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回:金台見逐鹿 迷霧漸消除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1-12-24 11:04      字數:3069
  李啟明放了李瑾回去,到羅毓姄身邊。這才放下杯盞,起身揮袖道:“都散了吧!”

  彼時那奏樂之人,歌舞之人,早早停了,待李啟明語出,盡皆退去。

  那梁璧成、司徒憫、太史衛侯等幾人也黑著臉告退而去。李啟明起身又與李瑾講了幾句,就把李瑾交在了太子太師手中,教他繼續跟著老師念書,自己便要離去。

  羅毓姄見李啟明匆匆要走,怕是他發覺了什麽,如今尚拖了不足一個時辰,恐怕羅伏雲一麵,還未安全退出密室,但不知李啟明要往何處去,羅毓姄心中憂慮,又不敢教李啟明看出端倪,因此她隻小心試探著。

  “陛下要往何處去……”羅毓姄亦別了李瑾及太子太師,跟著李啟明出了宮殿。

  “既已看了瑾兒,我自然要去處理軍務。近日瑣事頗多,朕分身乏術,不能陪著皇後和瑾兒,實是慚愧……”李啟明望著羅毓姄,觀察毓姄的神色,“你也略有些憔悴,是沒睡好麽?方才之事,望你不要放在心上,我不過是想提點那幾位老臣,教他們多多用心在戰事上,不是衝著你發脾氣……”

  羅毓姄不敢看他的眼睛,隻低頭答應道:“臣妾明白,陛下既軍務纏身,便請去吧。瑾兒由我照顧,陛下不必擔心。”

  李啟明道:“前番張將軍自西域傳來消息,說托努王已允出大兵來助我破敵,人馬已在路上。我欲往朝中集會,召集群臣再議破敵之法。瑾兒由你照看,我自然放心。”李啟明撫摸羅毓姄手背,便向她道別,正朝著寢宮去了。

  羅毓姄見時值此刻,再也留不住李啟明,亦不敢跟他前去,見李啟明往寢宮去,便更是擔憂他同去書房。羅毓姄隻得心中祈盼,希望羅伏雲已出了密室,離開書房才好……

  早在羅毓姄請李啟明往李瑾處宴會之時,羅伏雲便動身往禁宮李啟明書房而去。他早早吩咐了巡守禁軍,任何人不得放進宮院。但有羅伏雲此令,非李啟明,其餘之人恐怕難再入此地。如此一來,自然絕了曹沛要到此處的後患。

  羅伏雲隻身前往那書房,來到昨日跟隨曹沛所到之地。

  羅伏雲既知此宮之中無有一人,便大膽奔行在殿宇之間,直奔書房而去。

  羅伏雲到了書房之前,四下察看無人,這才推門進去。

  他身子閃進屋內,立刻回身將門扣上。他循著昨日所見,去找曹沛曾打開機關的那一麵牆壁和書架。羅伏雲到了書架之前,在第三層摸索著機關所在。

  他將書籍一本本搬起,伸手去摸牆壁上的機括,如此將那一列的書都取了個遍,卻沒尋到機括所在。他將書籍放回原處,恢複原貌,又回憶起昨日所見。

  曹沛分明就是在此摸索一陣,便將牆壁打開,為何我尋不見機括?

  羅伏雲又往下尋了一層,待到搬起中間的書籍之後,伸手竟真的摸到了一處機括。他嚐試著扭動機括,這機關靈活得緊,隻稍稍一用力,便哢嚓一聲變了位置。隨即那大書架轟然而開,向兩麵移去。此時羅伏雲麵前,正出現了那道暗門。

  羅伏雲伸手去推了暗門,眼前便出現一條通向地下的暗道。這‘暗道’不暗,兩壁上皆有燈火,直通向深處,一路都是明如白晝,沒有一點昏暗的感覺,牆壁之上雕磚精巧,華美異常。

  羅伏雲一見心中便有幾分推測。這密室的工程,當真不小。可見這密室絕非他曹沛所建。就算曹沛再有本事,也絕不可能在這禁宮中,在李啟明書房之中搞出這樣一座精巧的密室。

  羅伏雲心中已覺,這密室恐怕就是李啟明的手筆。但北皇因何而建此室,便教人難料了……

  羅伏雲順著地道而下,轉過階梯,終於到了密室之中。

  此地設計得甚為精巧。正如一間屋子一般,一應俱全。桌椅齊備,地上鋪了毯子,四處一片光明。

  這一番洞天,便是曹沛那日所到之處。羅伏雲隻入室抬眼一觀,有一物便躍入了他的眼簾。

  他端見密室最內的牆壁之前,擺放了一個巨大的架子,架子形貌巧奪天工,破有美感。那架子之上,捧著一張巨大的弓。這大弓在燈火之下,熠熠生輝,弓身大出平常之弓足有兩倍,整張大弓之上流動紫金之光,絢爛奪目。

  羅伏雲見此功心中頗為震撼,他終走了過去,靠近細看。端見此弓身雕龍鱗,片片鱗甲清晰可辨,弓身環繞著一層華美的紫金之光,似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渾然天成。大弓如蛟龍蜿蜒之身,似飛鷹撲擊之勢,宛若虎踞龍盤,氣勢逼人。這大弓兩段似是鹿角之狀,再觀其箭台手握之處,篆刻著兩個金色的大字——“逐鹿”!

