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祭祝融再去火
作者:柳生如夢      更新:2020-06-12 19:29      字數:3322
  幸有宋泰急中生智,不但替依舊神情恍惚的宋承乾解了圍,還讓他白白得了三件賞賜,而且件件都是讓人眼饞的上品物件,宋承乾下跪謝恩之後,由一旁的小太監攙扶著站起,心中對這個親弟弟也是愈發滿意。

  賞賜完了這個為國事操勞的大兒子後,隻見宋澤雨又向宋泰露出讚許之色,道:“前些天為父曾聽張師說起,泰兒將崇文館經營得不錯呀,舉薦了幾人,都很有才學,於國有功,也當賞賜!朝恩啊,回頭將朕書房裏那幅《日出西山圖》送去楚王府吧。”

  天子賞賜,本就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哪怕隻是一杆毛筆,兩顆核桃,那都是無價之寶,越是貼身之物,越是如此,宋澤雨親自所作的書畫,若論價值,隻怕那株紅珊瑚和二十串玉珠加起來也比不上。

  宋泰聞言,頓時大喜,那兩顆被臉上的肥肉擠得差點瞧不見的小眼睛瞪得滾圓,也趕緊叩拜謝恩。

  隨後,宋澤雨又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宋齊光。

  “大宛那邊新送了一匹寶馬,名曰‘獅子驄’,日行千裏,其汗如血,就是性子烈了些,朕今天賞賜給你,回去後記得好生馴養!”

  宋齊光聽了,亦是立馬下跪謝恩。

  汗血寶馬與親筆字畫,究竟哪一個更貴重,一時倒也說不清,但宋齊光可是寸功未立,卻平白得了個封賞,故而無論是宋承乾,還是宋泰,偷偷望向宋齊光的眼神都很是不善。

  黨爭之激烈,如水火不容,宋齊光若是上位,會不會繞過他們,宋承乾兩兄弟不知道,但宋承乾知道,自己登基之後,是絕饒不了這所謂的齊王黨的,知道這一點,就足夠了。

  人心容不得試探猜測,總之做好最壞的打算總沒錯。

  另一邊,賞賜完了宋齊光,宋澤雨又看向了縮頭縮腦的宋歡,宋歡心裏有鬼,下意識低下頭去,全然不敢與自己這親爹對視,卻不想,宋澤雨竟突然露出欣慰的笑來。

  “歡兒也很不錯!治理封地的匪患有功,為父很是欣慰,這次先免了,等到年末,為父有重賞!”

  雖無直接的封賞,但化災為福,宋歡就已經很驚喜了,他轉頭瞥了一旁靜立的宋良一眼,宋良卻立馬轉過頭去,當沒看見,宋歡這才反應過來,歡歡喜喜地跪倒在地,叩頭不斷。

  “多,多謝父皇!這都是,都是兒臣應該做的!”

  宋澤雨輕輕地“嗯”了一聲後,又望向一身青衣,有運籌帷幄之軍師氣象的宋良,不鹹不淡地道:“朕欲再開一集賢苑,意在招攬天下奇人異士為我嘉國所用,不知良兒可有信心管理好啊?”

  卻不料,話音剛落,宋良都還未答應,宋泰便立馬喊道:“父皇!孩兒認為此事不妥!”

  宋澤雨見狀,竟也不生氣,而是反問道:“哦?泰兒認為那裏不妥呀?”

  宋泰一躬身,一身肥肉險些沒將上衣撐裂,再一拱手,道:“父皇,兒臣以為,國運與文運相連,社稷當以文人為先,若為什麽奇人異士單開一府,恐惹天下士子生出怨懟之心,故兒臣鬥膽,懇請父皇三思!”

  不等宋良張口,宋澤雨竟直接點頭道:“嗯!泰兒說的有理,此事的確是為父思慮不周,既然如此,那便容後再議吧!”

  一旁,剛得了父親一番誇讚的宋歡本想為己方辯解兩句,可張了張口,終究沒出聲。

  僅用一句話便打了一場大勝仗,讓這未來或許可與崇文館齊名的集賢苑胎死腹中,宋泰也不禁向宋良丟過去一個得意的眼神,恰在此時,卻聽宋澤雨突然朝宋琅道:“聽說,你前些日子落水了?”

  這邊宋泰還沒能高興超過一秒,這句話一出,驚得他直接被自己的口水給嗆住,弓下腰,在一旁劇烈地咳嗽了起來,大總管白朝恩見狀,趕緊跑過去親自照顧。

  宋琅打從進殿之後,便一直保持著雙手攏袖,低眉垂眼的姿勢,一聽這話,情不自禁一挑眉,從宋澤雨的語氣中,他聽不出絲毫源於父親的關切,反倒是詰問厭棄居多,短短兩息,念頭百轉,最終還是選擇繼續扮演這憨傻親王的形象。

  “回,回稟父皇,是孩兒不小心......”

  話未說完,便被宋澤雨極不耐煩地打斷。

  “多大個人了,還能失足落水,真是給為父丟臉!”

  宋琅把腦袋埋得更低,縮著身子,委屈道:“那,那是因為天黑路滑,孩,孩兒也是一不小心才......”

  宋澤雨冷哼一聲,嗬斥道:“不要再說了!齋戒期間,好生反省!”

