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負荊請罪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6-12 13:57      字數:3786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大家都很清楚,利益才是驅使一切的原動力,在誘惑和生存麵前,祖大壽和吳襄尚且可以猶豫不定,何況是異民族的察哈爾和科爾沁?

  察哈爾的百姓被安置在內地,察哈爾的騎兵編入京營第八部,但這些將士在粆圖和岱青率領下收服青海,重新擁有了部落和放牧的草場,或許會重新燃起雄心。

  而科爾沁本就是盟友,公孫劍娶了海蘭珠為皇貴妃,並在經濟、軍事上幫助很大。但科爾沁畢竟是草原民族,他們為了自己利益會不會轉而幫助女真人?

  這兩支力量如果隻叛逃一支,公孫劍不用驚慌,兩者的實力相差並不大,可以互相抵消。但如果同時做了叛徒,再加上為了自己那點利益耿耿於懷的祖大壽和吳襄,明軍恐怕難以活著渡過大淩河。

  在眾人目光下,袁可立說道:“陛下是做出了最壞的打算,假設的幾種變故多半不會同時出現。如果這支軍隊以末將為帥,陛下仍然在北京城,那便應該固守此處。畢竟,這是明軍收複失地的絕佳機會,錯過之後恐怕三五年內再難出現。”

  公孫劍懂他的意思,因為軍隊裏有了皇帝,一旦有所閃失會動搖國本。

  但公孫劍仍不覺得應該退,言道:“女真擅騎兵,我軍一旦後退,在衝擊下必將潰不成軍,恐怕會全軍覆沒。因此,袁督師,還有諸位將領,後退一事休要再提起。如今狀況之下,我軍隻有堅守陣地,等待援軍。”

  袁可立起身施禮,“陛下深明大義,末將謹遵聖意,以後但凡有提起後退的,殺無赦!”

  公孫劍點了點頭,袁可立剛才提起後退,是為了試探皇帝的意思。他更期望的結果是皇帝離開,他作為督師繼續堅守此處。

  遼陽城是遼東的十字路口,占據這裏等於掐住了女真人的脖頸,好不容易才取得的戰果,怎舍得輕易放棄?

  皇帝離開了,不用擔心社稷安危,袁可立未必能滅亡女真,保住當前戰果是大概率事件。

  可皇帝堅持如此,袁可立知道怎麽做。皇帝都不回去,誰都不能提後退,否則以擾亂軍心懲處。

  這意味著明軍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就在這裏與女真人死磕,也許未來的兩到三個月,將會決定遼東乃至天下的格局。

  公孫劍並不是傻傻等著,他已經傳令陝西,既然造反的王嘉胤已經被幹掉,僅剩的一支叛軍神一魁部屢次被打敗,那就留下洪承疇和盧象升的天雄軍繼續剿匪,另外的秦兵和義烏軍火速趕赴遼東助陣。

  此外,鄭芝龍的軍隊看似在沿海搗亂,其實主力已經秘密集結,他們會向遼陽方向靠攏,參與正麵戰場的較量。

  公孫劍和袁可立都相信,即便是有危險,對方的反應速度未必比他們快,雙方有可能還是一個均勢。隻要糧草供應不出問題,大周朝有能力耗死對方。

  這時候,有個聲音傳來,“陛下,臣妾願出使科爾沁。”

  聲音從帳外傳來,說話的是海蘭珠,她隻是穿上盔甲後一名衛兵,並不敢擅自進入。

  公孫劍有些心疼,海蘭珠身懷六甲,小腹已微微隆起,他錯過了田秀英和古靈兒的生產,現在又讓海蘭珠在外麵守著,於心不忍。

  無奈這裏是軍營,公孫劍以身作則,他需要與軍兵同甘共苦,隻能先如此,盤算著何時送她回去。

  海蘭珠現在提出要去科爾沁,更是讓人心疼。

  袁可立卻微微點了點頭,海蘭珠本就是科爾沁人,他的父兄都在科爾沁。

  公孫劍說道:“兵部尚書楊嗣昌在科爾沁為使,應當能處理好當前事務,愛妃有孕在身,還是趁早返回京城吧!”

