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774
  黃茂林雖然年紀還小,但經曆了鞋底的事情後,忽然變得非常有危機意識,黃炎夏給他的錢和東西,從來都是攢得緊緊的。黃炎夏對此很滿意,知道攢東西,以後是個會過日子的。

  黃茂林單獨賣豆腐後,日日如實交賬,一文不留。

  黃炎夏更加滿意,第一個月底的時候偷偷塞給了他兩百文錢,讓他攢著。

  黃茂林高興地接過了銅錢,偷偷放進了自己的錢匣子裏。那錢匣子裏已經攢了不少錢,有三個一兩的小銀錠和幾個被鉸斷了的碎銀角子,還有一堆銅錢,總共有個五六兩。

  除了錢,還有郭氏的兩根銀簪子,一對銀鐲子和兩對銀耳環。

  黃茂林的錢匣子藏在床邊腳踏板底下,除了他自己,誰也不知道那裏有個錢匣子。匣子還上了鎖,鑰匙被他藏在門框頂上。日常他都是自己打掃,旁人也輕易進不來他的屋子。

  晃了晃錢匣子,聽見裏麵清脆的響聲,黃茂林笑得眯起了眼睛。

  作者有話要說:

  愛存錢的茂林哥~

  作者還有個另外三個待填的坑,請親親們戳進專欄看看,感興趣的話就給個收藏吧,愛你們~

  第25章 教梅香勸退惡客

  五月十五早上,黃茂林天還沒亮就擔著挑子出門賣豆腐了。臨走前,他當著黃炎夏的麵從廚房拿來一個大碗,在豆腐坊裏舀了一大碗豆腐渣,放到擔子底下的籃子裏。

  黃炎夏看到後沒說話,既然放手讓兒子做,兒子如何做,他也不能管太多,若束手束腳,反而更糟糕。

  今兒他仍舊挑了四小板豆腐,兩側共八十多斤,又加上二十斤千豆腐,一百斤的擔子,他也能挑得起來。

  黃茂林出門後,這回先去了西北方向的劉家坪,過了往鎮上去的大馬路之後,又去了方寨。然後往北走,依次是張灣和韓家崗,再往東南去是王家凹和小黃灣。繞完了這六個村子,黃茂林就可以回家了,他家住在大黃灣。

  今兒是小端午,許多人家都會買塊豆腐。也有那儉省一些的人家,想著栽秧的時候天天豆腐啊肉啊的都沒斷過,現在農忙過了,總不好再整日吃好的。且大端午的時候該吃的都吃了,一個小端午,不過也罷。

  梅香家因為小端午時忙著栽秧,連粽子都沒包。後來葉家人來的時候,雖說跟著吃了頓好的,但畢竟不是正經過節,故而今日要好生過一過。

  前兒王存周帶來的十幾個粽子都是白粽子,裏頭啥餡兒也沒有。葉氏怕放壞了,這兩天的功夫娘兒幾個也吃的差不多了,今兒葉氏準備自己包粽子。

  昨兒晚上葉氏就把包粽子用糯米泡上了,家裏鹹肉多,葉氏預備和往年一樣包鹹肉粽子。她還早起提前把要用的鹹肉也都切好了,放在水裏泡一泡,省得太閑。

  一大早起來後,葉氏如往常一般伺候家裏的牲口,還要打掃衛生,早飯就交給梅香做。

  梅香燒了一鍋稀飯,去菜園裏割了把韭菜,摘了幾個新長出來的青辣椒,剛長出來的脆嫩缸豆也摘了幾根,小茄子包也摘了三個。

  梅香家的菜地就在大門口不遠的地方,麵積不小。葉氏勤快,今年種了缸豆、茄子、辣椒、番茄、毛豆、莧菜和空心菜等許多夏季時令蔬菜。韭菜是去年種的,今年葉氏又分種了一小塊,如今都冒了出來,脆生生的煞是好看。

  許多菜都要長出來了,很快,莊戶人家就要進入不缺菜的季節。家裏菜多,剛冒頭的缸豆和辣椒梅香也舍得摘,一些菜地少的人家,可舍不得這樣吃。

  稀飯燒開後,梅香熄了火,開始準備菜。今兒家裏正經過端午節,一日三餐都要正經做。

  梅香把韭菜擇幹淨了,摸出兩個雞蛋,準備炒一大盤子。正在切韭菜的時候,外頭熟悉的搖鈴聲又響起來,“賣豆腐勒。”

  梅香丟下菜刀,拿出碗,摸出幾文錢直接往外跑,蘭香看到後忙蹬蹬蹬跟在姐姐身後。

  還沒等梅香出門,黃茂林就已經卸下了擔子,等在大門口了。

  見梅香拿著一個碗出來了,黃茂林笑道,“大妹妹,你這一個碗怕是不夠,我給你帶了一碗豆腐渣呢。”

  梅香也笑了,“那我再回去拿個碗,黃大哥且等一等。”

