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5030
  黃炎夏很快把一鍋豆漿處理好了,就等豆腐成型。那邊,黃茂林正不停地攪拌另一口鍋裏的豆漿。

  黃茂林不怕楊氏不好好燒火,若因為火不好弄壞了一鍋豆漿,阿爹頭一個要問她的錯,自己還是個孩子呢。

  等天將將亮的時候,黃家的豆腐終於都做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

  親親們晚上好~~

  作者今天加更這麽多,喜歡的親請記得一定要收藏文章和作者呀,愛你們~~

  第23章 挑擔子獨自上路

  黃茂林今兒要獨自開始挑大梁了,以前,他都是和黃炎夏一起出門去賣豆腐。

  黃炎夏賣了十幾年豆腐,十裏八鄉,就沒有他不認識的人。哪些人家難纏,哪些人家和善,這幾個月的功夫,黃茂林都記了個八九不離十。

  黃家父子賣豆腐,不逢集市走的遲一些。每到一個村子,一邊搖鈴一邊吆喝,“豆腐,賣豆腐”,清脆的鈴鐺聲配著吆喝聲,在寂靜的清晨,能傳出好遠。

  誰家需要豆腐了了,聽見這個聲音,有的帶了黃豆出來,有的拿了錢出來。莊戶人家基本上都是用黃豆換,若家裏黃豆沒有了,又來了客人,倒是會咬牙摸出兩個銅板來買豆腐,隻有住在鎮上的人家才會回回都拿錢買豆腐。

  黃家離鎮上隻有四裏路,倒不是很遠。黃炎夏每日帶著兒子以他家為中心,方圓五裏路之內,他都會走個遍,包括鎮上。

  逢集的時候,黃炎夏會走的更早。他要先把周邊遠一些的村子走一遍,然後再去鎮上擺攤子,離鎮上近的人家都會去鎮上買豆腐。

  前些日子農忙,逢集的時候,他一大早把黃茂林送到鎮上看攤子,自己回家栽秧。背集的時候,他一個人走街串巷賣豆腐,把黃茂林留在家裏幹活。

  這幾日,黃家十幾畝田的秧都栽完了,爺兒兩個又恢複了每天早上擔挑子賣豆腐的慣例。

  賣了幾日後,黃茂林忽然與黃炎夏商議,“阿爹,咱們兩個每日一起,要走好遠的路,回來時都半上午了。不如咱們兩個分開,一人挑一些,一來擔子輕一些,二來,也能早些回來。”

  黃炎夏剛開始覺得兒子胡鬧,賣豆腐是那樣容易的?你一個半大小子,人家定然要欺負你。

  楊氏也不答應,“茂林,你才多大,家裏有我和你阿爹呢,哪能讓你挑大梁。你就跟著你阿爹一起,總要多打磨幾年才好放你一個人幹。”

  黃茂林軟磨硬泡,“阿爹,要不,這幾日您就在後頭跟著不要說話,您看我一個人能不能挑得動擔子。總是讓您一個人風裏來雨裏去的,兒子也不忍心呢。”

  黃茂林這話半真半假,他心疼黃炎夏辛苦是真的,但他也知道黃炎夏就喜歡聽這種體恤人的暖心話。如楊氏,抓住了黃炎夏的喜好,整日對繼子笑眯眯的,黃炎夏就覺得楊氏不算太壞。

  果然,黃炎夏聽兒子這樣說了後,心裏很是感動。兒子一年大一年,自小懂事又勤快,如今他願意多幹,做阿爹的總不能一直攔著,若攔狠了,他灰了心,變成個懶漢豈不更糟。

  黃炎夏索性就聽兒子的,自己在後頭跟著,讓黃茂林挑著擔子在前頭走。

  有人來買豆腐時,黃茂林卸擔子、稱豆子、切豆腐,樣樣都利索的很。

  有人開玩笑,“黃老爹,你可算熬出頭了,兒子也得力了。”

  黃炎夏咧嘴笑,“他還小呢,全靠鄉親們照看他。”