  此弓不是別的事物,正是那柄神兵——逐鹿弓!羅伏雲隻看這大弓精美,氣勢藏而尚露。捧弓之台,全由金銀所製。架起大弓的雙支是由金製,那下方的台子,便全是銀器打造。

  羅伏雲細看此弓,又是驚憾無比。他雙目深深被這大弓吸引,口中不自覺地念出那兩個字:“逐鹿……”

  羅伏雲端詳良久,才似從夢中驚醒一般,他繞著逐鹿弓邊走遍看,心道:這把弓叫做逐鹿弓。此弓的主人,必是那北皇李啟明了!原來,李啟明在此書房之中又造下華美密室,是來存放這把驚世之兵——逐鹿弓!但見此弓,便知其神威無比。不論此弓的來曆,卻有一件事,李啟明再也推脫不得了。

  羅伏雲掏出了當年從鍾錦手中取得的箭頭,他將手掌攤開,再看逐鹿弓。

  “當年鍾錦將軍身死,手中還握著這枚箭頭。若開此箭,非此神弓不可!李啟明,你便脫不開這害李翀、殺鍾錦的大罪了!”

  羅伏雲將這一切,似串珠子一般串了起來。

  鍾錦之死,乃是曹沛、竇讓、趙執本等幾人以煉魔指合圍,才使那北朝名將命喪邪功。鍾錦既是為探當年十二道金令被攔一事被殺,則曹沛等就是為了掩蓋當年的真相。李翀兵困雄踞關,向汴攸城發出了十二道金令,這一十二道金令全部被人劫下,鍾錦既到了白榆林,得了這箭頭證據,那麽,在白榆林,那身負金令的十二人,皆是被這逐鹿弓射殺。

  李啟明蓄謀皇位已久,他已逐鹿弓射殺十二道金令使者,便是為將李翀困死在雄踞關中。李啟明與曹沛皆為一丘之貉,這主仆暗中勾結,先攔了金令,後為掩蓋真相,李啟明派曹沛等圍殺鍾錦將軍,此一事,便被埋葬在了大雪之中。後有李啟明將全部的過錯推在了那孫乾霸身上。

  如今看來,李啟明哪裏是因糊塗才將孫乾霸打入了死牢。這一切都是他早有預謀。他將孫乾霸定下死罪,扣上叛國的罪名,險些屈殺。幸有列為臣公相保,才留下其性命。李啟明在神止峰大義滅親,實是早有所圖。他收下孫赫、方通臂,出麵作證李翀血祭權魔劍,引來魔種害人。李翀惡行敗露,為念成合忘歲翁等人之力絞殺,這才有後來的李啟明登基之事……

  原來,那曹沛、竇讓、趙執本等十人不斷升遷,屢受重用,全是因李啟明早和他們結成黨羽。這麽說,李啟明早知道曹沛一夥擅修煉魔指,偷藏紅玉,這一切,都盡在李啟明的掌握之中!

  羅伏雲越想,隻覺得脊背發涼。原來真正有野心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啟明。

  羅伏雲心道,李啟明早有除李翀登位之意,鍾錦亦是被他所害。曹沛等既已用紅玉練功,則李啟明必也貪圖權魔劍之能。我本以為,是曹沛暗中操縱著一切,卻不料,這一切的幕後主使竟是李啟明。

  如今真相大白,羅伏雲的心中卻是說不出的難受。他不知這皇權鬥爭之下,暗藏著如此巨大的陰謀和野心。李啟明為謀此位,早有所動。他遣張五常往西而去,穩做了西域駙馬,便是和那托努王珠聯璧合,早成盟友,這些事,早在他當年收張五常、彭遠山二人入帳下時,已遠見到。

  羅伏雲前後聯想,不禁覺得此人恐怖如斯。

  曹沛等既已知我發覺煉魔指一事,他必要向李啟明告知此事。這二人既是一丘之貉,定會排除異己,鏟除一切阻礙他們的人。看來,我之處境,如今甚危。我若繼續留在宮中,恐怕徒有等死罷了。

  曹沛奸賊詭計多端,教人防不勝防。我若大意被其陷害,恐怕沒命再阻止這些人。權魔劍之害天下人共知,曹沛等輩尚取此物練功,如此推知,李啟明定重新覬覦權魔劍之力。

  憑我一人之力,如何與曹沛等鬥,如何與有北皇撐腰的曹沛鬥?鍾錦將軍之仇不得不報,這李啟明便和那李翀一樣,皆是為了一己野心,而殘害忠良!可憐鍾錦將軍身死大雪之中,卻不自知是何人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