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後果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1-10 12:42      字數:3042
  夜,琴房響起悠揚的鋼琴曲,身處琴房裏的李笠,靜靜坐著,側耳傾聽。

  腦海裏,浮現出經典的電影場景:一根羽毛,伴隨著歌聲不斷地飄,最後落在一雙沾滿泥土的鞋子上。

  《阿甘正傳》的主題曲,對於他來說有治愈功效,怎麽聽都聽不膩。

  每當自己被生活的重壓壓得喘不過氣,甚至想要放棄時,這旋律,能讓他那躁動的心安靜下來。

  因為經常聽,所以牢牢記住了這首曲子,但是,想要在這個時代重現,卻不容易。

  段玉英和薛氏姊妹花了三年時間,才把李笠哼出來的這首歌,用這個時代的鋼琴予以“精準”重現。

  現在,李笠聽著鋼琴曲,看著正認真彈奏鋼琴的段玉英,生不起絲毫原始的。

  美人身著一襲淡黃色長裙,優雅的彈著鋼琴,仿佛一朵黃蘭,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李笠看著段玉英,忽然浮想聯翩。

  如果,當年高洋聽其母婁昭君的話,立表妹段玉英為後。

  且段玉英為高洋生下一子,那麽,這個年幼的皇太子在高洋去世後,一定會獲得祖母婁昭君的鼎力支持,坐穩禦座。

  因為這個孩子的舅舅段韶,是晉陽武勳集團的新一代領袖。

  段家和許多晉陽武勳,都是六鎮出身。

  有了這層關係,皇叔們根本就沒機會奪侄兒的位置,因為對於婁昭君和晉陽武勳來說,立幼帝,可以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對於婁昭君而言,帶著知根知底、如同自己女兒的外甥女,控製年幼的孫兒,總比控製成年的親兒子要容易。

  對於晉陽武勳而言,幼帝無法親政,那麽大權,不都由“鄰家小妹”、太後段玉英,以及“帶頭大姊”、太皇太後婁昭君代勞了?

  他們控製了幼帝,就能力壓鄴城官僚。

  何必與那幾個成年的皇叔做交易,搞什麽宮變?

  奈何,皇後李祖娥是漢女,出身趙郡李氏,自然與河北士族多有聯係,為六鎮出身的晉陽武勳們不喜。

  而高洋在位期間,任用以楊愔為首的漢臣為左膀右臂,這些人與河北士族、官僚關係密切,和晉陽武勳不是一路人。

  所以,當高洋去世、皇太子高殷繼位,由太後和楊愔等輔政大臣掌握朝政後,無論是太皇太後、晉陽武勳還是皇叔們,都不服。

  不服的後果就是宮變,叔奪侄位,楊愔等輔政大臣被殺。

  齊國在內訌的路上,越走越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晉陽武勳這麽熱衷於投機,積極摻和皇位更替以獲取更大權力,常山王高演上位後,能不提防?

  高演奪了侄兒的位,那麽,他接下來,如何處理和弟弟們的關係?

  弟弟們難道不會有樣學樣,往後機會合適,也來個叔奪侄位、兄終弟及?

  要知道,高演還有個同母帝、長廣王高湛,高湛在此次宮變中表現十分活躍,既然已經做過一次叔奪侄位,當然不介意再來一次。

  他若要“再來一次”,必然倚重晉陽武勳,而晉陽武勳如此投機,即便高湛上位,也必然提防。

  權力,讓所有人瘋狂,卻有人火上澆油。

  數百年來,遜位的幼帝、廢帝都不得好死,作為祖母的婁昭君,不喜兒婦李祖娥,還會庇護被廢的親孫子高殷麽?

  不會,高殷死定了。

  作為家族長輩,婁昭君帶頭在家裏搞歧視(歧視嫡次子高洋),又坐視自己兒孫相互傾軋、殘殺,且無法製止兒子們相互侵害家族女眷,後果很嚴重。

  這個大家族,充斥著欺淩、殺戮,家族成員之間,沒有親情。

  外麵,又有成日裏煽風點火的晉陽武勳,不斷地攛掇家族成員內訌,後果會如何,不言而喻。

  李笠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消息,加上齊國那奇特的鄴城-晉陽“雙核”體製,認為這個國家恐怕會亡於內訌。

