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備戰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9-06 19:55      字數:3387
  午後,寒山城(北城),市集內,名為“落雁堂”的邸店前,熱鬧非凡。

  前來進貨的客商絡繹不絕,一箱箱箭鏃、箭杆乃至羽箭裝上車輛,運往別處。

  店內,夥計忙得不可開交,既要接待老主顧,又要向新客人介紹店內產品。

  隔間內,夥計吳二就在向顧客介紹本店產品:弓和箭。

  客人要買的是箭,吳二便打開一個木盒,拿出一個個托盤,將盤內放著的箭鏃逐一介紹。

  落雁堂的箭鏃,種類繁多,按照用途分類。

  第一種,靶箭鏃,用於練習箭,這種箭鏃為尖頭(鈍尖)圓柱體,價格便宜。

  使用時,裝了這種箭鏃的羽箭,不會對箭靶造成過多破壞,且誤射中牆壁等硬物,對於箭杆的損傷也沒那麽大。

  第二種,獵箭鏃,用於打獵,樣式不少。

  三角形(三棱形)箭鏃,通用各種獵物。

  叉形箭鏃(譬如三叉、四叉),用於獵殺飛禽或者小型走獸(野兔等),也包括專門射魚的魚叉箭鏃。

  鏟形箭鏃(平首、凸首、凹首等),小尺寸用於獵殺中等體型獵物,譬如鹿,大尺寸用於獵殺大大體型獵物,譬如熊、虎。

  這種箭鏃射中獵物,可以造成極大創口,讓獵物短時間‘傷重不治’。

  又有燕尾形箭鏃,專門用於獵殺躲在灌木叢裏的獵物。

  第三種,特殊用途箭鏃,譬如帶鳴笛的箭鏃,射繩索的月牙形箭鏃。

  以及專門用於博射的禮箭鏃,這種箭鏃外形優美,所以種類也不少。

  種類繁多的箭鏃,讓顧客看得入神,吳二隨後開始介紹本店另一種產品,那就是箭杆。

  箭杆按材質分,有三種:

  第一種,拚接竹箭杆。

  這種箭杆,為三四條竹條粘合在一起,然後再將粘合好的竹材削成表麵光滑的圓柱體長條。削好後,兩端要用絲纏緊,然後在表麵刷漆。

  因為對竹的品種沒要求,所以雖然製作起來有些費時,但價格不貴。

  第二種,竹箭杆。

  和拚接箭杆不同,這種箭杆為完整的竹子製成,此竹名為“箭竹”。

  第三種,木箭杆。

  這種木箭杆為完整的箭杆,為木製,按木材分,價格各有不同,最便宜的是桑木箭杆。

  三種箭杆,分兩種尺寸,一種是店家固定尺寸,一種是按照訂單,製作特定尺寸的箭杆。

  顧客仔細端詳著一支拚接竹箭杆,對箭杆的做工十分驚奇:“外表光滑圓潤,你若不說,我還以為這是一支完整的竹杆。”

  吳二自豪的說:“當然主攻精細,本店無論是箭鏃、箭杆,還是成品箭,都對得起價錢。”

  “你們這箭杆,莫非是用機器加工的?”

  “是,本店有作場,在寒山堰旁,機器日夜運轉,大批量製作箭鏃、箭杆”

  吳二把自家邸店及產品誇了一番,不忘介紹:本店銷售大量成品箭,若要定製成品箭,得先付定金,然後落雁堂會按照要求,製作出來。

  但是,箭羽會有些問題。

  箭必須有箭羽,箭羽為翎羽,越硬越好,譬如雕翎、鷹翎,但落雁堂‘走量’的羽箭,最高檔的箭羽用的是鵝毛。

  若買家看不上眼,可以買了箭鏃、箭杆,自己找來更好的箭羽製箭。

  或者提供好箭羽,找落雁堂代工也行。

  當然,若隻是買來用於打獵、練習,落雁堂的雞毛鴨毛箭也是堪用的,還便宜。

  畢竟打仗時,小兵們用的箭可都是便宜的雞毛鴨毛箭,他們在戰場上射箭,多為拋射,對箭沒那麽多講究。

  落雁堂以及其他幾家邸店,專門做弓和箭的買賣,因為弓箭不是違禁之物,所以官府允許他們經營,甚至鼓勵這一行業的發展。

  所以顧客上門購買箭矢,不需要擔心什麽。

  因為幾家店都有水力作場,可大批量製作各種箭鏃、箭杆,物美價廉,所以吸引了大量商賈前來進貨,然後販賣各地。

  而寒山城居住著大量官吏、軍人,又有各地豪傑雲集,這些人私下裏無論是打獵、博射、練習射箭,對於箭矢的需求都很大。

  但官辦作場製作的箭矢要入庫、發放給軍隊使用,不對外銷售,那麽私人用途的箭,就隻能找製箭工匠訂做。

  所以幾家店的生意一直紅火,名聲傳開之後,外地商賈也來這裏買箭鏃、箭杆。

  圖的就是量大、物美價廉。

  這些箭鏃、箭杆被當做半成品外銷,由最後的買家自行製作成羽箭,隻有做到物美價廉,這些半成品才會有銷路。

  “你們這的箭鏃、箭杆,真是做的不錯,還便宜”

  那顧客反複打量著箭杆和箭鏃,讚不絕口:“就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一般。”

  “箭杆一千支起訂,不怕忙不過來麽?”

