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劍客崔琰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01 06:28      字數:2355
  在董卓揚威西域時,牛平正在冀州境內穿行。

  離開幽州涿郡,沿著巨馬河向南,牛平一行人很快就進入冀州河間國。

  過易縣,穿鄚縣,順利到達河間國的都城樂成城。

  牛平不知道,這河間國裏也有一個三國名將,他就是袁紹手下“河北四庭柱”之一,後來又成為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

  張郃的老家就在河間國鄚縣,出身於當地的豪強家族。

  其實張郃距離自己的命中克星,涿縣張飛並不遠。這兩個冤家五百年前是不是一家人,可就難以考證了。

  不是牛平隻挖劉備牆腳,不對袁紹下手。隻是因為袁紹的手下,牛平許多記不清出處。

  顏良、文醜、張郃、高覽,這些袁紹軍大將此時在哪裏呆著,牛平不知道啊!

  至於田豐、沮授、審配這些謀士,都是出身河北世家大族的聰明人。

  這些人的行為準則,都以維護家族利益至上。

  以牛平涼州人的身份,如今無權無勢,在關東地區也沒有名望,此時想要結交招攬他們,這難度實在太大。

  錯過了河間國的張郃後,牛平又繼續南行,進入了渤海郡的蓨縣。

  後世大名鼎鼎的渤海高氏,就位於蓨縣境內。

  漢章帝劉熾年間,高洪任渤海郡太守,帶著家小定居南皮城西南的蓨縣,成為當地的豪強之家。

  漢順帝時期,蓨縣高氏家族的高褒又擔任了漢順帝的太子太傅。

  高褒家族逐漸興旺發達,成為渤海郡有名的士族。

  渤海蓨縣高氏家族中,有一個少年不愛讀書,而是苦練武藝,這少年不是別人,正是日後河北霸主袁紹的大將高覽。

  然而,牛平再一次與高覽擦身而過。

  離開渤海郡後,牛平一行又進入了清河郡。

  這清河郡,後世《水滸傳》中可是出了大名鼎鼎的武鬆,還有武大郎與潘金蓮。

  不過,那是北宋末年出的人物了,牛平不會傻到此時去打探姓武的勇士。

  《三國演義》裏,倒是有一個能與呂布交手十餘合的武安國,可惜此人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門下勇士,估計是出自青州。

  牛平此行沒有繞道青州的打算,故而也不會去尋找武安國。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牛平沒有想過尋找的人,卻自己出現在他的麵前。

  走到清河郡東武城縣外時,牛平一行準備進城投宿,卻意外的在路邊撞上了一場遊俠之間的打鬥。

  隻見路邊十餘個遊俠正在輪番上陣,與一個身材高大、眉目疏朗的少年比武。

  那少年一襲黑衣,沉默寡言,但卻有一手好劍法。

  遊俠們使用車輪戰,一個個的與那黑衣少年比試劍術,但都不敵黑衣少年,全都敗下陣來。

  “泰山遊俠,不過如此!爾等回去告訴王匡,我對他發出的邀請沒有興趣。”

  黑衣少年戰勝所有對手後,冷冷地說道。

  “崔琰,你莫要不識好歹!我主王匡仗義疏財,是兗州有名的俠士。主人聽聞你劍法出眾,這才讓我等前來相邀。你今日拒絕了主人好意,可就是惡了我等泰山俠客!”

  一個遊俠目露凶光,開口威脅道。

  “怎地,爾等欺我清河郡無遊俠耶?”

  黑衣少年拔劍在手,橫眉冷對。

  崔琰?此子莫非就是日後的曹魏大臣崔琰?

  是了,清河崔氏大概就在此地吧!日後的美男子崔琰,就是眼前這個劍法出眾的少年麽?

  對於崔琰,牛平還是有一點印象。

  雖然《三國演義》裏崔琰隻是個淹沒在曹魏文臣中的不起眼角色,但牛平卻知道一個關於他和曹操的有名故事。

  當然,這個故事很明顯是為了吹捧魏武帝曹操。

  故事裏說,魏王曹操為了平定北方,派兵征討南匈奴。

  南匈奴不是曹操的對手,就派使臣向曹操求和,並送回曹操心心念念的蔡文姬,同時獻上許多貢禮。

  在匈奴使臣回國前,告知接待的官員,希望能夠得到魏王曹操的接見。

  據說匈奴使臣是這樣說的:“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想來形貌一定威嚴,願意一睹風采。”

  曹操聽了手下的報告,覺得匈奴使臣的馬屁拍得自己很爽,不好拒絕,便讓手下安排接見匈奴使臣。

  會見前,曹操覺得自己個頭矮,眼睛小,不夠高大威武,很難令外國使臣敬畏,便讓相貌不凡的大胡子崔琰假扮成自己,坐在王宮裏接見匈奴使臣。

  曹操自己則扮作宮中的貼身衛士,手扶配刀,站在崔琰身旁。

  會見結束後,曹操特地派人詢問匈奴使臣,對魏王曹操有何印象。

  匈奴使臣說道:“魏王長相風流文雅,氣度寬宏。不過,他身邊手扶佩刀的衛士卻是真英雄。”

  曹操聽了匈奴使臣的評價,心頭大爽,直誇此人很有眼力。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牛平以為,那匈奴使臣一定是個心思剔透的外交高手。

  因為,魏王曹操縱橫天下多年,他曹阿瞞的名號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南匈奴與大漢朝交流緊密,他們的貴族會不知道魏王長成什麽樣?

  從求見曹操,到後麵假裝不認識曹操,誇讚他是真英雄,不過都是匈奴使臣花式跪舔曹操的伎倆而已。

  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聰明如曹操,對匈奴使臣的這一套也很受用啊!

  當然了,這個故事是在捧曹操英雄了得,氣質藏不住,但也讓崔琰跟著出了名。

  畢竟能夠被選為替身,說明崔琰的顏值那是相當不錯啊!

  牛平遠遠的定睛打量那黑衣少年,果然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可是,崔琰不是一個文臣麽?怎麽現在卻是以劍客的身份登場?

  牛平突然想到了同樣是劍客出身的徐庶。對了,那家夥現在應該還是叫作單福吧!也不知藏在哪個角落。

  看來,這大漢朝有許多士人年輕時都是喜歡舞刀弄槍的熱血青年啊!

  不知崔琰和單福,誰的劍法更高超一些?

  “崔琰!你不給主人麵子,就是在羞辱我家主人和我泰山郡的大俠們!我等今日與你不死不休!”

  那群遊俠見說服不了崔琰,突然直接翻了臉。

  大漢朝的所謂遊俠,有的是地方豪強,有的是職業刺客,最多的就是不務正業,以武犯禁的地頭蛇。

  這些人,後世有各種稱呼,比如好漢、潑皮、大哥等,總而言之就是某社會成員。

  一言不合就開打,倒挺符合遊俠們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