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808
  明朗為了化解尷尬,忙請教王存周學問。這個王存周最喜歡了,這些日子在家裏,沒有同窗和先生,他一個人不免內心寂寞,如今明朗能跟他說說學問,可是太好了。

  葉氏見他二人說學問,去了梅香房裏,“晌午你做飯吧。”

  梅香點頭應了。

  等了一會子後,外頭忽然有人來打油,梅香又起身往外走。

  來的是一個三四十歲的婦人和一個十幾歲的男孩,母子兩個抬了一麻包油菜籽,梅香笑著叫了聲大娘,反手一抄就把油菜籽背到肩上。

  這一幕,正好被王存周看到了!

  梅香一隻手叉在腰間,一隻手扶著肩膀上的油菜籽。這動作若是個大漢來做,英武不凡,換成個小姑娘,剛才還嬌俏可愛,瞬間就走了樣。她正要進東院,忽然聽得王存周在後麵大喊一聲,“梅香!”

  梅香站定後,轉身看他,王存周憋了半天後說道,“你放下麻包,這像什麽樣子!”

  梅香聽他這樣說,楞了一下,強壓住心裏怒火,啪地一聲把麻包放在地上,忽然又臉上笑得像朵花兒一樣,“存周哥,你說的對,我一個姑娘家家的,扛著個麻包不成個體統。明朗還小,我阿娘扛不動,可巧今兒有你在,勞煩你幫我把這油菜籽扛到庫房裏去吧。”

  王存周頓時瞠目結舌,他一個讀書人,如何能扛得動?

  可梅香一句話把他架了起來,他是韓家女婿,他不讓梅香幹,自然要自己上了。

  明朗在一邊,眼睛眯了眯沒說話,葉氏在廚房裏站定,豎著耳朵聽。

  王存周挨挨蹭蹭過來了,一隻手抓住麻包一角,使出全身的力氣,都沒能使那包油菜籽動一分。

  過了半晌,氣氛越來越尷尬。王存周又急又氣,見梅香俏生生立在那裏,嘴角含著笑,那笑裏似乎含著譏諷,他頓時心頭火起。

  “你笑什麽?不知道來幫忙!”

  梅香甩了甩帕子,“我不去,我怕你說我不成個體統。”

  葉氏忽然過來解圍,“明朗,咱們和你存周哥一起抬進去。”

  放好了油菜籽,梅香開始記賬,又給那婦人打油,然後打發娘兒兩個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

  總有些傻逼直男覺得女人就應該弱小無助菜如雞~

  第21章 暗思量梅香自省

  那娘兒兩個走了之後,葉氏笑道,“明朗,帶你存周哥去堂屋,我和你姐姐去做飯。”

  王存周和明朗一起往外走,走前又去看梅香,梅香低頭算賬,頭也沒抬。

  等二人走了之後,葉氏歎了口氣,“你這脾氣也得改改,不能這麽衝,不是人人都像你阿爹的。男人大丈夫,哪個不要麵子,更別說他一個讀書人了。”

  梅香忽然抬起頭,“阿娘,我也想好生和他說話,也想讓他有麵子,可他為了自家有麵子,就不顧我的臉麵。剛才有外人在,當著阿娘和弟弟的麵,他就能這樣訓斥我,以後去了他家,我豈不是要成了小媳婦。”

  梅香說完,眼淚就下來了。

  葉氏忙把她攬在懷裏,“這天下的男人,大多都是希望自家婆娘文文靜靜的。你以前整日穿紅著綠,不是繡花就是做衣裳,就連做飯都穿著棉布衣裙。不是阿娘自誇,這方圓幾裏路,有幾個能比得過你呢。存周是個讀書郎,自然喜歡那樣的你。如今你忽然大變樣,他心裏繞不開這個彎,也是常理。等他再大一些,時日久了,也就能想開了。”

  梅香擦了擦眼淚,“阿娘,如今這樣的活法,我心裏才更痛快呢。難道為了他臉上好看,我就要一直委屈自己。”

  葉氏摸了摸她的頭,“等過兩年你嫁過去,到了王家後稍微收斂些,再生兩個孩子,小兩口一起過起日子來,有了情分就不一樣了。”

  梅香聽見葉氏說生孩子,又有些害羞了,“阿娘,我去做飯了。”

  說完,梅香就去廚房了,葉氏在後麵笑道,“走慢些,步子別跨那樣大。”

  梅香本來想換一身麻布衣裳,葉氏不讓,給她係好了大圍裙,戴了袖頭,防止把衣裙弄髒。

  梅香把王存周帶來的肉分成一大兩小三塊,大塊燉了,炒一小塊,再留一小塊。梅香在上麵忙碌,葉氏在下麵燒火,蘭香抱著小花點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

  近來葉氏怕王家來人,多備了幾樣菜在家裏,梅香雖然心裏不大高興,該有的禮節一樣不少,雞魚肉蛋樣樣都有,整整做了七個菜,又剝了一盤甜蒜頭,湊了個整數。

  王存周雖說是家裏的姑爺,年紀也小,葉氏本來不預備叫陪客的來。

  明朗提醒葉氏,“阿娘,七爺家的敬博叔父回來了,他雖是長輩,年紀跟存周哥差不多,不如請了他來,我們一起說話。”

  葉氏想了想,同意了明朗的意見,並親自去請韓敬博。韓文富夫婦聽說是陪客,立刻打發韓敬博過來了。

  韓敬博是韓文富的四子,今年十五歲了,已經有了童生功名,與鎮上一家木器行老板家的千金定了親。

  王存周見韓敬博來了,忙起身相迎,“叔父!”

