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射程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14 00:05      字數:2259
  親衛將信將疑的往前走。

  在他想來,那實心鐵球至少也有數十秦斤,這又如何能打出兩百步遠。

  可是越往前走就越是心驚,因為在三百步左右的確有一道被重物砸出的土坑……

  鐵球以較為平直的彈道射出時方向主要是往前,又因為它是球形而不是現代炮彈的錐形,所以會在地麵以“打水飄”的方式往前跳。

  親衛那是一臉不信,難道這鐵球居然能打到三百步?

  其實這是親衛無知,類似這種級數的鐵芯銅炮其有效射程為500米,最大射程都能達到1500米。

  沈兵製作的這鐵芯銅炮質量雖說因製作工藝、原料等原因略遜一籌,但打出三百步遠還是不在話下,若調整好角度也就是以四十五度角發射,少說也能打出六百步。

  最終親衛在四百步外找到了鐵球,然後他們既興奮又有些懷疑的晃動了令旗。

  之所以說“懷疑”,是因為他們不確定那鐵球是不是本身就在那此時碰巧被他們找到的!

  王賁、李岩等人不由紛紛變色。

  王賁眼裏透著興奮,說道:

  “大將軍,此物竟能將實心鐵球拋射出四百餘步?”

  李岩一邊打量著鐵芯銅炮一邊說:

  “這……這便是投石機?能拋射鐵彈的投石機!”

  “且射程要比投石機遠得多!”

  欠畢竟是鐵匠,知道鐵球落地後會滾動,於是就說了句:

  “此物射程或沒有四百餘步!”

  沈兵也不解釋,回答道:

  “不若我等再試一發如何?”

  說著就將命親衛將火炮抬了起來,同時在炮架下方墊上石塊使火炮仰角大致呈45度……之所以設計時不用45度角,是因為火炮用於攻城尤其是摧毀城牆時不需要45度角。

  45度角雖然能打得最遠,但同時彈道也太高呈拋物線,如此一來其命中率就成級數下降。

  另一方麵,就是這時代基本沒有超過射程兩百步的裝備,這就意味著火炮可以在三百步內放心的進攻,於是增加射程對於當前來說就不是很重要。

  這一回會麻煩一些,因為還要清除炮膛內的殘留物。

  其它的便都如之前一般操作,然後“轟”的一聲,又打出一枚鐵球……這一回因為眾人都有心理準備,所以都看清了,有一個東西從炮口騰的一下飛了出去,然後在老遠的地方落地接著就不見了蹤影。

  距離太遠,眾人隻依稀看到遠處有沙土飛濺。

  過了好一會兒,王賁就感歎道:

  “此物何隻四百步射程,少說也有六百步!”

  古時可沒有什麽“有效射程”之說,且投石機也沒有“有效射程”。

  “有效射程”應該是近代步槍的概念……子彈、炮彈的速度超過音速時飛行得比較穩定,散布麵積就小,於是音速飛行的距離大概就是“有效射程”。

  之所以說“大概”,是因為有些槍械本身製作較粗糙震動大,在音速距離散布麵積也超出了可接受的範圍,於是“有效射程”就近一些,比如ak47。

  反之,有些步槍因為製作精密震動小、子彈體積小,在超出音速距離後受空氣阻力影響小,其散布麵積依舊在可接受範圍內,於是“有效射程”就遠一些,比如16。

  秦時根本就沒有超音速的裝備,所以能打多遠就叫射程。

  沈兵不理會這些。

  事實至少在這時候沈兵是不需要理會這些的。

  三百步外隨便的火炮怎麽轟,還考慮什麽射程、有效射程……

  不過在方便搬運及機動方麵倒是有必要改進。

  沈兵想了想,就又為火炮設計了幾個提把。

  這些提把是與炮箍為一體的,分布在炮身的兩側,可以用繩索穿過其中吊運,也可以作為人工搬運時的握把。

  另外……

  再加上炮耳吧!

  所謂的炮耳,就是在炮身中後部一左一右加上兩個突起的圓柱形,炮身可以以其為軸旋轉,於是就可以調節俯仰角。

  若是固定俯仰角,到時運到戰場才發現打不到城牆就尷尬了。

  另外就像之前說的一樣還要配上輪子。

  而且因為它是要在沙漠上機動的,所以需要更寬的輪子增加與地麵的接觸麵,這樣才能避免陷入沙地中無法動彈。

  一邊想一邊畫,不久一輛炮車就出現了,那樣子有些像西部電影裏用的老式火炮。

  然後沈兵就將草圖遞給欠,說道:

  “便按此樣式製作,二十門!”

  “每門至少配一百枚彈丸!”

  欠應了聲,便小心翼翼的接過草圖。

  王賁直到這時才敢問:

  “大將軍,此物可有名字?”

  沈兵回答:

  “火炮!”

  王賁點頭道:

  “這名字倒也有形像。”

  “以火藥發射彈丸的砲,故名火砲!”

  被王賁這麽一說,沈兵發現還真是……

  古人把投石機稱作“砲”,那麽這以火發射的砲不就是火砲了?

  隻不過因為它是以火發射的,所以這石字旁的“砲”也要改成火字旁的“炮”了。

  這火炮並不是發明出來就完事了。

  接著就是炮兵的訓練。

  沈兵直接將李岩部隊中的三弓床弩兵幾批過來調了過來。

  原因是這火炮的發射其實和三弓床弩的發射是一個原理,比如調整俯仰角。

  另一方麵就是這些三弓床弩兵原本就擔負著發射“霹靂火球”的任務,總算是接觸過火藥並知道它的厲害,於是更有警覺性知道這不是鬧著玩的。

  其實更需要保持謹慎的是運輸藥包的那些兵士……他們可是推著一車的藥包跟在火炮後方隨時補給。

  這一車藥包若是不小心被點燃或是發生意外,那造成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沈兵製定了一係列的製度。

  首先是藥包距離火炮必須足夠遠,然後一次送去一個藥包……寧願麻煩一些也要保證安全。

  其次,除了負責點火的炮兵外,其餘兵士必須隔絕易燃物尤其是火折子。

  不僅自己不能使用還必須在周圍設下警戒線阻止閑雜人等進入。

  否則,奸細隻需要拋過來一根火把,就可以將其引爆豈不冤枉?

  於是這配上的就不隻是炮兵,還有用於警戒的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