  黃茂林站在樹蔭下擦汗了擦汗,仔細看了看韓家院子的外貌。韓家三房這三個院子,在整個韓家崗都是數一數二的。

  黃茂林心裏禁不住暗探,難怪平安鎮人人敬佩韓老板,十幾年的功夫,憑自己一個人就能掙下這麽大一片家業,果真令人佩服。得虧韓家嬸子和大妹妹能幹,若不然這麽大一片家業要是被人奪去了,娘兒幾個還不得去要飯。多少人家男丁一死,那同族和兄弟們都跟豺狼一樣打上門,瓜分人家孤兒寡母的家業。

  想到這裏,黃茂林又止不住自嘲一聲。別說是死了爹,我這死了娘的,還不是後娘的眼中釘。哦,也不是,如今繼母不盼著我死了,盼著我好生幹活,最好一輩子給茂源當勞力,掙錢給他花。

  正在他思緒萬千的時候,梅香拿著兩個碗再次返回。

  黃茂林再次擦了擦額頭的汗,“大妹妹今天都要些什麽?”

  梅香想了想,對他說道,“您給我稱兩文錢水豆腐,再加兩文錢千豆腐,還有這一碗豆腐渣。”

  黃茂林給她切好了水豆腐,放到她的碗裏,又把一斤千豆腐蓋在水豆腐上麵,然後把豆腐渣倒進另外一個碗裏,“大妹妹,你給我四文錢就好了,這一碗豆腐渣,算我送給你的。”

  梅香忙道,“那怎麽能行,您辛苦做出來的,又大老遠挑過來的。”

  黃茂林笑道,“海,這東西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一口都不嚐,家裏還多著呢。因它重稱,我和阿爹每日早晨都不帶這個,遠路無輕重,萬一賣不出去幾斤,倒把人累壞了。家常誰喜歡誰到我家裏去買,便宜的很。也就去鎮上擺攤的時候會帶一些子,賣多少算多少。”

  梅香仍舊不肯,“那也不能白占您的便宜,總是黃豆磨出來的。”

  二人正推來推去,旁邊忽然傳來一道聲音,“這是在作甚呢?”

  梅香扭頭一看,是族裏一位大娘高寡婦。

  因高寡婦死了的男人在家排行第三,梅香忙打招呼,“三大娘來了。”

  高寡婦笑了,“這是怎地了?”

  梅香知道這婦人舌頭長,不想跟她說實話,正支吾著,不知道要怎麽解釋。

  黃茂林自家的東西,原是想送給誰就送誰給,但當著一個客人的麵送給另一個客人,也有些打眼,忙打岔道,“這位大娘,您要買豆腐嗎?今兒的豆腐可新鮮了,不老不嫩,您煎著吃也行,燉著吃也行,保管您不會散。”

  高寡婦眼睛滴溜溜地轉,“喲,這豆腐渣多少錢一斤?梅香,勻給我一些吧?”

  黃茂林忙道,“喲,不知道大娘要豆腐渣呢,今兒沒有了,明兒我再給大娘帶一些。”

  高寡婦笑著問梅香,“梅香,如今打油還有送的沒?”

  梅香愣了一下,忙又笑道,“三大娘,送油還是頭先的事兒,如今存油不多,不敢再送了。”

  高寡婦挑了下眉毛,“是頭先送的沒錯,但頭先我也沒去換油呀。”

  梅香也笑道,“三大娘,下回再送油,我頭一個通知您,定不會讓您誤了時候。”

  高寡婦知道梅香也不是個任人拿捏的,輕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高寡婦又轉頭看向黃茂林,“黃家小哥,給我稱一文錢水豆腐吧。”

  因為高寡婦打岔,梅香還沒來得及付錢,索性退到了一邊,讓高寡婦先來。

  黃茂林稱好了豆腐後,用小鏟子鏟著豆腐放到高寡婦的碗裏。

  高寡婦看了看,不滿意地對黃茂林說道,“黃家小哥,你這斤兩不夠吧,再給我添一些唄。”

  黃茂林笑眯眯地看著高寡婦,“大娘,可不敢這樣說,我們家的稱在平安鎮是出了名的公道,從來不會缺斤短兩的。您若是怕少了,這韓老板家裏肯定也有稱,不如借了來校一校。”

  高寡婦撇撇嘴,“你們兩個倒是一樣的尖。”

  說完,她把一文錢甩到黃茂林的豆腐板上,一扭頭腰肢擺擺地走了。

  梅香氣結,想要回嘴,黃茂林忙做手勢攔住她。

  等高寡婦走遠了,黃茂林對梅香笑道,“大妹妹,這樣的人多的很,不必跟她們動氣,她沒占著便宜,該生氣的是她才對。下回妹妹要是不想這樣生硬地回她,就說如今打二十斤油送二兩,讓她知難而退。”

  梅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還是黃大哥會行事,我就是太莽撞了,聽見她說那些不中聽的話就想生氣。”

