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302
  每到一家之前,她先用筷子夾幾個裝到小碗裏,然後用手巾把盆子蓋上。去了之後直接把小碗遞給人家,再去下一家。

  今兒中秋節,各家都預備了些吃食。葉氏送糖糕,人家自然也有回禮。雞蛋、月餅、雞蛋糕,葉氏盆子裏的糖糕一直在少,但卻增加了許多別的吃食。

  梅香在家裏吃了塊糖糕,把廚房收拾利索後,就開始給黃茂林做衣裳。

  這塊料子是淡青色的棉布,少年郎穿頂頂好,做客穿都是拿得出手的。

  葉氏送了糖糕回來後,打發明朗去讀書了,把剩下的糖糕用盆子裝好,這東西一下子不能吃多了。

  第二天一大早,葉氏去地裏幹活,黃茂林又挑著擔子來了。

  梅香興匆匆地跑到門樓去迎接。

  黃茂林放下擔子,從擔子裏拿出個布包,“梅香,這是我阿爹阿娘的鞋樣子,我阿爹阿娘都誇你能幹呢。”

  梅香接過鞋樣子,給他搬了個凳子,“茂林哥,你坐下歇會。”

  黃茂林搖了搖頭,“我就是來送鞋樣子。”

  然後他看了看院子,見沒有人,又低下頭輕聲說道,“順帶來看看你。”

  梅香臉紅了一下,“我有甚好看的,你等著,昨兒我和阿娘開油鍋了,我們炸了糖糕,我給你帶上一些。”

  說完,她轉身跑去廚房了。

  黃茂林在後頭盯著她的身影,梅香自然不知道,已經快十三歲的她像一朵即將盛開的荷花苞一樣,讓人看見了就挪不開眼。

  梅香想著黃家有五口人,就用茶碗給他裝了十個糖糕,加了一個煮雞蛋,又把剛才盛好的大半碗稀飯一起端著往外走。

  出來後,她把碗遞給黃茂林,“雞蛋是熱的,趕緊吃了。最上頭那個糖糕我剛才放到稀飯鍋邊炕熱了,也能吃。這稀飯是我特意盛的鍋窩裏的,稀的很,我放了一會子了,不燙嘴。你喝幾口,不然光吃糖糕膩的很。”

  黃茂林接過兩個碗,把糖糕那個碗放到擔子裏,先低頭喝稀飯,喝兩口之後抬頭看向梅香,眯著眼笑,低聲說道,“梅香,我天天都想看到你。”

  梅香眼神飄忽,“這不是已經看到了麽。”

  黃茂林仍舊笑,笑過了低頭喝稀飯。他喝的非常慢,本來稀飯已經不燙了,幾口就能喝完,但他就想慢慢地喝,恨不得這碗稀飯喝不完才好。

  他喝兩口就抬頭看看梅香,笑一笑,有時候說兩句讓梅香臉紅的話,中途還伸手捏了下梅香的臉,梅香伸手在他身上狠狠擰了一把,他一邊抱著碗跳腳到處跑,一邊笑個不停。

  笑鬧過了,黃茂林把碗還給她,又讓梅香重新給他拿了個幹淨碗,切了塊水豆腐放到裏麵。

  梅香笑了,“天天白吃你的豆腐。”

  黃茂林打趣,“可惜我不是屠戶,不然讓你天天白吃肉。”

  梅香斜眼膩他,黃茂林笑著放下了小鏟子。

  吃也吃了,說也說了,黃茂林和梅香打過招呼,挑著擔子又走了。

  梅香站在門樓裏,捏了捏自己的臉,茂林哥怎麽這樣,沒個正經樣子。

  呸,下次再敢胡說,我還擰他!

  作者有話要說:

  啦啦啦啦,談戀愛的小兒女,就是這樣甜甜蜜蜜,空氣裏都是粉紅泡泡~~

  感謝在2020-03-13 14:09:13~2020-03-16 10:13:1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魚、靜女其姝、胖嘟嘟、額度不夠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雲小奕、小魚 20瓶;不吃你豆腐 15瓶;36904443 10瓶;石頭、大飛揚草、阿霧 5瓶;青華、一枚的英俊少年、方也 2瓶;小兔子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1章 金秋月諸事忙碌

