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堅定信心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6-12 13:57      字數:3806
  遼陽城外的大營,此時天色將亮,派去夜襲的順義軍回來了,此外還包括其它營的軍士,三千人損傷不大,卻攪得女真人徹夜未眠。

  公孫劍站在營門口,逐個和他們打招呼,勇士們辛苦了。

  天色很快大亮,公孫劍會封鎖營門,靠著壕溝、柵欄與大炮組成的守衛體係,繼續新一天與女真人的僵持。

  沒辦法,因為缺少騎兵,公孫劍白日裏沒有對抗的本錢,隻能讓順義軍隔三差五的夜襲,讓對麵的皇太極不得安寧。

  他很清楚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這種局麵持續下去,先受不了的一定是女真人。

  劉文炳帶劉愛塔出現,劉愛塔見麵便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公孫劍親手扶起他,此前調查過他的信息,遼東當地人,城破後父母被害,他和兄弟們不得不投靠女真,像個奴仆般活了這麽多年。

  劉愛塔算是漢人中混得最好的,成為努爾哈赤的女婿,受封世襲的官職,卻從未動搖他堅持返回故國的

  決心。

  現在他終於如願了,大周的軍隊收服遼陽,他帶著兄弟和孩子逃出魔爪。

  今天有幸見到皇帝,多年來的委屈突然爆發,哭得稀裏嘩啦。

  在嗚咽之中,公孫劍似乎聽到他一個請求,“收複沈陽!”

  公孫劍無時無刻不想光複故土,把女真人消滅或者趕走,這是他經常夢到的場景。

  劉文炳在旁邊說道:“劉兄的夫人還在沈陽城,他想家庭團聚,想兒女還有個母親。”

  公孫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沈陽城一定會攻破,關鍵是誰來攻破,在什麽時間。”

  如果是大周的軍隊進城,相信百姓沒什麽危險,相反還可能得到急需的食物。可如果是察哈爾軍,或者科爾沁人,難免會生靈塗炭。

  公孫劍下令,讓劉愛塔將家眷先安置在寧遠城,冊封他為遊擊將軍,統兵參與攻打沈陽的戰役。

  這時候,劉愛塔看到幾位老熟人,有二貝勒阿敏,有四小貝勒裏的阿濟格和多鐸。

  公孫劍用手指了指,不用朕來介紹了吧?

  何止是他們,女真使團裏包括範文程在內的各族大臣,同時出現在這裏。

  公孫劍抓住了他們,卻從未像對待囚犯那樣。不但沒有迫害,反而照顧的很好,今天逐個的授予官職。尤其是阿敏,他被封為“建州衛指揮使”。

  不錯,這曾經是努爾哈赤的官職,公孫劍的冊封別有用心。

  女真的最高領導人不是皇帝、不是大汗,而是建州衛指揮使。

  現在,公孫劍將官位給了阿敏,那他就是大周承認的女真最高領導人。

  這是典型扶持“偽政府”的行為,有阿敏等三位貝勒,有範文程這樣的官員,還有大量的糧食供應作為後盾,讓女真人走上正確的道路,讓皇太極早日成為孤家寡人。

  阿敏已經絕望,作為大周皇帝剛剛冊封的建州衛指揮使,他毫無作為。

  相比於在北京城死去,被帶到遼東的他隻是一具行屍走肉,是大周朝蠱惑女真人心的道具而已。

  可身邊的兩位小貝勒多鐸和阿濟格都說,既然被皇太極丟棄,甚至一心想除掉我們,重新做女真的統領,未必是錯誤的決定。

  可阿敏深知,女真人在遼東已經沒有立足之地,遼陽丟了,盛京也不會太久,赫圖阿拉也絕不會保得

  住。

  斬草必須除根,大周皇帝表麵溫和,背後絕不會留有後患。

  那應該怎麽辦?眼睜睜看著女真完蛋嗎?

  兩位小貝勒偷偷說道:“逃回去!還有希望!”

  阿敏思索半天,重重的點頭,大周朝對他們的看管並不算嚴格,如果有機會逃回,繼續統領自己的隊伍,哪怕最終還是敗了,又有什麽可怕?

  既然要逃跑,似乎不能帶太多人,隻有我等三個,找一個機會,搶到馬匹衝出去,回到自己的隊伍裏。

  女真大營內,皇太極終於下令挖掘壕溝,豎起柵欄。

  幾乎三兩天夜襲一次,還讓不讓人睡覺?

  若是白日,女真騎兵有優勢,不管你來多少,差不多都能給你包了餃子,誰也別想逃跑。可明軍晚上來,來的人武功出奇的高,手裏還有迅雷槍。你要是衝出去,他們的布置居然是有層次的,又是絆馬索,又是打黑槍。等到手段用完了,幹脆騎馬就跑,黑夜裏並不方便追,還要小心中了圈套。

  就這麽十幾天過去,從皇太極往下各級官兵都有些受不了,也不知明軍那邊哪來這麽大精力,沒完沒了的夜襲。

  皇太極很鬱悶,女真的騎兵保障了他們的機動性,在白日裏他們不怕遭遇明軍。但黑夜給他們出了一道難題,筒直防不勝防。

  皇太極搓著手,走在營寨的邊緣,他想過在途中設伏,但是收效甚微。

  這時候,一員將領被推推嚷嚷的到了近前。

  皇太極抬頭看了他一眼,難以相信的說:“你是正黃旗的固山額真,朕最信任的人之一,你居然通敵?”

  這員將領大聲喊冤。

  冤什麽冤?昨晚朕隻給你一個人說了消息,結果明軍夜襲時便繞過那個地方,難道還不能證明是你在通風報信?

  將領低下頭,他清楚自己上當了。

  原來,皇太極昨晚故意透露假消息,他卻信以為真。

  “殺了吧!”

