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回:論戰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1-12-24 11:04      字數:3475
  曹沛跪下叩謝:“謝陛下不殺之恩。”

  方通臂既已死,便必定要向文武百官有個交代。

  曹沛將此後之事,皆已安排妥當。他便放出消息,說是方通臂之妻為中原詭府門的殘黨抓去。言說此次北皇欲圖聯合各方力量抵抗南蠻,但有詭府門餘孽,不願看到中原各派助北皇破敵,因此又差來殺手,綁走了方通臂將軍之妻風玲。

  風玲被綁之後,方通臂得知消息,自不能坐視不理。因方通臂莽撞,追出宮去,到了雁蕩山地界,為詭府門賊子設計困殺。這才死了風玲和方將軍二人。

  曹沛此套說辭,理據齊備,又無人察覺其中蹊蹺,隻得暫且認下。

  曹沛雖闖下此禍,但掩蓋得還算完好。李啟明斷他二指之後,也並未再殺他。‘十金籠’將此事埋得幹幹淨淨,再沒人懷疑方通臂之死另有原因。

  方通臂之死訊傳出,隻有一人不願相信曹沛等的說辭。此人便是樊祖。

  樊祖得聞方通臂之死,心中驚駭。他自送羅伏雲、羅毓姄及太子出宮,已由羅伏雲告知於他,那宮中曹沛等十人與北皇李啟明之間的不可告人的關係。他既知此節,料想方通臂之死定不會如曹沛說的那麽簡單。

  樊祖見局勢愈發混亂,連方通臂這樣的名將,竟也死在了曹沛等人的算計之下。方通臂才從南陲回得宮中,他甚至未能與之見上一麵,竟已聞方通臂死訊。樊祖悲痛之下,料想曹沛李啟明等人已有動作。他們不知還要殘害多少忠良的性命,才肯罷休,他們不知是懷揣著何樣的目的,要將北朝搞得烏煙瘴氣,分崩離析。

  方通臂之死,定與閹賊曹沛有脫不開的關係。既如此,恐怕北皇李啟明也知此事根由,隻不過這二人狼狽為奸,早已勾結一處,心懷不軌。樊祖雖心知肚明,但眼下尚未拿到任何證據。況且,堂堂北皇豈是他憑著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眾人對其的看法。多少臣子皆還被蒙在鼓裏,曹沛、竇讓之輩暗中做了多少壞事,不都是被李啟明掩下的……

  樊祖憤恨之極。他想起當年鍾錦之死,也是這李啟明與曹沛為之。李啟明野心勃勃,早就欲害死先皇李翀登上大位。經羅伏雲將軍查探告知,當年李啟明以逐鹿弓攔下十二道金令,又差曹沛等劫殺鍾錦,如今之事,又白白害了一名良將,恐怕方通臂將軍亦是死難瞑目!

  樊祖想到這二人陰險毒辣,禍國殃民,不禁胸中火起,狂怒難遏。

  他有心發兵,向眾臣公言明羅伏雲已查探清楚的事情,揭露李啟明和曹沛等人的奸邪麵貌,揮正義之師,擒殺這二賊。但他隨即想到,若他樊祖此時起兵,定要被扣上叛賊的帽子。他若起兵討伐李啟明,便是公然與北皇兩立。

  李啟明經前番隆冬退夔王一戰,早已深得人心。眾臣眼中,他便是那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真龍天子,他身上的恩威,已不是自己能夠撼動的。樊祖一思如今處境,果真痛不欲生。他既知這二人為禍,殘害忠良,又不能起兵為方通臂將軍討回公道。難道,真的隻能眼睜睜看著李啟明將北境推向絕境?

  樊祖隻覺胸口劇痛,腦中昏聵,一時難以自持。

  他歇緩許久,又胸口疼痛,幹咳了起來。他以手捂口,攤開掌心之時,見到血跡。樊祖心中悲憤不已,北朝千百年的社稷,竟要毀在這閹賊手中……他恨不能為方通臂報仇雪恨,恨自己不能起兵公然與李啟明為敵,這蒼然的老將雖久曆生死,早將性命托付與北境江山,但見今日情景,卻是沒有絲毫辦法……

  樊祖靜心暗思,羅伏雲已將太子和皇後接了出去,隻待羅家兄弟相見,借助中原群豪之力,或可揭開這曹沛和李啟明的陰謀。破此兒賊大事,全要交托在羅家兄弟身上了。想羅家一門忠烈,那老將軍羅什,曾和樊祖出生入死,樊祖也見到他的下場……

  樊祖思至此時,自覺傷悲無用。他即刻提筆修書,欲將此間之事告知羅家兄弟。他寫明情況,差心腹將書送去少林寺,隻盼羅伏雲、羅念成能早日揭穿李啟明的麵目。

  樊祖方將書信送出,聞報北皇召群臣殿中議事。樊祖換了朝服,動身前往,要看這李啟明如何表演,怎麽給群臣一個交代。

  金殿之上,聚了文物兩班,朝中重臣。時有國大將軍龐龍、鎮軍大將軍樊祖,宰相梁璧成、太傅司徒憫、上卿太史衛侯等眾人。

  李啟明道:“今喚眾臣公前來,是有一件要事商量。”

  樊祖見那李啟明身邊,曹沛正捅了袖子,弓腰低頭立在一旁。見此二賊,樊祖登時怒火攻心。他想起那鍾錦、方通臂皆是命喪他們手中,便恨得咬牙切齒。

  李啟明繼續道:“如今夔已率獸軍數十萬,朝我南陲撲來,欲與我等決一死戰。前番朕聯手西域托努王,率我北朝眾家猛士拚死抗敵,終將蠻子擋在了樓外關之外,那次一戰,我等雖勝,卻也知這蠻獸之軍,不可小覷。今蠻子卷土重來,由夔親率數倍於先前之敵,再次向我北境之地挑戰,如今大戰在即,眾位都做了什麽準備迎戰?”