  送走了黃茂林之後, 梅香開始在自家桂花樹下打轉。

  前些日子家裏收割,她實在沒工夫想別的,如今田裏的事情總算告一段落。家裏的桂花開了有些日子了, 這幾天香味越發濃烈。

  往年韓敬平在的時候, 還沒到中秋節,梅香就要打桂花的主意。梅香特別喜歡桂花香,今年雖然遲了幾天,她也要好生用一用這桂花。

  等吃過了早飯, 葉氏繼續去菜園忙活。眼見著菜園裏的菜越來越少, 葉氏急得不得了,越發精心伺候菜地。每個集都不能斷了, 這是家裏活錢的重要來源。

  菜地裏的事情不需要大力氣,隻要梅香已經學會了的,葉氏都不讓她動手。

  等葉氏走了, 梅香搬來了梯子, 架在桂花樹上,讓明朗給她扶穩了梯子,她提著個籃子爬了上去。

  籃子裏有把剪刀, 這是廚房用的剪刀,家常用來剖魚和殺雞的時候用,粗糙的很,不怕剪壞了刀刃。梅香提前把剪刀刷幹淨, 怕粘上腥味。

  她用剪刀剪了很多桂花枝, 除了這樣整枝的,她還徒手擼了許多桂花, 直接用籃子接著。

  等弄好了桂花,她把明朗打發去讀書, 再把梯子放在門樓裏,開始收拾桂花。

  蘭香屁顛屁顛地跟在姐姐身後,梅香給她聞了下桂花,蘭香立刻眯起了眼睛,“香,香!”

  梅香笑了,“用這個做餅吃好不好?”

  蘭香點頭,“吃餅,吃餅。”

  梅香預備把這些花用作三種用途,第一個是做餅,第二個是淘洗幹淨,曬幹了,放到枕頭和荷包裏。

  正好,她預備給黃茂林做個荷包,到時候裏頭做個夾層,夾層裏裝一些桂花。

  想到黃茂林一身桂花香的樣子,梅香忍不住笑了。

  除了這兩樣,那些整枝的,梅香預備拿到街上去賣。她也不曉得有沒有人買,鎮上的娘子們都愛漂亮,家裏都有鋪子,花個一文錢買幾枝桂花應該舍得吧?先不管那麽多,弄好了再說。

  梅香帶著妹妹一起,把桂花都收拾好了,該晾曬的晾曬,該淘洗的淘洗。做完了這些之後,她又開始給黃茂林做衣裳了。

  今兒都八月十六了,眼瞅著天會越來越涼,做完了這套外頭穿的單衣,梅香還想給黃茂林做一身薄的夾棉衣裳。

  莊戶人家的小子,穿長衫的少,幹活不方便。黃茂林平日都是上衣下褲。梅香手裏縫的正是上衣,對襟開,領子那裏用別的布縫了邊,再盤幾個扣子,腰間係帶。褲子更好做了,隻要裁好了大小,隻管走線縫針就是了。

  梅香想著黃茂林肯定還會長個子,做衣裳時留了一點,等明年再給他放一放,也能多穿兩年。

  梅香做著衣裳,又想起了黃茂林早上跟她毛手毛腳的事情,禁不住又紅了臉。她內心暗自嘀咕,這樣子是不是不合規矩?可她好像,好像還怪喜歡的。

  看到黃茂林每次把頭湊過來跟她說的那些話,梅香心裏又羞又高興。快十三歲的梅香,原本沒開竅,經不住黃茂林整日花言巧語,漸漸懂得了一些事情,知道這是男女相好才能說的話。

  相好,想到這個詞,梅香的臉更紅了。她忽然想到了那一日在韓敬寶窗戶外麵聽到的聲音,難道,難道夫妻之間都會那個樣子?呸呸呸,韓敬寶是個無賴,茂林哥定然不會像他那樣不要臉皮。

  梅香感覺自己想的太多了,忙把腦袋裏的東西都趕走,正緊做起衣裳來。

  黃茂林回家後,把剩下的糖糕交給了楊氏。

  楊氏笑了,“親家母這樣客氣,過個中秋還給我們送吃食。”

  黃茂林笑了,“前些日子我總是去韓家,家裏的事情都是阿爹阿娘在操心。”

  楊氏近來對黃茂林越發客氣,“都是實在親戚,搭把手也是應該的。”

  黃炎夏正在幹活,插了一句嘴,“再過些日子,也該去下聘了。你把該預備的東西預備好了,置辦的厚一些,定要體體麵麵的。”

  楊氏尷尬地笑了笑,“當家的放心吧,樣樣都準備最好的。”

  黃茂林聽了喜不自禁,“有勞阿爹阿娘了。”

