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人得誌陳親王
作者:柳生如夢      更新:2020-06-12 19:30      字數:3440
  揮別這幫居心叵測的弟兄,離開這充斥著爾虞我詐的長安城後,宋琅並未著急趕路。

  梁州案從最初爆發,到現在,已經耽擱了這麽久,宋良肯定早就將梁州上下都安排好了,早去晚去,區別不會太大,何況他剛剛才給了陳靖一個下馬威,就好比那雲霧中的蛟龍露出了一鱗半爪,現在也是該靠行動麻痹一下那幫心眼最多的文官們了。

  這一路上,宋琅就好似一隻飛出牢籠,自由翱翔的鳥兒,他甚至幾度強行繞道,就為跑去看看名勝古跡,先賢遺作,或是秀麗山川,奔湧江河。

  不似一位正努力趕赴辦案之地的欽差,而更像個攜妻帶友,出門遊山玩水的貴公子。

  梅清秋在高興之餘,倒也曾在私下勸過宋琅,希望他抓緊趕路,莫誤了正事,可宋琅卻讓她無需擔心,盡情玩樂便是,次數一多,她也不好再說了。

  不光是遊覽名勝古跡,他還要故意問詢眾人,知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偶爾還會得意洋洋地顯擺一番自己的學識,但又故意讓這幫隨行的文官們知道,或直接聽見自己在私下裏,提前問過蘇玄真或鍾子期。

  如此這般一番操作下來,文官們都覺得這位陳王殿下實在是不堪大用,簡直就是一副小人得誌的嘴臉,這次查案,恐怕他全得靠那二人撐著了。

  然而,蘇玄真畢竟年紀還小,雖然他們都知道,他不光是張清正的關門弟子,另外還有一個“幼麟”的別號,卻依舊不為這幫官場老人們所重視。

  至於鍾子期,一個一路被貶的倒黴蛋,若不是傍上了這暫時得勢的陳王,狗屁都不是,他們當然也瞧不上。

  這樣的兩個人,作為宋琅的班底,他們隻覺得滑稽可笑,應付得也愈來愈隨便,包括對宋琅的態度,也都是表麵上客客氣氣,私底下沒少嘲笑。

  文官們愈發輕視宋琅,武官們卻不一樣,越是相處下來,陳靖和手下的金吾衛們越是覺得這位陳王殿下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麻煩,不光會與他們聊些有的沒的,拉拉家常,甚至還能和他們坐在一張桌上,吃一樣的東西,住一樣的房間,除了玩心大一些,根本看不出是一位朝廷親王。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先給他一巴掌,再賞一顆糖,其效果遠遠比直接給一顆糖要好,因為你讓他知道了,你不光可以給他糖,也可以賞他巴掌,恩威並施,才能真正收獲人心。

  當然了,這種招數對真正的聰明人來說,就隻會起反效果了,譬如對蘇玄真和鍾子期,宋琅一直都是禮遇有加,從不以親王自居。

  說到蘇玄真與鍾子期,這年紀相差了二十歲的兩人,也是愈發熟悉,雖然騎馬趕路的時候,有涼風貫口,不好說話,可到了驛站,或是休歇的地方,二人便會就畫道進行一番交流。

  蘇玄真年紀不大,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厲害在既讀過萬卷書,也行過萬裏路,與張清正推薦的兩名官員也很談得來,不過齊王黨和太子黨的官員們都自持身份,很少主動開口,都在暗自警惕較勁而已。

  就這麽晃晃悠悠地趕路,光是路上就耽擱了十來天,途中宋琅還裝傻充愣,故意與蘇玄真和鍾子期配合,挑起兩撥人的矛盾,讓這兩幫人陷入鬥爭之中,等會兒到了地方。也省得搗亂。

  ------

  為了方便管理,嘉國將全國劃為十道,設節度使,一開始多由開國重臣擔任,但後來隨著老臣們的凋零,再加上節度使權力過大,出過不少事,到如今,基本算是廢除了,隻有部分還由現存的國公們繼續領著虛銜,但權力大小各有不同。

  至於這梁州案為何會牽涉到土地,那就得談談朝廷官員的薪資製度了。

  嘉國將朝廷官員們的俸祿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正經到手的錢糧,有月俸和年俸兩種,另一部分則是土地,官員們按照品秩高低,再加上天子的一些賞賜,可以分到數量不等的土地!