  海蘭珠倔強的搖頭,她不願看到嫁入女真的親人受難,更加不願意看到夫君戰敗。科爾沁是她的娘家,相信能夠說服大汗,讓他們堅定的站在大周朝一邊。

  袁可立有心說話,卻不太好開口,隻是不停用眼神示意。

  公孫劍見眾人大多如此,如果海蘭珠能夠穩固大周與科爾沁的關係,的確是關乎遼東戰局的重要一步。

  公孫劍站起身來,這麽多來第一次走到海蘭珠身邊,擁抱了她。

  “朕讓劉文炳帶人送你,務必保住個人安危,還有腹中的孩子。”

  海蘭珠笑著點了點頭,“陛下放心,臣妾一定會催促科爾沁大軍進攻女真人,為大周收複遼東。”

  “很好!很好!”

  想當初,為了與科爾沁結盟,公孫劍以身涉險跑到遙遠的北麵,使勁渾身解數娶到海蘭珠,殺死了女真大貝勒代善,險些被追上來的女真精銳殺死。

  如今想來仿佛還在昨日,海蘭珠勇敢的站出來,他要完成至關重要的一步。公孫劍千叮嚀萬囑咐,讓劉文炳務必保護她的安危。

  ‘阿敏受到皇太極的熱烈歡迎,女真營帳內的酒宴熱鬧非凡。

  阿濟格帶傷參加,多鐸在他旁邊照顧。

  皇太極用牙撕咬著一塊羊腿,向阿敏介紹當前的戰況,別看大清國四麵受敵,最多半年,一定讓明國俯首稱臣。

  阿敏奇怪,怎麽是半年,為什麽不是現在?

  打仗無非是天時、地利、人和,既然是強手過招,自然要選擇最有利的狀態。再過兩三個月天氣寒冷,半年後冰雪未消,這期間是女真人最大的優勢所在。

  可問題是,我們吃什麽?

  阿敏今天還能赴宴,有羊腿啃,那一個月後昵?三個月後昵?何況是半年。

  從朝鮮搶回來那些夠嗎?

  戰事緊古,來去匆匆,皇太極承認,沒什麽可吃的。

  就說最近,女真軍卒頻頻外出,卻不是去打仗,而是搜刮吃的。

  可附近的百姓逃的逃,留下的也沒多少餘糧,導致皇太極組織軍卒圍獵、挖野菜,幸虧遼東地大物博,現在又是植被生長、小動物活躍的夏末秋初,女真大軍勉強不至於餓死。

  天氣冷了,第一場雪降下,女真的優勢的確來了,可是到那時候,食物獲取會無比的困難。植物幹枯,小動物冬眠,吃什麽?吃鬆子和榛子嗎?

  皇太極早有盤算,女真不能等到山窮水盡,等到臨近第一場雪的時候,女真大軍會以戰養戰,將周圍的敵手全部打趴下。

  現在的問題是,他能等到第一場雪?

  最新的消息顯示,祖大壽的關寧鐵騎雖然沒有攻陷盛京,卻在北麵四處劫掠,完全阻斷了女真大軍的糧道,導致皇太極這邊沒有任何國內運送的糧食供應。

  阿敏沒有接話,他發現這句話裏有毛病。

  咱們都已經窮得叮當響,就算是盛京城也沒有庫存的糧食,祖大壽一夥就是不阻斷你的糧道,也不會有糧食送過來。

  皇太極認為,祖大壽這步棋非常關鍵,他圍住盛京城不打,其實是在等我們出價。

  阿敏覺得,也有可能是等明國皇帝出價。

  關寧鐵騎的家眷都在明國的山海關內,當軍卒知道祖大壽要投降大清國的時候,恐怕多數人不會同意。

  “那便讓祖大壽繼續觀望!”