  楊氏又客氣了兩句。

  第二日,梅香堅持要把那些桂花帶上,葉氏笑而不語。這個女兒平日太懂事了,忽然這樣流露出小女孩的喜好,她心裏高興,隨她折騰。

  到了鎮上,梅香先從框子裏拿出棉布包,從裏麵掏出兩塊餅給黃茂林吃,還衝他眨眨眼睛。

  黃茂林被她這個樣子撩撥的心裏癢癢的,咬了一口餅,頓時感覺滿口的桂花香,他也衝梅香眨眨眼睛,兩個人一起低頭笑了。

  等黃茂林吃過了餅,回去賣豆腐去了。

  梅香就把那桂花擺在菜旁邊,一文錢五枝。誒,沒想到還真有人買。

  頭一個來買的就是劉太太,她家賣胭脂水粉,她就喜歡這些花花朵朵。她毫不猶豫買了兩文錢的,梅香還送了她一枝。劉太太回去後就找個瓶子插了,放在店裏,客人上門聞著香味,心裏也高興。

  葉氏看著梅香手裏的兩文錢,笑了,“這花兒賣了,錢都歸你。”

  梅香也笑了,“我要錢也沒用,還是給阿娘收著吧。”

  葉氏也不和她爭,繼續賣菜。

  一個上午,梅香帶去的六十枝桂花,隻賣了八文錢,就這,也讓梅香很高興了。家裏的桂花樹,少說還能賣幾個集的。

  回去後,葉氏放下擔子就忙碌個不停,讓梅香做晌午飯。稻子雖然收完了,除了上街,葉氏其餘的時間仍舊不得閑。她要曬稻穀,還要準備去扒紅薯了。

  今年家裏種了不少紅薯呢,她和梅香兩個人,少說得幹三天,不能再耽誤明朗的功夫了。

  家裏喂了四頭豬,到了冬天,豬也吃、人也吃,到時候多的還可以拿到鎮上去賣。

  葉氏提前把家裏的地窖檢查了一邊,等打了霜之後,不管是紅薯還是蘿卜,都得放到地窖裏,不然要凍壞了。

  前些日子收回來的花生和芝麻,葉氏都已經收起來了。

  吃飯的時候,梅香與葉氏商議,“阿娘,過些日子,咱們要不要榨點花生油和芝麻油?我聽阿爹說,芝麻油香的很,榨起來和油菜籽方法一樣呢。”

  葉氏想了想,“芝麻油倒是可以榨,花生油就算了。芝麻油香,可以拌涼菜,過年的時候好賣。那花生油又貴,和菜籽油吃法一個樣,買的人少。”

  還沒等梅香再說,葉氏打住了她的話頭,“暫時別想那麽多了,明兒開始,咱兩個去扒紅薯,冬天裏沒有紅薯怎麽能行呢。等吃了飯,你趕緊把茂林的衣裳做出來,後麵幾天每天抽點功夫,把黃家的鞋子手帕都做好。”

  梅香點頭應了,當天下午,她雙手就沒閑過,把那套衣裳縫製好了之後,又把手帕縫好了,上麵隻簡單繡了幾朵小梅花。

  第二天上午,梅香開始跟著葉氏扒紅薯。扒紅薯最難的是不能太使勁,一個不小心把紅薯刨爛了就不好了。

  娘兒兩個帶了一把鋤頭,一個空擔子。

  紅薯地一壟一壟的,葉氏昨兒把旁邊一壟紅薯杆都折了,紮成捆,拿到街上去也賣了幾文錢。如今都缺菜,紅薯杆也是道好菜。

  葉氏先從這一壟開始,她彎下腰,用鋤頭輕輕從邊角開始刨,刨了幾下,就看到了個大飽滿的紅薯。

  梅香蹲在旁邊,開始用手扒紅薯,一個、兩個......那地底下的紅薯成串成串的。

  紅薯高產,許多田地少的人家就喜歡種這個,冬天也可以做糧食吃。

  挖完了一壟地,葉氏帶著梅香先把另外一壟地的紅薯杆嫩尖兒掐了,然後把紅薯藤都扒了,拿回去可以喂牲口。

  一個上午,娘兒兩個扒了三壟地,挑了好幾挑紅薯回來,光紅薯藤子就夠家裏的牲口吃好幾頓了。

  晌午的菜自然少不了紅薯杆子,菜園裏的菜,葉氏還想留著賣呢。

  這樣過了七八天的功夫,葉氏把紅薯都收回來放進了地窖,家裏的稻子也都曬好了。就等著過幾天交糧稅了。

  這一日,在鎮上。

  杜氏今兒來了,她隻提了兩個籃子,一籃子菜和一籃子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