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王允是個地頭蛇(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22 08:21      字數:2260
  王允可是並州名人,牛平稍加留意,就打聽到他的不少消息。

  與《三國演義》裏隻會養小蘿莉,玩陰謀詭計的幹巴老頭兒形象不同,太原郡人口中的王允,卻是一個文武雙全,大有作為之人。

  身為名門子弟,王允年輕時不僅熟讀經傳,而且也學過騎馬馳射之術。

  可以說,王允雖然比不上牛平、牛輔、李傕這種職業將門子弟,也沒有關羽那種無師自通的天賦,但若是上了戰場,揮刀砍十幾個雜兵還是不在話下。

  太原王氏當然會為自家的傑出子弟造勢。

  太原另一大世家郭氏家族的郭泰,就是那個被段熲氣死的太學領袖,天下名士郭泰郭林宗就稱讚王允有“王佐之才”。

  牛平心頭明白,這不過是世家豪族間互相吹捧抬轎子的老把戲。

  郭家吹噓王家子弟,王家又吹噓郭家子弟,最終目的是大家都有官做,抱成團撈好處。

  王允到底有沒有輔佐帝王創業治國的才能,沒有人知道。但所有人都明白,王允所在的太原王氏是官宦世家,世代為州郡官,故而王允不愁沒有前途。

  果不其然,年僅十九歲,王允便靠著家族背景進入並州官場,成為太原郡的一名郡吏。

  剛一出道,王允就展露了太原地頭蛇的風采。

  當時太原郡有一個漢桓帝身邊的小黃門趙津。

  據說趙津貪橫跋扈,是縣中大患,王允於是帶人衝入趙津家,把他收捕,當場就在大街上斬殺了。

  桓帝朝正是世家與皇權鬥爭激烈的時期,漢桓帝眼見得控製不住世家豪強,這才祭出了黨錮的大殺器,滅一滅世家豪強們的威風。

  然而,世家豪強們祖輩都是提刀砍人的貨色,可沒有幾個吃齋念佛的善人。

  桓帝朝的第一次黨錮,持續十個月,雖然抓捕了一批黨人,禁止了許多士人做官,但漢桓帝手段還是溫和的,並沒有黨人被處死。

  怎知黨人岑暖在逃亡中,反倒殺死了漢桓帝寵愛的張美人全家二百多口,以此來泄憤,手段極其殘忍。

  由此,開啟了代表皇權的宦官集團與世家豪強之間無休無止的血腥鬥爭。

  世家豪強們不能公然造反,殺不了皇帝,就拿宦官們開刀,對宦官們在地方上的家族進行打擊報複。

  於是,就出現了在雒陽城裏士人鬥不過宦官,在雒陽城外士人瘋狂“為民除害”,捕殺宦官親屬家眷的奇景。

  作為並州世家豪族的代表,太原王氏自然是反宦官勢力的中堅力量。

  王允當街捕殺趙津,正是世家與皇權政治鬥爭的延續。

  至於小黃門趙津是否貪橫跋扈,罪有應得,其實並不重要,也說不分明。

  哪一家豪強家沒有一些齷齪事?不搞搞土地兼並,手上不沾點血腥,世家豪強也發展不起來。

  所以,從壓榨盤剝百姓黔首的角度而言,士族們與宦官集團的地方勢力都是一丘之貉,沒有哪個是白蓮花。

  正因為大家都要搶食,才會你死我活的鬥成一團。

  並州望族的太原王氏,自然也不幹淨。

  雙方要找對方的把柄,總是找得到的。隻是誰手上握住了刀把子,誰就是“正義”的一方。

  很顯然,在太原郡,操刀的人是地頭蛇王允,小黃門趙津如何鬥得過他?

  捕殺趙津,隻展示了王允的做事果決,心狠手辣。殺死趙津後的故事,才真正顯露了王允地頭蛇的深厚背景。

  趙津被殺,宦官們當然是兔死狐悲,義憤填膺。

  辛辛苦苦的為皇帝辦事,在家卻沒有一點安全感。一個小小郡吏就敢當街殺死皇帝的身邊人,這還了得?

  宦官們抱團在漢桓帝麵前喊冤,要求追究徹查此事,還趙津公道。

  不用說,漢桓帝劉誌也很憤怒。自己的身邊人被世家定點清除,這是直接打皇家的臉呀!

  如果不嚴查嚴辦,打壓此股歪風邪氣,日後還有誰敢站在他這皇帝的一方?

  於是,漢桓帝劉誌下詔,追究王允殺死趙津的責任。

  王允在劫難逃了麽?可惜不是。

  地頭蛇王允躲在太原郡,活得好好的。提拔他為郡吏的上司,太原太守劉質卻替他背了黑鍋,因為此事被朝廷定罪殺死。

  劉質死後,王允痛哭流涕,誓言要為恩公報仇雪恨。太原郡誰不讚王子師有情有義?

  雒陽城對太原鞭長莫及,趙津事件後的王允歌照唱,舞照跳,日子過得依然瀟灑無比。

  不僅如此,“王佐之才”王子師雖然自身並無官職,但還要對太原郡的官吏任免操心,替郡守拿主意。

  據說太原郡有一個名叫路佛的地方豪強,不學無術,但家裏有錢。

  路佛曾經用錢向太原太守王球行賄,要王球給他個官吏當。

  王球見錢眼開,收下路佛的賂賄後,便給了他一個補吏的職位。

  在大漢朝,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員,是可以自由選擇手下幕僚,是為掾屬。

  所以,郡吏的任命權不在朝廷,而是屬於郡守擁有的權力。

  因為郡守都是異地做官,所以到任後,通常都會選拔當地世家豪強之人擔任郡吏,輔佐自己執政。

  郡守選拔郡吏的理由,是出於人情也好,是因為收錢也罷,亦或是懼怕當地地頭蛇,都不足為奇,那是郡守的職權。

  當初劉質不就是眼瞎了,選拔心狠手辣的王允擔任了郡吏?

  本來王球與王允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王允卻跳將出來,當眾揭露路佛的醜行,並與王球變顏爭辯,指責他貪贓枉法,徇私舞弊。

  在太原郡太守王球看來,王允此舉就有些過分了。

  怎地,太原郡舉孝廉的名額都被你太原王氏霸占了,你王子師還不知足?

  我堂堂一郡太守,挑選一個給我跑腿賣命的身邊人,也要經過你太原王氏許可?

  王氏當真如此囂張,不給郡中其它小豪族一點出頭的機會?

  這是要架空本太守,拿我當另一個冤死鬼劉質?

  太守王球惱羞成怒,決定給太原王氏一個下馬威。

  王球派兵將王允捉拿起來,打入大牢之中,威脅著隨時將其殺掉。

  王球顯然是在等待太原王氏的談判妥協。

  太原王氏沒有向郡守王球低頭服軟,而是直接搬出了並州刺史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