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作者:沉九襄      更新:2020-07-06 13:53      字數:5498
  “照娘娘的意思,扔出去吧,叫那些人也都出去。”

  他提著一口氣,直到轉身進入殿中,避開眾人的那一刻才終於忍不住皺了眉,彎著腰一手扶著旁邊的立柱平複了許久。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0-03-22 08:55:26~2020-03-23 07:37:5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雲嵐、小豬□□ 10瓶;人間水蜜桃 6瓶;fanfay、啊啾城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三十七章

  外頭劍拔弩張之時,徐良工跪在皇後跟前更是一刻也不敢耽誤, 話說得極快。

  “奴才此來不為求娘娘庇護, 但事到如今幕後操縱之人顯然已經蓄謀已久,矛頭直指國公府, 娘娘千萬要小心應對。”

  他說著匆匆從懷裏掏出一疊文牘,雙手遞給皇後, “這是奴才此前審問調查張曄生平所得,此人實在大為可疑, 還請娘娘一定根據線索繼續追查下去!”

  皇後接過文牘, 眉尖已攏上了層層陰雲, 看著他,眸光卻始終沉靜而堅定, “你放心,本宮定會救你脫困。”

  “奴才謝國公與娘娘多年提攜之恩!”徐良工心下感激, 卻還是搖搖頭, “此回對方有備而來, 奴才自知恐怕在劫難逃, 奴才不過是個草芥一般的人,衝奴才而來的災禍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對娘娘與國公府不利, 若真到絕境那一步,還請娘娘切勿心慈手軟,必得......棄了奴才!”

  事發後,得知消息之時他本身在宮外,外頭天高任鳥飛, 以這多年的本事,要想藏匿起來金蟬脫殼也並非難如登天,但他明白自己若逃了,那就是畏罪潛逃,便是正中幕後之人下懷,此後一應罪責定然就是皇後與國公府背。

  如今尚且雲遮霧罩,連對方的一點蹤跡都未尋到,皇後與國公府絕不能身負汙點落人以柄,他亦不願背棄主子,於是不僅未曾遠走,反而自投羅網入了這四方城,隻求親手將僅有的線索送到最安全的地方。

  皇後明白他的忠心,外間周承彥聒噪的聲音吵得人心煩氣躁,她垂了下眸,輕呼出一口氣,才說:“若非萬不得已,本宮不會棄你。”

  做奴才的,得了主子這樣的一句話也就夠了,此生別無他求。

  徐良工朝她鄭重叩首下去,眼見外間晏七已與周承彥幾欲動手,不宜多作停留,遂匆匆起身自後殿的窗戶縱身躍出。

  但禁庭不過就是個方寸之地,進了這裏頭,外麵的人隻要守住四宮門,任他插翅也再難逃了。

  晏七再進入殿中時,已不見了徐良工的身影。

  扶英方才驟然聽聞如此陰謀,顯然是受了驚嚇,此時呆呆坐在軟榻上半邊身子靠在皇後懷裏,紅著眼眶,喃喃道:“阿姐,咱們家是不是有災禍了,爹爹和三哥為什麽還不回來,我害怕,阿姐,我害怕......”

  皇後摟著她在懷裏,手掌拍在她嬌弱的背上,一聲聲重複的“別怕”,又豈止是說給扶英一個人聽得。

  晏七看在眼裏,心中說不出什麽滋味兒,走到近前輕喚了聲,“娘娘,五十杖打完,周承彥隻剩下一口氣,人已經打發出去了,奴才先送二小姐回偏殿歇息會兒吧。”

  扶英到底是懂事的,這種時候她幫不上忙,就不能再讓阿姐為了她分心,吸了吸氣,抬手在臉上抹了兩把,仰著頭道:“我回去了,阿姐不要擔心我,爹爹和三哥一定很快就回來了,阿姐也不要怕。”

  皇後伸手在她鬢遍撫了撫,點頭嗯了聲,“去吧。”

