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朔縣張遼在哪裏(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22 08:21      字數:2347
  並州刺史鄧盛得知王球要殺掉王允的消息後,立即親自騎上快馬,前往太守衙門營救王允。

  大漢朝,一州刺史負責監察州內各郡郡守,所以並州刺史鄧盛正是太原郡太守王球的克星。

  鄧盛出馬,王允自然是無罪釋放。

  不僅如此,為了安撫太原王氏,鄧盛還請王允做了自己府中的別駕從事。

  就這樣,王允挑戰郡守的權威後,一根汗毛都沒有掉,又瀟瀟灑灑地赴刺史衙門上任了。

  如今,鄧盛已經調回雒陽城,敢於惹事的王允又一次蟄伏於家中。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他又會幹出什麽轟動一時的大事來。

  牛平了解了王允的光輝歲月後,不得不承認,那老東西真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地頭蛇,在太原郡這塊地皮上玩得十分囂張跋扈。

  牛家在隴西郡也是冠族,可是牛家的人從未像王允這樣跳得歡。

  既然來都來了,要不要順道把王允這個“禍害”給除掉?

  牛平心中剛泛起這個念頭,隨即就將其熄滅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在這太原郡,牛平這幾個過江龍,隻怕是玩不過王允那個地頭蛇啊!

  再者說,明麵上的敵人不可怕,怕的是內部暗藏的敵人。

  王允能夠成功謀殺董卓,靠的是董卓對他極為信任,毫無防範之心。

  既然牛平已經知道他會背叛,王允也就成了一張明牌,對董卓陣營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威脅了。

  說不定,將來還可以利用王允順藤摸瓜,將內部潛伏的敵人一網打盡?

  哈哈哈~王允,你這個老奸賊可得好好的活著啊!

  牛平不想現在與太原王氏、郭氏等世家豪族產生什麽瓜葛,決定繞開他們,迅速離開太原郡。

  離開晉陽城,沿著汾水繼續北上,翻越北山後,牛平一行從樓煩縣進入了雁門郡。

  進入雁門郡後,趙、秦修築的長城就出現在眼前。長城外,已是牛羊成群的山地和草原。

  雁門郡始置於戰國趙武靈王。乃是趙國為了抵抗北方異族侵襲而設置。

  趙國時期,名將李牧曾經將此地作為抗擊匈奴的第一道防線。

  秦漢時期,保留了雁門郡,並一直將此地作為與北方遊牧民族對抗的前線。

  兩漢以來,漢軍與匈奴在雁門郡發生過多次大戰。

  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領兵進攻韓王信,於晉陽連戰,乘勝追擊,領兵翻越句注山,從樓煩進入雁門郡。

  漢軍前進至雁門郡的平城,被匈奴大軍圍困在白登山上。劉邦被困七日後,才用陳平的計謀得以脫險。

  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正是發生在雁門郡境內。

  李傕進入雁門郡後,顯得異常興奮,獨自一個人策馬衝在最前麵,在草原上狂奔了許久方才停下來等待牛平等人。

  當牛平等人趕上去後,李傕興奮地告訴牛平和牛輔,這雁門郡,正是他的先祖,“飛將軍”李廣與匈奴人激戰之地。

  “飛將軍”李廣長期駐守在大漢北方的邊郡,曾經擔任過雁門郡的太守。

  漢武帝元光二年六月,漢武帝用將軍王恢的計謀,命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五將領兵三十萬眾埋伏在雁門郡馬邑穀中,準備伏擊匈奴單於。

  怎知匈奴單於領兵走到半道,識破了漢軍的戰略,撤軍北返,讓漢軍無功而返。

  漢武帝元光六年春,匈奴入寇,漢武帝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穀郡,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騎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郡,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郡,各率萬騎,並力進攻匈奴。

  漢武帝元狩二年夏,匈奴再次侵入雁門郡,殺略數百人。

  李廣領兵出擊,殺了匈奴三千餘人,但自己的軍隊卻陷入匈奴軍的包圍,四千餘人全軍覆滅。

  那一仗,李廣本人也被匈奴人生擒。他仗著武勇,半道上搶馬逃了回來。

  喪師辱國,按律當斬,但漢武帝念及李廣征戰多年的前功,允許他用金錢贖罪,貶為庶人。

  後來,李廣再度被起用,擔任右北平郡太守。李廣射虎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裏。

  漢武帝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領兵出征。

  然而因為迷失道路,李廣軍未能參戰,貽誤了軍機。李廣也在戰後憤愧自殺。

  這雁門郡,記載著李傕先祖李廣可歌可泣的一生榮辱。

  繼李廣之後,漢將李廣利、路博德、朝說、公孫敖、趙充國等人也都曾領兵與匈奴血戰於雁門郡一帶。

  漢元帝元年,漢匈和親,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於為閼氏,也是由雁門郡出塞。

  所以,雁門郡對於大漢而言,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主要戰場之一,是極為重要的邊郡。

  雖然如今匈奴衰敗,南匈奴內附大漢,北匈奴向西逃到萬裏之外,但雁門郡北方,又崛起了新的威脅——鮮卑人。

  鮮卑首領檀石槐的王庭,就設在雁門郡外數百裏的彈汗山上。也就是說,雁門郡如今麵對的,是隨時可以殺到的鮮卑主力,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正因雁門郡位於北方邊陲,與檀石槐的鮮卑王庭為鄰,所以此地人人都習戎馬。

  並且,雁門郡內的漢人也沒有從事耕種的,而是全都從事畜牧業,如同匈奴人、鮮卑人那般,漫山遍野的牧馬放羊。

  雁門郡人的生活習俗,給牛平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牛平記不清張遼具體是雁門郡何方人士,隻得來到雁門郡郡治陰館,派人四處打探尋訪。

  然而,因為郡內的漢人流動頻繁,花了半個月,牛平也未打探到張遼的消息。

  此時,已是九月深秋,北風呼嘯,天氣變得越來越冷。

  如果繼續留在雁門郡,冬季大雪封路後,就得等到春暖花開時才能再度啟程了。

  牛平等人出身於隴西邊郡,自然是不懼苦寒。但是,牛平遊曆天下的目標還有很多,不可能在此地耽擱太多時日。

  見找不到張遼,牛平決定就此罷手,動身前往九原郡,去打探呂布的消息。

  從雁門郡陰館前往五原郡,最好走的路是經過馬邑、武州進入定襄郡,再向西從雲中郡趕到五原郡的郡治九原城。

  牛平一行穿著厚厚的皮袍,騎馬離開了陰館城。

  路過馬邑縣時,牛平匆匆而過,沒有留意到路邊山坡上的羊群。

  羊群中,一個四五歲大的童子正在與一隻小羊角力。

  被小羊頂翻在地後,那童子爬起身來,卻無意中看到了山下路過的牛平一行。

  “大人,我也要騎大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