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7-16 12:35      字數:3537
  建康,新平侯第,前廳,草席上擺著弓、矢、紙、筆及瓜果、服玩,有一名幼兒坐在不遠處,好奇的看著這四件物品。

  然後望望身邊。

  旁邊,黃姈坐著,對兒子報以鼓勵的微笑,杜氏和外孫女李平安坐在另一邊,看小家夥會選什麽物品。

  風俗,嬰孩滿周歲時,要沐浴,著新衣,然後擺出弓矢紙筆(男),刀尺針縷(女),又放各種飲食及珍寶服玩,由嬰孩自己選。

  根據所拿之物,來看看小家夥的秉性如何,名為‘試兒’。

  黃姈看著兒子‘若有所思’,頗為期待,按說李笠應該在場,但李笠沒法來建康,於是隻能在信裏告訴李笠,兒子今日選了什麽。

  片刻,小家夥伸出手,毫不猶豫抓了一張紙,不停的甩。

  “是紙啊”

  黃姈說完,抱起兒子,見兒子拿著紙在她麵前舞來舞去,笑起來:“是要讀書麽?”

  小家夥咿咿呀呀說著,口齒不清,大概想說“是”,姊姊李平安過來,拿起小竹弓,伸到弟弟麵前:“這個好玩。”

  小家夥依舊搖著手中的紙,看上去對紙更感興趣。

  黃姈見了,覺得好笑:李笠一直在琢磨怎麽造紙,如今兒子選紙,大概是父子心意相通。

  見女兒拿著小弓不住的逗弟弟,黃姈又有些無奈:女兒當初拿的是一把刀。

  果然性格隨娘麽?

  杜氏讓婢女收拾器具,和女兒交談起來:“烽火連天,唉,你良人在鄱陽做官都不安生,還得帶兵打仗。”

  黃姈一邊給兒子折紙,一邊說:“娘,朝廷那麽多能打仗的將領,不至於總是讓李郎出征。”

  “可他能打勝仗呀,總是能打勝仗。”

  “那也是在江州附近,沒道理讓他出遠門。”黃姈說完,也折好了一隻紙馬,小家夥拿在手裏玩,笑得很開心。

  李平安見了,激動起來:“娘,我也要紙馬!”

  “好好好,娘折給你。”

  黃姈接過杜氏遞來的紙,繼續折紙馬,然後說:“蜀地淪陷,朝廷哪裏有餘力去奪回來?江陵還在頑抗,我看,懸了。”

  怎麽仗越打越多,丟的地方,越來越多?”杜氏隻是不住歎息,黃姈也不知該說什麽。

  不久前,有消息傳到建康:魏軍攻入蜀地,益州成都、梁州漢中相繼淪陷。

  怎麽丟的?

  眾說紛紜,什麽說法都有,不過黃姈知道,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之前率軍順而留下進攻江陵,結果被荊州軍堵在長江峽口,雙方相持不下。

  想來是被魏軍趁虛而入,腹背受敵,應對失當,以至於丟了益州。

  益州丟了,孤立無援的梁州自然也守不住,因為其東麵的雍州,據說已經被魏國占了。

  至於武陵王是死是活,同樣眾說紛紜,黃姈不關心,也無法打聽到內幕消息。

  好消息倒也有,江夏王蕭大款派兵收複郢州夏口,江北司州依舊在朝廷手中。

  “依我看,官軍暫時無力進攻,魏國和邵陵王也無力進攻,大概會對峙。”

  黃姈做出了判斷,理由是江南去年和今年大旱,糧食歉收,朝廷拿不出那麽多糧草供應大軍收複失地,隻能先穩住。

  說到大旱,杜氏憂心忡忡:“如今建康糧價一直在漲,我們還好,不缺糧食,可尋常百姓的日子就難過了。”

  “娘,這也是沒辦法,江南旱情嚴重,湘州因為戰亂,江州也遭了兵災加上差點鬧旱災,兩地運往建康的糧食肯定比往年要少,建康的糧價不就飛漲了?”

  看著玩紙馬玩得高興的兒女,黃姈眉頭緊鎖:“內憂外患,西邊的虎撲上來了,東邊的虎,怕是也會躁動不安。”

  杜氏問:“四娘,齊國也會趁火打劫麽?”

  “誰知道呢?朝廷表現如此稀爛,人家不起心思才怪。”

  黃姈說著說著,無奈的搖搖頭:“坐擁金山銀山的大戶,護院們都是一群飯桶,任誰知道了,不起邪念?”

  見杜氏憂心忡忡,黃姈又說:“這些事,是皇帝該操心的,娘何必多想,反正家裏不會短了吃穿。”

  “你在這裏卻如同坐牢。”杜氏是心疼女兒,女兒在建康,幾乎是足不出戶。

  畢竟李笠不在建康,黃姈不好經常外出,也不好頻繁到別家登門做客,否則容易招閑話。

  況且李笠在建康沒什麽親友,新平侯府邸平日裏大門緊閉,冷冷清清。

  母女正說話間,僮仆來報,說有客到。

  。。。。。。

  客廳,黃姈與來客、王琳之妻蔡氏交談,蔡氏是新平侯府邸為數不多的常客之一,時常登門與黃姈閑談。

  因為前幾日已經遞了名刺,所以蔡氏此來並未突然到訪。

  李、王兩家關係不錯,因為李笠和王琳早有交情,又合夥做買賣,往來自然密切。

  “我聽說,武陵王是急著回援成都,結果半路中了埋伏,兵敗身亡,唉,陛下得了噩耗,廢朝三日。”

  蔡氏向黃姈說起時事,有關益州淪陷的內幕消息,黃姈知道這實際上是說給李笠聽的,便問:

  “那朝廷接下來,打算如何應對?”

