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5475
  葉厚則點頭,“天太晚了,我再住一晚上,明兒早上我就走。”

  葉氏想了想,“大哥,我明兒跟你一起回去吧。我雖然幹活慢,多少也能幫些忙。我家裏都忙好了,曬稻子梅香也會。”

  葉厚則搖頭,“不必了,你家裏離不得你。梅香再能幹,她還是個孩子。後天還要去鎮上,難道讓她一個人挑著擔子天不亮出發。再說了,明兒你一個人摸黑回來,我也不放心。”

  葉氏心裏有些愧疚,葉厚則笑了,“莫要多想,等過一陣子,我讓你嫂子和侄媳婦還跟著你賣菜,我們也不交租子,也算跟著你沾光。”

  葉氏心裏終於好受了一些,“大哥說的哪裏話,你們能去,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葉厚則點頭,“是這個理,咱們親骨肉,相互幫襯是應該的。等以後外甥若能考上功名,我做舅舅的出去了臉上不也有光。”

  說話的功夫,飯也吃完了。

  葉厚則過來也沒帶衣裳,家裏還剩有以前韓敬平的衣裳。葉氏有些為難,按理來說,故人的衣裳給大哥穿不合適,但大哥昨兒就沒換衣裳,這一身臭汗總不能再捂一天。

  葉厚則看出了妹妹的為難,“我和敬平親兄弟一樣,不怕那些忌諱。他的衣裳,你都給我,我帶回去穿。”

  葉氏忙拿了幾身衣裳出來,“大哥,這幾身衣裳,當家的還沒上過身,都是新的呢。他貼身穿過的,我都給他帶走了。”

  葉厚則笑了,“這才對,新衣裳,扔了多可惜。”

  第二天一大早,葉厚則吃了早飯就回去了。葉氏去東耳房看了看,去年剩下的鹹肉不多了,隻有兩大塊。葉氏把那一塊大的裝到籃子裏,估計有七八斤呢。又加了三十個雞蛋,又打了五斤油,一起放到籃子裏,一定讓葉厚則帶回去。

  家裏稻子都收回來了,葉氏鬆了一口氣。

  從開鐮開始,葉氏心頭就像壓了塊大石頭一樣。她一個寡婦,孩子小的小傷的傷,五畝田啊,壯漢都要幹好些天,她一個人要如何把田裏的稻子都收回來。

  就在她憂愁的時候,先是黃茂林來了,再是韓明文和韓敬奇等人,最後是娘家兄弟侄子們。葉氏一邊在院子裏曬稻穀,一邊心裏默默對韓敬平說道,當家的,你看,我把稻子都收回來了。我娘家人、女婿、二哥和族人們都來給我幫忙,今年頭一年艱難些,明年明朗大一些,梅香的傷好了,日子會越來越容易的。

  你放心吧,我們都能過得很好的。

  葉氏現在想到韓敬平,不再是當初那樣的悲痛。她的內心仿佛被一股柔軟的力量包裹著,支撐著她一直勇往向前。

  葉氏曬過了稻子,囑咐梅香在家好生看家,自己往稻場去了,稻場裏還有許多稻草需要打捆。

  梅香忙完了家裏的事情也去給葉氏幫忙,她力氣比葉氏還大一些,堆草垛子的時候,需要下力氣,梅香衝到了葉氏的前頭。

  葉氏背著女兒偷偷摸了摸眼淚,暗自想著,等過幾年女兒出門子,除了女婿給的錢,她再添一些,多買幾畝地給女兒陪嫁。

  大半天的功夫,母女兩個把稻草都處理好了。

  這個時候,韓家崗至少有一半人家的稻子都還沒收完。眾人都覺得葉氏一個寡婦,今年定然要吊著尾巴,沒成想她竟跑在頭裏,趕著八月十五前一天把稻子都收了回來。

  等下午把明天上街用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夜裏吃飯的時候,葉氏與梅香商議,“明兒過十五了,你有什麽想吃的?”

