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最後的掙紮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6-12 13:57      字數:3785
  第一,國力強盛。無論人口還是土地都幾十倍於女真,這是帝國和地方的區別,通常情況下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國力更強,大周可以有更多的軍隊,更好的糧草供應。

  第二,民心所向。隨著大周朝“永不加賦”、“放寬戶口及地方管製”、“遷徙並妥善安置百姓”、“鼓勵工商”、“打倒公孫姓皇室”、“吏治改革”、“規範食鹽售賣”等一係列措施,大周百姓對官府的印象已經極大改觀。

  反觀女真,視漢人為奴仆,動輒打罵乃至殺害,這兩年針對性出、台“逃人法”,嚴厲打擊逃亡百姓,彼此間誰得民心一目了然。可以說,自從公孫劍登基,在遼東努力經營的就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三,7K路占據壓倒性優勢。不管是環渤海,還是大淩河、鴨綠江等河流之上,明軍水師的威力是女真難以比擬的。

  所以,女真攻占覺華島隻能是冬天海麵結冰之時。其餘的大多數時候,大周可以借助水路優勢,在調配軍隊、供應糧草方麵隨心所欲。

  第四,朋友多敵人少。在外交方麵,因為吞並察哈爾、結盟科爾沁,加上朝鮮一直以來的順從,大周朝對女真形成包圍之勢,這個優勢將嚴重的限製女真,讓他們出門就是敵人。

  第五,科技與文化的碾壓。公孫劍上台後重視科研,在順義皇莊建造軍事、曆法、製造業、手工業等各種科研基地,在徐光啟等人與西洋傳教士的努力下,已經取得很多的成果,經濟上增加國家收入,軍事上直接助力遼東戰事,這是女真人難以比擬的。

  有了這五點優勢,公孫劍仍然小心謹慎,因為大周同樣有明顯的短板。

  公孫劍想和手下的將領分享,認識自己的缺點,如何克服它,取長補短,趨利避害,這是他戰勝皇太極的關鍵。

  王承恩走了進來,在公孫劍耳邊說了幾句。

  公孫劍疑惑道:“她怎麽來了?”

  來的是海蘭珠,大周朝名正言順的皇貴妃。

  在公孫劍的一眾妻妾裏,海蘭珠是唯一能做出這等事情的。要知道這可是戰場,不是後宮妃嬪可以來的地方。

  海蘭珠告訴公孫劍,我要救我的妹妹,還有我的姑姑,以及很多親人。

  公孫劍吩咐將領們先下去,他要和海蘭珠好好談談。

  海蘭珠是直率性子,這次趕來靠著錦衣衛帶路,一路上風餐露宿,她絲毫不覺得辛苦,總算在渡過大淩河後追上了皇帝。

  公孫劍記住了,等劉文炳返回的時候,一定狠狠的責罰他。讓錦衣衛保護後宮,沒讓他的人帶皇貴妃來前線啊,筒直無法無天。

  海蘭珠回答:“是臣妾強迫他們的。”

  公孫劍本想讓人送她回去,可他看到海蘭珠真切的眼神。

  她的妹妹是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曆史上有名的孝莊皇後。她的姑姑是哲哲,與布木布泰都是女真大汗皇太極的福晉。

  “那你是如何想的?來了又能做什麽?”

  海蘭珠見皇帝態度強硬,按照大周的習俗,跪倒答道:“臣妾願意參軍,絕不給陛下添亂。隻求陛下應允,若沈陽城破,請憐惜臣妾的家人故友。”

  公孫劍想了片刻,伸出手將她扶起。

  “朕的愛妃,此刻你隻能做個親兵,一身戎裝,風餐露宿,護衛在朕的營帳外,你可願意?”

  海蘭珠點頭,她願意。

  “不管是貴族妻妾,還是大周的普通百姓,除了女真戰士,朕不允許誤傷一條人命。你的妹妹布木布泰,你的姑姑哲哲,還有你們科爾沁嫁過來的人,包括他們的兒孫,隻要不衝朕的大軍舉起刀槍,朕一概赦

  免。”

  海蘭珠感激的再次匍匐在腳下,讓公孫劍好一陣心疼。

  其實,公孫劍是來收複遼東,目的不是殺人。

  等女真人屈服了,公孫劍會將他們遷徙到新的地方,過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而遼東會充斥著漢人,以及附近的蒙古人、朝鮮人,這裏成片的良田會得到種植,這裏的黑土地會成為帝國錢糧生產的搖籃。

  哪怕海蘭珠不說,公孫劍不會無端殺人。對一個學習經濟學的人來說,在當前的大周朝,人口就是經濟發展最大的紅利。公孫劍的野心是在全世界範圍開枝散葉,讓各大洲的土地上遍布中國人,讓百姓快生、多生將成為基本國策。

  既然海蘭珠來了,公孫劍便收留她,讓她穿盔帶甲守衛在門口,這是一種態度,公孫劍不想給將領和軍士荒淫無度的印象。

  好了,海蘭珠可以出去站崗,開會的將領們回到臨時營帳。

  跨過大淩河以後,距離女真的核心地帶已經很近,戰爭就在眼前,公孫劍必須給諸位將領統一思想。

  剛才說了大周朝必勝的五大要素,現在要說說我們的五個弱點。

  參會的有五軍營的周遇吉,三千營的黃得功、曹變蛟,神機營的賀人龍,保定軍的虎大威,勇衛營的太監高起潛,以及來自兵部、都督府的官員。

  大周朝的第一個弱點是騎兵戰鬥力弱,朝廷養一匹馬,訓練一名出色的騎兵,耗費的代價驚人,出來的效果卻讓人難堪。而女真人生於馬背、長於馬背,馬兒可以說是他們的腳,騎術之高不是漢人訓練能達到的,而且射箭是他們的特長。

