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應對(續)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2-03 21:29      字數:2542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冀州州治信都,冀州刺史、任城王高湝,在州廨聽事召集文武官員議事。

  前不久,鄴城遇襲,皇帝撤往晉陽,隨後鄴城淪陷。

  消息傳來,冀州震動。

  但隨之而來的壞消息不止一個:先前南撤的北侵楚軍,已經卷土重來。

  黎陽那邊告急,據說楚軍再度從南岸白馬津過河,攻打黎陽城。

  而下遊地區,楚軍又從碻磝過河,抵達北岸,徑直往冀州而來。

  其前鋒騎兵已達清河,距離信都不遠了。

  其實,楚軍於碻磝渡河之後,距離信都的最短距離也就二百餘裏,騎兵兩日便到,所以,信都局勢急轉直下。

  那麽,到底要不要遵從皇帝的旨意,發兵去救鄴城呢?

  高湝想去,但文武官員意見相左,讓他有些頭疼。

  主張去救鄴城的人,認為楚軍剛剛占領國都,根基不穩,鄴城居民數十萬,定然會積聚力量反擊。

  隻要有勤王兵馬抵達,來個裏應外合,楚軍就隻能棄城。

  所以冀州出兵一定要快,若時間拖久了,楚軍後援抵達,想要收複鄴城,隻會越來越難。

  至於信都,隻要軍民閉門不出、堅守城池,等到其他地方兵馬趕來,楚軍必然知難而退。

  反對出兵鄴城的人,認為冀州之前去鄴城勤王的兵馬,在歸途中遇襲、傷亡慘重,如今又有楚軍直奔信都而來,若冀州再分兵去救鄴城,信都就危險了。

  因為前一撥派出去的兵馬傷亡慘重,現在冀州軍中多為州郡兵,讓他們丟下自己的親人不管,跑去敵軍更多的鄴城打仗,搞不好半路上就會嘩變。

  而且,鄴城以北的滏陽已經失守,官軍想要收複鄴城,得先收複滏陽,這不是單靠冀州軍就能辦得到的事情,得等其他各州兵馬聚集,一起作戰。

  於是,所謂的“收複鄴城要盡快出兵,其實根本就沒有效果,即便冀州這裏急著派兵去鄴城,可別處州郡快不起來,也沒用。

  況且,黎陽淪陷已成定局,屆時大量楚軍北上,冀州兵馬恐怕在半路上就要被攔截,進退兩難之際,又如何打得過?

  眼下,就隻能堅守信都,等待各地援軍過來,再做打算。

  高湝見兩撥人掙來吵去,隻覺頭疼,他個人認為,應該先救鄴城。

  至於信都,即便被楚軍占領,但隻要朝廷收複鄴城,楚軍必然無法在河北長期立足,遲早要撤,屆時信都就收複了。

  可楚軍一旦在鄴城站穩腳跟,就能從容對河北全境進行攻擊,並監視太行山各徑的東麵出口。

  若如此,太行山以西、晉陽那邊的兵馬想要增援河北地區,就會變得困難,沿著各徑翻越太行山東進的軍隊,很容易被堵住。

  然而,他想優先去收複鄴城,可冀州的許多人,希望冀州軍優先保信都。

  他手上能調集的兵馬,目前大半是冀州本地人。

  所以,真要強行出兵,搞不好半路上就會出事。

  議事議了半個多時辰,議不出個頭緒,高湝正頭疼間,有消息傳來:城外出現敵軍騎兵,數量不多,應該是斥候。

  “來得這麽快!高湝不再猶豫,立刻下令:“關閉城門,全城備戰!

  “馬上派人到周邊郡縣告急,派人去幽州告急!

  敵人來了,這倒好,不用想那麽多,先守住信都再說。

  全城軍民閉門堅守,不和敵軍決戰,直到各地援軍抵達。

  。。。。。。

  夜,信都東南郊外,楚軍臨時營地,行軍總督梁淼看著案上一張輿圖,琢磨著戰局。

  他率軍渡河,再度進入河北地區,直奔冀州州治信都而去,信都守軍果然閉門不出,避免出戰,以此拖延時間。

  說實話,他和部下目前還真是拿信都城沒辦法,畢竟長途奔襲,攜帶不了太多大威力的攻城器械。

  所以,對方既然要當縮頭烏龜,他正好趁機按計劃行事。

  梁淼作為行軍總督,麾下有數個行軍都督,他親自帶兵跑來信都郊外,一是尋機決戰、殲滅敵軍的野戰力量,若冀州軍堅守不出,他就把對方“釘在城裏。

  第二,創造條件,讓各行軍都督可以從容對河北南部地區進行“定點清除。

  將大部分塢堡、堡寨都拔掉,將這些地盤上的地頭蛇們抽筋扒皮,順便獲取存糧,以資軍需。

  想到這裏,梁淼兩眼閃爍著寒光。

  陛下說得對,官軍北伐,去掉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實際上就是搶錢、搶糧、搶地、搶女人。

  如果不把河北的地頭蛇們幹掉一大批,哪來的錢糧、土地和女人分給北伐將士?

  如果不把河北的地頭蛇們幹掉一大批,朝廷如何牢牢控製這片廣袤、富庶的大平原地區?

  如果官軍北伐,將河北納入朝廷治下,但立功將士們得不到實惠,朝廷也無法有效控製河北,無法掌握河北豐饒的物產和稠密的人口...

  那麽我們北伐是圖什麽?因為無聊麽?

  梁淼再次看向地圖,看著冀州以南的地區,這裏,會因為戰亂,導致許多塢堡毀於戰火之中,導致大量田地變成“無主之地。

  於是,朝廷重新分配土地,讓立功將士分田地,在這些地方安家落戶,也就理所當然。

  但前提是,朝廷真的能控製河北,將地頭蛇清理一遍。

  否則,在河北落戶的“外來戶,很容易就被當地豪強排擠、吞食掉。

  梁淼拿出一個小本子,翻看起來。

  小本子是備忘錄,記載著此次北伐中,他這路行軍要“定點清除的地區。

  其中包括...

  冀州南麵的清河郡地區,冀州北麵的博陵郡地區。

  以及冀州西麵的趙郡地區。

  這三個地區,必須進行徹底的“清理,且動作要快,要趁著楚、齊兩軍“激烈交鋒的時候,把事情辦好。

  當然,此舉必然引來滔天怒火,以及波及範圍不可預料的反撲,不過這罵名,就由他們來擔。

  梁淼翻看著備忘錄,翻到後幾頁,看著上麵自己所繪的草圖,有些期盼。

  “清理後的冀州及以南地區(黃河以北,冀州以南),會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屯田區。

  大量的軍隊轉變為駐屯軍,以衛所屯田的方式,在這片地區紮根、落戶。

  屯田聚落,作為基層行政“單位,取代原本地頭蛇的位置,將當地百姓組織起來。

  屆時,立功的北伐將士們,人人都能分田地,人人都能有婆娘暖床,再把親朋好友接來,在新天地裏一起過好日子。

  這就是陛下的北伐,不是什麽空洞的口號,不是什麽晦澀難懂的“大義。

  大夥參加北伐,打了勝仗,立了大功,拿下河北,就有地分,有好日子過!

  忽然有人前來稟報,說外圍警戒的暗哨發現有黑影往營地摸來。

  “果然是想趁著我軍剛到,便來個夜襲?梁淼笑起來,將小本子收好,再把兜鍪拿起。

  他一邊走向帳外,一邊戴兜鍪,說:“走,給不速之客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