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暖春寒 第二十五章 風起處
作者:啊咿呦      更新:2020-06-21 03:17      字數:2670
  魯山海若有所思。以常理而論,北唐確實不至於蠢到讓一個狀元來此當一個小小縣令,北唐人才也不至於多到爛大街的程度,無論何時何地,人才都是最珍貴的資源,而在這之中有報國之誌者,又隻占一小部分,在這一小部分中真正能腳踏實地做人做事的又隻占一小部分,而最終真的能有經天緯地的大才,又懂得從小處積累,伏線千裏,積小流以成江海的,曠世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魯山海雖然嘴硬,不服氣那位求仁書院的院長,但他確實是有大才卻又不會眼高於頂,踏踏實實從最根本的育人開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便是真正的千年基業,萬世不遷的根本。

  魯山海其實心中已然有一半相信這個年輕人的推理,嘴上卻追問道,“你以為的窺一斑而見全豹,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焉知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那韋信雙手籠袖,微微欠身致意,顧盼之間神色滿是自信,“伏羲設八卦,神農嚐百草,聖人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生雖不才,卻也常秉燭夜讀,循聖人格物致知之訓,觀天象人文。在我看來,那韓藻根本不是什麽泛泛之輩,極有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支點,關鍵時候可能撬動整個天下大勢。當然,如果這真的是某個人的布局的話,一定還有其他的支點存在,但我目前發現的也隻有這一個。”

  魯山海拱手一拜,誠心誠意,“受教了!”若這果真是某個人的謀劃的話,這起於青萍之末的微風,其根源一定就在燕北城。

  那韋信亦拱手回禮道,“前輩客氣了。”打從一進門,他就注意到了魯山海,而且憑借他齊家境巔峰的修為發現竟完全看不透魯山海的實力,那麽隻有一種可能,這位前輩至少也是平天下境,甚至極有可能是平天下境巔峰,有這種實力的,整個天下也並不多見,再結合魯山海的相貌特征,他很容易就推斷出了眼前這位前輩就是當年那位北唐赫赫有名的魯家的叛逆長子。

  但韋信並沒有說出來,既然一開始沒認出來,那麽現在再說出來,就容易被誤認為是別有所圖了,索性就當做沒認出來。

  老人愁地又猛抽了兩口,回頭看一眼自己孫女,滿心仰慕地望著自己那位出類拔萃的情郎,老人不由歎息一聲,“女大不中留嘍!”然後對韋信說,“既然你有如此打算,那也很好,但十年不行,太久了,柳兒如今也十五

  六了,我給你七年時間,你若真能衣錦還鄉,我便不再反對你們,若是不能,我這孫女,模樣標致,倒也是不愁嫁的。”

  那柳兒姑娘欣喜若狂,攥著明月的手突然用力,把明月疼得齜牙咧嘴。

  韋信一揖到底,一切盡在不言中。

  老人對這個年輕人的恭敬態度還是比較滿意的,是個穩重的,不像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那般輕浮。

  ……

  魯山海突然改變了主意,並不打算慢悠悠一路北上,而是打算先回一趟魯家,去找老頭子確認一件事。那個叫韋信的年輕人其實已經相當程度地說服了魯山海,這種從細微之處體現出來的深刻洞察力,雖然並不是靠著大量的對事實的調查,但往往是否有道理,說出來的那一瞬間,就能被判斷出來。雖然如此,魯山海還是想問一下家裏,軍方是否有什麽異動,如果有,那麽位列“四鎮之一”的魯家,一定會有一些消息。

  一旦拋卻了走馬觀花的閑遊心境,趕起路來自然是快了許多,但依然沒用那淩虛禦空的本事,隻是一步一步向北而行,梅夏並不叫苦,因為聽身邊的小話癆明月不停地抱怨也是一件趣事,而抱怨的內容無非就是自己的師父本事不行,連騰雲駕霧的聖人神通都不會,隻能讓他們天天吃灰,魯山海隻是識趣地閉嘴趕路,而明月也隻是樂此不疲地抱怨,仿佛抱怨本身也是她的快樂的源泉,抑或隻是平抑說話的欲望而已。