  晏七將她送回了偏殿,招呼人熬了安神的藥湯,瞧著床前有婢女在守著了,這才退出來。

  抬頭望了眼頭頂雲翳遮蔽的天空,那一層層密不透風的陰霾簡直像是徑直壓在了心頭一般,直教人喘不過氣來。

  他皺了皺眉收回目光,隨即提步還是往正殿去了。

  殿中仍是一派靜悄悄的,他緩步進去,見粟禾已聽聞消息趕了回來,正立在書案前聽皇後吩咐:“你親自出宮一趟,去尋沈太傅,請他務必查明京畿府衙在張家找到的罪證究竟是哪些?馮禕於此案遞交給皇帝的一應文書,本宮都要一一過目。”

  粟禾領命,又問:“娘娘可是懷疑此事的幕後主使是皇上?”

  皇後低著頭,一時沒言語,過了好一會兒才道:“眼下還不能下定論,幕後之人能收買張曄,對國公府的信箋了若指掌,更一手策劃了謀害宮妃皇嗣之事,為得就是離間國公與皇帝,何況皇帝再如何忌憚薑家,也斷不會拿自己的孩子做祭品。”

  “可......”粟禾遲疑了下,還是猜測了句,“可若皇上是怕那孩子生下來終將養在娘娘膝下,來日生恩不及養恩......”

  話沒有都說盡但意思很明顯,皇後聽得明白,可當初皇子夭折,皇帝當她的麵提起過繼一事怨恨萬分,那樣的悲痛她看在眼裏,殺子之舉不會是皇帝的意思。

  她搖搖頭,“張曄在國公身邊幾十年,幾次為國公出生入死,皇帝要如何收買他?榮恩不足以,富貴不足以,甚至生死都不足以,除此之外還有什麽人什麽事對他而言會比對國公幾十年的忠心更重要,皇帝若有法子得了張曄為臂助,何必等到到現在才動手。”

  晏七也在一旁聽著,腦海中忽地一遍遍回響起她說得:除了權勢、富貴、生死,還有什麽可以收買一個原本忠心不二的人?還有什麽?

  人心向來多變,世間多紛擾,他能想到很多種可能,但每一種都似乎並不能與生死相提並論。

  當每一條路都最終走到山窮水盡,他忽然回頭看了看,試著換個思路反向去想,權勢、富貴、生死為什麽不能收買張曄?

  他突然想起自己,如果有朝一日有人將潑天的權勢富貴擺在他眼前,亦或是利劍懸頸要他背叛皇後,他可會動搖?

  他堅信自己的答案一定是不會的,而他對於皇後,除了忠心......

  “是情。”晏七忽地出聲,“娘娘,令張曄背叛國公的許是他心中摯愛之人呢?”

  皇後聞言抬眸看向他,“你是說有人拿他一家妻小性命以作威脅,逼他就範?”

  她話音裏並沒有詢問的意思,晏七聽在耳裏便知她是早已想到了,卻又否定過了,果然很快聽粟禾在一旁提點了句。

  “你有所不知,永定年間就曾有歹人劫持了張曄妻兒要他探聽國公軍中消息,他拒不聽任甚至為避免擾亂軍心都未曾將此事上報國公,還是國公先發現端倪,折損了大半暗衛才將他妻兒救出來,此事過後他更加感恩戴德,曾言一家性命都是國公的。”

  晏七踟躕思索了片刻,輕聲道:“那張曄心中摯愛是否並非他的妻兒?”

  如今種種都不過是猜測,話音在這一方正殿裏出不了門,是以如何暢言也都無礙,皇後並不急著否定亦或是肯定,隻是思及徐良工的處境耽誤不得,還是道:“粟禾先出宮去尋沈太傅,眼下先為良工脫罪為重。”

  直至粟禾出了門,皇後低頭看著桌上的文牘許久,忽然抬手招呼晏七過去,“來替本宮研墨。”

  晏七應聲是,緩步到桌案旁跪坐下,手中捏著墨石在硯台中打圈兒,便見她在麵前鋪開一張白紙,一麵翻看旁邊的一疊文牘,一麵執筆在紙上寫下張曄的生平脈絡,近年來的交從關係,於國公府這許多年所辦主要差事......等等,一應簡練而一目了然。