  而西邊的周國,輔政的宗室藩王宇文護,接連廢殺兩任皇帝,手足之情蕩然無存,第三任皇帝同樣是傀儡,如此下去,後果同樣嚴重。

  無論是某個傀儡皇帝把宇文護幹掉,還是宇文護做好鋪墊,兄奪弟位,周國未來的皇帝,不會再信任宗室。

  防親人如防賊,必然被外人所趁。

  這就是周、齊兩國今年種種“宮鬥”的種種後果,李笠思來想去,忽然覺得梁國有些許希望贏了。

  國家之間的競爭,若實力相近,想要贏,就得比爛。

  誰國內出的問題少,誰就能有更大概率撐下去,笑著看對手倒下。

  如果梁國能夠“苟”,就能“苟”到機會出現。

  但轉念一想,梁國的爛攤子也不少,朝中是太後、幼帝、輔政大臣的組合,這種組合怎麽看都會出事。

  段玉英彈奏完畢,見李笠若有所思的樣子,便將已經涼了的茶換掉,然後坐在一旁,給李笠捏肩。

  “這大半年,我都忙著手頭上的事情,沒空帶你們出去走走看看,一轉眼,就入了冬。”

  李笠握著段玉英的手,感慨著:“明年,明年就有空了。”

  段玉英靠著李笠的肩膀,輕聲問:“那我們要去哪裏走走看看呢?”

  李笠想了想,說:“蔣山,蔣山風景不錯,登高遠眺,一覽眾山小,風景是不錯的。”

  。。。。。。

  上午,黃姈與登門拜訪的蔡氏交談。

  王琳在淮北亳州任刺史,夫人蔡氏和兒子在京城居住,蔡氏之前就和黃姈多有來往,如今黃姈在京,免不了相互走動。

  十幾年前,王琳就和李笠相識,甚至合夥做買賣,所以,蔡氏和黃姈有很多話題。

  王琳常年結交各方豪傑,迎來送往,開支很大,也虧得搭上了李笠這艘順風船,府裏的開支才不會捉襟見肘。

  聊著聊著,蔡氏忽然問:“平安眼見著就要到年紀了,宮裏到底有沒有一個準信?”

  若是別人問,黃姈會糊弄過去,蔡氏問,她就不好含糊其辭:“沒影的事,太後隻是喜歡聽平安彈鋼琴而已。”

  “可也不能這麽吊著呀。”蔡氏歎道,“太後不表明態度,別家就會有顧忌,這一年年等下去,就會誤事。”

  黃姈苦笑:“那也沒辦法,再說平安年紀還不到,說這事,還早了些,即便過上幾年,也不礙事。”

  “果真是沒影的事?”蔡氏追問,黃姈點點頭:“太後沒有這個意思。”

  “是麽?哎喲,真可惜平安這孩子,我越看越喜歡。”蔡氏話鋒一轉,“雖然有些失禮,我就直接說了。”

  “若過幾年,彭城公選女婿,不知看不看得上我家那小子?”

  黃姈聞言心中一緊:這是?

  反應倒很快:“哪的話,令郎一表人才,多少女郎盼著父母派媒人上門說合呢。”

  蔡氏依舊堅持:“別家女郎,未必比得上平安呀,知書達理,有才藝反正,彭城公若為平安選女婿,一定得考慮考慮我家那小子。”

  “可不能耽誤令郎的前程。”黃姈沒有直接回答,蔡氏也不緊逼,很快把話題轉到別處。

  又聊了一會,蔡氏告辭,黃姈送到門口,然後轉回。

  走在廊下,眉頭微擰。

  王琳和蔡氏的嫡長子,比李平安大幾歲,黃姈見過幾次,覺得還行。

  兩家關係不錯,李笠和王琳交情很深,蔡氏也不是那種盛氣淩人的脾氣,黃姈覺得若這婚事成了,且不說別的,女兒嫁過去,應該不會受氣。

  女兒嫁得好,她這個做娘的才放心。

  但王琳是湘東王的人。

  湘東王世子蕭方諸,是王琳的親外甥,王琳兄弟作為湘東王的妾兄弟,就是湘東王的人。

  王琳如今在亳州,在京的蔡氏不可能擅自做主,不會在未和王琳商量的情況下,就來彭城公府主動提婚事,那麽

  這件事,難免是湘東王授意的。

  目的,或許是避免李笠成為幼帝的丈人、李家成為外戚?

  真要是這樣,莫非湘東王有意

  但這也太明顯了吧?

  黃姈越想越覺得必須謹慎。

  作為娘,她不希望女兒當什麽皇後,因為當皇後絕無幸福可言。

  女兒嫁入王家,倒是不錯的選擇。

  反正太後沒有表態,李家與別家訂婚約、嫁女,沒有什麽不妥。

  但是,李笠一旦和王琳成了親家,那麽在旁人看來,意味著李笠這頭猛虎倒向湘東王。

  事關重大,黃姈可不會輕易表態,因為一旦口風不緊,造成的後果是大是小,無法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