  不過,可別以為能跟現代一樣,搞搞房地產發大財,因為這些土地,並不是完全劃歸官員們所有,官員們對其隻有使用和租借的權力,簡單來說,就是對這些土地,官員們可以自己種,也可以請人種,或者租給別人來種,相關收益都歸屬這個官員,但不能直接將地賣了,也不能將地鏟平了蓋房等等。

  至於像親王,國公這些有爵位在身的,那就厲害了,因為他們不光擁有土地,而且能夠收取封地內的賦稅,像鄭國公這等大員,封地有千畝不止,自是可以錦衣玉食,支撐起一座大宅幾十上百人的日常消耗。

  說回宋歡的封地,梁州。

  嘉國將各州縣按照大小,內部人口,貧瘠或富裕的程度,又分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等,其中按照作用不同,又有更細致的區分,這裏暫且按下不表。

  可別小瞧這些評級,因為它直接關乎到切實的稅務,也就是戶部每年要從這裏收多少東西,這都有黃冊可查,甚至連當地官員的品秩也不同。

  作為刺史佐官,出行時甚至要單乘一車的州別架,在下州隻是從五品,在上州卻是從四品,其中差別,可見一斑,放在現代,可以理解為直轄市和地級市,乃至縣級市的區別。

  梁州雖然占地不大,下轄也隻有區區五縣,但離著長安不算遠,有守望之用,而且這裏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物產也很豐厚,原本就屬中上,畢竟宋歡的母親頗為受寵,又舍得拉下臉,給兒子爭取到的封地自然不錯,這也是為什麽宋承乾會說宋歡是齊王黨的錢袋子,就在於此。

  ------

  離著梁州城隻有區區四裏地後,陳靖派出了一名金吾衛,快馬加鞭,先行一步,前往通傳,其餘人則放緩馬速,緩緩前行,等到一行人終於快到城門口的時候,道路兩旁已經站滿了前來迎接的人。

  馬兒緩緩止步,一行人翻身下馬,又有一名金吾衛小心翼翼地扶著宋琅下了車,隨後宋琅又轉身扶著梅清秋下了車,緊接著,不用宋琅走過去,由梁州刺史帶頭,所有人一擁而上,一直跑到宋琅三步開外方才停下,然後趕緊拜倒在地。

  “拜見巡撫使大人!”

  宋琅不光是欽定的巡撫使,本身又是朝廷親王,一州刺史也跟著行如此大禮,嚴格來說,也不為過,但多少會被批評為太過諂媚就是了。

  當然,此人此舉,自然不是為了巴結宋琅這個回去長安後,就會再度恢複閑職的無權親王。

  宋琅雙手叉腰,笑容極度燦爛,主動坐實了自己“小人得誌”的低劣形象,享受了眾人參拜好一陣,他才一抬手。

  “都起來吧。”

  “謝大人!”

  領頭這人,個子不高也不低,相比宋琅是差了些,但絕對不丟人就是,他的五官不算出彩,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生了兩隻小眼睛,不過與宋泰那精明狡黠的眼神不同,他眼角往下吊著,瞧著不免有些不精神。

  來人一拱手,道:“下官梁州刺史邱夔,見過巡撫使大人。”

  宋琅隨便掃了幾眼,就知此人應當正值壯年,而事實也的確如宋琅所料,此人的真實年歲不過三十六,卻已是一州刺史,放在現代,那就是地級市的市長了,對比已經四十三,還是個小小主簿的鍾子期,可謂官運亨通,再曆練幾年,又有齊王黨在背後運作,將來未嚐不能披上朱紫袍,位列含元殿。

  邱燮話音剛落,便有一人緊跟著走了出來,此人體態豐腴,又生了一張大圓臉,鼻梁是塌的,五官就像是被人一拳打凹進去似的,雖然笑容滿麵,但並無絲毫諂媚之色,反倒有些皮笑肉不笑的意思。

  “下官梁州別駕周康,見過巡撫使大人!”

  周康之後,又有個臉型狹長,嘴唇旁生有一顆長了毛的黑痦子的消瘦男子走了出來。

  “下官梁州長史袁培智,見過巡撫使大人。”

  刺史,別駕,長史,這就是梁州真正的行政班子,也是在梁州說話最管用的三個人,有趣的是,光看麵相的話,反倒是刺史最年輕,長史年紀最大。

  之後,又有與禦史台職責差不大多,負責地方監察的錄事參軍事前來行禮,當然,他在這梁州城,基本算是同流合汙了,另外,還有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一大堆,甚至連各縣的縣丞都趕了過來,隻留下縣令還守著轄境,這眼看沒完沒了,宋琅突然抬起手,攔住了他們繼續行禮。

  “哎,夠了,夠了,夠了。”

  連喊三聲,其他人見狀,有些心虛地止住了腳步,全都望向了己方的主心骨邱燮,等待他的命令。

  宋琅也跟著看向了邱燮,一手負後,抬起一根手指指著他,故意皺著眉頭,做出一副在努力思考的模樣。

  “你,你剛說,你是叫,叫周,周什麽智的來著?”

  邱燮一聽這話,心中暗自不屑。

  狗屁巡撫使,查狗屁個案子!

  連最基本的人名都記不住,奉命出來辦事,竟還要隨身帶個泄欲的女人,果然如韓王殿下信裏說的一樣,是個不堪大用的廢物,真是白操心一場。

  雖然心裏不屑,可邱燮表麵上還是汗顏道:“大人,下官叫邱燮。”

  宋琅很是煩躁地揮揮手。

  “哎,本王管你叫什麽。總之,本王現在餓了,這接風宴,你可準備了?”

  邱燮趕緊一伸手,邀請道:“早已為大人準備好了,還請大人,隨下官移駕入城吧!”

  宋琅一臉不耐煩的樣子,一轉身,道:“本王坐車,你們帶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