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誘惑二
作者:我是一棵老樹      更新:2020-03-05 10:53      字數:4527
  二

  會上,王院長以熊輝的病為開場白,而不是像往常一樣直奔主題。在大家的驚訝、惋惜中,王院長乘勢進入正題,介紹這次職稱評審的情況。大意是:院裏兩個教師申報教授,學校隻給了一個指標,他雖然據理力爭,也沒用,大家看怎麽辦;院裏三個教師申報副教授,學校也給了三個指標,這好辦,隻要都合格,排個序報上去就行了。

  聽完這番介紹,連小魏都明白了王院長開場白的用意。短暫的冷場後,王院長說道:“按慣例,先審查申報材料的真假,當然,這假不了,論著都是原件,項目批文雖然都是複印件,但是,文科處那裏能查到,材料報到學校,文科處還會協助審核的,應該假不了。再說,小魏很負責,把這些材料都初步審核過了。我看,材料審查這一關就過了。第二步是對照學校文件,看看他們是否符合申報條件,都符合的話,就進入第三步,推薦人選。”“文件還是過去的文件,沒有變。”王院長又補充道。

  在大家埋頭看材料的時刻,王院長感到空氣似乎凝固,看了看坐在他左邊的徐院長,徐院長也正好轉過臉看他。該是自己出場的時候了。茶很燙,徐院長裝著喝了一口茶,深深地咽下去,說道:“材料我事先大致看了下,都不錯。尤其是我們三個申報副教授的青年教師,科研成果都很棒,遠遠超過學校的要求。”說到這,他停頓下來,又假裝喝茶,想借此調整一下,想著下麵該怎麽說。忘了茶是燙的,居然喝了一大口,燙得他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最後還是吐了出來,輕聲說了句“太燙”,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責備。小魏的臉紅了。王院長為了活躍一下氣氛,也是為了給自己減壓,調侃道:“小魏臉都紅了”,弄得小魏的臉更紅了。院裏隻有王院長隱隱約約知道,小魏暗戀徐院長。

  奇怪的是,沒有人接茬。大家都不像平時開會那樣隨意,這是王院長料想到的,但是,氣氛這麽緊張,是王院長始料未及的。

  話說了一半,因為一口茶,更打斷了思路。硬著頭皮,徐院長繼續說道:“兩個申報教授的教師的材料也很過硬。熊輝不容易,今年五十九了,好不容易湊夠了材料,這次沒戲的話,以後就沒機會了。”王院長適時接話:“明年,人都不知道可在了。”

  看著大家不吱聲,王院長趁著大家還沒反應過來,麵子上也不好反對,就繼續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意見,教授這邊,就報熊輝吧。小魏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給申報副教授的三位教師排個序,大家先看他們三人的材料……”

  這時,洪教授打破沉默,說話了:“申報教授的事,我們還沒議呢,怎麽就通過了?這有點草率吧。”

  洪教授是院裏唯一的資深教授,性子也比較直。王院長隻得說:“我看大家都沒有說話,就以為大家都同意了,默認了。既然洪老師有話要講,請講。小魏記一下。每個老師的發言都記下來。”

  接下來就是洪教授的長篇大論:“評職稱,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天大的事。大家靠這個職稱養家糊口,靠這個職稱獲得學校的認可,靠這個職稱維持臉皮,因此,都希望公平。我們當初申報教授、副教授時是什麽樣的心態,不會都忘了吧。公平最重要。在綜合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照顧老教師,照顧身體不好的教師,可以理解,我也是讚同的。但是,熊輝跟小夏比,差得太多。文件上要求主持一個二類項目,小夏主持了一個一類項目、兩個二類項目,熊輝就主持一個二類項目,而且還是教學項目。我不是看不起教學項目,教學項目競爭力度小,這是事實吧。文件上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二類期刊發表論文六篇,或者發表五篇,另加一本學術著作。小夏發表十篇,另外,她還有兩部學術著作。熊輝就五篇論文,就一本書,還是《中國現代詩歌欣賞》這種通俗讀物,根本算不上學術著作。可以說,熊輝是不符合條件的。把小夏拿下來,我是於心不忍。”

