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9-12
作者:點清鏡      更新:2020-06-22 21:36      字數:4750
  9.

  漠北大捷之後,辛嶸轉達了聖上要他回京的旨意,何禹沒有任何反抗的意圖,給水泓言布置好戰場後續的軍務,交了兵符之後便獨自一人跟著燕雲精騎回轉。

  燕雲騎諸軍依舊返回直隸駐地,便由辛嶸和何禹一道回京複命。

  此時除夕已過,年節時分宮中並無要事,傅懷堯便日日守在宮中。辛嶸入宮麵聖之前,傅懷堯正和水泓秋閑聊,水泓秋知道今日他們返京,兩人對弈之時果然發現傅懷堯各種心不在焉。

  待辛嶸入宮,傅懷堯見隻有辛嶸一人來見他,心裏一跳,忙問何禹呢,為什麽沒跟你一起來。辛嶸說何將軍自知罪重,自己去了詔獄了。傅懷堯怔了一下,咬牙切齒地說他還知道自己犯了軍法啊。

  辛嶸退下之後傅懷堯坐立不安,水泓秋打趣道,既然這麽想他為何不把人叫來。傅懷堯一邊想把何禹在詔獄裏晾他一下,一邊又怕他在裏麵受什麽委屈。

  想來想去,終究抵不過太多年的思念,便令人去將何禹帶來。水泓秋見狀扔下一句不打擾你倆深夜幽會了,便溜之大吉。

  何禹見主人連夜“提審”他,卻沒有半點驚惶。前世都抱過必死之心了,這一世也不例外,隻覺得以自己的這番作為,陛下是斷斷容不下他的,即便不死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過。

  故而何禹萬分淡定而恭敬地進了宮,然而傅懷堯卻不淡定了,前世在邊關的三年加他死後五年,整整八年未見,此時見到何禹鮮活的麵容一如往昔,心情激動不已。(此處神態+動作描寫,突出傅懷堯的思念激動後怕糾結等)

  傅懷堯見他並沒有被詔獄的人為難,稍微放下了心,而後問何禹你自己覺得自己該當何罪,何禹表示全憑陛下定奪。傅懷堯被噎,最終沒好氣的讓他滾到偏殿(以前當禦前侍衛的時候睡過的地方)休息,卻是不舍得再把他打發回詔獄了。

  年節過後的第一次朝會,傅懷堯表示何禹過是小過,功是大功,就不追究了,但是封賞也沒了。雖然本朝軍法確實規定,不遵聖令等同謀反可誅九族,但是具體等同還是不等同,究竟還是帝王一句話的事。

  何禹之前從未拉幫結派,幾乎不與朝堂中人來往,故而也沒什麽人關心他到底怎麽定罪,也沒人打算落井下石。

  建隆十三年春,何禹由雁門太守轉任殿前司都指揮使。

  此職位是殿前伴駕侍衛親軍統領,級別比他去雁門之前的職位略高,但是掌兵人數卻沒有在關外的時候多。然而朝堂卻紛紛猜測起來,何禹先前有抗旨行為,傅懷堯卻依然讓他去了親軍這種極需要信任的職位,然而卻並沒有再一次把他外放獨自掌軍。

  並且傅懷堯還讓他同時兼任殿前侍衛長,而此職本就是都指揮使麾下之職,朝堂眾人莫名其妙,雖然並無律法規定不能這樣兼任,但實際官場中從來沒有這樣操作的先例。而傅懷堯的本意,不過是給他掛個侍衛長的名頭好名正言順地讓他能伴駕而已。

  眾人一時摸不清楚傅懷堯的意思,對何禹的態度也開始猶豫不定,各人有著各自的算盤,都在觀望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接觸和拉攏。

  10.

  朝會上進行了調職之後,何禹站在堂下驚訝萬分,這實在與他設想的完全不一樣。不過又想到自己莫名其妙重活一世,說不定世事也變得詭異了也未可知,自己堅守對陛下的忠心便是。

  朝會結束以後,何禹慢慢走在後麵想著此事,直到殿外已經空無一人,卻猛然被一老者攔住。何禹認得是當朝太傅兼明淵閣大學士陳良甫,有些疑惑起來。

  陳良甫曾為傅懷堯東宮之師,很受傅懷堯尊重,何禹不知道自己與陳太傅這種國之重臣會有什麽交集,便洗耳恭聽,誰知被陳太傅敲著拐杖,當頭一頓訓。

  陳良甫說何禹媚主罔上、佞幸之臣雲雲,罵得極為難聽,何禹一臉懵比,完全不解其意,但陳太傅作為陛下之師,他也不敢不聽。於是他隻得聽完一頓罵,又好聲好氣地將陳太傅送走,這才一頭霧水地去上任新的職位。