  “小店吃的是這碗飯,當然忙得過來。”

  呂二又自誇了一番,“一不留神”,透露了生產能力:“原料足的話,一晝夜,本店就能做木箭杆四千支。”

  “四千支?這不能吧,木箭杆幹燥後容易彎,所以還得調直,這得一根根來,你們怎麽做得到?”

  “本店有水力作場嘛,用水力機械批量調直箭杆,省時省力。”

  “原來如此”顧客點點頭,下了決心:“我訂五千支木箭杆,三日後,能交貨否?”

  吳二聞言有些為難:“若是往日,沒問題,隻是如今不巧,小店接了個大訂單,怕是要過五日才能交貨。”

  “大訂單?”顧客有些好奇。

  “是,公廨的訂單,不光小店有,別家也有,雖然造價給錢,但也算是官役,誰敢耽擱?”

  顧客又問:“公廨不是有自己的作場麽?如何會向你們下訂單?”

  “這不眼見著就要入冬了,萬一北虜來犯,可不是要打仗?再說,南邊”

  吳二的聲音小了些:“南邊京城,重陽節時出了些事情,誰知道會不會亂起來。”

  重陽節那天,皇帝遇刺身亡,皇太子病重,這消息已經傳開了,所以顧客並不意外。

  看樣子,徐州公廨在備戰,防止齊國趁火打劫,因為需要的箭矢較多,所以向民辦作場下訂單訂箭救急。

  不過他不急,等得起:“無妨,五日就五日。”

  吳二大喜:“行,行!這邊請!”

  。。。。。。

  武庫,大量箭矢正在入庫,庫吏們正在清點,偶爾起意來查武庫的李笠,則在一旁抽查。

  隨意拿起一支箭,仔細看起來。

  箭很普通,箭鏃為四棱細長錐形,用於破甲,因為是批量製作,所以各破甲箭的箭鏃外形都一樣。

  看完箭鏃,李笠試了試箭杆軟硬度,又比了比直度。

  這是拚接竹箭杆,為三到四根細竹條粘接而成,粘合劑為魚鰾膠,用機器修型,兩端再以絲弦纏繞。

  因為取材方便,製作不算複雜,所以產量很大。

  如果把箭杆打分數,滿分一百分,合格為六十分,這種‘量產’箭杆能有七十分。

  由工匠精心細作的‘精品箭杆’能有九十分。

  但戰場上弓箭手用的箭,講的是量大、堪用、便宜,所以批量生產的‘七十分’箭杆,對於軍隊用箭來說就是最好的箭杆。

  用的箭羽,也是極其‘垃圾’的雞毛(取自雞翅膀尖的幾根羽毛),所以造價很低,一支箭的‘出場價’折錢大概是六十文。

  李笠將箭放好,看著眼前一大片木箱,隻覺看到的都是錢。

  再便宜的箭,數量一多,也是個天文數字。

  一個弓箭手出征,基本裝備是:手中一張弓、羽箭三十支。

  三千弓箭手就要配箭九萬支。

  若這些箭都是最便宜的雞毛箭,耗錢五千四百貫,還不算弓的錢,後續的箭矢補充還不包括在內。

  而徐州軍的步兵們,全都要攜帶弓箭,無論長矛兵、刀盾兵等,臨戰時先拋射幾輪箭矢再換主兵器。

  兼職弓箭手的長矛兵、刀盾兵,作戰時不需要攜帶那麽多箭矢,但總兵力數量多,加上必備弓箭的騎兵,軍隊需要的箭矢自然也就更多。

  羽箭是消耗品,若預期之中的戰鬥會很多、戰爭曠日持久,就得在戰前盡可能囤積羽箭,並且調撥到各地城池、營壘、堡寨,以作不時之需。

  所以,寒山堰的官、民箭矢作場現在已經全力開工,在原料得到充足供應的情況下,不分晝夜製作箭矢。

  公廨統計過,目前官、民作場的箭矢日產量,粗略統計是二十萬支。

  原材料(竹、木、羽毛)為公開求購,所以,當各作場全力生產時,巨大的需求,養活了許多人和商家。

  其中有養雞鴨鵝的養殖場,製作魚鰾膠的作場,販賣竹、木的行商,以及受雇傭在作場裏製作箭矢的普通百姓。

  當然,還有接了訂單、日夜趕工的民辦箭矢作場。

  寒山堰充沛的水力資源,撐起了生產力,大量水力作場全力開工後,生產出來的量產型兵器,足以在短時間內武裝大量人員。

  在多方努力下,徐州軍有充足的物資保障,加上充分的訓練,以及不斷地實戰磨練,戰鬥力很有保障。

  所以李笠的徐州軍,是一隻吃人的猛虎,而不是看門的‘旺財’。

  看著眼前大量等著入庫的物資,李笠很滿意,對於未來充滿信心。

  可問題是,建康城裏的權貴們,即便高看他一眼,恐怕還是把他和麾下軍隊,當做一條獵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