  王院長怕別的教授跟著提意見,趕緊回應:“熊輝的條件跟小夏比是有差距,而且差距不小。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關鍵是,他這不正在病床上躺著在嗎?眼巴巴盼這個教授啊。說不定評上教授,一高興,對病情大有好處呢。我們這也是在做善事。學術以外的因素有的時候不能不考慮。”

  洪教授反駁道:“評職稱是件嚴肅的事,學術是放在首位的,準確地說,學術是唯一的標準。我們又不是慈善機構,就算是慈善機構,也不能救一個本不該救的人,而去傷害一個本來無辜的人。再說,我們也不能違背遊戲規則,不能違背道義和良心。”

  看到洪教授極力反對,胡教授說話了:“院裏推薦上去,也不是打包票的。到學校還要評,還有競爭。摸著良心說,熊輝的那本書能算學術專著?學校的職稱評審專家都是傻子?看不出來?把熊輝推薦上去,等於浪費一個名額。我們推薦上去的人,最終沒評上,院裏其他教師怎麽看我們?小夏又該怎麽想?希望院裏慎重考慮。”

  胡教授跟熊輝同一個教研室,又是老鄉,平時在一起喝酒、打牌的次數不少,按理說關係不一般。胡教授兼任廳級重點研究中心的主任,在研究中心的項目申報方麵對熊輝也是多加關照。熊輝雖然比胡教授年長,但是,明眼人都看出來,熊輝就是胡教授的小兄弟。說句不好聽話,就是小跟班、小跑腿子。王院長怎麽想也想不明白,胡教授於情於理都應該支持熊輝啊。話又說回來,胡教授也不是個十分正派的人啊,怎麽突然變得這麽正派、這麽大義滅親呢。

  令王院長詫異的是,聽完胡教授的發言,不止一個人的臉上掛著鄙夷的神色,其中就包括洪教授。對於此,王院長顧不得多想,針對胡教授的發言解釋道:“應該問題不大。我也是學校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到時候我再解釋,再爭取。是不是學術專著,我作為文學教授最內行,我會在校職稱評審委員會會議上解釋清楚的。通俗讀物也是有學術含量的,不能一概而論。另外,正如胡老師所講,院裏推薦上去,也不是打包票的。小夏這麽年輕,推薦上去,弄不好就給‘平衡’掉了。我第一次申報教授就是這麽被淘汰出局的,我清楚,也算是深有體會,有切膚之痛吧。”

  為了防止別的教授再提意見,致使自己更加被動,王院長趕在別的教授發言之前,把目光投向秦教授。秦教授是王院長讀博時的同學,又同時留校,雖然心裏不情願,還是順著王院長的意思說了一通,以示關鍵時刻的支持以及兄弟情深。由於心裏不爽,又是言不由衷,秦教授幾乎語無倫次。想到小夏每次見到他,遠遠地就親熱地喊著“秦老師、秦老師”,秦教授又有點後悔,裝著喝茶,低下了頭。或許是喝了茶的緣故,感覺臉上有點熱。

  終於有人支持,王院長內心裏舒了一口氣,不敢表露出來。不等別的教授再發言,王院長趕緊把臉轉向何書記,對何書記尷尬地擠了擠臉部肌肉,作出友善、求助的微笑:“下麵我們請何書記談談看法。何書記代表院黨委。”

  何書記不急著說話,而是首先看了看在座的每一個人,好像是要讀懂每一個人的心思,然後,他說:“評職稱,我是外行。學術問題,我不是十分了解,不能亂說。這個會,我列席,旁聽,沒有投票權。王院長叫我講兩句,我就表個態。評職稱,有一條,屬於教書育人方麵的。剛才大家都沒講到,我補充一下。無論是熊輝,還是小夏,在教書育人方麵都是絕對可靠的,也都是沒有問題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在我麵前講過這兩位同誌的不好。我個人認為,從教書育人方麵上講,這兩位同誌都是符合條件的。我要講的,就這麽多。看看諸位教授還有什麽意見。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評職稱是大事,就像我們搞行政的,副科升正科,正科升副處,都是大事。”

  王院長沒料到何書記的話沒有任何傾向性,又挑不出任何毛病,一邊感歎,一邊對自己過早的傾向性的表態感到不妥。

  既然一開始就明確要保熊輝,硬著頭皮也要保下去。看到何書記的話有重燃戰火的意味,王院長有點著急。這時,薛教授講話了。王院長猛然感受到了孤單和陡然增大的壓力。洪教授說話重,但是,人很直,又是前輩,有些話講過了就講過了,不會有壞心眼。薛教授倒是個難對付的家夥。這種人本事不大,又唯恐天下不亂;看著不起眼,會適時跳起來,以顯示自己的價值。

