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回:十金籠追人 老樊祖保駕
作者:可能是閑的      更新:2021-12-24 11:04      字數:3800
  “還不滾去將他抓回來!”李啟明深知,若羅伏雲此次出城,要去尋羅念成,與之相會,那麽這兄弟二人又會壞了自己的大計,如今這一步棋,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的變數。曹沛因不慎泄露了密室所在,教羅伏雲窺見了了不得的真相,此時羅伏雲已出城而去,有九成的可能是要反出汴攸城,與羅念成匯合。

  李啟明聞羅伏雲出城之事,久不能平。他盛怒之下,目光都集中在了逃出城去的羅念成身上,竟沒有想起羅毓姄這母子來。這一節,又是他日後的悔痛所在。

  李啟明令下,曹沛立即受命出殿,召來了敬事房總管竇讓、內宮監趙執本、禦馬監劉擅武、尚膳監郭奇功、印綬監丁灃、兵仗局程遷、銀作局費占學、靈台黃苛、安樂堂趙常英九人。這‘十金籠’便於此時再聚首,要領命出宮去拿羅伏雲。

  曹沛當然知道,這件事,須得辦得極為隱秘,切不可大肆喧鬧,羅伏雲既走,也是因為那不可告人的原因,他們雖是出城抓人,卻也不敢過分聲張。

  曹沛與那竇讓、趙執本、劉擅武等人吩咐清楚,教他們一一小心行事,這十人才動身,往宮外而去。

  一路之上,這十人連過宮門,見了大小守門管數十人,端問詳細,皆聞羅伏雲午間乘了一匹紅鬃烈馬揚長而去,出宮去了。

  這十人道道門下問來,皆是一樣的回答,既確定羅伏雲已出宮去,又不得不追。這十人分乘快馬,也出宮而去,欲在羅伏雲離開汴攸城之前,將他攔下拿住。

  倘若羅念成就這麽走了,那麽李啟明、曹沛等所瞞之事必然敗露。不單如此,羅念成若與其兄長匯合,一知逐鹿弓竟在北皇手中,必生疑心。李啟明亦知五寶器可開權魔劍的事,便再也藏不住了。這一節,先按下不表。

  這‘十金籠’望宮外追去,人困馬乏,奔行許久,始終追不到羅伏雲背影。但不知羅伏雲出宮之後,朝著哪一門出城,這十人便兩兩為伍,分散開來,再去追羅伏雲。

  追出宮去百餘裏地,竟全然不見羅伏雲身影。十金籠懼怕李啟明怒而殺人,既尋不到羅伏雲,如何敢回去複命。十人便四處打聽查探,欲探知羅伏雲去向,隻是盡皆無果。

  羅伏雲自不會教這十名閹賊尋到,他本乘馬出宮,佯裝聲勢,便是給守門之人看的。其實羅伏雲並未出宮,此時正趁夜黑風高,複返回皇宮之中去了。

  他行徑十餘道門,在到達最後一道門前,下馬藏身,不複出宮。

  這曹沛、李啟明急火攻心,尤是曹沛見李啟明怒起,更是張皇失措。他率那其餘九名閹賊一道出宮,連問十幾道門卡,皆言羅伏雲乘馬出宮,這十人自以為羅伏雲真的出宮去了,便一路追了出去,不知羅伏雲停在了半道。

  羅伏雲假出城門,天色入黑之後,複返回宮中,徑直去見羅毓姄。

  此時無論是曹沛等‘十金籠’又或是北皇李啟明,他們的心思全都在已出宮的羅伏雲身上,伏雲此時來尋羅毓姄,正是極巧的時機。羅伏雲密見羅毓姄,又帶了小皇子李瑾,這三人一道,在夜裏暗行。

  羅毓姄道:“皇城之中守衛森嚴,你一人可輕易脫身出宮,若是帶著我兒瑾兒,多有不便,如何出得城去?”

  羅伏雲道:“我已約見一人,你且隨我來。”

  這母子便隨羅伏雲轉出禁宮,離開那片殿宇,往鳳鳴閣而去。

  羅毓姄帶著李瑾,跟隨羅伏雲到了鳳鳴閣處,見著暗影中的一個魁梧身影。

  那人一見羅伏雲及羅毓姄、李瑾,立時拜下參道:“末將見過小皇子、皇後娘娘!”

