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暖春寒 第二十七章 子夏劍陣
作者:啊咿呦      更新:2020-06-21 03:17      字數:3524
  魯山海從家裏也沒有得到什麽有用的信息,北唐以“鎮”為名的四個大將軍,彼此平級,所領兵馬也交集不多,僅僅從明麵上的消息來看,倒並沒有什麽異常的調動,四大家族共同扶持的神武書院裏,學子們依舊是安安心心地“紙上談兵”,和其他儒家書院不同之處,僅僅在於他們除了必須了解的儒家典籍外,還要學習一部分兵法韜略,如今倒也可以說風平浪靜。

  老人問他是不是從哪裏得到一些小道消息,魯山海隻是搖頭笑了笑,說沒有,隻是聽一個鄉野之間的年輕人議論天下大事,頗有曆史上諸葛武侯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的自信風采。老人對這種口出狂言、驕傲自大的年輕人,向來是看不上的,也就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魯家當代家主,早已將勳爵和“鎮北大將軍”的頭銜傳給了魯山海的二弟,自己安安心心當個家主已經是焦頭爛額,看見魯山海歸來,一貫嚴肅的臉上竟破天荒露出了些笑容,這就讓魯山海心中難免有些感傷。果然是人老了,終究是一家人,又多年不見,鬢上添了許多白發,臉上也增刻了一些皺紋,親情似乎漸漸壓倒了老人對魯山海這個不肖子的恨鐵不成鋼。魯山海也沒有忘記,自己這個老爹,其實是讓北方匈奴數十年不敢南下一步的鐵血將軍,也是實打實的“平天下”巔峰境界的強者。

  但魯山海發現,他感傷地太早了。沒說幾句話,老人又開始數落他的種種小毛病,比如坐也沒個坐相,散漫的個性,話不投機半句也嫌多。但魯山海此次是有事要問,自然也就忍了忍老人的念叨。

  “明月也真像你能教出來的徒兒,毛毛躁躁的,孩子恭謹些、穩重些難道不好嗎,這樣路才走的長遠。你看那周家的小一輩的那個孩子周塨,依我看,名字就起得好,土之德,厚,厚德載物,恭,恭謹,持重。你這次帶回來的那個孩子叫什麽?我看就不如周塨。”

  魯山海嗤笑一聲,“這話您可別說得太早了,小心閃了老腰。”

  老人手中所拄的硬木手杖輕輕提起,當的一聲敲地,冷哼一聲,“年輕人總會有一種自己看人很準的錯覺!”

  魯山海感應到涼亭那邊隔絕天地的禁製消失了,就一聲招呼也不打,一閃從原地消失,去往涼亭那邊。

  老人失笑,“臭小子,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一點禮貌也沒有!”

  涼亭那邊,魯山海問了問情況,得知梅夏下棋贏了那個周塨,心情極好,破例主動提出帶梅夏和明月禦風遠遊一次,當下不顧許多晚輩在場,像老鷹抓小雞一般,拎起梅夏和明月就飛上了天。

  ……

  當魯山海帶著兩個孩子像飛鷹一樣猛地落到一處四麵綠水環繞的恬靜莊園時,恰好在莊園門外訓斥門丁的管家像是見了瘟神一般,顧不得一身老骨頭,三步兩步地慌忙進內院稟報去了。魯山海假裝沒看到那管家的白眼,倒是貼心地問候了句,“夏老頭,別跑太快了,把骨頭跑散架了啊”。看來這兩人沒少打過交道。

  “老爺啊,那魯家的小祖宗又來啦!”

  一個看上去白發蒼蒼但精神尚好的雍容老人隻是擺了擺手

  ,“莫慌莫慌,那小子隔幾年就要來鬧一鬧,我都已經習慣了。從那年春兒決定嫁給程仁開始,他一共來了幾次了?我算算,大概有五六次吧,他也就是想拿咱們家的劍陣展示下自己的實力,無關緊要的,不過是有些怨氣要發泄罷了。現在木已成舟,春兒也早已是那人人敬仰的求仁書院的院長夫人。不過我要是除了春兒還有一個寶貝女兒的話,說不定還可以考慮考慮嫁給他呢!”

  管家看自家老爺還有閑心說笑,也就不再去管那個愛惹事的魯家公子如何鬧騰了,從那人尚在弱冠時候第一次來夏家鬧事開始,那時自己也還是個大小夥子,現在自己已是垂垂老矣滿頭白發了,他還來鬧騰,真是個難纏的主兒啊!但既然老爺都不擔心,就權當放了個屁,把這事兒給放了吧。

  卜家自很久以前,便是北地的名門望族,據傳曾經孔門高足子夏,在自己老師身死之後,遍遊天下,複興文脈,最後於此地安家,娶妻生子,以一部“詩經”三百篇為家法,據說將解詩與修道熔為一爐,培養子女後輩,綿延至今,也算是名副其實的詩禮簪纓之族,文運昌隆之府。卜家後輩讀書人極多,或抱膝草廬,讀書育人,或出世入朝,經國濟世,更兼祖上是儒家六聖之一的“文聖人”,所以一向為世人敬重。

  而據傳當初那文聖人,讀書之餘,閑來無事,便以“詩經”之法,創一劍陣,名曰“無邪劍陣”,名字便取自至聖先師所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後人又稱為“子夏劍陣”或“文聖劍陣”。

