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算計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2-05 12:45      字數:2631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上午,風和日麗,燕子在空中飛舞,盤旋在曾經的家園上空。

  曾經的家園,是一個不小的塢堡,此刻塢堡外聚集著很多兵馬,而塢堡裏人聲鼎沸、火光大作,又有濃煙升起。

  動靜很大,使得燕子們不敢落下,在附近徘徊。

  最後不得不落在遠處的樹林裏,嘰嘰喳喳叫著,也不知是商量接下來該怎辦,還是議論曾經的家園,到底怎麽了。

  雷聲響起,驚得剛落在樹枝上不久的燕子們再次起飛,向遠處飛去,遠離這個危險的地方。

  雷聲陣陣,傳向四方,傳到數裏外,正能在行軍的將士耳中。

  行軍總督王琳,抬頭看天,隻見陽光明媚,再循聲望向西麵,地平線上的那個方向,似乎有些許濃煙冒起。

  是友軍在進攻某個據點,但他沒有收到軍情,說附近有齊軍負隅頑抗的據點或城池。

  所以,這是友軍攻打某個地方大族的塢堡。

  王琳知道皇帝要將河北的地頭蛇清理一番,下手的時機,當然就是在兩軍交戰之時。

  如此一來,可以將大量塢堡、堡寨的損毀,推到兵災上麵。

  不然,若等到朝廷將河北地區納入治下,再派兵去攻打地頭蛇的塢堡,那就是“官逼民反。

  王琳收回視線,繼續騎馬趕路。

  這種事,自有人去做,他麾下兵馬隻管打仗。

  所以,重新拿下黎陽後,王琳率軍北上,在鄴城逗留了一日,補充馬匹後,繼續向北進軍。

  根據新的作戰方案,實施第二階段的進攻。

  他的隊伍裏人人都有馬,還有不少備馬,所以行軍速度極快,平均每日行軍一百裏不成問題。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步兵為主的軍隊,攜帶輜重行軍時,一天也就隻能走四十裏路,中午陽光猛烈時還要休息、納涼。

  若有馬代步,行進速度明顯快不少,他沒想到自己終有一日,能夠率領人人有馬的軍隊,在大平原地區實行長途奔襲。

  最終目標,是幽州。

  現在,他的隊伍已經越過趙州、穿過冀州地區,進入博陵郡,離幽州大概還有四百多裏的路程,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南下的幽州騎兵

  楚軍的行軍速度很快,而南下的幽州軍,速度也不會慢,所以,大戰即將到來,王琳派出去的斥候,正在搜索著敵軍的動向。

  他知道,對方的騎兵,一定也在探路,現在就看誰先發現對方,然後采取行動。

  王琳一邊騎馬趕路,一邊琢磨著敵情。

  齊國的幽州地區,為河北北部屏障,常年和邊地胡人交戰,所以幽州軍的作戰能力很強,騎兵也很多。

  現任幽州刺史獨孤永業,素為齊國諸帝重用,之前曾坐鎮洛陽,長期和周軍交鋒,是一名宿將。

  現在,鄴城易主的消息,肯定已經傳到幽州,出逃的齊國皇帝,或許已經命令獨孤永業率軍南下。

  幽州兵馬,大概有三四萬,考慮到需要留人守城,王琳判斷獨孤永業南下的兵馬大概在三萬左右。

  而己方,行軍總督梁淼率軍進攻冀州州治信都,率軍南下的獨孤永業,必然先救冀州,否則若直接南下,側翼就暴露了。

  所以,王琳算算路程和時間,覺得己方很可能在冀州北麵的博野附近,和獨孤永業大軍遭遇。

  那一帶,就是雙方決戰的戰場。

  那麽,要如何在平原地區,對付一支騎兵眾多的敵人呢?