  韓敬博也回禮,“存周來了。”整個平安鎮讀書的小郎君本就不多,這又是親戚,韓敬博自然也認得。

  王存周知道韓敬博身上有童生功名,對其很是敬重,外加上明朗,三個讀書郎說起話來也是滔滔不絕。特別是韓敬博,他正摩拳擦掌預備參加院試,等院試過了,就是正經的秀才了。

  梅香帶著蘭香在廚房下吃的飯,雖然來的是她的未婚夫,但桌子上不是長輩就是男丁,她一個姑娘家家的,不好上桌吃飯。

  吃過了晌午飯之後,韓敬博先回去了,王存周一再相送。

  等送走了韓敬博,王存周也要家去了。

  葉氏硬拉著梅香一起,跟著明朗把王存周送到大門口。

  王存周見梅香低著頭不說話,忍不住又囑咐她,“梅香,近來還是少出些門,就在家裏跟著嬸子操持家務。”

  說完,他又叮囑明朗,“秦先生前幾日還問我你的情況,如今你身上有孝,雖不好去學堂,但在家也不能荒廢了功課。”

  葉氏笑道,“存周果真是懂事了,這樣心細。”

  王存周被葉氏誇得臉也紅了,忙又躬身道,“今兒偏勞嬸子了,我先回去了,嬸子留步。”

  葉氏點點頭,“路上小心些。”

  王存周點頭了,轉身走了。等他拐了個路口,見不到身影了,葉氏才帶著孩子們回了院子,又把大門栓插上,讓孩子們歇個中覺。

  梅香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總覺得心裏憋屈的很。原來韓敬平在的時候,王存周也時常過來,二人雖然不說多親密,也能和睦相處。那時梅香文靜秀氣,王存周待她和顏悅色的,一口一個妹妹,如今見了麵就要訓斥她。她又沒捅了老王家的祖墳,怎地總是看她不順眼了?

  梅香想了很久,她知道,王存周是個臭講究,他覺得姑娘家家的不該幹粗活,不能一個人往外跑,就應該安安靜靜坐在那裏繡花做鞋,或者讀書寫字,要出門也必須有男丁陪同。

  讀書寫字梅香不反對,她跟著明朗把千字文和三字經都背會了,家常記賬寫單子,都難不倒她。可如今家裏不比以往,她難道還像以前那樣坐在那裏當小姐不問事?

  梅香迷迷糊糊睡了一會,葉氏就叫她起來了。

  葉氏讓梅香在家裏看著弟弟妹妹,她自己帶了鐵鍁往菜園裏去了。

  梅香仍舊坐在廊下拉鞋底,呼啦啦的聲響裏,她的心漸漸平靜下來。

  她就是她,她可以為了家人裝文靜,但不會為了裝文靜而委屈家人。王存周的心態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兩個都在變化的人卻希望對方能待自己如初,這本來就是奢望。

  可誰都不肯服輸,這中間必定要拉扯許久。

  梅香心裏想,既然這樣,除了讓我裝大小姐不幹活我不答應,別的,我且先讓讓你,阿爹既然挑中了你,我不能讓阿爹失望。但你以後若是太過分,我也不能答應!

  作者有話要說:

  親親們都複工了嗎?記得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

  第22章 磨豆腐各懷心思

  清晨,雞叫兩遍的時候,黃茂林起身了。他穿好了衣裳後,自己拿盆去廚房打了半盆水,用毛巾搓了搓臉,綁好了頭發,就往倒座房去了。

  黃家豆腐坊占了三間倒座房的位置,黃茂林的父親黃炎夏已經在豆腐坊裏忙活開了。

  昨兒晚上就下水泡過的豆子這會子已經發起來了,黃炎夏用清水淘了淘,又把磨盤洗幹淨了,把毛驢牽了過來,給毛驢吃了些東西後,蒙上毛驢的眼。正準備開始磨豆子時,見大兒子來了。

  黃炎夏笑道,“怎地不多睡一會子。”

  黃茂林沒有正麵回答黃炎夏的問題,“阿爹起的好早,今兒我要一個人去賣豆腐哩,早起來了一會子。”

  黃炎夏點點頭,“既已經起來了,來給我搭把手,以後慢慢都要學起來。”