  屋裏沉寂,隻餘紙筆相觸帶來的輕微窸窣縈繞在耳邊,墨香氤氳四散,晏七在寂靜中側目望向她。

  可她被憂愁所擾,眉心不自覺蹙起一點輕微的痕跡,那痕跡像是刻在他心上,教他隱隱作痛。

  直至天光盡掩,張曄這一生都盡數精煉到那一張密密麻麻的紙上,她閉上眼輕呼出一口氣,抬手在眉間揉了揉,隨即將那張紙遞到他麵前,“你也看看,是否還能發現些本宮遺漏的關聯。”

  她原就生著病,今日陡然經曆諸多波折心緒大動,方才又緊接著伏案幾個時辰不曾歇息,這會子想必著實勞累得很了,就連話音裏都透著疲憊。

  晏七忙接過來,細看之下,發現在那張關聯錯綜複雜的圖紙裏,她用筆勾畫出來了數十個名字,一旁便是其人與張曄過往勾連,唯餘右上方一個“薑赫”,雖然勾畫上了,但是並未寫上任何有價值的過往。

  縱然無跡可查她也從來不曾放棄過懷疑薑赫,晏七一時都疑惑於他們兄妹之間究竟是有多深的怨結。

  他緊著心繼續往下看,忽地發現上方的張曄生平有一處值得細究,因他本人籍貫是錦州,可自從二十年前起,他每年都要往衡州去一趟。

  這寫在紙上證明皇後起先是有過疑慮的,卻最終沒有被勾畫下來,他不禁問了句:“張曄此人在衡州可有舊友?”

  皇後睜開眼,思索了片刻,卻是搖頭,“他往衡州並非為私事,而是奉國公之命,但具體緣由為何......”

  她停頓了下,嘴角有些苦笑:“本宮知曉的,從來都隻有國公想讓本宮知曉的。”

  晏七是頭回感受到她的無奈困頓,原來生在國公府,就算父女之間也並非全然坦誠。

  他沉吟了會兒,還是進言道:“不明之處多此一處不多,既然要查,還請娘娘也派人前往衡州,眼下情形危急,他日就算國公知曉,想來也不會責怪娘娘自作主張的。”

  皇後側過臉瞧他一眼,那一眼的目光,晏七此後很久都記憶尤深。

  是需要,稍縱即逝,但她在那一瞬間需要他。或者說,她需要有人給她支撐,去探究國公不願讓她知道的事。

  晏七一霎錯愕,國公她而言,除了是父親究竟還是一個什麽樣的存在,能教她從內心深處下意識地不願去違背、去逾越。

  但隻有那一刹那,皇後已經拿過紙張提筆勾畫上了那處,又交給他:“良工手下的人與國公府一派眼下都不可用了,你教純致帶你走一趟,去城西京畿大營找到程嘉許,教他去查這上麵的人和地方。”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0-03-23 07:37:57~2020-03-24 09:56:5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安和 20瓶;雲嵐 10瓶;啊啾城、洛夢、似是而非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三十八章

