條帶子給她,“這是兩條新的,你拿去用,曉得怎麽用吧?”

  梅香紅著臉點頭。

  葉氏高興地摸了摸她的頭發,“沒想到你來的這樣早,既然來了月事,就是大姑娘了。這幾日莫要見涼水,衣裳我來洗。等會子做飯的時候你燒火,我來掌灶。以後去了婆家,還沒分家的時候,要是來了月事,隻管跟你婆母說。有些人家講究,媳婦來了月事,是不能碰吃食的。不碰就不碰吧,省省勁更好。”

  葉氏說完又不放心,“你先去把衣裳換了,我去給你衝一碗糖水。”

  女兒頭一回來月事,葉氏十分重視。家裏昨兒才買的糖,葉氏想了想,直接在鍋裏燒了些開水,打了幾個雞蛋進去,放了糖和紅棗,一起煮熟了。給幾個孩子一人盛一小碗,梅香碗裏是兩個雞蛋,其餘孩子一人一個。

  明朗奇怪,“阿娘,怎麽這會子吃糖雞蛋?”

  葉氏笑了,“今兒臘八,多吃些東西,應個景,也暖暖身子。”

  明朗也不再問,帶著弟弟把東西吃了。

  姑娘家才來了月事,不能受涼。可外頭風雪越來越大,明兒上街定然要遭罪。

  葉氏想了想,決定明兒不讓女兒去了。她囑咐梅香看好弟弟妹妹,自己往韓敬傑家裏去了。

  韓敬傑這些日子到處找零工幹,一天包吃喝能掙十文錢。他家大兒子韓明嶽比梅香小一個月,出去幹活沒人要,但這孩子其實能幹的很,雖然年紀小,家裏的事情能包下一半。

  柴氏正在做針線,見葉氏來了,親自出門迎接,“三嫂來了,快進屋,看這樣子,又是一場大雪呢。”

  葉氏看了看韓敬傑家裏的土坯房,心裏也替她們擔憂,“弟妹忙呢,敬傑兄弟不在家?”

  柴氏給葉氏搬了張凳子,“趁著年前找點活兒幹,掙兩個錢好過年呢。三嫂家的年貨都備齊了?”

  葉氏笑了,“還沒呢,我總是去趕集,倒是不用急。我今兒來,是想請弟妹幫忙的。”

  柴氏笑了,“三嫂隻管說,我家裏窮,甚也沒有,隻有幾個人,三嫂要是用得上,隻管說。”

  葉氏笑著對旁邊的四個男孩子說道,“你們到房裏去玩吧,我跟你們阿娘說點事情。”

  韓明嶽聽話地帶著三個弟弟回訪去了。

  葉氏低聲對柴氏說道,“弟妹,不瞞你說,梅香這丫頭來了月事了。這是頭一回呢,我不敢馬虎。天這樣涼,我怕她上街受了風,萬一這上頭有點閃失,以後後悔也來不及呢。我來找弟妹,是想請弟妹明兒跟我一起上一趟街,幫我把擔子挑過去。我一個人,實在挑不了兩個擔子。”

  柴氏笑了,“梅香還不滿十三周呢,這麽早就來了。三嫂說的有道理,孩子頭一回,不能受涼,可不能像明文媳婦一樣。這點子小事情,三嫂還說什麽請字,隻管放心,明兒我直接去三嫂家裏。”

  葉氏笑了,“那就有勞弟妹了,總是請你們給我幫忙。”

  柴氏忙客氣道,“三嫂說哪裏的話,我們一年到頭,也沒少沾三嫂的光呢。”

  葉氏起身,“弟妹客氣了,咱們兩家好,相互幫襯著過日子也是應該的。弟妹忙著,我先回去了。”

  找好了明兒上街的人,葉氏放下了心事。

  葉氏說不讓梅香幹活,果真就不讓她幹了。梅香隻管燒火,就算洗碗也是用的熱水。其餘一些瑣碎的雜活,葉氏都指使明朗幹了。

  等黃茂林聽說梅香身子不爽利沒法上街之後,急得不行。

  他再三追問,葉氏隻說過幾日就好了。

  看他那猴急的樣子,張老爹多嘴問了一句。

  黃茂林一邊撓頭一邊說了自己的疑慮,張老爹聽了後哈哈笑了。

  “你去買一斤糖送給你丈母娘,再加些饊子。婦人家嘛,總會有怕涼的時候。這天這樣冷,您丈母娘不讓你媳婦上街也是對的。”