  梅香笑了,“阿娘,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阿娘給弟弟妹妹們買幾塊月餅吧,最近農忙,總是吃肉,倒不饞肉吃。隻是二伯和明文哥幾個人來給咱們幫了忙,阿娘看送點什麽東西去呢。”

  葉氏想了想,“那明兒就不買肉了,我想著,明兒咱們開油鍋榨糖糕吧。街上的月餅不便宜呢,要是一家送幾塊,得不少錢。不如咱們自己炸糖糕,炸過的油還能再用呢。再有,茂林這一陣子總來幫忙,你趕緊給他做兩雙鞋。等過一陣子天涼了,你再給他做兩身衣裳。冬天的時候棉襖和棉鞋都要做,等種麥子的時候還要他幫忙呢。”

  梅香點頭,“我都聽阿娘的,隻是,舅舅們來幫忙,咱們要不要送些東西去。”

  葉氏搖頭,“以後你舅媽常年跟著咱們賣菜的,咱們別要租子。再有,冬天再給你外婆做一身棉襖。等你表哥表姐們婚嫁的時候,咱們禮送的重一些,也能趕得過來這個人情。”

  明朗在一邊聽力,心裏暗自立誌,一定要考上個功名,聽說功名越高,名下免稅田越多,到時候也能照拂到舅舅們和姐夫。

  八月十五的早上,葉氏把家裏弄好了之後,就帶著梅香去鎮上了。

  今兒趕集的人肯定多,打油的人也多,葉氏多帶了二十斤油,菜園裏的各色菜湊了一桃子。什麽冬瓜南瓜苦瓜裝了半挑子,如今綠葉菜少了,就這些瓜多。

  梅香按慣例給黃茂林帶了些吃的,今兒沒有炒飯,是幾個菜餅,這還是一大早趕著做得。

  黃茂林三兩口吃了菜餅,抹了抹嘴,“嬸子,今兒八月十五,您預備買些什麽回去?”

  葉氏笑了,“前兒吃了雞,昨兒吃了肉,嘴都吃油了,今兒就不買肉了。你家裏忙的怎麽樣了?”

  黃茂林笑著回答,“忙了有一大半了,我阿爹說明兒開始仍舊讓我每天都出去賣豆腐呢。”

  葉氏點頭,“你阿爹阿娘能幹,你再出去賣豆腐,你家裏的日子要越來越興旺了。”

  黃茂林嘿嘿笑了,“嬸子先忙,我去賣豆腐了。”

  果如葉氏所料,今兒打油的人特別多,七十多斤油,個把時辰就買完了。平安鎮這邊端午節和中秋節都有開油鍋的習慣,稍微殷實一點的人家都會炸些油條、糖糕和果子吃,比街上買的點心月餅還是劃算多了。

  黃茂林賣完豆腐後,急匆匆跑去買東西去了。過了一會子,他手裏拎滿了東西,往自己的攤位上放了一些,剩下的全拎過來了。

  “嬸子,這是二斤肉,我阿爹今兒特意囑咐我的,按著規矩,我今兒該往您家裏送節禮的。這是五快月餅,嬸子和弟弟妹妹們香香嘴。我剛才給您留了一塊水豆腐和三張千豆腐,等會子用碗裝了給您。雖說前兩天嬸子家裏葷菜不斷,今兒過節呢,八月十五這麽重要的日子,豈能不吃肉。”

  葉氏忙推脫,“茂林,你天天給我幹活,還要破費買這麽多東西作甚。快都拿回去,要吃肉,我自己會買的。”

  黃茂林強行把東西塞到梅香旁邊的空擔子裏,“嬸子不要,我回去了怎麽跟阿爹交代呢。這是禮節,嬸子可不能讓我難做呢。”

  還未成親的女婿往丈人家送節禮,這是平安鎮這一代的規矩。因黃茂林天天幫著幹活,葉氏心裏根本就沒想過還要收節禮。但聽見他這樣說,葉氏又有些為難。

  梅香笑了,“阿娘,過幾天,我給茂林哥做身衣裳。還有,茂林哥,你明兒就在自己家裏忙活,別過來了,我家裏都忙完了。下回再見麵,你把你阿爹阿娘的鞋樣子都給我帶一份,我給二位長輩一人做一雙鞋。”

  葉氏眼睛一亮,“對對對,梅香說的對。”

  黃茂林笑了,“那,那我就等著穿梅香你給我做的新衣裳了。”

  梅香抿嘴笑了,“我手藝不好,你別嫌棄。”

  黃茂林嘿嘿笑著撓頭,“你做的定然是最好的。”

  葉氏看了傻女婿一眼,搬凳子讓他坐下了,“茂林,你是先回去還是等我們一起?”

