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回:李啟明一提祭劍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1-12-24 11:04      字數:3348
  樊祖道:“曹公公說辭多少有些含糊不清,曹公公身為內務府總管,就該辦好自己分內的事,查案辦案,還是交給有司去做,不勞公公費心。既不知是何人向方通臂告知這件事,才叫他身犯險境,那麽此事定另有隱情。”

  樊祖朝李啟明拜道:“萬望陛下差有司查辦此事,再問詳細。大戰在即,朝中猛將卻遭橫禍,任誰看來,都是不祥之兆。若不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不將背後的推手找出來,我等怎麽能安心抗敵。內患不除,何談外敵。萬望陛下不要被居心叵測之人蒙蔽聖聰,當明察秋毫才是……老臣鬥膽此言,陛下切不可不放在心上。”

  李啟明笑道:“樊將軍的話,朕記下了。樊將軍說得是,內憂不除,何談外敵。如今有蠻子大軍攻來,我等卻因內憂未除,而致虎將慘遭毒手,實是一件令人悲痛惋惜之事。依朕看來,這內憂,主要還是中原各路草莽,他們行事不加約束,目無法紀,嚐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若不將他們穩住,就難談抗敵一事……”

  “但樊祖將軍方才所提之言,畢竟與當下戰事無有直接關聯。縱觀全局,蠻子已到南邊,正是外患緊迫之時,倘若此時還要騰出手來再查什麽告密之人,豈不是本末倒置?方將軍一事朕自會讓人去查個清楚,不過,當下緊要之事,是摸清蠻子的動靜,早議破敵之策。”

  李啟明道:“我們前番除了李翀,全是因他血祭權魔劍,招致紅玉魔種四生,禍患天下,殘害性命,不過眾卿有所不知。這神止峰上的權魔劍,其實另有用處。想自治世以來,為何我等先輩要上神止峰去,祭拜這‘通天神劍’?這其中,必有大大的緣由。祭拜通天劍,不但是我朝曆來的傳統,更是我北境天下安定的保證。通天劍當中的神力,倘若善加利用,就可以抵擋百萬之師,即便是蠻獸虎狼,就算是天兵神將,也難以與此劍的威力相抗。數百年之前,太上皇就是靠著這通天劍的神力,退了邱澤南蠻,守住了北境安寧……李翀祭劍,全是為了他修習煉魔指,魔氣日益將其控製,因而他才迷失本心,殘害同道。”

  李啟明從龍椅上起身,緩緩道,“不知列位臣公可看得清這其中的區別……”

  梁璧成道:“陛下的意思,是說神止峰之上的那柄神劍,並無正邪之分,隻是當年先帝錯用了此劍的力量,才導致走火入魔,誤入歧途……”

  李啟明道:“不錯,宰相所言極是。若不然,我北朝曆代先皇皆上神止峰,祭拜權魔劍,怎麽不見李翀這般引出魔物,殘害生靈?隻是當年李翀誤被魔氣引誘,貪圖權魔劍的力量,這才釀下大禍。我等若避權魔劍之害,而擅用其能為,則可受益無窮……”

  “陛下是想……再上神止峰祭祀權魔劍,以借此劍神威,來抵擋蠻族獸軍?”司徒憫問道。

  李啟明道:“觀如今情勢,夔率數十萬蠻獸大軍而來,似已下了最後的決心,他勢必要與我等決一死戰,來爭搶我北境沃土。蠻族生長在邱澤之地,野沼遍地,瘴氣叢生,本就是破敗之地,他們從此地生長,本性野蠻,如今還妄圖吞並我北境之地,這山河寸土,怎能讓與他人?夔既率全軍而來,我等此戰定要他大敗而歸,這一戰,我們不但要勝,還要一舉擊潰蠻軍,教其不敢再對我北境之地心存妄想。但憑借我們現在的實力,就算能勉強和蠻子拚上一拚,亦難保最終能夠獲勝。”

  李啟明在殿中踱步道:“朕雖已差張將軍向西域求援,但西域大兵遲遲未到,且西域之人,非我族類,其心有貳,必不肯死命作戰。若戰機稍轉,他們必先保存自己的實力,而不是與我北境戰士並肩戰鬥到底。西域援兵,終究是靠不住的。因此,我能必須尋一個萬全的穩妥計策,有十足的把握擊退夔才行!”

  李啟明說著,觀望在站臣子的麵色,發覺大家都對神止峰上那把權魔劍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懷疑。即便他自己以北境之主的身份和他們講話,即便他說得清清楚楚,毫無破綻。

  李啟明見氣氛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樣,但他終於還是要將這件事提出來。

  “因此,朕決心在與蠻獸大戰之前,再上神止峰,向列位先皇那樣,再祭一祭通天劍。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一聞李啟明此言,朝堂之中,瞬間議論紛紛,大夥兒都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不過,眾位大臣似乎都有話要說,可竟沒一人上前奏本,那議論之聲越來越小,後來機會聽不到了。眾大臣又複靜立。而不出聲。