  黃茂林買了東西,強行塞到葉氏的籃子裏。他覺得葉氏和張老爹都神神秘秘的,但事關梅香,他也不好多問。

  回家後,他抽空去找了張發財。小哥兒兩一向無話不說,他偷偷問了張發財。

  張發財比他大三歲,知道的事情多,神神秘秘地趴在他耳朵邊說了半天,黃茂林最後紅著臉回家去了。

  臘八一過,年就快了。這一場大雪下了好幾天,然後又是冰凍天氣,始終沒有太陽,等到了臘月二十的時候,雪才漸漸開始化了。雖然梅香的月事三天就沒了,但葉氏怕女兒受涼,一直讓梅香在家裏休養。

  柴氏幫著葉氏挑了幾回擔子,葉氏送了她幾斤菜籽油。

  等到了臘月底,葉氏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吃的用的,敬祖宗的,走親戚的,樣樣都不能少。

  肉早就有了,雞殺了四隻,全是家裏養的公雞。青石河裏近來總是有人撈魚,葉氏頭先往韓文富等人家裏送了肉,如今這幾家都曉得梅香家裏沒人會撈魚,各家都送來了幾條魚,連韓敬義都送了兩條過來。

  臘月二十四那一天,黃茂林又來了。路上的雪都化的差不多了,但仍舊泥濘不堪,黃茂林腳下的草鞋都濕了。

  他是來送節禮的,挑了整整一挑子,把葉氏驚的不行。

  “茂林,怎地送這麽多東西來了?快進西耳房烤火,暖暖身子。”

  黃茂林把擔子放到了堂屋裏,“嬸子,您看著多,其實也沒多少。左邊這是半板水豆腐,嬸子用盆子裝好,夠吃這個年了。右邊是十斤肉和兩條魚,還有三十個雞蛋和五十根油條。底下還有三斤千豆腐和一斤豆腐油,豆腐渣我也舀了不少,都留著慢慢吃。”

  葉氏笑了,“你這節禮真是厚,回去跟你阿爹說,心意我都收到了,多謝你們惦記。”

  梅香忙給他遞上一杯熱水,“到西耳房裏去吧,我才攏了火盆,你把鞋子脫了,草鞋裏等會子再加點稻草裹一裹,底子都要爛了。棉鞋脫下來烤一烤,晌午吃了飯再走。”

  黃茂林誒了一聲,跟著梅香去耳房烤火去了。

  葉氏把東西都收好了,女婿送來的節禮,她都得收了,等會子把梅香給婆家人做的針線當做回禮。

  魚和肉都醃了,雞蛋留起來。如今母雞們下蛋少,雞蛋可是金貴東西。油條留著慢慢吃,豆腐要用水養起來。

  葉氏見黃家的節禮重,光回針線有些單薄,又把自家做的糖醃脆蘿卜裝一大碗,紅薯幹裝一大碗,還有油炸鍋巴裝了一大碗,全部放到黃茂林的擔子禮做回禮。

  葉氏孩子多,年齡都小,她總是費盡心思給孩子們做些零嘴,好在家裏開著油坊,炸些東西也便宜。

  葉氏在正房忙活,梅香在耳房裏和黃茂林說話。

  “外頭冷不冷?”

  黃茂林搓搓手,“挑擔子走得快,倒不覺得冷。你這些日子怎麽樣了?身子都好了沒?”