  皇太極不願意聽他說原因,既然你已經降敵,那就死去吧!

  隻是,皇太極想不明白,為什麽官位如此高的將領,居然也會投靠明國。

  不止是他,皇太極更加不能容忍劉愛塔的降敵,一個女真人的駙馬,居然做了明朝的遊擊將軍,成何體統?

  這是人心要散嗎?

  還有更慘痛的打擊,明國冊封二貝勒阿敏做了建州衛指揮使,另外兩個小貝勒阿濟格和多鐸都有職務,這分明是另起爐灶,相當於扶持阿敏等人統治女真。

  皇太極想過公孫劍的種種進攻策略,卻沒想到他用如此下三濫的手段。

  隔三差五的夜襲就不說了,忒惡心。

  靠阿敏分化女真勢力,又極力拉攏劉愛塔這樣的人,分明是在蠱惑人心。

  有種的戰場上見分曉,使用這樣低劣的手段,勝之不武。

  皇太極的手下沒好意思說,在陰謀詭計方麵,皇太極比以前的老可汗努爾哈赤強多了,他幾乎做到了每戰必有奇謀,每一次都堪稱教科書般的神奇。

  其實,女真將領的教科書很筒單,不是《孫子兵法》,不是《練兵實紀》,而是大周朝百姓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將領中幾乎人手一本。

  皇太極是最能活學活用的那一個,他崇拜諸葛亮,也希望有一天能真正火攻一次。

  走在營寨的邊緣,皇太極期盼營中更多受傷將士能夠恢複,他現在迫切需要出去打一架。

  僵持的狀態會將他拖入深淵,他需要主動出擊。

  這時候,一封密信遞到了手裏,他頓時大喜過望。

  太監葛九思守在旁邊不遠處,見大清國皇帝高興,好多天以來的頭一次,連忙湊上來詢問。

  皇太極見附近沒有別人,欣喜的說道:“二貝勒和多鐸、阿濟格兩位小貝勒來的信,他們依舊心向大清朝,心中念著朕,派親信冒死逃跑送信,說他們願意找機會逃回來。”

  葛九思心想,他們的親信能跑出來,這仨為何不一起跑?

  也許是他們覺得機會還沒到,葛九思恭維道:“陛下洪福齊天,得道多助,必將渡過難關。”

  皇太極還是搓手,不過已經與剛才不同。

  剛才搓手是緊古,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全是敵人,就連國都也風雨飄搖。現在搓手是興奮,別看隻是阿敏等三個人,背後代表的含義卻深刻入骨。

  如果阿敏高高興興就任建州衛指揮使,還出現在盛京城內,女真百姓會接受這個新的統治者,那麽皇太極這個大清皇帝將成為過去時。

  現在阿敏表示服從,帶著阿濟格和多鐸返回,至少代表女真八旗還是團結的。

  隻要滿八旗沒問題,女真至少在軍事上保持自己的強大,再有兩三個月進入寒冬,到時候遼東天寒地

  凍,皇太極巴不得周圍有很多可以搶的對象。

  僅僅兩三個月,挺過去還是大清國。

  至於寧遠,哪怕丟了國都盛京,隻要女真人可以繼續搶掠,斷絕大周朝的錢糧供應,還怕不能將失去的城池逐個收回嗎?

  這些天以來,對麵的大周皇帝沒閑著,皇太極同樣很忙碌,他已經派人招降祖大壽和吳襄,即便不能讓他們屈服,至少讓他們保持觀望。那意思仿佛在說,我們女真要是完蛋了,你們就是被卸磨後殺掉的驢,看著辦吧!

  與此同時,皇太極分別向察哈爾和科爾沁寫信,向他們闡述現在的形勢,如果女真今天敗了,察哈爾將永遠做大周朝的順民,便很快變得和漢人沒有二致。科爾沁也別總想著做草原雄鷹,為什麽魏蜀吳三國鼎立,因為蜀國和吳國隻要有一個被幹掉,剩下那個便獨木難支,要想不被明國吞並,最好留下女真鉗製明國。

  皇太極相信,明國發動浩浩蕩蕩的四麵圍攻,未必真的能奏效。隻要阿敏等人忠心投靠,大清國至少在今年還沒到亡國的時候。

  公孫劍清晨起來,第一件事情便是詢問,阿敏等人跑了嗎?

  王承恩回答:“跑了!就是四更天的事,直奔女真大營的方向。”

  公孫劍問:“追了嗎?”

  “追了,但是沒追上。應該有個人中了箭,但不知是哪位貝勒。”

  “哦,那就好!”

  公孫劍怕他們不跑,跑了就好。

  “喊袁督師過來議事!哦不,還是朕親自見他吧!”

  公孫劍穿戴整齊後剛一出營帳,正遇到袁可立帶著陳奇瑜、孫應元迎麵而來。公孫劍命王承恩去喊周遇吉、黃得功、賀人龍、虎大威等人,還有滿桂、趙率教、何可綱等遼東係將領,皇帝要召開重要會議。

  現在的形勢還不錯,在登萊和山東兵的幫助下,毛文龍和朝鮮人已經肅清東麵的敵人,收複了所有城池,他們正在重整旗鼓,由毛文龍為帥從東側進攻。

  鄭芝龍的軍隊活躍在整個環渤海,因為騎兵缺失,他們按照皇帝的指示,沒有深入內陸,卻將沿海一帶完全攪亂。

  公孫劍拿不準的是科爾沁和察哈爾,按原計劃他們應該已經逼近沈陽城,但是卻遲遲沒有動靜,難道是路上耽擱了,還是他們起了異心?

  公孫劍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如果科爾沁和察哈爾叛逃到對方陣營,大淩河以東的明軍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