  羅毓姄這才看清,此人便是北朝鎮軍大將軍——樊祖。羅毓姄教樊祖速速起身,忙道:“樊老將軍,原來是你……”

  羅伏雲道:“我已將我所見密室逐鹿弓,還有那曹沛夜會‘十金籠’休習煉魔指一事,通通都與樊老將軍說了。老將軍與鍾錦將軍乃是至交,他今番得聞鍾錦將軍死因,才知是曹沛和北皇聯手將其害死。我已與老將軍言明利害,求他助我兄妹一臂之力。”

  羅伏雲向著樊祖一拜,道:“多謝老將軍相助!”

  樊祖忙扶了羅伏雲起身道:“羅將軍不必多禮。你能將此事告知樊祖,乃是對我的極大信任。羅將軍以實言相告,又有憑據,我樊祖如何不信。觀今日之變,恐怕那建武帝也要與李翀一樣,走上不歸之途。權魔劍魔瘴害人,我北朝兩元帝王,竟都受此劍之害,實實令人可惱!”樊祖握緊拳頭,麵露怒色。

  “我今日才知,害死鍾錦將軍的,竟是北皇。原來建武帝早有奪權之心,那時攔下李翀求救金令的,便是他了。樊祖素知羅家忠義,朝堂上下,無人能出其右,但有羅將軍吩咐,我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我等身為北境之臣,卻不是要給一個受魔物所製的傀儡愚忠賣命。”

  樊祖這幾句說得極其堅定,氣幹雲霄。羅毓姄聞他此言,便知這老將絕無異心,當可托付。

  羅毓姄忙拜道:“若得將軍相助,保下我皇兒性命,毓姄萬死難謝……”羅毓姄拉李瑾同拜,樊祖惶恐,即刻扶了羅毓姄、李瑾,忙道:“折煞老臣了,今能得羅將軍信任,擔此大任,實乃老臣之幸。”

  羅伏雲道:“不知將軍可有計策?”

  樊祖這才道:“明日我要出宮練兵演武,同要運送一批軍備之用,時有車馬數百,屆時隻有委屈你們暫藏其中,我便可將你們送出宮去!”

  這三人將計定下,便由樊祖安排去處,讓羅伏雲、羅毓姄以及皇子李瑾藏身。

  入了夜中,李啟明仍因沒有曹沛、竇讓等的消息,焦急萬分。倘若尋不到羅伏雲下落,教他去會羅念成,自己的大計則有可能被這兄弟破壞。李啟明靜心布局數十年,決不能在此關鍵之時功虧一簣。

  他知道張五常借來西域大兵,連同那饒王印也在路上。如果此番羅伏雲出了城去,將逐鹿弓之事告知羅念成,羅念成必結群雄之力前來討要此物。若穩不住群雄之心,何談將其一舉消滅。大戰在即,隻要繼續穩住陣腳,就能借南蠻之力,把李啟明他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通通除掉。今日之變,李啟明將過錯全都歸在曹沛身上,他知定是因曹沛辦事不嚴,才教羅伏雲看出端倪。他雖盛怒,但曹沛為“十金籠”之首,暫有大用,擅殺不得,這才將他之命留下。

  李啟明獨坐書房之中,等候著曹沛等十人的消息。他就這樣獨坐到深夜,一直都不見曹沛來報。李啟明心中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是羅伏雲真的出城去了,自己就隻有提早動手,不能再等了……

  他忽然想起來,這羅家的兄弟之中,尚有羅毓姄留在宮中,毓姄雖為皇後,但畢竟也是羅家的人,羅伏雲要逃離皇宮,投奔羅念成,卻不會不顧羅毓姄的安危。或許羅伏雲知道他不會對羅毓姄怎樣,但羅毓姄卻不失為一顆自己限製羅家兄弟的底牌。

  李啟明動身移駕,往羅毓姄之處尋來。他到了羅毓姄寢宮,但見四下無人,平時的巡衛也不見蹤影。李啟明心中閃過一絲不安,他喚來人聞訊,才知宮女們都是皇後親自遣離,故無人留在周圍。