  梅香好久沒上街了,黃茂林想的不行,他家裏忙的很,沒有正經的由頭,他又不好過來。

  梅香臉紅了一下,“我都好了,多謝你的糖和饊子,我都吃胖了。”

  黃茂林嘿嘿笑了,“胖了好。”

  梅香把黃茂林的棉鞋放在火盆邊上烤,也不給他穿鞋,看他襪子也有些潮了,直接讓他把腳放在火盆邊上烤。

  梅香抬頭看了他一眼,“這些日子天天磨豆腐,累不累?年前我還跟我阿娘上兩回街。”

  黃茂林搖頭,“我還好,倒是我阿爹,辛苦的很。”

  梅香放好了棉鞋,抱起蘭香,“是呢,我阿娘近來也辛苦。”

  兩個人絮絮叨叨地說了許久的話,等棉鞋烤幹了,黃茂林穿好了鞋。

  外頭,太陽出來了。

  黃茂林對梅香說道,“今兒也沒有風,太陽又出來了,咱們熄了火盆,到廊下曬太陽也行。”

  梅香笑了,“你幫我帶著蘭香玩,我要和我阿娘一起把家裏的床單被麵都洗了,出太陽了,趕緊曬一曬,換上幹淨的。下午我們還要掃塵呢,你吃了晌午飯就回去,這幾日家家都忙的很。”

  黃茂林哪裏是個閑得住的人,梅香洗床單被麵,他就在一邊幫著打水擰單子。

  葉氏也不想打擾他們說話,就自己單獨把棉被都扛出來放在院子裏曬。

  黃茂林混了一上午後,吃了飯就回去了。

  臘月底一日比一日忙,等趕過了臘月最後一個集,葉氏和梅香接下來就可以休息十幾天了。

  大年三十這一天,天又陰了。都說幹淨十五醃臢年,眾人都習慣了過年這兩天的陰天。

  一大早,明朗放了一掛鞭炮。葉氏按照規矩下了一鍋肉絲麵,孩子們一人吃了一大碗。

  吃過了飯,葉氏就開始和梅香準備年夜飯要用的東西。明朗帶著明盛一起往韓文富家去了。

  韓敬博正在等著他,叔侄二人一起,要給族人寫門對子。

  明朗帶去了自己家的黃紙,因韓敬平去世頭一年,各家戶主若是比他輩分小或者同輩人比他年紀小的,家裏都要貼黃對聯。

  韓文富年長輩長,自然仍舊貼紅對聯。

  韓氏族人陸陸續續都往韓文富家裏來,帶了紅紙,請叔侄二人寫對聯。

  韓敬博看了明朗的字後,止不住地誇讚,“你這大半年成日窩在家裏,我還擔心你沒有進益。文章的事先不說,你這手字是越來越好了。再有個一兩年,我也趕不上你了。”

  明朗忙謙虛道,“跟四叔比還差的遠呢,都是秦先生的功勞,我雖不去學堂了,先生仍舊時常抓我的功課。”韓敬平年初的時候就把兩個兒子的束脩都交了,後來兄弟二人在家守孝。秦先生一來想著自己收了束脩,二來這小哥兒兩讀書都有天分,他就一直緊抓他們的功課不放。

  韓敬博帶著侄子們裁好了紅紙,又磨好了墨,開始寫對聯,“你莫謙虛,論起讀書,你比我還略強些,如今是年歲小,等過兩年,你也下場試試,說不定能有所斬獲。”

  明朗笑了,“還早呢,我先多讀兩本書再說,能學得四叔一二分也是好的。”

  叔侄兩個說話的功夫,把各家的門對子都寫好了,明朗就帶著弟弟回去了。

  中午,葉氏燒了些開水,一人泡了兩根油條吃。

  吃過了飯,葉氏帶著孩子們一起睡了大半個時辰。起來後,葉氏帶著梅香開始做年夜飯,明朗雖然才十歲,但也是家裏長子,燒香燒紙這等和祖宗打交道的事情都交給了他。

  韓敬奇過來教明朗打了錢紙後又回去了,明朗帶著弟弟一起準備香燭,又香爐清理幹淨,裏麵重新裝了沙子,還把供桌也擦幹淨。

  忙完了這些,他又帶著弟弟貼門對子,小哥兒兩好一通忙活,總算在年夜飯之前做好了這些準備。

  做好這些瑣事,葉氏又燒了熱水,在西耳房燒了一盆火,讓明朗在火盆旁邊洗了澡和頭發。給祖宗燒香,需得沐浴淨身,以表敬意。

  等母女兩個做好了年夜飯,天還沒黑呢。

  葉氏把貢品都擺上了供桌上,明朗在供桌旁邊點了根蠟燭,就著燭火開始燒香燒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