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炮彈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14 22:38      字數:2228
  每門炮以五十人編製,且還分配了十匹馬五輛馬車。

  這讓沈兵有些頭疼,原本他以為一門炮隻需要十幾、二十人都了不起了,沒想到進入編製階段才發現問題很多。

  比如炮車需要多少人機動和操作?

  少說也要二十人吧,而且還是在有馬力的情況下。

  另外還有運輸藥包的,運輸彈丸的,負責導火索和備用火藥的等等,這些都要有人有馬車。

  七算八算結果發現沒有五十人似乎都動不了。

  沈兵這時候就羨慕起現代的自行火炮了……什麽東西都裝在一輛車裏,隻需要幾個人控製,油門一踩想去哪就去哪。

  五十人分配一門炮,二十門炮就需要一千人。

  這對於秦軍來說可是不小的損失。

  其中有些任務似乎可以交給勞役或是從月氏新征來的兵,比如運送彈丸。

  但一來這也省不下多少人,二來在加入月氏兵語言不通又會造成混亂,三來是月氏兵文化水平不高有些笨手笨腳的……

  沈兵擔心會出什麽亂子,於是幹脆全用秦軍兵士。

  在火炮沒造好之前,訓練用的就是模型。

  這模型其實就是一個兩輪的炮座,上麵加上一段與火炮長度相同大小相近的木頭,然後讓兵士練機動和操炮。

  其中就隻炮彈是真實的。

  這球形炮彈的製作,欠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這時其製作鐵器大多是用模具澆鑄再打製,要將其製成能與炮管內徑大小差不多的球形並不容易。

  炮彈小了就存在漏氣嚴重威力過小的問題,炮彈大了又塞不進去。

  欠的方法,就是先用木頭製出適合大小的炮彈。

  然後用這個炮彈壓出半個球形泥模。

  接著再將兩個半球熔合在一起再略作調整。

  用這方法製作速度快且誤差小,很快就製出幾百枚直接用於訓練。

  然而,在訓練時還是冒出一個新問題:用火折子點火不方便。

  火折子雖然是隨身攜帶且想用就可以將其吹燃。

  但它畢竟是明火,炮手操炮時免不了沾上火藥粉末,於是身上的衣物極易被點燃進而引發事故。

  另一方麵,火折子畢竟是用來引火的東西,它沒點燃的話還可以用多次,但點燃之後也隻一分鍾左右就燒完了。

  於是就需要炮手頻繁的滅火、吹燃,點引線,再滅火……

  沈兵想到的替代品就是火繩。

  這火繩的製作十分簡單,就是將細長的植物曬幹然後編成細繩。

  若這細繩不易燃就可以視情況在其中加些火藥粉。

  要用時就將其一頭點燃然後吹熄,於是它就會始終保持著火星緩慢碳化,就像拜佛用的供香一樣。

  然後用這火繩去點燃導火索就要安全得多,不僅能長時間使用還可以隔一段距離點火。

  前後共用了三周,那二十門火炮才接二連三的造了出來。

  而這時炮兵們已經被練得閉著眼睛都知道如何操作了。

  這時沈兵才讓他們使用真的炮並換上真的藥包。

  接著幾天後又開始了第一次試射……

  雖然炮兵早就有心理準備,但在一個個還是被火炮接二連三“轟轟”的一陣爆響嚇得呆愣當場,有些甚至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也起不來。

  這在沈兵的意料之中,而且也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早就試過火炮厲害的李岩這時就威風了,衝著那些兵士大喊:

  “炮聲便能將爾等嚇成這樣,若是到了戰場又如何能操炮對敵?”

  “都起來!”

  李岩那樣子讓沈兵都覺得有些好笑,之前他第一回試炮時也好不到哪去。

  這其間倒是丘就卻來問了一次:

  “大將軍,近日冶鐵作坊方向為何總是響聲雷動?”

  “莫不是大將軍以‘霹靂火球’練兵?”

  沈兵“哦”了一聲,回答:

  “正是如此。”

  “大王有所不知,‘霹靂火球’乃守城利器。”

  “而匈奴手中也有‘霹靂火球’。”

  “沈兵正苦思對策呢!”

  這麽一說丘就卻就明白了。

  匈奴有“霹靂火球”他也是知道的,當初匈奴還送了月氏幾顆。

  所以這秦軍和匈奴都惹不起啊,雙方都有“霹靂火球”炸來炸去,月氏隻能在中間瑟瑟發抖。

  不過丘就卻當然想不到,對於秦軍而言這“霹靂火球”早就落後了。

  在兵士訓練的時候,沈兵腦袋裏又在思考著另一個想法了:

  既然這火炮已經整出來了,那麽不能隻是讓它攻個城就完事了。

  秦軍主要的敵人始終是匈奴,且最大的威脅一直都是草原地區的騎兵。

  火炮能對付草原騎兵麽?

  沈兵對此持懷疑的態度。

  應該說,火炮肯定可以用來對付騎兵,但沈兵手裏發射實心鐵球的火炮卻不行。

  它不僅對付不了騎兵,甚至對步兵都沒有很大的優勢。

  這在曆史上是有過戰例的。

  在現在的法國有個叫勃艮第的地方……它當時還不屬於法國,稱為勃艮第公國。

  這勃艮第就裝備了大量的火炮,然後就不可一世以為自己可以擴張領土了。

  結果與隻裝備長槍、長戟這些落後裝備的瑞士方陣一打,卻幾次慘敗甚至因此而滅亡。

  究其原因,一方麵是當時火炮射速太慢有諸多局限,麵對步兵的衝鋒也僅僅隻能打出十次齊射。

  另一方麵,則是火炮打的是實心彈,這實心彈其實沒有多大的殺傷力。

  這一仗的直接結果,就是瑞士雇傭兵在歐州名聲大噪,各國都以能雇到瑞士兵為榮。

  可想而知,如果這種發射實心彈的火炮對付步兵都沒有優勢,對來去如風的騎兵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且上了戰場開到草原,這一千名士兵才隻能操控二十門火炮……還不如給他們每人發上一張弩呢!

  想著,沈兵就覺得有必要再擴展一下火炮的威力。

  比如將實心彈改為散發彈。

  又或者將實心彈改為裝藥的高爆彈……

  這其中尤其是裝藥的高爆彈,這種炮彈如果出來,那就不是弓弩能比的了。

  因為它不僅打得遠,還會在敵人中間炸開射出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