  李啟明推門而入,口中喚著羅毓姄名字,但已不見她的蹤影。

  李啟明再動身趕到太子李瑾所居之處,又見四下無人,寢宮之中,亦不見李瑾身影。李啟明這才想到,自己一時顧此失彼,隻一心追蹤羅伏雲下落,卻如今連羅毓姄和皇兒李瑾都不見了。

  時下他身邊並沒跟著什麽人,這件事,隻有他自己發覺,羅毓姄與李瑾的離開,竟沒驚動到任何閑人。李啟明料定,此事必是羅伏雲早有安排。他進過密室之中,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想將此事轉告羅念成,而他為求自保,又要逃出宮外而去。羅毓姄和李瑾便是他最後的牽絆,他竟將這二人也一並帶走了!

  李啟明想到此處,心中更怒。羅伏雲既是帶著羅毓姄及皇子李瑾離開,想必這三人行不了多快,緣何曹沛等人出城去追,久久不見回報!

  他本想命人四下搜尋羅毓姄、李瑾下落,隻是,他又思這件事不宜為眾人所知。倘若文武百官皆知皇後、太子不知去向,羅伏雲叛逃出了宮去,那還得了!此事又該如何向眾人解釋交代。他藏納逐鹿弓,計殺鍾錦之事,豈不是要兜不住了。

  此夜如此之長,無論是對於等候曹沛消息的李啟明來說,亦或是對等候天亮的羅伏雲、毓姄來說,這一夜,都不好過。李啟明知大事敗露,又逃了羅伏雲,如今竟連皇後和太子都不知去向。他不能差人搜辦,四處宣揚,隻得密詔寵信之士,暗中調差,與宮中各處仔細搜尋。時下天已漸亮。李啟明一夜未眠,即便等到了天亮,他還是沒等到曹沛、竇讓等的消息。

  羅伏雲、羅毓姄及李瑾幾人,由大將樊祖安頓,隻待天一稍亮,他便將三人藏入了馬車之中。樊祖統帥精兵,抽調禁軍往宮外而去,正是為備戰抗擊蠻軍。

  老將樊祖騎著高頭大馬,行在隊列之前。他率此隊卒伍,往宮外而去。過了十幾道大門,每到一處,隻說是“奉命出宮,調遣兵將,操練士卒。”守城之人一見是老將樊祖,竟番又正是備戰之時,還有誰敢多問阻攔。

  況且正此之時,李啟明未將此事宣告而出,眾人皆還蒙在鼓裏。

  待樊祖率軍出了宮門,往汴攸城外而去。這各個城門之處,才趕來了李啟明密令調遣來的人,要細聞盤查,不許任何人走脫。

  可惜這些人始終是晚來一步,樊祖這時已帶著羅毓姄、羅伏雲及李瑾三人出宮去了。

  樊祖率眾望汴攸城外而來,直至送這幾人出了汴攸城,樊祖掉轉馬頭,命大軍繼續向前行進,獨自向著軍列後方而去。

  樊祖命押送載著羅毓姄、羅伏雲、李瑾三人車馬的士卒先行趕路,由他自己接下了這兩匹馬來。他漸漸落在軍列之後,見大軍漸行漸遠。這才勒馬,教馬車停下,請出了車內的三人。

  “太子殿下,皇後娘娘,已出得汴攸城了!”樊祖在外喚道。

  羅伏雲、羅毓姄、李瑾方才現身,從馬車**來。

  羅伏雲見確已出了汴攸城,行軍之伍也已走遠,這才道:“多謝樊將軍舍命相送,將軍恩情,羅伏雲無以為報!”羅伏雲當即欲行大禮,教樊祖攙扶。

  “羅將軍,我說過了,今日能助你們,便是老將能再為北境之地做一些事。如今局勢已極其險峻,北皇心有惡念,尚不被眾人察覺,恐他要將北境社稷毀於一旦,我北朝臣民,已在危難之中。萬望羅將軍早日與念成取得聯係,你兄弟二人聯手,早日阻止北皇不端之行,才是緊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