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備戰(續)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9-07 12:35      字數:2880
  午後,軍營,李笠正在巡營,冬天將至,齊國可能進犯,而梁國國內可能發生動蕩,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將士們在備戰。

  李笠在軍營裏走了一圈,見兵卒們狀態不錯,很滿意。

  轉到禁閉室所在地區,看著眼前一排整齊的平房,以及掛上牌子的緊閉房門,李笠覺得有些無奈:“又滿員了?”

  陪同巡視的軍士回答:“君侯,還空著兩間。”

  “不錯,比上個月好。”李笠都不知該高興還是生氣,“上個月,我記得是臨時調了十幾間房來當做禁閉室?”

  “君侯說的是”幾名軍士訥訥,“這幫家夥精力過剩,成日裏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打架”

  “無妨,按軍法來,不過你們說精力過剩,怎麽,對抗訓練練得不夠?”

  李笠說著說著就覺得納悶了,他明明安排了許多團體對抗項目來消耗兵卒們過於旺盛的精力。

  “哪裏夠喲”一名軍士回答,“這幫小子,練得四肢有力,吃得滿麵紅光,如同一個火爐子,滿身火氣哪裏是那麽好散掉的?”

  “那”李笠的聲音小了些,“有沒有組織小娘子來救火?”

  “有,可總不能經常救火,畢竟這是軍府出錢,幹娘們心疼小娘子,收費可不便宜”

  李笠想了想,交代:“那你們有什麽好想法,寫報告交上來給我看。”

  “是!”

  李笠看著眼前幾近“客滿”的禁閉室,幹咳一聲,繼續巡營。

  軍營是很特別的地方,聚集大量青壯,而這些青壯年輕氣盛,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出事。

  譬如後世最經典的場景對話:“你瞅啥?”

  “瞅你咋的!”

  “你再瞅瞅試試!”

  “試試就試試!”

  然後就開打了,先是單挑,然後各自同袍加入,變成群毆。

  軍人要有血氣,但平日裏血氣過旺的後果就是各種打架鬥毆、尋釁滋事屢屢發生,要怎麽管,是個學問。

  徐州軍府的兵為募兵,兵源複雜,有無地農民、無業遊民,有市井無賴,有身份不明的青壯。

  其中也必然免不了有綠林好漢,或者曾經的山賊、流寇、水寇等等。

  形形色色的兵,要融合在一起,難度很大,管理起來也很麻煩,其中必然有許多刺頭。

  刺頭們日裏訓練偷奸耍滑,打仗時心懷鬼胎,容易帶壞風氣。

  所以,李笠想出的辦法,就是在新兵營階段,用枯燥乏味的隊列訓練,嚴格的紀律以及‘絕對服從’的要求來篩人。

  那些散漫慣了、不服管、想要拉幫結派的新兵,受不了如此管束,甚至熬不過新兵營,就選擇離開。

  所以經過新兵營的篩選,成為正式營兵的兵卒,紀律性、服從性達到基本水準,軍士們管起來相對輕鬆些。

  但如何管理,依舊有講究。

  首先,軍營裏軍法森嚴,必須要用嚴格的紀律來管束軍人,把性格各異的兵,倒入軍隊這個大熔爐,鑄成一體。

  其次,管理時要講人性,畢竟兵卒是人,不是畜生。

  如何把握尺度?這學問可沒人教,李笠隻能自己慢慢琢磨。

  他推行軍士管兵製度,軍士都是老兵,所以能夠理解兵卒的想法,獎勵和懲罰,都通過軍士們實施。

  這製度實行一段時間以來,效果不錯。

  但長期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李笠不是天才,也沒人教該怎麽帶兵,但他覺得,要想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對兵卒給予最基本尊重是必須的。

  什麽是最根本的尊重?就是把對方當人,而不是畜生。

  其中一點,就是不實行侮辱性的懲罰,譬如扒光了遊營,譬如當眾鞭撻、吊打等。

  這種懲罰,既是對單個兵卒的懲罰,也是對其他兵卒的恐嚇,對於許多將領來說,是常用的處罰措施,但李笠不認同。

  因為這會摧毀軍人的尊嚴、榮譽感,以及對集體的認同感。

  榮譽感、對集體的認同感,李笠認為十分重要,這兩種心理如同粘合劑,能把一個個的兵,粘合成一個“混凝土塊”。

  可這種想法,在這個時代很可笑,因為將領隻會稍微看重自己的部曲,不會把普通兵卒當一回事。

  所以,軍中侮辱性的懲罰手段五花八門,其後果,李笠認為很嚴重。

  任誰被當眾扒光遊行、鞭撻、虐待,都不會好受,心態為之巨變。

  而心態巨變的結果,要麽是變成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要麽心理變態。

  而恐嚇出來的兵卒,不會對所屬軍隊這個集體有任何認同,他們隻是將領的奴工,牲口,沒有人的尊嚴,打仗時,又如何會賣命?