  王琳覺得不好對付。

  對方不像黎陽齊軍,沒有特定的城池需要防守,獨孤永業完全可以把騎兵撒開,通過不斷地襲擾,來消耗楚軍的士氣和體力。

  他這邊雖然馬多,人人都有馬騎,但很多都是騎馬步兵,不擅長騎戰。

  想著想著,王琳眉頭緊鎖。

  隻要肯動腦筋,方法總比困難多,他揮師北上,之前就和將領們商議過對策,心裏有了底。

  不至於到了現在才驚覺自己麵對敵人可能束手無策。

  現在陷入沉思,是因為王琳在假設自己若是李笠,要如何算計對手。

  李笠的智謀,王琳是很佩服的,故交打仗時向來喜歡動腦子,而不是隻知道狼奔豕突的無腦莽夫。

  李笠近三十年前的表現就已經讓人刮目相看,如今用起兵來愈發狡詐..入神。

  尤其賺開鄴城這件事,真是讓王琳驚歎:還好我不是你的敵人,不然直到兵敗如山倒,才知道自己是怎麽輸的。

  那麽,如果是李笠親自率兵來和獨孤永業大軍交戰,對方會怎麽算計獨孤永業呢?

  。。。。。。

  博野,南下的齊國幽州兵馬在城外露營,主帥、幽州刺史獨孤永業,召集諸將議事。

  前不久,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傳來:鄴城失守,皇帝撤往晉陽。

  皇帝派出的使者,要求各地州郡派兵、收複鄴城,於是,收到命令的獨孤永業,很快點起三萬兵馬南下。

  結果剛走不久,就得了冀州的告急:有楚軍自碻磝渡河北上後,直奔冀州而來,兵鋒直指冀州州治信都。

  這支楚軍,就是之前從碻磝渡河入河北襲擾的隊伍,短暫的撤退後,卷土重來。

  所以,獨孤永業知道自己必須先救冀州,否則若不管冀州往鄴城而去,沒到鄴城,自己的側翼就危險了。

  但是,他撒出去的斥候,已經發現西南方向有大量楚軍騎兵接近,這些楚軍,很明顯是從鄴城方向而來。

  所以,要去鄴城得先救冀州,而要救冀州,就得先把這支自鄴城而來的楚軍騎兵殲滅。

  他召集諸將議事,就是要琢磨如何打好接下來這場遭遇戰。

  “敵軍似乎有很多馬,都是騎兵,所以不可小覷。一名將領發表看法,“我軍斥候發現了他們的位置,他們的斥候,也出現在博野郊外...

  “所以,他們一定知道我軍已經抵達博野,應該會全力進攻博野,末將以為,我軍可立刻南下,抵達信都,和冀州軍匯合。

  獨孤永業反問:“若他們判斷我軍要直接南下前往信都,於是在半路攔截呢?

  將領回答:“那我軍就在半路反伏擊。

  這計策不錯,獨孤永業又問:“如何確定,他們會在博野和信都之間設伏?

  “進攻冀州的另一支楚軍,似乎不急著攻打信都,而是縱兵大掠,在冀州地區攻打各地塢堡,看樣子是在搜刮糧食,末將以為,他們是想圍城打援。

  “圍城打援?獨孤永業很快想明白對方的意思。

  一支楚軍對信都圍而不攻,很可能本身就盼著南下的幽州軍去救信都。

  而另一支北上的楚軍,得知幽州軍南下,或許會傾向於采取穩妥的打法:和兵臨信都城外的那隻楚軍聯手迎戰。

  否則,容易被幽州軍逐個擊破。

  尤其信都城外的楚軍,很容易被幽州軍和冀州軍內外夾擊。

  所以,兩支楚軍會傾向於匯合,會盡可能避免獨自和幽州軍正麵交鋒,或者想辦法趕在幽州軍和冀州軍匯合前,把幽州軍擊敗。

  “我軍的最佳選擇,是立刻南下,趕赴信都,對方能看出這點。獨孤永業緩緩說著,有了主意,“我軍會提防半路有伏擊,他們一定能想到這一點。

  “所以,我們可以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