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講究的董卓軍(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01 06:28      字數:2432
  漢軍武將單挑失敗,同伴卻暗箭傷人的做法,破壞了單挑的規矩,有辱武士之尊嚴。

  因此,城牆上的於闐人罵聲一片,對漢軍表示了各種鄙視與羞辱。

  尉遲剛也用長槍挑起華雄的頭盔,躲在漢軍弓箭射程之外出言譏諷。

  見漢軍諸將被自己的武勇嚇破了膽,沒有人再敢出陣單挑,尉遲剛在於闐人的耀武揚威的回到城中。

  漢軍方陣裏,董卓身邊的李蒙用力折斷了手中弓,苦笑一聲說道:“董校尉,這可是俺平生射得最軟弱無力的一箭……”

  “哈哈哈~李蒙,你與華雄都立下大功!”

  已經返回軍陣的華雄望著尉遲剛的背影,冷笑不止。

  “鳴金收兵!”

  董卓表演完畢,下達了撤軍的命令。在於闐人的監視中,漢軍退到河邊紮下營寨。

  當然,漢軍的遊騎依然隱隱包圍著西城,隔絕了西城的內外交通。

  於闐國王尉遲安國派兵突出包圍圈,“成功”前往寧彌城通風報信。

  次日清晨,西城外人馬喧鬧,號角聲聲,於闐河邊的漢軍匆匆忙忙的集結陣型,向東北方殺去。

  從城樓上望出去,隻見遠方塵土飛揚,於闐軍的戰旗高高飄揚。

  過不多時,漢軍與東北方殺來的於闐軍就已經交戰,喊殺聲震天。

  得知援軍趕到,於闐國王尉遲安國大喜,立即點起城中的兵馬殺出城去,想要前後夾擊愚蠢的漢軍。

  可是,尉遲安國領軍殺到漢軍身後,立即遭到漢軍的反身痛擊。

  正在與於闐遠征軍“激戰”的漢軍居然完全放棄了正麵之敵,整齊劃一的後陣變前陣,朝著尉遲安國的軍隊發起了衝鋒。

  兩軍陣前一交鋒,尉遲安國的軍隊就被殺得人仰馬翻,血肉橫飛。

  尉遲安國這才驚詫地發覺,這支漢軍裝備精良,驍勇善戰,比於闐軍的戰鬥力強大了許多。

  更令尉遲安國不安的是,方才與漢軍廝殺正酣的己方援軍突然悄無聲息,並未與自己一起夾擊漢軍。

  煙塵散去後,尉遲安國這才看清,漢軍的身後哪裏還有半個於闐軍的身影!

  出現在漢軍身後,正從兩側包抄上來的,分明是最熟悉的拘彌國軍隊!

  “不好!這是漢軍的圈套!速速退兵!”

  尉遲安國頓時頭大如鬥,知道大事不妙。

  很明顯,方才是拘彌軍打著於闐軍的旗號,配合漢軍演戲,將自己騙出城來。

  漢軍的目的,就是要在野戰中消滅於闐軍僅存的這支主力!

  因為很明顯,已經被自己征服和吞並的拘彌國,哪裏會有這麽多軍隊?

  能夠重新武裝一支軍隊,說明拘彌國已經發生了脫離於闐國掌控的巨變。

  尉遲安國意識到,親兄弟尉遲定邦統領的那支軍隊,隻怕已是凶多吉少。

  想不到那漢軍主將竟然如此狡詐!

  情知中計,尉遲安國想要領兵退回西城堅守。

  可是,且不說兩軍混戰在一起,擺脫漢軍絕非易事,隻說董卓既然已經挖好陷阱,又怎會讓於闐軍再退回城中?

  兩軍交戰後,早已埋伏好的一支漢軍軍隊立即殺出,堵在西城的城門前,封死了尉遲安國軍的退路。

  本來想要夾擊漢軍的於闐軍,反被漢軍包了餃子。

  “不要慌亂!漢軍人少,我軍人多!尉遲剛,你帶一支精銳殺上去,驅散攔路的漢軍,殺出回城的通道!”

