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回:書房詐會麵 伏雲趕出宮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1-12-24 11:04      字數:3400
  羅伏雲想到傷心之處,情不自禁,淚水盈眶。不料北境之地,磨難如此之多,萬民難得太平。先有李翀惡賊,殘害我父,引魔種而害北境生靈,現又有李啟明暗結曹沛等宦臣暗中謀劃,攪亂大權,內憂外患齊至,我北境之地何日可得安生?

  他無力地坐於地上,仰望著逐鹿弓。深深歎息。

  如今之計,隻有出宮去了。倘能尋得念成,將此間之事告知與他……

  李啟明別了羅毓姄,便竟徑直朝著書房奔來。他喚來左右,告知其往將軍府尋羅念成前來議事。左右領了命,便前去尋羅念成之處,欲召其來。

  李啟明自入了書房,徑直到那牆壁之前,開了書架後機括,推暗門入密室而去。

  他到了密室之中,但見燈火依舊,空無一人,但有逐鹿弓陳在室中,尚未遺失。

  李啟明方才教羅毓姄引去宴飲一番,其實心中早有所疑慮。他假意怒起,驅散眾人,這才奔著密室而來,查看動靜。但見逐鹿弓尚在,心中才安定下來。

  李啟明出了密室,合了暗門,於書房中端坐,心中自思:昨日曹沛前來尋我,提起虎牢前他們‘十金籠’動用煉魔指一事,道此功怕為羅伏雲察覺,看出端倪。我同憂此事,若羅伏雲得知在南陲殺了鍾錦的是這‘十金籠’,那他遲早會將此事聯係到我的身上。我差曹沛等去滅鍾錦之口,本想掩蓋攔下金令之事,如今看來,此事已被羅伏雲所查……

  他自思:倘若羅伏雲見了逐鹿弓,便知當年傳金令的十二人是我射死,此事但被其知,恐怕將有巨變。今日羅毓姄邀我共尚瑾兒背詩寫字,我亦頗有疑慮,但方才所見密室完好,逐鹿弓尚無異常,難不成,是我想多了。

  李啟明左思右慮,終不得安心。我已差人去召羅伏雲,但看他人在何處,有何說法,恐怕此人不能再久留了……

  不久,羅伏雲拜入書房,與李啟明見了一麵。

  “參見陛下!”李啟明見羅伏雲身著甲胄,腰懸寶劍,參拜在了他的麵前。

  “羅將軍,可是有軍務纏身?”李啟明笑著教他平身,起身下坐,二人對談。

  羅伏雲道:“臣正在校場點兵練武,聞陛下召喚,這才趕來。不及更換行裝,陛下莫怪。”

  李啟明拍著羅伏雲肩上鎧甲,笑道:“羅將軍何出此言,你操練兵馬,本該嘉獎,和怪之有。”他頓了頓,又道:“今晨皇後邀我共賞瑾兒背詩寫字,小宴眾臣,可惜將軍不在其內,待我問起時,才知眾將操練兵馬,軍務纏身,這才未敢驚動。朕一聞此言,甚為感動……”

  羅伏雲道:“原來今日竟有此宴,我竟不知,可惜未能得見瑾兒展露才藝。”

  李啟明哈哈大笑,繼而道:“羅將軍為抗南蠻煞費辛苦嗎,待再過不久,咱們大破蠻軍,到時候朕宴請群臣,再讓瑾兒作詩寫書,為時不晚。今晨可惜未能請到將軍,朕心中怪懷,故喚你來問。將軍可要保重身體,以備來日抗敵!我北境之安危,全係眾家將領之身。我願與將軍同往校場,一覽軍容,將軍可願同往?”

  羅伏雲道:“臣將自然不敢違命,陛下,請!”

  這君臣同往校場,操演兵馬一番,與樊祖、龐龍、孫赫等眾將少敘,李啟明便回宮去了,羅伏雲自留在校場,慶幸李啟明未發覺異樣,又思脫身的計策。

  羅伏雲自入過密室,見了逐鹿弓之後,便知曉自己處境危險,且李啟明絕不是善類,他包庇曹沛等人以紅玉練功,必定與權魔劍又生牽連。倘若不將這件事情查個水落石出,北境恐又落入居心叵測之人手中。

  羅伏雲知道,他在這宮中無法久留了。即便是李啟明尚未發覺他知密室與逐鹿弓一事,曹沛也會想盡辦法,千萬百計地將自己除掉。既有李啟明在其身後,他就沒有和曹沛鬥的資本。如今之計,隻好早尋出路,先出宮再說。今番北境朝內有這樣的變故,羅伏雲便想將此事告知念成,由他兄弟二人再做定奪。

  前番李啟明扣下援邊的各派高手,卻不是因那場誤會而扣的。李啟明真正想要的,恐怕就是將中原各派鏟除,他的一統決心,斷然不會比李翀小。李翀當年,不也是被李啟明算計得團團轉。想到李啟明之城府,羅伏雲不禁汗顏。

  既然此處不能久留,我便及早動身,趕赴中原去。但不知念成現在何處。中原武林之中,以少林派為首,又有玄明觀這一派與其鼎足而立。若到了中原,則當先拜望這兩派,或許能夠打探到念成的下落。聽聞神止峰又生異變。那先前封劍的劍魂隨侯珠已經遺失,恐怕念成正在為此事奔走,若少林、玄明觀去不得,我就先趕往神止峰去,定能尋到念成蹤跡。

  羅伏雲心中計定,便欲從這虎口之中脫身。但他又想到,我如此離開,定讓李啟明生疑,他必知我去過密室,又見了他藏匿起來的逐鹿弓。倘若事情至此,恐怕毓姄就會成為李啟明手中的籌碼。我如此一走,豈不是將她推向了深淵?