  就這樣,大概過了半月左右,一行三人終於來到了號稱東北雄城的燕北城,早有一群身穿平常布衣但身材較南方人更為健碩的人在城門前迎候,魯山海也並未開口,隻是向那群人點了點頭,就帶著明月和梅夏大搖大擺地向城內走去,那群人隻是遠遠跟著。大家族的扈從侍衛並非全是張揚跋扈

  在人來人往的燕北城中,隻走了一會,魯山海就顯得極不耐煩,嘴裏說著,“這麽拋頭露麵,不符合我低調的性格啊”,於是雙手拎著明月和梅夏,直接跳到了半空中,惹得行人駐足抬頭。這哪裏是要低調啊,梅夏能清楚地感受到地麵上行人的密集的目光,以及隨著風飄到耳邊的評論聲音,“飛來飛去的魯家小公子,可有好些年沒見過嘍!”聽聲音像是一位老年人;“這就是傳說中的治國遠遊境吧!”言語之中的向往憧憬,也許是出自一位有心向道的年輕人吧。

  於是三人就真的在燕

  北城沿著東平街和升華街的上空,在無數行人的仰視之下,飛到了位於燕北城東的魯府,並且直接落到了府內的院子裏。像是天外巨石,挾著風雷之勢,破空而至,但落下時確實如羽毛一般輕緩平和,落地的魯山海撫著黑色胡須,氣定神閑,顯得極有高手風範。

  明月落地之後,就向梅夏介紹著,這裏是魯府之中開辟出的一片小水塘,水中央有一個亭子,名叫山海亭,自然這片院子就是屬於魯山海的。魯山海隻是吩咐明月兩句,讓她帶著梅夏好好逛逛,就火急火燎地向魯府的東院走去,那裏自然是鎮東大將軍魯定海的居所。

  梅夏對陌生的環境,並不會很仔細地打量,一切隨遇而安,但明月盛情難卻,隻能跟著她瞎逛。就在這時,亭子裏麵遠遠傳來幾聲呼喊,剛才兩人竟都沒有注意,水塘中央的山海亭中,早已坐了好幾個人,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吵吵鬧鬧,而那喊聲就是出自一個胖乎乎的孩子,叫明月過去。隻見明月一臉嫌棄的表情,但還是拉著梅夏的手,走向亭子。

  沿著懸在水麵上的浮梯,一步步走到亭子裏,才發現眾人圍著兩個正在對弈的少年,坐在東邊的看起來不過十二三歲,但眼睛裏卻是曆盡歲月滄桑之後才可能會有的了然和漠然,聽到明月甜甜地叫了句“蘇爺爺好”,那“少年”隻是擺擺手,並未從棋局之中抽出心神,梅夏才知道原來這竟然是一個有著年輕人麵貌的老爺爺,世間之大,無奇不有,梅夏也不驚奇詫異,跟著明月一起站在這位“蘇爺爺”身後,下完一步棋,老人猛地轉身,意味深長地瞥了梅夏一眼,梅夏也渾不在意。這個老人,是魯家的供奉之一,實力通玄,梅夏將眼一看,發現這人竟是個道門逍遙中境的高手,剛才老人猛然轉身,隻是因為有一種頗為神秘的感應,覺得身後的少年有些非同尋常。但又覺得也許是自己恍惚了,不願意相信那個少年是個自己都難以看出實力深淺的道門高手。

  坐在老人對麵的那個,卻是個如假包換的十三四歲的清秀少年了,衣衫整整齊齊,一塵不染,左手提著右臂上的寬鬆袖袍,以免右手執棋落子時拂亂棋盤上的棋子,那少年麵無表情,思考、落子,一氣嗬成,落完子後,便靜靜等待對手落子,對麵老人每一步都要比前一步花費更多的思考時間,而他依舊是思考然後落子,一氣嗬成,但神色也並無一絲倨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