  皇太極隻是將他視作一枚棋子,哪怕投靠過來未必得到重用。

  隻要祖大壽沒有下定決心與大清國為敵,那皇太極便可以對他不管不顧。這是個追求利益好商量的人,明國的皇帝弱了,他便會強橫起來。

  阿敏提醒道:“明國皇帝對他下了通牒,限期攻破盛京城。”

  “朕聽說了,明國皇帝故作姿態而已,看似心懷坦蕩,其實是拿準了祖大壽和吳襄不會反,催促他們盡快投入戰鬥。”

  阿敏問:“陛下不做最壞的打算嗎?”

  皇太極並不是太擔心,“明國有句俗話,狗改不了吃屎。祖大壽既然已經做了這樣的選擇,他不會半途而廢。”

  阿敏表示讚同,“如果祖大壽突然間聽話了,距離他死去就不會遠。”

  “因此,祖大壽首要做的是保全實力,隻有手底下有一支過硬的軍隊,他才可以與明國皇帝討價還

  價。”

  酒宴進行到三更天,阿敏這才返回自己的營帳,攙扶他的是兒子愛爾禮,同樣是女真隊伍裏的優秀將

  領。

  進了營帳後,見兒子欲言又止,阿敏問道:“你有何事想說?何必吞吞吐吐?”

  愛爾禮道:“孩兒若是說錯了,還請阿瑪諒解。”

  “但說無妨!”

  “阿瑪既已從大周軍營逃回,理應重新收回鑲藍旗,可陛下對此隻字未提。”

  阿敏是和碩貝勒,曾經共同執權的四大貝勒之一,同時還是鑲藍旗的旗主。

  “父親被扣京城之後,還不到三天功夫,陛下便讓濟爾哈朗統帥了鑲藍旗,無論如何說,這都是明目古膽的搶掠。”

  阿敏是鑲藍旗旗主,他隻是被關押,並沒有死,為何急匆匆奪他的權?

  即便阿敏死了,那麽繼承的是不是阿敏的兒子,比如長子愛爾禮。

  皇太極的這一番騷操作,其用心已經昭然若揭,那就是清除大清國內阿敏、阿濟格和多鐸的勢力。

  他原本是成功的,雖然背負些許罵名,卻順利收回權力,建立皇權的絕對權威。

  可大周皇帝給他出了道難題,任命阿敏為建州衛指揮使,多鐸、阿濟格都有官職,雖然小了點,對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卻是有影響力的。

  女真人的狀態與大周不同,如果非要類比,大概和中世紀的歐洲有點像,信奉一句話: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阿敏長期管轄鑲藍旗,至少在旗內擁有非常高的威望,現在又有了大周朝授予的建州衛指揮使,大家對他會更加有期望。再加上大妃阿巴亥的兩個兒子多鐸和阿濟格,他們組成的聯盟會拉攏很多女真人,更不要提本就不服女真統治的漢人?

  這時候,皇太極第一次覺得,他需要阿敏回來。

  阿敏適時的送來一封信,表態要從明國大營逃回。

  皇太極當然是歡迎的,阿敏也取得了成功,兄弟再次見麵。

  為此,皇太極舉行**的歡迎儀式,可結果卻是貌合神離。皇太極好不容易收回權力,不打算再把鑲藍

  旗還給阿敏,更不要說阿濟格和多鐸。

  對阿敏來說,大清國的軍營隻不過是另一座囚籠,既然回來了,皇太極決不允許他輕易離開。

  愛爾禮問道:“父親早知如此吧?”

  阿敏搖了搖頭,雖然受到明國皇帝多次禮遇,甚至是救命之恩,他沒有誠心歸順明國,這次逃回是真心實意,本以為困境中的皇太極會重新重用他、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