  黃炎夏是生意人,常年都笑臉對人。有他跟著,並無人為難黃茂林。且黃茂林天生笑顏,長得也不差,誰看著心裏都舒服。

  這樣跟了幾日後,黃茂林再次提出單獨去賣豆腐的要求。黃炎夏仔細想了許久,不顧楊氏阻攔,答應了兒子。

  今兒,是黃茂林獨自出門的頭一天。黃炎夏隻給了他兩大板豆腐,讓他去西北邊幾個村子賣。西邊幾個村子因良田多,鄉親們家裏略微殷實一些,難纏的人少。

  今兒是背集,爺兒兩個天一亮就出門了。

  沒有黃炎夏跟著,黃茂林感覺又新鮮又緊張。他隻挑了兩板水豆腐,擔子比較輕,走起路來比較輕快。

  先去了王家凹,眾人見他獨自一個人來的,不免驚訝,也少不了打聽。黃茂林始終笑眯眯的,能答的定認真回答,不能回答的,也客氣地岔開話題,不會讓人家覺得尷尬。

  一路走過來,他都很順利。到了韓家崗時,擔子裏的豆腐沒剩多少了。

  梅香聽到吆喝聲,愣了一下,然後拿出碗,摸出兩文錢,牽著蘭香的手一起出門去了。

  因蘭香非要親自拿著那兩文錢,姐妹兩個出門後黃茂林已經走出一截子了,梅香在後頭喊,“黃家大哥,且等一等。”

  黃茂林聽見有人喊,回頭一看,一眼認出了梅香。

  他放下擔子,“大妹妹買豆腐?”

  梅香點點頭,“明兒就是小端午了,不知你們來不來,我先買一些備著。上回欠您的半文錢,前幾日還給黃老爹了。”

  黃茂林笑道,“阿爹跟我說過了,明兒我還來,大妹妹今兒不用買太多。”

  梅香點點頭,“那,我就要一文錢的水豆腐。你明兒過來,給我帶些豆腐渣行不行?我弟弟愛吃那個。”

  黃茂林笑著點頭,“行,我給大妹妹帶一斤多,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豆腐渣,那個不好克化。”

  黃家水豆腐是一文錢一斤半,也有不小一塊呢。

  梅香用碗接過豆腐,讓蘭香給黃茂林一文錢。蘭香乖巧地把一文錢遞過去,黃茂林接過錢,見蘭香歪著頭看著他,頗是可愛,輕輕摸了摸蘭香頭上的小揪揪,蘭香忽然衝他笑了笑。

  黃茂林也對著蘭香笑了,這下蘭香有些害羞了,躲到了梅香身後。

  梅香摸摸蘭香的頭,“咱們回去吧,黃大哥慢走。”

  黃茂林點點頭,笑道,“大妹妹客氣了。”

  梅香轉身就牽著妹妹走了。

  黃茂林看著梅香的背影,都說韓家大妹妹變厲害了,可我看她又講道理又能幹,父母不全的孩子,難道就要任人拿捏不成。

  黃茂林挑起擔子,也轉身走了。

  第24章 慈父心攢錢能手

  黃茂林回家後,黃炎夏還沒回來。

  他一進門,楊氏立刻迎了上來,“茂林,今日如何?可有人為難你?”

  黃茂林放下擔子,笑道,“阿娘,我今兒順利的很。家裏可還有飯?我餓得不行了,先讓我吃兩口飯吧。”

  為了不想讓楊氏繼續追問,黃茂林擔子還沒放下,就說肚子餓了。楊氏一向以慈母自居,自然不能不讓他吃飯。

  楊氏本來想問賬目的事兒,聽見黃茂林要吃飯,她也不好再追著問,隻得勉強笑道,“都給你留著呢,稀飯在鍋裏,菜在碗架子上,稀飯鍋旁邊還貼有兩塊鍋盔,你和你阿爹一人一塊。”

  黃茂林把擔子放到豆腐坊裏,出來後一邊往廚房走一邊笑著對楊氏說道,“辛苦阿娘在家做飯了。”