  將領不把他們當人,他們自然就隻顧保命、心懷鬼胎。

  兵卒越心懷鬼胎,將領就越依賴自己的部曲來帶兵打仗,愈發不把兵卒當人,於是惡性循環。

  加上權貴們把兵戶當做奴隸來用,所以世兵製崩潰,募兵(部曲)製成了梁**隊的主流。

  軍隊的戰鬥力,來自將領自帶的部曲,那些州郡兵、征召兵,全都是戰鬥力極低的炮灰。

  如此情形,類似於明末,衛所兵淪為奴隸,能打的都是募兵,以及將領們的家丁。

  這種情況下,明軍在數千人規模的戰鬥中通常表現都不錯,可一旦遇到數萬兵力交戰的集團作戰,麵對強敵,基本上都要抓瞎。

  因為家丁都是各將領的私兵,是將領的私產、保命的本錢,所以各部將領無法做到協同作戰,一個個隻想著保全實力。

  麵對強勁的敵人,誰也不想打硬仗,戰事稍有不妙就率先開溜,讓隊友擋住追兵,即賣隊友。

  如今,梁軍的情況類似,李笠覺得,自己想要脫穎而出,就得按把兵卒當人,給對方基本的尊重。

  然而兵不嚴加管束也不行,軍法如山可不是說著玩的。

  所以李笠用適當體罰(罰跑步、做俯臥撐、引體向上等),以及關禁閉(時間有長有短)的辦法,替代各種當眾侮辱性質的懲罰手段。

  關禁閉,就是把人關進單間小屋,提供正常飲食,也不折磨,就這麽關著,與外界沒有任何交流。

  聽上去,這措施沒有什麽震懾力,可實行起來的效果極好,不管什麽兵進了禁閉室,待上幾天,都會老實得不行。

  關禁閉的威懾力,遠勝於當眾鞭撻、扒光遊營,管兵的軍士隻要嚷嚷“誰不老實就關他禁閉”,基本上兵卒們都會瞬間老實下來。

  但處罰也得按照軍法來,李笠用軍士管兵,所有處罰都得有理有據。

  犯了什麽錯,就按對應的處罰措施來實施處罰,不能隨意‘玩花樣’。

  用軍士管兵,也避免普通兵卒被將領隨意虐待、虐殺,避免他們淪為將領的奴隸。

  但根本措施,還是確保兵卒們的待遇,軍餉按時足額發放,在軍營裏的吃住有保障,與此同時,安排家屬在作場做事,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讓兵卒無後顧之憂。

  考慮到人總是會遇到急事需要借錢,李笠規定軍中放貸事宜實行‘特許經營’,由指定的商號向兵卒們提供“低息貸款”。

  以此避免兵卒被將領以高利貸盤剝,不會淪為對方的奴隸。

  如此種種,是李笠為了保證軍隊戰鬥力做出的努力,效果如何,有待時間檢驗。

  李笠再次轉回營區,聽著一座座營房內的唱歌聲,感受著生機勃勃。

  這是軍士們帶領手下,和其他隊比賽唱歌,而隊和隊之間比賽唱歌,是團體賽的一種形式。

  目的是培養集體意識,效果如何,同樣需要實踐檢驗。

  李笠看著眼前熱鬧的軍營,回想起這些年自己付出的努力,不由得期盼起來。

  別人有了錢就花天酒地,買田地、置辦房產,養數十侍妾、數百僮仆,夜夜笙歌。

  我賺的錢卻用來練兵、養兵。

  辛辛苦苦練出來的兵,其戰鬥力如何,需要找人來試試。

  如今國內時局動蕩,也不知那個倒黴鬼,會撞到我的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