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不收半成品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02 06:55      字數:2291
  崔琰雖然劍術不錯,但明顯平日裏練得多,真正的性命廝殺少,缺乏實戰經驗。

  當遊俠們不講規矩一擁而上時,崔琰就顯得手忙腳亂,隻有招架之力了。

  在牛平看來,崔琰的弱點就是心慈手軟,沒有殺氣。在實戰中,他還不如蘇琴,發揮不出自己真實的實力。

  若是像蘇琴那樣一劍致命,三兩劍殺死幾個遊俠後,其他人未必不會膽怯,哪裏還會如眼前這樣死死纏住崔琰。

  “大兄,這些泰山遊俠好是可惡!俺們是否出手,助那崔家小郎君?”

  牛輔看到打鬥的場麵,有些按捺不住。

  “此地不是涼州,不可多生事端,隨意殺人。牛輔,你去助陣,切記不要傷了那些人的性命。”

  牛平心裏評估了一下,覺得隻須讓牛輔上場就能解決戰鬥。

  “嘿嘿嘿~讓這些泰山小兒瞧一瞧俺的手段!”

  牛輔跳下馬,如同一頭發狂的公牛一般衝入了戰團。

  為了不殺人,牛輔甚至沒有拔刀,而是直接拿著帶鞘的刀上前敲頭,一瞬間就打暈了兩個遊俠。

  見有人多管閑事,遊俠們分出幾人圍攻牛輔。

  可惜,這些遊俠屬於市井之徒,擅長的也不過是街頭打架。

  牛輔卻是學的亂軍中的殺人術,從小就受到父親牛猛的嚴格訓練。連老虎都敢砍的牛輔,豈是這些遊俠可比?

  隻見牛輔一拳擊出,就將一個遊俠打得橫飛出幾丈遠,吐血暈死在地上。

  接著又是一腳橫掃,另一個遊俠的手臂就被牛輔踢斷,慘叫一聲撲倒在地,痛得直在地上打滾。

  牛輔的凶悍嚇壞了剩下的遊俠,這些人不敢再糾纏崔琰,更是像躲瘟神一般躲開牛輔,抬著同伴們落荒而逃。

  臨行前,喜歡耍嘴皮的泰山遊俠們連一句狠話都不敢丟下,當真是狼狽不堪。

  這幫泰山遊俠武藝不高,眼睛卻沒有瞎。

  牛輔的身後,可是有一幫殺氣騰騰的壯漢在冷眼旁觀。

  一個壯實的少年郎已經讓眾遊俠欲仙欲死,一幫壯漢撲過來,遊俠們可經受不住那樣的蹂躪!

  與什麽大俠的麵皮比起來,還是小命更重要!

  崔琰雖然喜武厭文,但畢竟還是受過教育的士族年輕子弟,沒有胡亂殺人的習慣。

  故而,遊俠們逃走時,崔琰並沒有乘勢追殺,而是收起劍,向仗義出手的牛輔致謝。

  牛平、李傕也下馬與崔琰交談,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崔琰得知牛平一行是在遊曆天下,不由得大為羨慕。

  崔琰告知牛平三人,他自己從小的夢想也是仗劍走天涯,行俠仗義,快意恩仇。

  牛平聞言,故意打擊崔琰,說他的劍法觀之甚美,卻上不得真正的戰陣。隻憑此技,可走不得天下。

  崔琰自稱劍法學自河內司馬氏先祖司馬凱所著的《劍經》,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崔琰的劍法在清河郡也是小有名氣。

  隻是家中管得嚴,又想讓崔琰棄武從文,不讓崔琰出遠門拜訪天下劍術名師,故而崔琰缺乏與高手過招切磋的經驗。

  至於生死搏殺,崔琰生長在太平環境,更是從未有過。

  對於牛平的評價,崔琰竟然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崔琰說,司馬氏的劍術本是戰陣上的殺人劍術,隻是自己學藝不精,未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與牛平等見慣廝殺的邊郡世家子弟想比,崔琰自愧不如。

  崔琰還告訴牛平三人,數月前,來自幽州的公孫瓚、劉備等人經過此地,登門拜訪崔氏時,自己曾經與公孫瓚和劉備二人有過兩場比武切磋。

  結果,對劍法頗為自負的崔琰連敗兩場,輸給了公孫瓚和劉備二人。

  尤其是劉備的雙手劍顧應劍法,給崔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日有幸遇見牛平三人,崔琰也想要見識一下涼州士人的劍法。

  “我涼州士人常年與外敵作戰,早已習慣使用殺傷力更大的環首刀,放棄華麗的佩劍了。也罷!我就以刀代劍,給你展示一下我涼州子弟最流行的出手劍吧!”

  牛平自認武藝不輸公孫瓚和劉備,決定在崔琰麵前露一手。

  “上陣殺敵的劍術,講究一個字,那就是快!”

  牛平一邊說話,一邊扶刀走向路邊的一株槐樹。

  話音未落,隻見一道刀光閃過,那株碗口粗的槐樹已經被牛平一刀斬斷,轟然倒地。

  此時崔琰還沒有看清牛平拔刀出手。再一眨眼,牛平又已歸刀入鞘,轉回身來笑道:“若要再加一個字,就是狠!”

  好吧,實際上牛平還有一個“準”字訣沒有說出來。

  隻不過,當你力量大得可以將人一刀兩斷時,是砍中敵人的脖子,還是砍中敵人的腰部,似乎已經無關緊要了?

  牛平這一手漂亮的刀法,讓崔琰再一次大開眼界。

  聽說牛平一行要去雒陽城見識天下英豪,崔琰也動了心思,想要跟著牛平一起到雒陽城去見識一番。

  四人一番長談後,牛平謝絕了崔琰的邀請,沒有到崔家做客,而是繼續上路遠行。

  一行人走遠後,牛輔回頭望不見崔琰的影子了,不由得大惑不解的開口問道:“大兄,你此行不是為了交好天下英傑麽?俺看那崔琰劍法不錯,長大後也是一個豪傑,大兄為何棄他而去,不與他多親近一番?”

  牛平聞言答道:“二弟,你難道看不出來,那崔琰已經動了心思,想要隨我等遠行。”

  “大兄,就讓他跟著俺們,豈不正好?”

  牛輔依然不明白。

  “二弟,你說得沒錯,那崔琰的確是一個人才。不過,崔琰此人將來的才能不是在習武殺敵,而是在於學文治民。我等今日帶走他,隻恐於他成長不利。”

  牛平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牛平記得,崔琰的形象應該是一個文臣,也就是說日後他應該是刻苦讀書去了。

  牛平可不想因為這場偶遇,改變了崔琰的成長之路。

  今日已經接下一個緣分,還是靜待崔琰自己成才吧!

  牛平需要的,不是半成品。

  離開東武城的牛平並不知道,自己險些就改變了崔琰的命運。

  崔琰回到家中後,就收拾包裹,準備從家中偷跑,去追趕牛平三人。

  不料此事被崔琰的兄弟崔林發覺了。

  崔林在父母那裏去告密,導致崔琰慘遭關押,未能追上牛平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