  晏七方得了皇後授命,一刻不敢耽誤, 當日便與純致一同出宮往城西京畿大營去了。

  程嘉許為人爽快, 到底也是浸淫官場這麽些年的人,知分寸, 拿到皇後密令看了一遍,多餘的話一概不問, 當晚便尋了親信將辦差的人盡都派遣了出去。

  但晏七與純致二人卻因出宮時辰已晚,未免回來時宮門夜開導致闔宮側目, 遂在城中尋了間客棧暫且住下, 靜待明晨宮門大開再回去。

  他有許多年未曾見過宮外的夜晚了, 站在客棧的窗邊遠眺外頭,城中華燈初上, 萬家燭火熱鬧喧囂。

  當身處紅塵繁華中再看那四方城,偌大的禁庭卻其實也和一座恢弘而沉寂的陵寢沒什麽兩樣, 甚至多少人在裏麵, 連片刻的安寧都是癡心妄想。

  一場春雨教院子裏的淺草都抽了新芽, 人心裏的陰霾卻沒法子衝刷半分, 而心裏一旦揣著事,日子就沒法兒再過得安穩。

  徐良工那日便在宮門處落進了馮禕手裏, 周承彥也被打了個半死不活,闔宮人人惶恐不安,可就是出了這麽大的事,棲梧宮大門緊閉,連皇帝也半分動靜都沒有。

  事發後過了兩日, 粟禾出了宮門一趟,再回來便從袖子裏掏出一封信箋遞給皇後,眉宇間亦是凝重。

  “娘娘,雖耽擱了時候,但太傅大人此回確已盡力,因這些日子以來,那案子一應詳情均是由馮禕親自麵聖逐一口述,從來不假手與紙筆之上,太傅也無從得知,隻好花了些心思派人買通了府衙隨同辦案的衙役這才得了消息,娘娘請過目。”

  皇後接過信箋一看之下才知,原來京畿府衙說找到的罪證不過是一塊兒帶血的令牌,與地上用血寫出的徐良工三個字。

  說是張家兒子臨死前用身體欲蓋彌彰將名字蓋住,仿佛就是在暗指誰是殺害他們一家的凶手。

  她瞧著信頓時一陣怒意,“大膽馮禕,僅憑這一點捕風捉影的東西竟就敢大張旗鼓動本宮的人!”

  原就生著病,再加上這幾日憂慮過重,麵上已憔悴了許多,人倚在軟枕上眉間總舒展不開,這時候一生氣便一直咳嗽不止。

  晏七站得離桌邊近些,一時倒比粟禾更細心,忙遞過去一盞茶請她息怒。

  粟禾立在一旁頓了頓,微蹙起眉不著痕跡瞧他一眼,才又朝皇後道:“馮禕這人慣會投皇上所好,做這樣的事倒也不足為奇,眼下隻這一點罪證,但誰知還會不會憑空捏造出來一些呢,娘娘還是防範些為好。”

  馮禕看的是皇帝的意思,而這一回皇後身邊的人涉嫌謀害國公的親信,事情還正好撞進皇帝手下的京畿府衙裏......

  這是有人將國公府撕開了一條裂縫徑直呈送到了皇帝麵前,於皇帝而言是多好的機會,他又豈肯輕易放過!

  “自然要防。”皇後抿了口茶水,緩了緩,又吩咐她:“你去告訴沈太傅,請他在朝堂上進言,就說此案涉及國公府與本宮身邊的人,事關重大,務必要皇帝同意由三法司共同會審,隻要這案子能落進自己人手裏,任馮禕有指鹿為馬的本事也教他無處施展。”

  粟禾應了聲,又聽她補充道:“再派人往牢裏遞句話,要良工暫忍些苦頭一個字都不要多言。”

  “他曉得的。”

  單憑那樣的證據,隻要一口咬死是誣陷嫁禍,府衙也不能如此就定一個皇後身邊內侍監的罪,隻能繼續查下去,若一直沒有新的證據,此案就成了懸案,一旦案子懸而未決又無法定徐良工的罪,皇後屆時再一施壓,這人,他們不放也得放。

  晏七第二日中午便又見外頭遞進來消息,三法司會審之事皇帝與朝臣們僵持了一早上,終究還是成了。

  國公府與皇帝又一場較量,年輕的皇帝到底沒能拗得過樹大根深的國公府。

  皇後知曉後也未有多餘囑咐,隻教粟禾轉達會審官員,不論再有任何不利證據出現,一律立刻處置了去。

  她一向思慮周全,此舉不過是為防止幕後之人再出手,而果不其然,很快便聽聞此前不知所蹤的那名監視張家的暗衛意圖逃離出城時被抓。

  若隻是好好辦個差他失蹤什麽,又逃什麽?

  幸而會審官員事先得了皇後告誡,覺察那人出現的時機蹊蹺,沒教他多說半個字便永遠閉了嘴。

  死無對證,此事發展到這裏就像是一汩泉水流到了絕處,陡然變成了一潭死水,這時候,總需要再丟個什麽東西進去攪動一下,方能成就一番波瀾。

  而那被丟進去擾亂一潭死水的正是張家人的死因。

  皇後收到消息時良久沒言語,再開口倏忽悵然道:“張家人的死因是百竭草中毒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