  黃茂林高興地點點頭,接過了黃炎夏手裏的水瓢。磨豆腐的手藝他也學了個七八成,想要獨自磨出一盤好豆腐,他且還得學著呢。

  黃炎夏套好了毛驢之後,往石磨眼裏加了些豆子和水,抽了小毛驢一鞭子,小毛驢邁開四條腿開始轉著圈拉磨。

  吱呀~吱呀~,小毛驢拉著石磨的上扇以磨臍子為中心一圈一圈不停地轉,黃茂林在黃炎夏的指示下不斷地往石磨上扇的磨眼裏加黃豆和清水。

  這加多少豆子和水非常講究,水一加多了,做不成豆腐,隻有豆漿,水加少了,做得豆腐要麽太老,要麽直接成了豆腐腦。

  泡發了的黃豆從石磨孔裏進去後,沿著兩扇磨之間的紋理往外蠕動,在磨齒的作用下被碾成豆渣和豆腐水。有一些大顆粒的豆渣可以用小木鏟鏟起來再次放到磨眼裏,磨到一定的細碎程度才能作罷。磨過的豆渣隨著豆汁水一起,沿著磨盤下盤邊緣的開口流進大木桶裏。

  爺兒兩個一個不停地加黃豆和清水,一個看著小毛驢,不時提點兩句。等公雞又開始叫的時候,黃豆都磨好了。

  黃炎夏拉住小毛驢,解掉套子,把毛驢牽到外頭驢棚裏去了。

  黃茂林把過濾用的架子立好了,過濾用的紗布昨兒已經洗幹淨了,紗布四角固定在架子上。不等黃炎夏回來,他自己就把桶裏的生豆漿用大瓢舀了倒進紗布兜裏,生豆漿透過紗布流進下麵的桶裏,細碎的豆渣顆粒留在了紗布上。

  過濾生豆漿是黃茂林做熟了的,生豆漿都被他倒進鍋裏。正在這個時候,黃炎夏的婆娘楊氏進屋了。

  這楊氏是黃炎夏的續弦,黃茂林的生母郭氏在他兩三歲的時候沒了。黃炎夏一個人要照看豆腐坊,還要照顧兒子,忙不過來,後續娶了楊氏。楊氏進門後,又給他生了一兒一女。二兒子黃茂源也有十歲了,唯一的女兒淑嫻已經七歲了。

  人說天下有三苦,撐船打魚磨豆腐。磨豆腐雖然不用像船夫和漁夫那樣到水裏和龍王打交道,但磨豆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要早起。楊氏寶愛自己的兒女,以其年紀尚小為由,未曾讓兩個孩子早起。

  原來黃茂林也不用早起,豆腐坊是黃炎夏自己操持,楊氏有時候給他搭把手。但黃茂林一日大過一日,漸漸知道手藝的重要性,每日不要人督促,自己早起,跟著黃炎夏學習磨豆腐。

  這豆腐坊原就是黃炎夏和原配郭氏一起置辦的家業,黃茂林也想把手藝傳給大兒子。

  但楊氏的想法自然不一樣了,家裏有十幾畝地,夠吃夠喝,豆腐坊可是家裏的主要活錢來源,若給了黃茂林,她兒子要怎麽辦?

  原來黃茂林睡懶覺,楊氏並不反對。這一年多以來,黃茂林天天早起,楊氏急了,也跟著早起。黃茂林要幹活,她隻說讓他歇著,小孩子家家的別累壞了身子。

  這楊氏裝得一幅慈母樣,人人都覺得她心疼繼子,隻有黃茂林自己清楚,繼母楊氏在無人的時候,背後看他的眼神像刀子一樣。他若回看過去,楊氏立刻又換了一幅笑臉,溫和地關心他。

  黃茂林知道,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的話,楊氏已經取得了眾人的信任,連阿爹都覺得楊氏待自己雖說不去親生,也沒有太差。

  黃茂林想學手藝,隻得比楊氏起的還早,趁著楊氏不在,他多學一些。

  楊氏進門後立刻就笑道,“茂林怎地又起這麽早,你還小呢,別熬壞了身子,趕緊去睡一會子吧,剩下的交給我和你阿爹就行。”

  黃茂林也用他那溫和的招牌笑容看向楊氏,“阿娘,我每日下午可以睡一時。阿娘整日操持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別累壞了。”

  黃炎夏見楊氏和大兒子互相關心,心裏很高興,對楊氏說道,“他願意學,就讓他學吧,等下午再讓他多睡一會子。”

  楊氏臉上仍舊笑著,“那就聽當家的。”

  楊氏坐到灶門下開始燒火,黃炎夏在上頭不斷地攪拌豆漿水,不時提醒楊氏改變火勢。

  等黃茂林這邊全部過濾完後,另一口鍋也燒了起來。

  黃茂林對黃炎夏說道,“阿爹,這一鍋讓我來吧。”

  黃炎夏點點頭,讓楊氏熄了這一鍋的火,開始點鹵。點過了鹵之後,把熟豆漿水放到許多扁平木盒裏。那木盒都刷了一層厚厚的桐油,不怕蟲蛀,也不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