  楊氏扯了扯嘴角,“你們爺兒兩個出去辛苦,我做個飯是應該的。”

  黃茂林走到廚房門口的時候,又對楊氏說道,“阿娘去忙您自己的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會照顧自己的。”

  楊氏也不再跟著他,“那你慢些吃”,說完就回正房去了。

  黃茂林盛了一大碗濃稠的稀飯,拿了一塊鍋盔,夾了幾筷子菜,端著碗就坐在灶門下的小板凳上吃飯。

  黃家正房是黃炎夏夫婦和淑嫻居住,東西兩邊各有一間耳房,東耳房是放糧食和黃豆的地方,西耳房空著的。東西廂房各兩間,東廂房是廚房和一間雜物間,西廂房兩間屋子,黃茂林和黃茂源一人住一間。

  倒座房共有四間,最東邊是門樓,往西邊來是豆腐坊,占了兩間大屋子,最後一間是庫房,裏麵存放了許多農具。

  庫房和西廂房之間的院牆上開了個小門,小門裏麵用一扇影壁擋著的。繞過影壁,進去後發現是一個大院子,裏麵有牛棚、豬圈、雞圈和柴火棚子,茅房也在這裏。

  楊氏回正房後,去了女兒的西屋。

  黃茂源早晨起來後,把牛牽出去放了兩圈,回來吃了早飯就跑出去玩了。家裏秧栽完了,他除了放牛也沒有別的事情幹。

  黃茂源讀了一年的私塾後就說腦仁兒疼,死活不願意再去讀書,整日到處瘋跑。淑嫻正在房裏,楊氏近來正壓著她做針線。

  見楊氏進來了,淑嫻忙起身,“阿娘,大哥回來了?”

  楊氏看了看她手裏的活計,“你忙你的,不用出去。”

  淑嫻又坐下了,“二哥到哪裏去了?阿娘,大哥跟二哥這樣大時,都知道跟著阿爹濾豆漿了。”

  楊氏摸了摸她的頭發,“你還小呢,不用操心那麽多。上午就把這兩行線走完了,然後歇一會子,別把眼睛看壞了。”

  淑嫻點了點頭,“阿娘放心,我做完這個就不做了。”

  說起黃茂源,楊氏也有心操心。黃炎夏預備找個地方讓黃茂源去當學徒,楊氏不答應,當學徒多苦,整日挨打挨罵。但若說讓黃茂源跟著磨豆腐,楊氏又心疼,磨豆腐更苦。

  兩口子爭執不下,黃茂源就一直閑著。大兒子這樣勤快,老二如今雖說隻有十歲,以後的路子也要開始預備起來了,總是這樣玩,也不是回事。楊氏心裏也發急,但她一來舍不得這份家業,二來又舍不得兒子去吃苦。如今隻能這樣混著,最好永遠不用分家才好。豆腐坊讓老大管著,掙了錢是大家的。

  但不管楊氏怎麽想,她也不敢說出來。

  黃茂林在廚房吃了一大碗稀飯和一塊鍋盔後,肚子有個七八成飽了。這會子吃早飯本來就有些遲,他不敢吃多了,等會子中飯再吃吧。

  他才放下碗,黃炎夏回來了。

  黃茂林忙迎接了過去,“阿爹回來了,先吃飯吧,我才放碗。”說完,他立刻又拿了隻幹淨碗,把剩下的一大碗飯全部盛給他,剩的菜也倒進他碗裏,又把那塊鍋盔放在上麵,雙手端給了黃炎夏,順帶搬了張凳子,放在正房廊下。

  楊氏也出來了,“當家的回來了。”

  黃炎夏點點頭,嗯了一聲,洗了手後,接過碗坐在廊下就開始吃飯,一邊吃一邊問,“你今兒如何?可還順利?”