  宋琅隻能有氣無力地答應一聲。

  “是,父皇。”

  一眾皇子或多或少都得了封賞和稱讚,就連宋良若不是宋泰從中作梗,也將掌握一座集賢苑,唯獨宋琅平白無故挨了一頓罵,然而其餘諸人也樂得看笑話,全然沒有替他說話的意思。

  就連剛剛心都已經提到了嗓子眼的宋泰也鬆了口氣,暗道這宋琅果然是甚不為父皇所喜,隻怕真弄死了他,也是蜻蜓點水,點點漣漪而已,誰也不會替他伸冤,不過如今看來,還是大哥大驚小怪了,這根本就不成威脅嘛。

  訓斥完了宋琅,宋澤雨側過身,向白朝恩問道:“彬兒他們呢?”

  話音剛落,白朝恩還未來得及回話,隻見從正門口突然走進三人,當先的,竟是身穿絳紫朝服,風骨無二的張先生!

  張清正之所以會在此,蓋因這祭祀一事,本質上屬於至聖先師提出的“禮道”範疇,而張清正既是禮部尚書,又是當世鴻儒,自然有觀禮,或者說把控整個祭禮進程的資格。

  不過除了他,今天到場的官員並不多,幾乎都在各自家中舉行家祀,與太和殿這邊遙相呼應即可,既省錢,也讓這幫跟著天子操勞多年的老臣們可以多休息一天。

  當然,主要還是因為清明祭典的重頭戲還在後麵。

  跟在張清正身後的,自然就是晉王宋玄彬與魏王宋和了,宋玄彬身上穿的同樣是繡有四龍的袞龍服,但在顏色上與宋泰有很明顯的差異,簡單一句,宋泰身上的更似滄海,而宋玄彬身上的則更偏碧空。

  至於宋和因隻是二珠親王,所以衣服則是墨灰色,這二人都是宋琅曾在東宮見過的,其中宋和尤其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宋琅不敢說自己一雙慧眼識英雄,但宋和這個人的確是裏裏外外都透著一股陽光剛正之氣,當時在東宮,此人幾次仗義執言,宋琅還是記著恩的。

  三人一進來,便立馬向站在中央的天子行禮,不過禮節與話語都有區別。

  “老臣拜見陛下。”

  “兒臣叩見父皇,願父皇萬福金安!”

  宋澤雨麵露笑意,根本不去看那兩個兒子,而是親自走上前,一把扶住了張清正,道:“張師辛苦,快,給張師看座!”

  張清正道:“多謝陛下關心,不過祭禮就要開始了,老臣坐著不合規矩。”

  宋澤雨道:“都依張師的。”

  隨後才向二王道:“彬兒與和兒也都辛苦了,為父之後皆有賞賜!”

  “多謝父皇!”

  言罷,宋澤雨又朝一旁的欽天監太史令問道:“幾時可開始?”

  太史令李青峰一直蹲在一邊,兩隻眼睛死死地盯著刻漏,神情專注,一眨也不眨,聽到天子問話後,還未反應過來,還是白朝恩又提醒了一遍,他方才轉過頭來。

  “回稟陛下,吉時已到!”

  白朝恩也趕緊跟著喊道:“吉時已到!”

  宋琅偷偷轉動玉戒的手指一停,抬頭看去。

  這太和殿雖是嘉國舉行大祀的地方,但清明祭典主要是祭祖,所以齋戒後,最重要的祭禮會在太廟那邊舉行,宋玄彬受命搭建的祭台也在太廟那邊,故而這裏如今隻是擺了一尊祝融像與諸位火部神靈而已。

  神靈群像前是供桌,兩側還各有一條長桌,上麵放置有燈籠,燭台,乃至於灶台等象征著火的物件,等會兒祭祀火神後,宋澤雨還需要用金勺從一旁白朝恩捧著的銅盆裏舀出水來,一一將舊火熄滅,其實也就是走個過場罷了,象征意義而已。

  瞧著簡單,那是因為真正的重頭戲在三天後,依照原先宋琅的記憶,整個祭禮要持續兩個時辰,光磕頭都得磕上幾百下,一般人來不了這個。

  雖說本朝暫隻有高祖及其後宮嬪妃離世,並且因為一些不好直說的原因,不方便祭典宋琅的祖父輩以及宋澤雨這一代的幾個兄弟,但宋氏又追認了春秋時期的宋國國君為祖先,再加上至聖先師孔子等儒門聖人,以及為了乞求來年風調雨順,還得另行祭拜天地,以及諸天神靈,整個儀式流程麻煩得很。

  這麽想著的時候,隨著太史令李青峰一聲令下,兩邊樂師已經開始奏樂,正如前文所說,雅樂就是在這種場合用上的,太和殿內,光是樂師就有上百位,而且這雅樂就像交響樂一樣,不是簡單幾分鍾就完事的,而是會一直從開始演奏到結束。

  隨著恢弘大氣的編鍾聲響起,宋琅與另外七位弟兄已經跟著宋澤雨走上前,開始在太史令的指揮下,按照流程先叩拜火神祝融,呈上貢品,而李青峰自己則手持祭文,高聲念誦。

  “今祭火神,三拜九叩,天官賜福,解厄去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