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工業化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02 00:02      字數:2274
  其實定價四十五錢對扶蘇來說還是太高。

  扶蘇那悲天憫人的心腸是恨不得將這些布匹白送到百姓家裏甚至將這水力織布之法迅速普及全國以解天下百姓穿衣之憂。

  不過客觀的說四十五錢的確貴了些。

  因為如果將夏裝這五十錢進行分配的話,大概是苧麻原料十錢,紡紗線二十錢,織布二十錢。

  沈兵以水力織布幾乎不需要成本,若要算成本頂多一錢……一個工人可以同時維護許多水力織布機,分攤之後就不需多少成本,再加上水車、用地等費用,平均一套衣一錢成本足夠了。

  這麽一計算,雲中郡生產的布料一匹賣出三十一錢都有賺頭,此時賣四十五錢那就是妥妥的暴利。

  扶蘇當然會算這筆帳,是以還有些不滿意。

  但沈兵卻對扶蘇解釋道:

  “公子有所不知,屬下此價正是為民所想。”

  扶蘇奇道:

  “定價四十五錢如何會是為民所想?”

  沈兵回答:

  “公子當知我大秦有許多百姓專事紡織。”

  “便非專事紡織也有許多百姓兼營,尋常百姓往往需要多織幾匹布出售以貼補家用。”

  “是以窮困百姓往往是售賣者,而有錢的達官貴人才是購買者。”

  “若我等以極低的價格出售布匹且質量上乘……”

  扶蘇馬上就明白了:

  “將軍所言甚是。”

  “我等若如此做,那尋常百姓便無以養家了!”

  沈兵回答:

  “何止無以養家。”

  “原本每匹布可售五十錢,現我等售四十五錢,誰還會買五十錢的粗布?”

  “他們隻能將價格壓至四十錢。”

  “如此一來每匹布損失十錢,隻怕連本錢都無法收回。”

  “於是乎……”

  扶蘇點了點頭,道:

  “入不敷出,他們隻能另謀生路。”

  “尋常百姓辛苦織出的布原本指望能貼補家用,不想卻隻能收回原料錢。”

  沈兵回答:

  “此言有理。”

  “我等若定價四十五錢,其實是給百姓另謀生路的時間及機會。”

  “若此時定價三十一錢,非但無法讓百姓受益還會擾亂大秦布市乃至社稷動蕩。”

  “是以屬下以為這布價應當逐年下調,切不可輕率求速。”

  “如此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實惠。”

  扶蘇聞言不由大為歎服,連連點頭道:

  “將軍所言甚是,扶蘇受教了。”

  所以很多事不是純粹講仁義、說好心就可以的,很多時候會是好心辦壞事。

  之前紙張的事沈兵可以隨意定價,主要是因為紙張這東西與尋常百姓關係不大,需要紙張的大多是讀書人或達官貴人。

  布這玩意就不一樣了,織布的大多都是尋常百姓,一旦價格直降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比如近代發明水力織布機時,就直接導致大批手工業者失業,於是爆發了劇烈的衝突和社會動蕩,甚至還有人衝到工廠裏將那些機器砸爛。

  現在沈兵將價格一步步往下調,就可以給百姓一些準備以將這衝突和動蕩降到最低。

  但這才隻是第一步。

  水力織布機出來了,水力紡紗機當然也不能少。

  於是又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如果真一下就把這些東西全推出來,那一匹布賣二十錢都是大賺……

  沈兵此時當然要一步步來,他把紡織作坊分為三大塊:

  第一塊是原料作坊。

  最原始的原料是種出來的,不過種植方麵幾乎不用擔心,雲中郡以北以西圈的農業用地足夠種植。

  實在不行就在雲中城周邊再圈一塊地,反正現在匈奴已基本不敢惹北地兵秦軍了。

  但原料種植出來後並不是直接就可以用的。

  它還需要浸麻、剝麻、漂洗(日曬夜露)等處理。

  這些需要人工完成。

  第二塊就是紡織作坊。

  這裏主要進行的績麻、成線、絞團三個操作。

  這些步驟可以用水力紡機取代。

  但依舊有梳麻、上漿等操作需要人工。

  第三塊才是織布作坊。

  這就不用說了,就是水力織布機。

  另外沈兵還打算在上遊農業區及下遊工業區建設一個港口,港口再各自規劃幾條路四通八達連接工農業各處。

  這是用來做什麽就不用說了……

  上遊農業區收割了苧麻後,可以通過港口運至下遊的工業區,方便快捷還省下運輸費用。

  於是這雲中郡實際上是被沈兵打造成了一個大型紡織工廠……從種植到出成品布匹一個都不落。

  往後發展起來還可以考慮製衣工廠。

  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很多人手。

  比如種植需要農民、運輸需要船夫、作坊需要工人。

  另外沈兵還需要人手修路……

  雲中郡可以預計不久後就會成為大秦的紡織中心,這裏會有大批的布匹運出去又會有大批的礦石、糧食等運進來,所以當然需要有更好、更寬敞的路。

  之所以會需要大批的礦石和糧食這些東西,是因為目前雲中郡急需之物。

  而運輸這東西是講究雙向。

  所謂的雙向運輸,就是雲中郡有支車隊,這支車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將雲中郡生產出的布匹運到中原各地售賣。

  運至中原將布匹售完後返程呢?

  難道空車回雲中郡麽?

  當然不可能,這樣就是對運力極大的浪費,所以必須帶一些雲中郡急需而中原又相對廉價的東西。

  礦石和糧食就是,至少目前急需。

  其中尤其是糧食……

  雲中郡地處北地冬季較寒冷,作物特點是像燕地一樣隻能種一年一熟的春小麥。

  而此時剛剛錯過屯田的季節,要屯田隻能等到明年。

  五菜還好,現在種還來得急。糧食就隻能靠買,加上明年屯田直至作物成熟的時間,至少有兩年需要從中原購買糧食。

  若要養活越來越多的返鄉人口,這糧食缺口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

  怎麽養活這些人就不用說了,就是工業化的那一套:

  將返鄉人員轉化為工人,工人生產出布匹創造利潤,然後用這些利潤從中原購買糧食運回來養活工人……

  如此循環並滾雪球,雲中郡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工業、農業相結合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