  據傳此劍陣共分三十小陣,取三百篇之十一,每破一陣,方可進入下一陣,環環相扣,極為巧妙。世人公認儒家平天下境之巔峰,僅可勉強闖過二十陣,可以想見當初創立此陣的那位文聖人,境界已到何種地步。

  不僅如此,儒門號稱天下書院三千,頗為有名的也有三十六,當然最近幾百年最出名的要數卜家和端木家族共同供養的“有斐書院”、號稱儒門正統的“齊魯書院”、開在北唐國都的“神武書院”,以及程仁以先師所創書院“求是書院”為基礎加以擴建而成的“求仁書院”。

  不僅僅是四大書院,其他很多書院也常會將弟子送往此處,用這劍陣來衡量弟子的天資水準,一般十六歲以前達到修身境且不拘有何法寶傍身,隻要能過前十陣的弟子都會被視為重點培養對象,而大多數資質尚可的弟子恐怕隻能闖過五六陣,已算是不錯了。

  當年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程仁,便是連破二十陣,老管家想著當初那個看著憨厚老實的年輕人,真的是越看越順眼,自家小姐的眼光也和自己一般哩。哪像現在莊園外那個不速之客,招人煩。

  魯山海見半天也沒個人出來斥責自己,便知是默許自己的行為了,便不再顧慮,畢竟是春兒的家,他也不好太過放肆。

  將明月和梅夏送到一處視野極佳的閣樓,吩咐他們就在此處觀看之後,便直奔東南方向的劍陣而去。

  這處視野極佳的閣樓,在整片以低矮建築為主的莊園之中,顯得有些突兀,就像一隻引頸高歌的白天鵝傲氣十足地立在一群母雞之中,而冷峻高聳的閣樓和

  其他建築的淳樸特色相映,突兀到了極點,便反倒顯出一絲與眾不同的獨特趣味來。當梅夏和明月二人聚精會神地看著魯山海如何破陣的時候,莊園深處也自有那早已年過半百的管家跑進跑出,給自家老爺匯報著魯山海的破陣進度。

  此陣自創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凡曆歲月長久者,必有過人之處,此陣自然也不例外。相傳當年孔門高足子夏用“詩經”之道設立此陣,從第一陣開始每陣加一把劍,劍名即是陣名,比如第一陣名為“關雎”,便隻有一把劍,第二陣名為“桃夭”,便是‘關雎劍’加上‘桃夭劍’,依次疊加,因而劍陣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

  三十陣便是三十把劍,更讓江湖之人喜聞樂見的神奇之處在於,曾有一次的“名劍榜”上,三十把劍同時上榜,擠進前百,不過那已經是數百年前甚至更久遠的事情了,隻不過因為太過誇張傳奇,後人便津津樂道至今。

  而關於這三十把劍,曾流傳一首絕句,“名劍三十簇如雲,桃林花落雨紛紛。天上風光已看遍,我於人間尚逡巡。”

  據說是某位修為通天卻似乎非儒非道的無派修士,隻不過距今已有很長時間,不但史籍不載,夏家人對這個也許是千年曆史上最接近於完全破陣的奇人也僅有一星半點的印象,於是就有了這首流傳至今的詩句。

  而這個傳世劍陣的絕妙之處在於,每把劍自然也可圈可點,劍意渾圓,劍氣驚人,帶動著劍身周圍的天地之氣旋轉、共鳴,但當出現不同的幾把劍之後,劍與劍之間就有了呼應和配合,仿佛一把把劍像一幅巨大畫作的一角,合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絕妙的人間畫卷。每一把劍行動軌跡都奇妙不可捉摸,而一群劍之間卻相互照應,似乎有規律可尋,仿佛一個遮麵彈琴的美人,媚而不膩,冷而不傲,露出半點風光,恰足以顛倒眾生。

  落在尋常人眼中,隻是眼花繚亂的飛劍亂撞,修為尚可的修道之人或許能看到無邪陣裏劍氣縱橫,再高者或許能看到劍意碰撞如沸水翻騰,而在梅夏的眼中,他看得到那些劍氣劍意之下,飛舞旋轉的氣息流動,交織成一幅桃林花開、夭豔灼人的圖景。而這也許恰恰是無邪劍陣的前十陣所要呈現的東西,也是當初創建此陣的文聖人當時心中所思。

  在閣樓上居高望遠的梅夏,除了時不時留意劍陣裏的動靜,還會不自主地聽從自己感覺的牽引,將眼光掃向高樓下方的深深院落,這有點類似道門中所謂的大神通“掌觀山河”,以心神感知附近的人與萬物,修道高者宛如星月耀眼,而一般人可能連燭火之微都不及。而此時落在梅夏眼中的夏家莊園,有好幾處明亮,不提劍陣周圍的幾處小亮點,其他尚有院落中央的稍大光點以及最西北角的最大光亮。就在梅夏用心查看的一瞬間,院落西北角的老人原本閉著的雙眼突然睜開,院落中央矗立的藏書樓中,一個身著青衫布衣的年輕人也是眼中一亮,緩緩合上手中的書卷,封麵上寫著“逍遙遊”三個大字,左下豎排綴著一行小字,“後學李淼敬補”。在光線有些昏暗的藏書樓裏,年輕人習慣性地眯著眼睛,抬頭看向西南角的閣樓方向,點了點頭,就又埋頭看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