  司徒憫道:“我等皆遵照陛下旨意,號令全國,嚴陣以待,隻等與蠻賊決一死戰。各家臣子皆已做好了為北境疆土舍生忘死的準備。陛下號令有方,統領全軍,定能克敵製勝。”

  太史衛侯道:“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我們雖已籌備大軍四十萬,但軍中所需糧草,亦是遠遠地超出了從前。此次與蠻族決戰,定需耗費許多時日。我們已經撥動的糧草,隻夠維持三十萬大軍三個月所需,倘若不及早解決糧草問題,恐怕和蠻族交上手來,難以與其抗衡。”

  梁璧成道:“南蠻一戰,若說要分出勝負,卻也不會耗費太多時日。蠻族率獸軍遠從邱澤之地而來,北境之地亦無獸軍食餌,若單論糧草這一節,蠻子已是必敗無疑。我們北境廣大之地,物產豐盈,若想取得充足糧草,向北境百姓征收便可,一路之上,大軍皆有保障,不必為此發愁。依我看,此戰的關鍵,在於雙方戰力如何。倘若蠻軍傾巢而出,夔帶來了他的家底子來和我們相搏,他的心願,定是一戰取勝,能不拖遝,就不拖遝。他要借著這股猛勢,一鼓作氣衝向我軍而來。我們卻急不得,正巧要和他抗衡拉鋸,消磨他們的銳氣,消耗他們的糧草,將我軍的主場作戰之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龐龍道:“將軍交戰,重在兵勢。今雖是蠻子來犯,我軍皆有奮起反擊之決心。但蠻軍之中凶獸居多,將士們也曾幾次見過這些個凶獸的本事。若說心中沒有一絲畏懼,自然不是真的。獸軍威勢,遠比我軍浩大,因此養足兵勢,極為重要。為了這次與夔王蠻獸大軍的決戰,我們幾家將領已經研究了很多新的兵器,專門用來對付蠻軍猛獸,我們也向將士們盡量詳細地介紹了蠻獸大軍之中的異獸,教他們臨敵應變之法,最大程度降低對敵人的恐懼心理。”

  李啟明道:“龐將軍說得不錯,朕亦覺得,我軍兵威不足以比上蠻獸大軍,倘若連氣勢都比不過人家,還拿什麽來作戰取勝?龐將軍等能慮道此節,多加訓練,實在是一件緊要的事。”

  龐龍道:“除此之外,臣亦認為,我軍中應多選猛將,以好出戰對上蠻族八名偏申王。臣聽聞那夔自先前的‘瘴澤王’索納死後,又立了一名新的瘴澤王。如此一來,蠻子八位偏申王又齊,威勢赫赫。我軍當選出猛悍的戰將,要敢於和這蠻族八命偏申王對陣,與其交鋒,挫其銳氣。眼下朝中已少有如此將領。羅伏雲羅將軍暫不在軍中,前日又有方通臂方將軍被奸人所害,我軍中已挑不出八名猛將,來抵抗蠻族偏申王。”

  李啟明道:“可在軍中比武選將,隻是此事亦早早操辦,且比武之時,要嚴守規則,點到為止。莫要傷了哪一位將士,如今大敵當前,絕不可自損銳氣。方將軍之事,朕也頗感遺憾……羅伏雲將軍又不知何時能回……龐將軍既有想法,但請施行,朕與你大權,你可放手操練兵馬,選出悍將!”

  龐龍謝過,入了列。

  李啟明見樊祖神色黯然,在殿角站立,默不作聲。他開口問道:

  “樊將軍,你沒有什麽要說的嗎?近來籌備戰事,將軍略顯疲勞,可要注意休息,養足精神迎敵啊!”

  樊祖這才回過神來,他出列回道:

  “陛下,臣以為,若要抵禦外敵,必先清除內患。前番方將軍回朝,我與將軍未得見上一麵,他竟出城趕赴雁蕩山去了,後有賊子害他的性命,我才得知。照理說,方通臂回來之後,必先要拜見陛下,臣不知,陛下可曾見到方將軍。”

  李啟明神色稍轉,他隨即道:“如將軍所言,我竟也未能得見方將軍一麵……”

  樊祖道:“但不知是誰 向方通臂說了風玲被擄一事,方將軍這才一時心急莽撞,不及麵見聖上,獨自出宮去了。他一人獨闖虎穴,自無援助,終被賊子所害!又不知,風玲姑娘是何時被詭府門的人抓去的。這深宮之中,戒備森嚴,風玲是皇後的婢女,自然身處其中,詭府門的人怎麽會抓到她的頭上?這些事,都是由誰調查出來的,老臣今尚不知。”

  李啟明往身邊望了一眼,給曹沛使個眼色。曹沛下階而立,行禮後道:“樊將軍,此事皆係老奴查辦,方將軍是怎麽得知風玲被抓的消息,卻無人知曉。但風玲姑娘確實是被那詭府門的人抓去了。或許是詭府門的人為了挑起中原各派和汴攸城的爭端,又行此計,隻是他們潛入禁宮,發覺太子如今已不在宮中,才誤將風玲抓了去。方將軍得知此事,倉皇出城,甚至來不及麵見聖上。他莽撞之下,獨闖虎穴,這才被奸賊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