  尉遲安國命令軍中第一勇將出擊。

  尉遲剛領命後,怪叫一聲,帶著數百騎向城門方向衝殺過去。

  “番狗!等你多時了!”

  華雄暴喝一聲,舞刀攔住尉遲剛的去路。

  “哼!手下敗將!也敢言勇?看槍!”

  尉遲剛挺槍直刺華雄。

  二人騎馬對衝,華雄手起一刀,劈開尉遲剛的手中槍,再順勢一刀,削掉了尉遲剛的半個腦袋。

  緊接著,華雄再揮一刀,將尉遲剛身後跟來的一個於闐軍武士也一刀兩段。

  昨日詐敗,華雄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此時兩刀斬殺尉遲剛後,華雄終於展露出自己的真實實力,在亂軍中一刀一個,殺得敵軍人仰馬翻。

  軍中第一勇士尉遲剛稀裏糊塗的就被華雄斬殺,讓於闐軍士氣大降,變得更加混亂了。

  正如尉遲剛與華雄真實實力的差距相去甚遠,於闐軍士卒的戰鬥力比之漢軍將士也是大有差距。

  畢竟,這支漢軍的統帥是大漢有名的悍將董卓,而軍中有一半都是他從西涼帶來的私家精銳武士。

  董卓身邊的這群驕兵悍將,別的不在行,平生最擅長的就是上陣殺人。

  與西涼鐵騎的老對手,生性凶殘的羌人、匈奴人和鮮卑人相比,西域小國於闐人仿佛就是溫順的綿羊!

  三千漢軍鐵騎,再加數千拘彌國仆從軍,要擊敗一萬於闐軍,對於董卓來說可謂是輕而易舉。

  使用驕兵之計麻痹對手,再將對手騙出城後,此戰對於董卓已經失去了懸念。

  剩下的,就是讓手下諸將盡情割取人頭,收獲戰功了。

  一個時辰後,塵埃落定,於闐國僅剩的一萬主力幾乎全部戰死在他們的都城外。

  這一次,不是董卓裝聾作啞,放任漢軍斬盡殺絕,而是被壓迫的拘彌軍翻身後,對戰敗的於闐軍進行了報複性屠殺。

  西城的城牆上,留守的於闐軍民目睹著這一切,發出了絕望的哀嚎。

  城裏的王室成員和文武官員全部被驚動,驚慌失措地來到城門樓上。

  此時,在董卓的安排下,楊定已經在西城城門外豎立了一排木樁,將尉遲定邦、尉遲力等將的人頭懸掛其上,供城上的於闐人鑒賞。

  這些將領的首級裏,最霸氣而有視覺效果的,就是於闐軍第一勇士尉遲剛。

  由於華雄不講究斬首藝術,失手將他的腦袋劈成了兩塊,故而講究的楊定特意安排了兩根木樁,用來懸掛尉遲剛的人頭。

  於闐國王尉遲安國沒有死於亂軍之中。雖然董卓身邊的悍將們都搶著要取他的項上人頭,但董卓對全軍下達了生擒活捉尉遲安國的命令。

  作為發起侵略戰爭的戰犯,尉遲安國怎麽能夠光榮戰死在沙場上呢?

  大漢朝要維持宗主國的威嚴,必要的形式還是要走的。俺們董校尉,可是一個講究人!

  當著城上於闐人和城外拘彌人的麵,董卓親自宣判了於闐國王尉遲安國的罪行,將其五馬分屍,以儆效尤。

  在漢軍屠城的威脅下,於闐國貴族開門投降,徹底屈服於董卓的馬蹄之下。

  此戰過後,董卓軍“觀戰團”的諸國人被漢軍放回,將所見所聞傳遍西域。

  由此,大漢西域戊己校尉董卓之名,西域諸國無人不知。

  據說,提到“董卓”二字,可止小兒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