  黃茂林一邊從懷裏掏出一堆銅板,一邊笑道,“今兒再順利不過的,阿爹,錢都在這裏呢。兩大板水豆腐,賣到最後幾家一家多給了一二兩,一共五十四文錢。二十斤千豆腐,一共三十文。兩樣攏共八十四文錢,都在這裏。”

  黃炎夏心裏有譜,兩大板水豆腐一共八十斤出頭,差不多就是這個價錢。

  他一邊吃飯一邊說道,“頭一日能賣得這樣好,果真不錯。賣到最後都是要添一些,明兒你換著方向走,如果總是一樣的路,每次賣到最後都是那幾家,旁人家得不到優惠,時間久了也不好。”

  黃茂林點點頭,“我聽阿爹的。”

  楊氏看了一眼放在旁邊小凳子上的一堆銅板,笑著說道,“茂林真是能幹,頭一日竟沒讓人占了便宜去。”

  黃家有一件事情最讓黃茂林滿意,那就是家裏的錢都是黃炎夏在掌管。黃炎夏需要知道豆腐坊的出息,故而一直親自管賬。

  黃茂林的一應開銷,都是直接從黃炎夏手裏走。唯一能讓楊氏鑽空子的地方就是黃茂林的衣衫,黃炎夏給了錢,買什麽樣的布不還是楊氏說了算。

  楊氏給黃茂林納的鞋底都比旁人薄一些,非常容易破損。黃茂林的鞋底總是破,楊氏隻笑眯眯說不妨事,剛開始他以為自己的腳太費鞋,還有些內疚。

  有一回,他回外祖郭家,走著走著鞋底磨破了。等到了郭家後,他舅媽讓他脫了給他補一補。精明的郭舅媽一眼就發現這鞋底比正常鞋底要薄很多,禁不住大罵楊氏,“黑了心的賊婆娘,既然給人做了後娘,不管你心裏願意不願意,該你做的事情你總得做好。若不想做後娘,當初就正經找個大小夥子去做原配嫡妻,別貪圖黃家有田地有作坊要嫁過來。黃家的豆腐坊,可是我們姑奶奶在的時候一起置辦的,如今你好處都得了,平日裝個好人樣,背地裏卻這樣刻薄我們姑奶奶唯一的骨血,也不怕將來穿腸爛肚而死。”

  黃茂林聽見繼母玩這樣的小手段,心裏也灰了心。郭家舅父原要跟著黃茂林一起回來問黃炎夏,當時才十一歲的黃茂林攔住了外家人。他自己回去後想了很久,直接把這事兒告訴了黃炎夏。

  黃炎夏心裏也有些生氣,在聽見兒子沒讓外家人來鬧之後,他心裏滿意兒子的懂事。他知道想讓後娘對繼子如同親生的一樣太難了,楊氏還願意給黃茂林做鞋,附近別的幾家在後娘手底下討生活的孩子,有的連鞋都沒得穿。

  黃炎夏不想和楊氏為這個事兒吵嘴,畢竟楊氏也給他生了一兒一女,鬧出去了,一家子臉上都難看。但他要給郭家一個交代,也不能讓大兒子小小年紀就對家裏寒了心,更要對得起死去的郭氏。

  黃炎夏想了許久,決定把新置辦的五畝上好的水田直接寫了黃茂林的名字。郭家聽說此事後,看在黃茂林的麵子,沒有再提此事。能提前把田地寫上外甥的名字,總好過以後便宜楊氏那賤人。

  楊氏當時極力反對,“當家的,茂林還小呢,寫他的名字,說出去旁人要說這孩子不孝了。”

  黃炎夏直接對她說,“你我不說出去,誰知道呢。再說了,遲早總是要給他們兄弟的,早點寫孩子們的名字,以後也省得再改,多跑一趟衙門,多費一道錢。”

  楊氏被噎的半天沒說話,黃炎夏直接堵死了她的嘴,若外人知道了,就是你說出去的。

  楊氏後來知道了鞋底的事情,不敢再馬虎,用心做鞋。她若是哪裏做的不到位,黃炎夏也不說她,就私底下補貼大兒子,三十五十的,沒少給黃茂林錢,過年過生也都有紅封,連郭氏以前的銀首飾和其他的貴重嫁妝,黃炎夏都給了大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