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龍城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1-03-09 17:09      字數:2269
  這也就是所謂的“拉一派打一派”或“以夷製夷”。

  漢武帝之所以會出使西域打的也是這主意,隻不過那時因為中原與西域交通不便,且中間有匈奴阻隔……出使本身就要在路上耗費數月,動不動被匈奴俘虜關幾年,於是這戰略便沒能發揮作用。

  沈兵的優勢,就在於他從一開始就知道匈奴的優勢在哪弱點在哪,於是不需要像漢軍那樣一次又一次的試探、搜尋、嚐試,最終才打敗匈奴。

  秦軍這邊一出兵,匈奴右賢王熏狁第一時間就發覺了。

  事實上右賢王很早就做了準備。

  自從匈奴使者在龜茲被襲殺之後熏狁就知道要壞事了。

  熏狁對部將說:

  “龜茲若是殺我使者,便是要依附秦軍。”

  “若龜茲一附,西域各國自是紛紛跟隨,秦軍便在西域穩住陣腳了。”

  “接下來,秦軍便要出兵草原了!”

  於是,右賢王第一時間便派出探子假扮西域牧民監視秦軍的動向。

  這對匈奴來說並不困難,西域與匈奴都是遊牧民族,甚至邊境一帶語言還相通,西域又沒有什麽戶籍製度,於是連偽裝都不需要。

  消息一個接著一個的傳到右賢王那,右賢王心下暗自吃驚。

  因為右賢王以為沈兵要想進攻草原少說也準備十數月甚至一、兩年。

  畢竟要收攏西域各國穩住人心需要時間、招兵買馬需要時間、整訓軍隊屯積糧草也需要時間。

  誰想沈兵前後不過兩個月就完成了。

  一會兒回報西域各路騎兵匯集姑師,一會兒又整訓完畢似要出兵。

  右賢王聽了還不信,依舊在燕然山一帶休整……自西域一戰後右賢王的兵力雖是損失不多,但全軍士氣遭受的打擊卻非同小可。

  因為就像熏狁開戰之前所言:

  “若十萬兵力對一萬秦軍而不能戰而勝之,那匈奴又豈是秦軍的對手?”

  這海口誇了下去,結果這場仗不僅沒能打贏反而還是慘敗,於是其副作用就跟著來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匈奴將士雖然沒有明說,但暗中都在傳熏狁那句話“十萬對一萬秦軍尚不能勝,豈可以秦軍為敵?”。

  打仗這東西有時就是這麽奇怪。

  若全體將士都相信這場仗能贏,便都朝著這目標前進且奮勇殺敵,於是就真的能贏。

  反之若全體將士都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甚至還沒開始打就擔心會輸了這場戰爭,便個個都想著明哲保身,於是就真的會輸。

  此時右賢王的八萬大軍就是後者。

  其實右賢王此時的軍隊已不隻八萬,其返回草原後又緊急征了一萬擴充至九萬……

  匈奴征兵速度會比中原快得多。

  原因是中原是農耕民族,百姓絕大多數隻會種田,征為兵士之後還要經過訓練才堪大用。

  雖說也不完全如此,因為秦國百姓平時也在服更役,但一年隻一月役期,且這一月還並非都用於訓練,有時還被當作苦役使用。

  因此要上陣作戰尤其要成為精銳非得來回磨練數年不可。

  然而匈奴遊牧民族卻是自小騎射狩獵,年齡一到拉進部隊幾乎便是一名合格的兵士。

  右賢王緊急征兵一萬便是如此。

  然而,在士氣如此低下全軍都以為無法與秦軍為敵的狀態下,老兵談論的都是秦軍如何如何厲害與其作戰如何如何可怕……新兵進來之後沒被嚇傻便不錯了,又如何能有戰鬥力!

  熏狁又哪會不知道這些。

  於是熏狁這段時間一直在整訓部隊希望能提升士氣以準備與秦軍一戰。

  然而,便是熏狁自己心下也沒有底氣。

  秦軍若是來犯該如何應對?

  據說秦軍今趟匯集了十萬大軍……一萬秦軍都無法戰勝,十萬大軍又如何能敵?

  若是再敗了如何在單於那交待?

  這些就是熏狁想得最多的問題。

  不過熏狁還是自我安慰:

  “秦軍不擅長騎戰。”

  “拚湊的西域騎兵乃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此處是草原,匈奴騎兵在草原卻從未敗過,又如何能怕了秦軍?”

  熏狁想著,大不了等秦軍來犯時,便借著熟悉地形四處遊走,到時秦軍追也追不上打又打不著,又何懼之有?

  這麽一想,熏狁心下就坦然了。

  接著又過了幾日,突然就有人來報:

  “右賢王,大事不好!”

  “秦軍來犯,距我等不過幾日遠了……”

  右賢王“騰”的一聲便坐了起來,然後大怒:

  “秦軍隻幾日遠?為何此時才報?你這廝在路上遊山玩水不成?”

  其實這卻是右賢王錯怪探子了。

  探子輕裝簡行晝夜兼程且沿途有人接替,那麽消息日行八百裏問題不大。

  而騎軍興師動眾又是補給又是牛羊的,日行百裏就差不多了。

  但沈兵出兵卻是一反常態的沒有選擇在白天出行而是在夜裏,探子初時隻道秦軍隻是有日常訓練於是沒加注意。

  直到次日發覺秦軍已不見蹤影這才感到不對,追上一看才知道秦軍大軍開拔兵鋒直指草原。

  這一來就緩了半日。

  之後秦騎軍又普遍裝備馬鞍、馬鐙及馬蹄鐵,行軍速度由原來日行百裏升到日行百五十裏。

  尤其一路行軍還一路派出遊騎四處偵察,一路碰到牧民不會青紅皂白盡數收押跟隨部隊行軍。

  於是偽裝成牧民的匈奴探子一個不察居然被收押在其中無法脫身。

  路上一個又一個匈奴探子在沒準備的情況下也都被遊騎收押。

  直到數日之後才漏了幾名躲在暗處的探子,這才匆匆趕來報訊。

  但此時秦軍距離右賢王駐地不過隻有五日路程了。

  右賢王大驚,趕忙下令全軍收拾行裝轉移宿營地。

  右賢王想當然的就以為秦軍此來就是要找尋其主力並與之決戰的。

  但很快右賢王就發現這個想法是錯的。

  事實上,沈兵根本就不知道右賢王在哪,他也沒必要知道同時知道也沒用。

  草原這地方,對於匈奴騎兵而言了隨時收拾下帳篷就可以轉移,知道其駐地在哪又能如何?

  但沈兵卻知道有一個地方匈奴逃不了。

  那就是: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