  沒料到向來油滑的薛教授,這次反而支持王院長,而且立場鮮明:“小夏是我們看著成長起來的後起之秀,各項條件都比熊輝強,而且強很多,這是客觀事實,別說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來,就是外行也能看得出來。現在的問題是,熊輝遭遇不測,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再也經不起新的打擊了。在我看來,這個指標給不給他,已經不是學術問題,而是道德問題。我們沒本事讓人家起死回生,我們盡我們所能,送點溫暖好不好,給點臨終關懷好不好。我個人建議大家不要再爭。小夏以後還有大把的機會,她要是得知熊輝的情況,我想也會讓的。”

  薛教授的這番表態猶如及時雨,讓王院長多少有點驚訝,並在驚訝之餘感激地望了薛教授一眼。這就是同情熊輝吧。王院長沒多想,也來不及多想。

  等薛教授話音剛落,王院長準備立即做總結性發言。可惜晚了一步,高教授舉了舉手,表示有話要講:“有的老師同情熊輝,可以理解。我也是很同情熊輝的。就像洪老師開頭講到的,評職稱是評職稱,同情歸同情,這是兩回事,我們不能混淆。我著重要說的是,單從科研成果來看,熊輝在二類期刊發表的五篇論文中,有四篇是合作,第二作者都是他的研究生,這說明了什麽,大家心裏應該都很清楚。他唯一一篇獨著的論文居然是外國文學方麵的。一個搞中國現代文學的人忽然去研究外國文學,看參考文獻,一大堆英文、德文材料,我個人感到奇怪。我隻是說感到奇怪,沒有說他抄襲、買文章之類……”

  高教授老實巴交,開會時通常不發言,發言也是聽從領導的。這個時候突然站出來反對,而且,發言的內容很有攻擊性,根本不像往常的性格,使王院長措手不及。仔細想想,也不意外。高教授是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是把小夏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的。在這個時候頂著壓力發言,內心裏肯定是翻江倒海,糾結了無數次,鬥爭了無數次。

  沒等高教授把話講完,胡教授不顧有的教授的白眼,又橫插一腳:“我再補充兩句。熊輝不懂外語,因為這個,拖到五十歲才評副教授——根據學校的政策,年滿五十周歲的、沒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外語免考。”

  眼看要壞事,收不了場,王院長搶過話語權:“熊輝的文章是不是他自己寫的,我們不好過問,除非有人提供證據。從署名來看,這五篇文章,他都是第一作者。糾正一下,那篇外國文學方麵的文章,他是唯一作者。這是事實。至於熊輝是不是懂外語,我們不能亂猜測。”為了盡快收場,雖然還有兩位教授沒有表態,但是,王院長知道他們在這種場合是不會發言的,於是,順勢做總結性發言:“還有餘老師、蔡老師沒發言,就不請你們二位發言了。推舉誰都是難事,估計你們也跟我一樣左右為難。時間有限,接下來還要討論副教授的申報問題,得抓緊時間。從大家的發言來看,總的來說,推薦熊輝,還是推薦小夏,有不同意見,這很正常。但是,考慮到方方麵麵的情況,尤其是特殊情況、突發情況,我建議院裏這次還是推薦熊輝。小夏的工作我來做,有什麽問題、責任,我來承擔。以後有什麽可以補償她的,院裏會設法補償。比如,推薦青年骨幹等等,小夏優先。既然今年情況特殊,我們就特殊對待,不搞無記名投票了。就這麽定了。大家看怎麽樣。沒意見的話,就通過。這次不投票了。小魏記下來。”

  看到王院長態度如此堅決,洪教授轉而說道:“大家隻是提了些看法,要不然這個會就不要開了。既然院領導和多數老師傾向於推薦熊輝,我沒意見。”其他教授跟著附和,說沒意見。

  後麵的三個申報副教授的教師的排序就簡單多了。反正沒有人被淘汰,大家輕鬆了許多,氣氛也活躍起來。由於秦教授在場,再加上秦教授的弟子確實不錯,秦教授的弟子就順理成章排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