  而陳太傅在宮門口如此大聲講話,自然被傅懷堯的侍衛聽了個一清二楚,傅懷堯接到侍衛的回報,知道恐怕是自己的老師已經看出自己對何禹的心意來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陳良甫見陛下多年一直不納後宮,早就暗自猜測他心中有人。傅懷堯從小到大的成長他都一清二楚,奪嫡期間的驚險他也看在眼裏,深知傅懷堯絕非心軟之人。

  而何禹帶兵抗旨不遵,傅懷堯居然沒有追究,可見他猜了許多年的“陛下心中之人”就是這位了,原本的期待過高,現在才發現居然隻是一個侍衛出身,頓時有點氣不過,抓住何禹就訓了一頓。

  傅懷堯知道陳良甫訓的那些話之後有點哭笑不得,恐怕老師是誤會自己和他的關係了,自己和何禹的感情現在並沒有一點實質性的進展,談何惑主。

  但是陳太傅那麽一大把年紀了,自己又不能以帝王之尊去跟老師解釋什麽“我沒跟他上床”吧,隻能裝作不知道。不過他心疼何禹遭這無妄之災,便將何禹私下召來,安慰了他半天。而何禹本就不在意此事,畢竟陳太傅訓他隻是訓他,並沒在官場上給他使絆子,可見對他沒有真正的敵意。

  傅懷堯重活一世,深知上一世的時候水泓秋給他指出的“感情上不夠果斷”的教訓,這一世便準備主動去追何禹。於是他安慰完之後,便問何禹你在京中可有居處。

  何禹孤兒出身,選入侍衛,即便後來曆任各處官職,但始終清廉,單是俸祿顯見不夠在京城買宅院的。於是傅懷堯問過了何禹的意向之後,便令心腹親自在京城化名置辦了一處極普通的,幾進的宅邸。

  何禹收到傅懷堯親自給他的那處房產,驚訝不已,因為他在當禦前侍衛那幾年見過傅懷堯對很多官員的各種態度,卻從沒有這麽心細地去關心哪個屬下的如此私人的事的。

  何禹心中十分感動,而他這時也明白過來陛下對他是真的沒想著什麽法子去整治他,何禹見陛下竟然對他之前抗旨不遵的事毫不介懷,頗為感念。同時也覺得上輩子自己輕率的決定實在不應該,好在不知為何竟然重生了過來。

  11.

  何禹新職是統領殿前親軍,他初上任,有許多軍務和訓練、值守的事項需要他親自處置。雖然公務比他上一世離京之前要忙的多,但因為傅懷堯打定了主意要主動追求,所以仍然想法設法的在他所有空閑的時間、以任何他能想得到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找他進宮閑聊。

  而閑聊的話題也不過是最近的天氣、吃的什麽,以及趣聞而已。難得相守的時光裏,傅懷堯並不想和他聊嚴肅的政事。

  (此處穿插數段宮廷日常)

  傅懷堯在與何禹的相處中完全放下了君臣之矩,故而在傅懷堯逐漸親密的態度之下,本就對陛下忠誠而感激的何禹心中漸生親近之意而毫不自知。與此同時,何禹也有條不紊地開始了整頓親軍的工作。

  起因在於何禹新上任之時,便從頭開始親自檢查馬、步各軍,而後在他每日點名訓導之時,總能發現有大批的人對不上。何禹漸起疑心,表麵不動聲色,暗中連續查訪半月,發現軍中竟存在大批吃空餉的情況。

  他知其中必有內情,便暫且壓下,而後在日常的訓練當中,觀察了幾位可以提拔為親信的校尉人選。

  其中有一位名叫沈昱的天武衛虞侯,乃學士之子,家風清廉,觀察了幾日,認為何禹是作風清明的將領,便尋機與何禹主動接觸,借機將軍中風氣告知。

  原來殿前親軍因為時常得以伴駕,故很多官勳之家將準備從軍的族中弟子安排進來,作為一些掌糧草、裝備、財務等的小官職,熟悉軍務,順帶伺機在皇帝麵前混眼熟。

  因著職務之便,總有帶頭串通官宦子弟的,串連一氣欺上瞞下吃空餉,原本這點數目於他們家族而言並不是什麽大油水,但因為常年無人整頓,膽子越來越大,最後便數目驚人。

  何禹暗自驚怒,殿前親軍是多麽重要的位置,居然會風氣如此。他將此事上報,傅懷堯也很震驚,便問何禹能否將幾個帶頭的是誰查出來,何禹自然說可以。

  待何禹暗中將人查明之後,傅懷堯在其他六部找了幾個實職部門,需要幹活很多然而權力不大的那種,並且這幾個部門的上司都是頗為耿直的官員。

  兩人聯手找各種理由將這幾個罪魁禍首調到事先安排好的職位上,而後這些紈絝子弟無真才實學,工作常常失誤,便陸陸續續地,有的自己灰溜溜走了,有的被各部擼掉了,這批人就這麽退出了仕途。