  黃茂林先跑回去把自己的凳子搬來了,“嬸子,既然您家裏都忙完了,我明兒就不去幫忙了。但我明天早上賣豆腐還是會路過你家,我把鞋樣子都帶過去。”

  葉氏笑著點頭,她越看這個女婿越和當家的像,心裏對這個女婿越發滿意,隻要對女兒好,管他是不是讀書的呢。明朗以後也不比王家小子差,總能給女兒撐腰。

  葉氏既然決定了讓梅香給女婿做衣裳,當即自己去後麵趙老板家,扯了新布匹。

  趙老板笑眯眯地接待了她,“弟妹家裏農活都忙完了?”

  葉氏客氣地回答道,“勞您掛心,親戚們都來幫忙,昨兒都忙完了。”

  趙老板忽然神秘地笑了一下,“聽說黃家小子給弟妹做了女婿?”

  葉氏笑著點頭,“是呢,這孩子真不錯,他父母上門求娶,兩個孩子也說得來,可不是門好姻緣。這些日子三天兩頭上門給我幹活,剛才又買了肉買了月餅給我。這不,我扯些布,讓女兒給他做身衣裳。”

  趙老板大笑,“好好好,我也喜歡這個孩子呢。要不是弟妹你動作快,我都想給他說門親。”

  等算好了價錢,趙老板還抹去了三文錢的零頭,葉氏再三道謝,拿著布匹出去了。

  黃茂林聽見說這是給他扯的布,當即就要給錢,梅香按住了他的手,“這是我頭一次給你做衣裳,你給什麽錢,說出去了,別人不說我小氣。”

  梅香的小手按在他的手上,黃茂林感覺著那溫柔的觸覺,頓時心裏又開始怦怦直跳,但葉氏在場,他一點異色不敢表現出來,“那,那這一回就讓嬸子破費了。”

  葉氏擺了擺手,“你既然和梅香定了親,在我心裏,就和我的孩子是一樣的,這些客氣話就別說了。”

  等葉氏賣完了菜,雙方別過,各自回家去了。

  黃炎夏見兒子回來了,頭也不抬地問他,“給韓家買了什麽東西?”

  黃茂林把擔子放下了,“按照阿爹的吩咐,我買了二斤肉,還給了五塊月餅,剩下的二斤肉和月餅我帶回來了。剛剛韓家嬸子在趙老板家扯了布,說要給我做衣裳。還讓我把阿爹阿娘的鞋樣子帶過去,讓梅香給您二位一人做一雙鞋。”

  黃炎夏笑了,“你丈母娘是個知禮的,等會子讓你阿娘給你。”

  提到楊氏,黃茂林心裏暗自笑了兩聲。這些日子,楊氏老實的跟個鵪鶉似的。

  吃飯的時候,黃茂林問她要鞋樣子,楊氏讓淑嫻拿給了他,並未為難,還誇了梅香兩句,“媳婦還沒娶進門,我倒是先享上媳婦福了。”

  黃炎夏笑了,“親家母是個知禮的,她的閨女定然也是不差的。”

  黃茂林得了後娘十兩銀子的私房錢,也不再計較銀簪子的事情,一家人仍舊如往常一般,和睦的很。

  梅香回家後,吃了飯就開始裁那塊布料。葉氏知道女兒的手藝不差,也不再過問,自己去菜園裏幹活去了。菜園裏的菜越來越少了,她要趕緊補種,過幾天還要扒紅薯呢。

  說起紅薯,葉氏準備下個集弄一些紅薯杆去賣。那脆脆的紅薯杆子,剝了皮和辣椒一起炒,才好吃呢。

  黃茂林的尺寸梅香已經記在了心裏,她從六七歲就開始學針線活,剛開始隻是走線,等她走線走的又密實又勻稱之後,做襪子、拉鞋底,一樣樣學了起來。

  梅香以前不出門,在家要麽做飯洗衣裳掃地,要麽就是針線活不離手,也就到了晚上葉氏才不讓她幹活,怕她小小年紀熬壞了眼睛。就這,她也不肯閑著,還要跟著明朗認字。梅香從小就知道自己異於常人,就拚命學女紅、認字,在家不出門,期待讓自己變得知書達理,文文靜靜。