  黃茂林搓了搓手,“大妹妹還小呢,往常又不大出門,自然和這種人打交道打的少。妹妹不曉得,我剛開始和阿爹在鎮上賣豆腐時,什麽樣的人都有。有些人賴賬不給錢,有些人給了足斤足兩的豆腐還不幹,非要我們再多給一些,還有直接動手搶了就跑的,事後根本不認賬。我頭先也很生氣,我阿爹告訴我,除了動手搶的必定要討回來,其餘磨嘴皮子的,就跟他磨,萬不能生氣,不能壞了財運。”

  梅香聽得直咂舌,“還有這樣的人,黃大哥你可真能幹,要是我就要動手打人了。”

  黃茂林一邊收拾擔子,一邊哈哈笑了,“大妹妹客氣了,大妹妹如今一個人能管起油坊,這般能幹,是我比不了的。”

  梅香也笑了,親自把四文錢給了他,“多謝黃大哥的豆腐渣,以後您缺油了,隻管到我家裏來,我就算存油少,也能送您半斤。”

  黃茂林接過錢,“那就多謝大妹妹了。”

  二人客氣一番後,梅香先轉身回家去了,黃茂林笑了笑,也挑著擔子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

  茂林哥小小年紀頗通人情世故,越來越能幹啦~

  第26章 送粽子明朗護母

  買回了豆腐之後,梅香開始炒菜了。她預備把水豆腐切了一半,和著一小把小青菜一起炒了,再炒一盤子韭菜雞蛋。

  因葉氏在忙活其他的事情,明朗正在讀書,梅香就自己燒火自己炒菜。

  等飯做好了之後,梅香叫了一家人一起吃飯。

  吃過了早飯之後,葉氏端著盆子要去河邊洗衣裳。梅香忙攔住了她,“阿娘,您放哪裏,等我洗了碗我去吧。”

  葉氏也沒和她爭,小姑娘家家的洗衣裳本就比較多,“那你直接去吧,碗我來洗。”

  梅香漱了漱口,端起盆子就去了。蘭香要跟著,葉氏忙拉住了她。河邊可不是好玩的地方,萬一掉進去,撈都撈不起來。

  如今天熱了,家裏人天天都要換裏衣。原來天冷的時候,葉氏會自己洗衣裳,家裏水井裏的水有些熱乎勁。等天一暖和,她就會讓梅香到河裏洗衣裳。

  梅香端著盆子到河邊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個小姑娘在那裏洗衣裳了。隔壁的秀芝、二房的蓮香、韓文富的孫女茴香、韓文昌的大孫女竹香,還有兩個關係遠一些的姐妹,外加兩個年輕小媳婦。

  河邊一溜的扁平圓石頭,一半在水裏,一半在岸上,洗衣裳用正正好。梅香到了後,大夥兒紛紛給她打招呼,梅香找了個位置就洗開了。

  秀芝就在她旁邊,“三姑,今兒倒來遲了。”

  梅香原是家裏老大,按理叫大姑也行。但韓敬義家裏還有兩個女兒,非讓梅香排第三,讓蓮香拍第四。共一個爺奶的堂姐妹,這樣排也沒錯,韓敬平夫婦就隨了他的意,族裏晚輩也叫梅香三姑。

  梅香笑了,“你們真勤快,來的這樣早。”

  蓮香問梅香,“三姐姐,你什麽時候有空呀,我們剛才還說找你一起剪花樣子呢,三姐姐花樣子剪得好,也教教我們。”

  梅香一邊搓衣裳一邊笑道,“你們盡管來,我那裏有十幾種花樣子呢,都是我用熟了的,我也想跟你們學兩樣新的。”

  幾個小姑娘一起說說笑笑,旁邊兩個年輕的嫂子在一邊聽著,偶爾插兩句嘴。眾人陸陸續續洗完了衣裳,先後走了,空出來的位置又被後麵來的人補齊。

  梅香回家後,葉氏已經開始包粽子了。梅香匆忙把衣裳晾在了東院,也跟著去幫忙。蘭香跟著阿娘和姐姐,小花點在她腳邊跑來跑去的。

  粽葉還是去年剩下的,梅香前幾天就把粽葉洗幹淨了,又放在院子裏晾幹,今兒用正正好。

  葉氏預備包鹹肉粽子,鹹肉已經用水泡過了,不會那麽鹹。

  娘兒兩個一個比一個手巧,一張粽葉到了手裏,迅速卷成桶狀,先裝一半糯米,再加兩粒鹹肉,然後繼續裝滿糯米,並用手略微按一下。感覺裏麵緊實了之後,裹成四角狀,再用細棉線紮緊,一一放到旁邊的盆子裏。

  天兒越來越熱,粽子不能放太久。葉氏隻預備包五六十個,還要往韓文富和韓文昌家裏送一些,大房和二房那裏也要意思一下。

  梅香一邊快速裹粽子,一邊和葉氏說道,“阿娘,今年咱們沒種糯米,等冬天的時候,打不了糍粑了。”

  葉氏手下不停,“到時候看問誰家找一些糯米,咱們就打一鍋。”

  梅香點頭,“若是隻打一鍋,也不用請人,我自己就能打了。”

  葉氏不置可否,“到時候再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