  清人事後不久,何禹有一次又撞見了陳太傅,被大批一頓說年輕人熱血沸騰不好,過剛易折雲雲。於是傅懷堯聽說以後自然又借機將他拉進宮來安慰之,說陳太傅他家有個遠方族侄也被你給擼掉了,隻不過你這事程序正義,他無法可說,隻能訓你一頓出氣。

  傅懷堯又說,他說那話的意思也是提點你不要手段太激烈,一上位就搞人什麽的,未免會招人注意。他能點你一句,說明他還是欣賞你的能力的。

  何禹卻不認可,說我為陛下食祿盡忠,更何況親軍這種地方,自然要為陛下做事,我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那些蠅營狗苟的人有什麽區別。傅懷堯看著他跟前世一模一樣堅定的眼神,心神暗自激蕩許久,心中暗下決定,若何禹一直能這樣鋒利下去,自己就一直保著他便是。

  事件過後,何禹提拔了沈昱作為副官,協助何禹整頓軍紀。帶頭的被清掉之後,其餘的眾多官宦子弟要麽家世不夠硬,要麽能力不足,在何禹的嚴肅軍紀之下,終究沒敢再搞事。

  而後何禹將軍中規章製度重新梳理,將漏洞找出,說給傅懷堯,傅懷堯便欣然采納,一步一步地推動了規製的改變。

  12.

  何禹在親軍整肅軍紀之後不久,親軍麵貌煥然一新,而陳太傅對他的眼神似乎也稍微親切了一些。

  某日何禹的休沐日,傅懷堯照例宣他進宮聊天,傅懷堯暗搓搓地說我知道宮外xx街的xx店有一種點心很好吃,但是配方人家保密,禦膳房的人學了幾次都學不來,你出宮去幫我買點,何禹欣然應允。

  於是傅懷堯趁機給了何禹一塊特製的腰牌,宮中各門的全部通行證,可以任意時刻進出,並且不需要被檢查帶進帶出的東西,且隨身兵刃也可以不卸。

  何禹見陛下竟然比以前還要信任自己,十分驚訝,傅懷堯看出他的驚訝,便說你別忘了你還是兼任的侍衛長,何禹似懂非懂,按著親信侍衛的稱呼叫了一聲主人。傅懷堯果然十分高興,並且說如果沒有外人的話你還是叫我主人便是,何禹應允,心裏卻莫名覺得和傅懷堯的似乎又近了一些。

  當天下午何禹帶了幾個親信下屬護衛,便裝出宮給他買點心,買完之後卻路遇一起事件。原來是平王帶著一群仆役當街縱馬,差點撞傷了一位民家之女,被何禹等人救下。

  他當然十分生氣,上前質問為何皇城之內還會當街縱馬,誰知並無人理會他,一行人揚長而去。

  何禹回宮以後說起此事,傅懷堯笑道先平王三年前過世,這位是原本的世子,繼位為新的平王,現在應該是他孝期剛過,這位王爺千歲誌得意滿,得意忘形了,而後又問何禹你待怎麽辦。

  何禹自然說必須追查,皇城根下這實在太無法無天,何況平王不過是個有爵無權的王爺而已。傅懷堯笑笑說,那你查吧我支持,遇到困難你自己解決,除非牽連到你否則我不會出手幫你。

  於是何禹便開始著手搜集那天的證據,誰知旁觀者雖多但都畏懼權勢不敢出麵作證,而後何禹又追查那天的城門守衛等等。

  最後問到五城兵馬司,五城兵馬司的人幹脆利落的一口承認那天有人縱馬,結果推出來一群毫不相關的人來頂罪,指鹿為馬,擺明了不怕事的樣子。

  何禹陷入僵局,卻並沒有放棄,並且下定決心連五城兵馬司的都尉也要一並查掉。於是他表麵偃旗息鼓不再追究,實際上命自己的親衛順著線索盯梢暗訪,最終跟住了五城兵馬司的一個獄卒並平王府的仆役。

  那個仆役原本是王府心腹,卻是讓傅懷堯暗中使的後宅中的法子,讓主仆離心,於是何禹便將他二人以利誘之,拿到了平王指使五城兵馬司的證據。

  將證據提交給刑部之後何禹便直接沒有再管,畢竟這並非他的分內職責。傅懷堯借著他的成果,順手清掉了平王安插在五城兵馬司的人。

  平王本就是空頭王爺,傅懷堯並不懼,五城兵馬司都尉不過是沾親帶故的黨羽,傅懷堯正好借機將都尉發配邊疆去了,又鏟除了平王另外幾個黨羽,十分滿足。

  這些都是朝堂中的運作,何禹恪守親軍指揮使的本分,並沒有再多關心此事。而這日,陳太傅卻專門在退朝之後等他,何禹以為又要被訓一頓,誰知陳良甫卻盯著他默然半天,留了一句“守好本心”便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