  她確實做到了,還做的很好。

  以前,誰提起韓掌櫃家的大閨女不是翹起大拇指。長得排場,又能幹,還識字,王家當時定了這個媳婦,喜得合不攏嘴。哪知韓敬平一去,梅香的閨秀生涯徹底結束。

  如今梅香萬分感激父母,當初把她關在家裏學針線學識字,如今她有這麽多技藝壓身,到哪裏都不怕。她雖然隻有十二歲,做得衣裳絲毫不比經年的主婦們差。她納的鞋底,又厚又結實。

  梅香裁完了布料,攤平放到一邊。恰好,也到了做晌午飯的時刻。

  葉氏走前吩咐她把黃茂林給的那塊肉做了,但二斤肉太多了,梅香留下了一半,剩餘的都切成塊,用熱水稍微煮了一下,然後放油,加蔥和辣椒爆鍋,下肉開始炒。等吵到肉塊兩麵金黃的時候,她又加了些水,等水燒開後,連肉帶湯一起放進肉罐子裏。

  裏鍋正好要煮米飯,她把肉罐子放進裏鍋灶門裏,等肉快要熟了,加些紅薯粉做輔料。

  光吃肉膩歪,梅香炒了把空心菜。

  等葉氏回來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吃飯了。

  葉氏先看了看梅香裁的布料,不住點頭,“裁的不錯,剩的布頭子留著糊鞋幫子。”

  梅香點了點頭,和葉氏商議,“阿娘,光給黃家大伯大娘做鞋,他家裏弟弟妹妹要不要做些小物件?”

  葉氏想了想,對她說道,“我頭先不是給了你一塊花布,你給他妹妹做一塊手絹。今兒這料子剩下的布頭子,給他兄弟二人一人做個荷包,上頭繡幾根竹子,又簡單又清爽。”

  梅香應了,“阿娘快吃飯吧,吃了飯咱們榨糖糕。”

  葉氏笑了,“炸了糖糕後給你阿奶和你二伯家裏送幾個,還有你七爺爺二爺爺家裏。”

  梅香一邊用勺子往葉氏和弟弟妹妹們碗裏舀肉,一邊點頭,“阿娘,這糖糕還是您來炸吧,我給您燒火。”

  葉氏把一塊肉塞進蘭香嘴裏,“你也學的差不多了,有我看著你,你怕甚。”

  娘兒幾個吃過了飯,葉氏就帶著梅香開始忙活了。

  家裏僅剩下頭先李氏送來的幾斤糯米,葉氏取了一部分放在小地窩裏都砸成細粉,和麵粉一起,加一點酵頭子,一起攪成糊糊,放在那裏醒一會子。

  葉氏炸糖糕喜歡加餡兒,這回她預備加些芝麻。把芝麻、麵粉和糖一起攪成糊糊備用。

  等麵糊糊醒好了,鍋裏倒油,不等油燒沸,用鐵稀飯勺子舀一勺麵糊糊,連勺子和麵糊糊一起放油鍋裏,等一會子又舀一點餡兒倒進勺子中間,然後再舀一勺麵糊糊扣在餡兒的上麵。上下兩勺麵糊糊,正好把餡兒包住了。

  用油炸了一會子後,輕輕晃動勺子,糖糕就從勺子上麵自動脫落了。

  葉氏手法嫻熟,很快就用了一半的料。她放下勺子,對梅香說道,“你也來炸幾個。”

  梅香挽起袖子,係上圍裙,洗了手就開始照著葉氏的步驟炸糖糕。

  一個個金黃軟糯的糖糕放在了瓷盆裏,梅香拿了三個小碗,給弟弟妹妹們一人裝一個,讓他們到一邊吃去,還囑咐他們別燙了嘴。

  娘兒兩個合力,很快就炸了滿滿兩盆糖糕。

  很多時候,自家人其實吃不了太多。韓氏宗族聚族而居,梅香家不管吃什麽,崔氏和韓敬奇家裏必定要送一些,韓文富和韓文昌家裏也不能少了。還有那幾個孩子的家裏,雖然韓文富命令他們來幫忙。但農忙的時候,誰不是丟了自己家的事情來的。還有一直幫著家裏幹活的韓敬傑家裏,多的沒有,一家四五個糖糕總得送,這樣算下來,一共十家,一下子就去了四五十個。

  葉氏總共炸了七八十個,用掉了不少油。等鍋涼了之後,葉氏把用過的油裝到一個大瓷碗裏,留著炒菜用。

  趁著糖糕還沒涼,葉氏留下三十個,其餘全部裝到一個盆子裏,盆子裏放幾個小碗,帶著明朗就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