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引信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15 00:03      字數:2265
  炮彈的研發可以用“刻不容緩”這個詞來形容。

  這主要是由火炮部隊的編製決定的。

  如果火炮部隊像沈兵之前想的那樣小編製,也就是一門火炮隻需要十幾人再配上幾匹馬就行,那是否要開發威力更大的炮彈還無所謂。

  一門炮十幾人,二十門炮也不過兩百多人。

  如果出現緊急情況這兩百多人就由主力來掩護就可以了。

  但現在一門炮的編製卻要五十人,二十門炮變成了一千人的大編製……這在行軍隊伍裏可就排成長長的一隊。

  而且這些炮兵因為是運輸主力的原因必定要輕裝簡行:

  他們要麽負責火炮機動和操控,要麽就負責藥包和炮彈的運輸,總不能一手握著長槍一手推吧,又或者背上還背著幾個箭壺!

  能攜帶的充其量就是一把防身的青銅劍。

  如果他們在途中遭到匈奴突襲呢?

  那是不是一點防禦能力都沒有?

  此去雖說是去攻城,但卻有一千餘裏的路程且匈奴還有六萬騎軍在旁虎視耽耽。

  指不準什麽時候就要與匈奴騎兵在沙漠地區懟上了。

  想到這,沈兵就不再遲疑了,當下就畫了草圖交給欠去製作。

  裝藥的高爆彈其實並不複雜。

  這其中的難點其實是引信。

  最初的高爆彈,那是直接將炮彈裝上導火索,點燃之後塞進火炮然後再點燃藥包將其發射出去。

  這種發射方式的缺點就不用多說了。

  首先是太危險。

  點燃導火索的炮彈在炮膛裏待發,萬一出什麽狀況沒發射出去呢?

  比如發射藥包受潮,導火索受潮,又或者導火索燃燒速度較慢……那就“轟”的一聲把自己炸了。

  另一個缺點,就是啞火率高。

  點燃的導火索很可能在炮彈掉落地麵時被砸滅了……若導火索那一麵恰好正對著地麵,重重的來一下就成了一顆啞彈。

  於是,這幾乎就是在用炮兵的性命為代價發射炮彈,而且這炮彈還至少有三分之一炸不響。

  這方案不用想,馬上就被沈兵舍棄。

  另一個更安全、更科學的方案就是製作木質引信。

  這木質引信就是一個小指粗的長錐形小木棍,中間鏤空裝上燃燒很穩定的硬質火藥。

  要使用時將其往炮彈預留的引信孔一插,不用點火直接塞進炮膛。

  開炮時燃燒的藥包就會將引信點燃,然後炮彈就會飛到敵人陣地爆炸。

  如果說有什麽麻煩的地方,那就是它必須保證引信一端背向藥包。

  否則,藥包被點燃時巨大的衝擊力會將木質引信整個“塞”進炮彈裏連帶將炮彈引燃於是炸膛。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將炮彈固定在一個帶有凹槽的圓柱形木托上。

  這樣製出的炮彈整體與現代的手槍子彈神似。

  它實際上是滑進炮膛的,於是引信一端始終朝向另一側。

  藥炮被點燃後,炮膛裏會瞬間充滿火焰,在將炮彈推出炮膛前就將引信點燃。

  這種炮彈一直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還在使用。

  沈兵要的就是這炮彈。

  它隻需要簡單的幾步:

  一,空心球體。

  二,帶凹槽的圓柱形木托。

  三,引信。

  前兩者都比較容易,引信有些難度。

  困難處在於沒有可以穩定燃燒的硬質火藥。

  不過沈兵很快就找到了一種替代方法:

  將引信做成兩層,外麵一層大小等都一樣,中間也是鏤空的。

  裏麵一層原本應塞上硬質火藥,沈兵就用木管纏上普通導火索取代。

  普通導火索的缺點就是燃燒速度太快且速度不一……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在內層木管刻上一道道螺旋凹槽,導火索沿著凹槽螺旋而上。

  於是這導火索看起來隻有引信的長短,但實際上卻是繞著其圓周一圈圈的往下延長了引爆時間。

  這炮彈的製作會比普通實心彈複雜一些,而且還需要鐵匠、木匠及火藥相結合。

  不過對欠等人而言卻是小事一樁,不過幾天的時間就按沈兵的要求製出了數十枚。

  沈兵試了幾次,對情況很滿意。

  當然,這所謂的“試”不是拿著炮彈試,而是試引線的燃燒時間……這裏的關鍵就是引線燃燒時間是否足夠慢。

  所以沈兵要做的隻是隨便挑了幾個引信出來,然後點燃這一頭看看其燃到另一頭的時間。

  欠向沈兵報告道:

  “屬下等嚴格按大將軍要求製作,不敢有半分懈怠。”

  “為了讓引信燃燒速度更慢,已大幅減少引信中的火藥。”

  沈兵點了點頭。

  引信速度可以說是“寧缺勿濫”,也就是說寧願引信無法引燃也不能讓它過快引燃炸藥。

  否則一個不小心就是炮毀人亡。

  好在秦軍對工匠及裝備的製作要求都極為嚴格。

  比如這些引信都詳細記載了是出自哪些工匠之手何人監製……引信、炮彈之類的與尋常裝備不同。

  秦軍對尋常裝備比如弓、盾、盔之類的,會在裝備上就刻下製作人,如果有質量問題就直接追責。

  但炮彈、引信刻了也沒用,用上一回就炸粉碎了,想找責任人也找不到。

  於是監製就會將其登記在冊並分箱裝,比如某某製作的引信裝這一箱,若出什麽問題……這事故的嚴重性隻怕那工匠都要滿門抄斬。

  因此工匠們哪裏還敢粗製濫造,每一步都嚴格按要求製作。

  這也為火炮的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接著沈兵又試射了幾發炮彈……那炮彈一發過去,就在幾百步外“轟”的一聲炸開。

  在周圍觀看的王賁等人初時還不明白沈兵折騰這折騰那的是為了什麽,直到這時才明白這炮彈的厲害。

  他們愣了一會兒後隨即便興奮的歡呼出聲:

  王賁激動的大叫:

  “大將軍,此物……此物居然能如‘霹靂火球’一般炸開?”

  李岩則用不可思議的表情望向遠處被炸起的煙霧,說道:

  “豈隻是‘霹靂火球’。”

  “它隻怕比‘霹靂火球’還要厲害數倍!”

  李岩說的沒錯,它的確要比“霹靂火球”厲害數倍。

  因為這炮彈的裝藥量更大且火藥配比也不同,再加上還有爆開、飛射的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