  羅伏雲又想到羅毓姄身在宮中,倘若他此番離開,羅毓姄定受其所製。雖說羅毓姄貴為皇後,可李啟明既已與權魔劍扯上幹係,說不定心神早為魔氣侵蝕,不知會做出什麽樣的事來。

  既然如此,就隻有帶著毓姄一起離開了。沒想到我羅家一門忠烈,到頭來,竟落得個人人出宮逃命的下場。念成已在中原多時,我此番去投,還得帶著毓姄,雖說落魄,可我羅家兄弟終也要團聚。

  前番李啟明訪遍各派,自養壽山回朝,道念成被推為武林盟主一事未果,但不知他碰上了什麽麻煩。不過,近日又聞念成率幾大幫派將那詭府門戴天恩一夥賊黨鏟除,當真大快人心。我出宮之後,去尋念成,才有落腳之地。如今當速去將此事真情告知毓姄,叫她早做決斷。李啟明心懷不軌,瞞著朝臣養了曹沛這夥惡狼,其用心不良,若再待下去,隻有束手待死而已。

  羅念成想到此節,便動身去尋羅毓姄,要將自己在密室中所見,和他打算離開的想法告知毓姄,好讓她早做決斷,隨自己一起離開。否則時機稍縱即逝,若李啟明、曹沛動手,二人再走也來不及了。

  羅伏雲尋了毓姄,二人密會,伏雲將他所見密室之中境況,與羅毓姄一一說了,又將自己推知的李翀、曹沛同結惡黨,先劫金令欲害先皇李翀,又暗殺鍾錦將軍,且這二人擅用劍池紅玉修習煉魔指邪功等事,全部都告知羅毓姄。

  羅伏雲將這些事講得絲絲入扣,毫無遺漏,他又有從鍾錦身上取下的證據,又親眼所見曹沛密會眾人,又入密室,見了那密室之中的逐鹿弓。件件事實,都是鐵證,羅毓姄不得不相信這一切都在她看不到的地方發生著。

  羅伏雲道:“毓姄,李啟明心術不正,和那李翀一樣,覬覦權魔劍神力,恐怕心智早為魔氣侵蝕。他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李啟明了。他與曹沛等勾結,恐在謀劃什麽大事。如今南蠻叩關,他命人去與中原群雄商議聯手之事,我怕他別有所圖,恐會害了中原群雄以及念成。如今你我二人你處境危險,不若及早離開宮中,去尋念成等人,也好將此事告知,教念成有所打算!”

  羅毓姄聽著這些事,百般不願相信,隻是這些都不由她的意願,皆已成了事實。羅毓姄自然知道兄長說得不錯,若她有猶疑,則可能害死兄長,若她不肯離開,自己則要受困在此。羅毓姄難掩悲痛,才道:“事到如今,隻好如此了嗎……”

  羅伏雲道:“兄長所言,句句屬實,我亦是為北朝著想,為你我的性命著想,此事若不及早告知天下之人,李啟明就是下一個李翀!念成欲圖封劍一事,恐被李啟明等人所礙,我二人當速去告知。”

  羅毓姄聲淚俱下,“瑾兒他……”

  羅伏雲道:“你我但要出宮去,便也帶著瑾兒在身邊。他那父皇,如今恐怕已和當年的李翀一樣,心智為魔氣所控,不能自持。當時候,不知會做出怎樣傷天害理的事,由我護送你母子二人,同去尋念成便是!”

  羅毓姄道:“如此說,兄長已有計策?”

  羅伏雲道:“我自有安排,你且收拾行裝,早做準備。”

  二人如此相期,羅伏雲別了毓姄而去。他別了羅毓姄,挑一匹千裏馬,身著甲胄,腰懸嘯瓏寶劍,拍馬望宮外而去。

  羅伏雲快馬往城外而奔,凡遇看守門衛,皆見其坐馬離開皇城,出宮而去。見是羅伏雲,這些人自是不攔,也不敢問。隻遠遠望著羅念成騎馬出城,隻在背後議論,羅將軍何故如此慌張,奔城外而去。這些守城之人,還以為羅伏雲是背負了什麽緊急軍令,要向三軍傳達。畢竟如今正在備戰之時,合該如此。

  他們怎會知道,這羅伏雲是乘馬奔著城外逃命去了。

  羅伏雲催快馬出了十幾道門,每到一處,必大張聲勢,拍馬而躍,他這一番奔走,惹得處處守城之將皆覺得奇怪。不過這數十道門內守衛,卻無一人向禁軍統領稟告,亦不向李啟明稟告。

  待李啟明、曹沛等人得知羅伏雲催馬出城之後,已過了許久。

  這曹沛、李啟明二人密會一番,得知羅伏雲已出宮去,恐怕那時已快要離開汴攸城。這二人方才如夢初醒。李啟明此時便知,羅伏雲定是入了那密室,又見了逐鹿弓,且他如今已知自己與這‘十金籠’的關係。

  李啟明大怒,他摔杯罵道:“定是你這狗奴才行跡敗露,才教羅伏雲看出端倪!”

  曹沛隻知跪在地上不住地磕頭認錯:“奴才該死,奴才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