  女真這些年靠著騎射功夫,讓大周軍隊連靠近的機會都不多,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以至於流傳著“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駭人說法。

  第二個弱點在於精神層麵,大周子民向來有鄉土觀念,這是自己家的田地,誰敢搶奪能跟他拚命,曆史上無數次的揭竿而起多數為了土地,為了填飽肚子。可公孫劍為了其它目的的達到,放棄了遼東的土地耕種,相當於削弱了關寧軍的戰鬥力。

  公孫劍是故意的,僅憑關寧軍勝不了女真,反而造成這支隊伍逐漸軍閥化的趨勢。公孫劍遷徙遼東百姓,主要目的還不是對付女真,而是打斷這個趨勢,讓祖大壽、吳襄這些人的軍閥化戛然而止。

  因為鄉土觀念,現在所有的大周軍隊都不在家鄉作戰,他們沒有那麽強烈的鬥誌,甚至不少人盼著回鄉,這是公孫劍必須去克服的困難,拋出重磅的賞金是其中的辦法之一。

  第三個弱點是將領、大臣之間不夠團結。雖說女真也有這個問題,皇太極對代善、阿敏等貝勒都有成見。但大周這邊似乎更為嚴重,曆史上對女真幾次關鍵的失利都和內部矛盾有關。

  比如熊廷弼和王化貞的督撫不和,兩人聯手險些丟棄整個遼東,女真人的發展壯大與他們倆的內部爭鬥不無關聯。比如袁崇煥鎮守寧遠時,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不停擾亂。再比如將領前線作戰時,朝堂上大臣們不那麽專業的建議,最後迫使將領做出錯誤的選擇。

  這便是公孫劍堅持禦駕親征的原因,要想將決策與執行緊密的結合,公孫劍需要到戰鬥的第一線指揮,需要排除種種幹擾因素,全神貫注方能打贏這一戰。

  第四個弱點在鬥誌上,女真是能豁出去的,皇太極或者勝利,或者毀滅,他並沒有更多的選項。而大周的選擇太多,哪怕丟了整個遼東,仍舊是個龐大的帝國。正因為缺少破爸沉舟的勇氣,大周朝獲勝的概率會略微降低。

  第五個弱點是地利,對於遼東的環境、氣候,大周朝較之女真是陌生的,現在是夏季還好,如果戰事拖延到兩三個月以後,天氣將逐漸變涼,冬天的第一場雪會如期而至。當年薩爾滸之戰便是大雪中艱難的行軍,公孫劍要盡量在入冬前占據絕對優勢,否則將會麵臨類似的困境。

  分析完這些之後,公孫劍問在場的將領,知道下一步如何做了嗎?

  為了揚長避短,既要穩步推進,還不能拖延時日過久。

  必須發揮大炮、迅雷槍的優勢,又要躲避弓箭的傷害。

  不能搶掠女真百姓,還要保障軍餉的足量發放,以及後勤物資的供應。

  充分發揮人多勢眾的優勢,從各個方向壓縮女真的生存空間,同時要小心被他們逐個殲滅。

  水師要動起來,增加大周軍隊活動的靈活性,讓女真不勝其擾。

  即將麵對皇太極的女真主力,是時候展現重磅的殺傷性武器了。

  遼陽城下,王師已達。

  城門卻沒有打開,因為皇太極的女真騎兵出現了,惡狠狠迎上大周朝最正規的京營。

  公孫劍被惹毛了,雖說女真在野戰方麵有優勢,卻也不能這般目中無人。既然你想對戰,我也沒什麽含糊的。

  虎蹲炮已經架起來,新式的神機營頂在最前麵,然後是五軍營的步兵,身後埋伏著七千三軍營的精銳騎

  兵。

  除此之外,公孫劍還有預備隊,保定軍的高手們在等待機會,勇衛營守衛在身邊。

  公孫劍很清楚,隻要開局能頂住,心理上不驚恐,那大周輸不了。

  最基本的判斷在人數上,自己帶出的京營足足五萬多人,加上遼陽城中隨時可以救援的關寧軍,他們可以投入戰場的總人數接近十萬。而皇太極隻有三萬,三倍還多的優勢,這還臝不了?

  當然了,戰場不是簡單的算術,公孫劍有了“五勝五不勝”的論述,很清楚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京營經過這麽長時間的鍛煉,以及對內對外多次戰勝的磨煉,已經初步成熟。

  今天算是期末考試,他們麵對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敵人。

  戰爭剛一開始,公孫劍覺得開局不錯。

  女真是見麵後立即衝鋒,虎蹲炮立即發動起來,頓時炮火連天,女真的前隊損失不小。

  但他們勢如猛虎,明知道對方有火炮,於是靠出其不意的迅猛攻擊化解對方的優勢,等雙方短兵相接,火炮自然就停了。

  公孫劍沒打算停,命令虎蹲炮持續不斷轟擊女真的後隊。

  那些衝到前麵的女真人發現,大周朝的神機營變了。

  他們的軍卒手持火器,這個與以前一樣,但是擺在女真軍卒麵前的是車陣,前後兩排整齊的隊列,並排著頂在最前麵。

  戰馬又不能騰空而起跳過去,找來找去並沒有空隙,騎兵的衝擊力被化解。

  帶頭衝鋒的莽古爾泰當機立斷,繞行到一側攻擊。

  此處地勢平坦,兩側很是開闊,你的神機營還能繞成一個圈不成。

  如果多給神機營一點時間,他們會擺出更穩固也更有威脅的陣型。可女真人是突然出現的,招呼沒打就發起進攻,能夠迅速的結陣迎敵已經算訓練有素、臨陣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