  “還在議論,但荊、襄二州尚未收複,又如何去收複益、梁?”蔡氏說到這裏,問:“江州那邊,造反的南川逆賊,現狀如何?”

  “還在打,不過這些逆賊無法與官軍正麵抗衡,便鑽入山林,妄圖負隅頑抗。”

  “哎呀,如此一來,恐怕棘手得很,虧得新平侯有幫手,不然,又得帶兵出征了。”

  “誰說不是呢,郡裏事務繁忙,他若還要帶兵出征,可分身乏術”

  梁森得天子詔令,率軍入江州南部臨川、廬陵二郡(這片地區又稱南川)平亂,黃姈之兄黃?、妹夫彭均隨軍出征,所以有相關話題。

  蔡氏時常到訪,和黃姈聊天,當然不是閑得無聊。

  雙方算是互通消息,而蔡氏用閑聊的方式,向黃姈介紹起建康城裏的人和事,以便讓她知道各種人情世故、家族秘聞。

  以及各種內幕消息。

  雖然李笠接連立下大功,憑軍功封侯,但在權貴、高門甲族看來,李笠這種出身微寒的武人,什麽也不是。

  李笠被人看不起,黃姈也不是什麽名門閨秀,更不會被貴婦們放在眼裏。

  於是,黃姈在建康融不入貴婦們的‘圈子’,加上自己也不去湊熱鬧,無論是哪家王、公、侯、官宦的女眷聚會、郊遊,她都收不到邀請或者引薦。

  當然,也有李家在建康沒有什麽親朋故舊的緣故,王侯官宦之家,自然不會和新平侯府有什麽往來。

  但王琳例外。

  王琳為兵家子,出身微寒,是因為姊妹成了湘東王的寵妾,一家人才雞犬升天,加上和李笠私交不錯,所以兩家常有往來。

  王琳如今在京,但李笠不在,平日蔡氏就常來新平侯府作客,噓寒問暖。

  加上王家的產業,多和鄱陽這邊有關,王琳不僅和李笠交往甚密,和彭均、梁森也稱得上朋友,故而蔡氏常來黃姈這裏,也是為了說一些產業上的事情。

  順便打聽一下鄱陽的情況,也好給友人們說個一二。

  黃姈說道:“新平和樂安,一切如常,到了年底,瓷器和銅的產量,至少要增加三成。”

  這個消息很重要,蔡氏記在心裏,黃姈不等對方問,主動提起一件事:

  “今年入夏,鄱陽雨水少,不過虧得去年興修水利,蓄了不少水,所以勉強熬過去了,我聽說,收成影響不大。”

  “哎呀,那可真是萬幸,多少人在鄱陽屯田呢,就怕糧食歉收,商號放出去的債,收不回來。”

  蔡氏感慨著,畢竟家裏向鄱陽的大商號借出一大筆錢,雖然利息不算高,但總是穩穩的收入,若今年能如期本息‘返還’

  到明年,要拿出更多的錢,借給鄱陽商號,用錢‘生’更多的錢。

  王琳朋友很多,平日裏迎來送往花銷很大,卻沒精力管產業,所以負責持家的蔡氏,為此勞心不已。

  王家還是有湘東王府做靠山,才能把產業經營起來,更多的尋常官吏人家,以及軍中普通裨將,無力經營像樣產業。

  放債倒是可以,但許多人放不出債,靠田地產出,撐起開銷頗為吃力。

  如果,鄱陽的商號們,真能穩穩的‘錢生錢’,那對於這些人家而言,借錢給鄱陽商號在建康的掌櫃,就是不錯的生財門路。

  蔡氏要為良人分憂,王琳結交那麽多朋友,其家眷和蔡氏多有往來,蔡氏覺得自己若能牽線搭橋,幫助這些家眷持家生財,那麽相互間的關係會更加密切。

  但鄱陽那邊,撐得起這麽大的‘場麵’麽?

  黃姈很聰明,不用蔡氏說,就能猜到意圖,又主動透露一個消息:

  “明年年底,新平的瓷器,產量會翻番,而且瓷器的品種會更多。”

  “真的麽?”蔡氏頗為震驚,因為產量翻一番的消息,實在是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當然,因為燒瓷工藝改進,加上新建瓷窯很多,產量自然就大幅上漲了。”

  黃姈自豪的說著,畢竟這是家鄉鄱陽的‘特產’,不僅如此,樂安‘水銅’的產量,也會大幅上升。

  “因為各大商號傾力相助,今年許多礦場紛紛開工,到明年,產量同樣會大幅上漲,到明年年底,鄱陽郡會交出一份讓陛下滿意的答案。”

  “屆時鄱陽各地,用錢的地方很多,我想,商號們也肯定會急著找人借錢,然後放債。”

  “那太好了。”

  蔡氏頗為高興,因為這就意味著,鄱陽商號們有更大的‘胃口’,吸納更多的錢糧,以此作為本金用於放債。

  “三日後,我在寒舍請幾位姊妹小聚,妹妹如不嫌棄,屆時,也來坐坐?”蔡氏發出邀請。

  黃姈笑道:“姊姊盛情邀請,小妹卻之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