  樊祖心道,列為臣公雖心中頗有異議,但他們對李啟明的信任和崇拜,已經蓋過了他們心中的理智。這群人直到現在,還被這李啟明苦苦蒙騙。李啟明早已暗中連結曹沛等人,暗中竊取神止峰上紅玉,他們聯手害死朝中眾臣,禍亂朝綱,眾大臣不知這二人早生異心。方才李啟明之言,分別就是在為他重祭權魔劍做好鋪墊。這惡賊和那李翀有何區別。這二賊都是權欲熏心,一樣的惡毒。李啟明今日聚群臣在此,便是為了這祭劍之事。

  樊祖見群臣無人敢張口答話,李啟明等著眾臣應下此事。樊祖有心將這二賊麵目揭穿,但他想起羅伏雲所說,先沉住了氣,要將李啟明問上一番。

  “啟稟陛下,李翀之事,天下人皆盡知,這權魔劍之害,已被那羅念成和忘歲翁公布於天下,恐怕此時祭劍,頗有不妥。兩兵交戰,若將生死勝負寄托在神佑之上,恐怕沒有太大的作用。比起祭祀權魔劍帶給大軍的恐慌,不若早早操練兵馬,早思破敵之策。托努王既已允發來大兵,我們前番已有經驗,在隆冬之時擊退蠻軍,今番一戰,也可依此法,與其再鬥。敵軍威勢大漲,我軍亦擴軍四十餘萬,備戰已齊,怎會懼他。祭劍之事,還望陛下三思……”

  李啟明道:“祭劍之事,並非祈求神佑,通天劍之下,確實藏有神兵,樊將軍征戰多年,豈不聞一些奇聞異術,想那忘歲翁、羅念成之輩,皆身懷奇異功夫,且能以一敵百,若我軍能借劍下之力,則可兵不血刃而退強敵。難道樊將軍願意看著我北境將士血流成海不成?”

  樊祖待欲發作,又強忍住,入列思索對策。李啟明道:

  “眾臣公,你等如何看法,還請暢所欲言。”

  李啟明雖這樣說,但朝堂之上,隻有小聲議論,卻無人來出列奏本。

  樊祖又自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可投無名之票,以集眾臣意思。倘若認為該當祭劍,則再由陛下定奪。”

  樊祖自見朝堂之上的眾人,多半知曉權魔劍的利害,自李翀祭劍一事之後,盡管他們未見過那魔種,也知其可怖之處。因此,樊祖自知當下支持祭劍之人,定不在多數。他出此計,則好教一些不願重提祭劍之事的人,能夠敢於發出肺腑之言。

  李啟明將樊祖此計準了,便要眾臣來投不記名的票,以決定是否再議祭劍一事。

  許久之後,眾大臣都將意思投了,由曹沛等檢查總結最後的情況。

  曹沛見了這樣的結果,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未敢欺瞞,隻好道:“列為臣公以為,不宜……不宜祭劍。”

  樊祖一聞此言,心中略寬,這李啟明與曹沛等已有動作,今日祭劍之事,看來暫被壓下。這二賊日後定有別的手段,如今朝中隻有他一人尚算清醒,定要將他們盯緊了,不能給他們絲毫可乘之機。

  李啟明聞曹沛此言,胸生悶氣,隻揮袖道:“都退下吧!”

  後自退朝離開,不複再提此事。

  曹沛暗中將那些不願同意祭劍的臣子記下。待眾臣散去之後,曹沛召來‘十金籠’議事,將今日情形說與眾人聽了。

  曹沛備了數十份真金白銀的厚禮,便吩咐‘十金籠’,照著他之前記下的名單,將這些貴重金銀、珍奇寶物送到那數十名大臣的府上去。並告知其順應祭劍之事,莫要忤逆。曹沛親自挑選的這批人中,多是一些貪財好色之輩,亦有膽小之輩,這些人既收曹沛厚禮,定會唯命是從。曹沛如此行事,隻為日後之便,先按下不表。

  禁宮書房,密室之內,李啟明暗會了一人。

  坐在李啟明對麵的,正是那曾經的獻平公主李婉熠,也是如今的冥魔子——炙。

  李啟明將羅伏雲攜皇後羅毓姄、太子李瑾出宮等事,都說與冥魔子聽了,冥魔子這才道:

  “如此說,北皇行跡或將暴露。你謀劃了這麽久的事,終於要大白於天下了嗎?”冥魔子問道。

  李啟明道:“倘若羅伏雲和羅念成見麵,這些事自然會慢慢被他們察覺。羅伏雲在我密室之中來過,見了逐鹿弓,他又知曹沛是我屬下,為我做事。且已發覺曹沛等借劍池紅玉修習煉魔指一事,羅伏雲心思甚秘,想必他已推知當年攔下黃金令的人是我,亦知鍾錦死於曹沛等手下……羅念成正在搜集五件寶器,他若得知我手中有逐鹿弓,將這些事前後聯係,便不難猜出我的意圖。”

  冥魔子道:“如今五件寶器皆在我們手中,即便羅念成知道了這件事,又待如何?他若敢來奪取寶器,有我助你,他們也難有勝算。如今隻待那饒王印一到,我們便可攜五寶器上得神止峰,去解權魔劍之封,恭迎魔祖臨世。到時候,小小的羅念成又算得了什麽?即便是他們與忘歲翁、柳泫等聯手,也絕不是我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