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無緣隔壁難相識(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19 07:57      字數:2247
  看到小關羽舉棍打棗的英姿,牛平的眼中浮現出一個騎著赤兔馬,舞動著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形象。

  雖然沒有紅臉長髯綠帽子,眼前這個小關羽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關二哥。

  莫非關羽那萬人敵的刀法,就是通過打棗子練出來的?

  其實,如今的漢軍馬上武將,都是用的長矛。牛平在隴西郡這麽久,就沒見過青龍偃月刀這樣騎戰的兵器。

  騎士在戰場上真正好用的,還是長矛和環首刀。青龍偃月刀這種笨重的兵器,並不利於騎馬衝鋒。

  八成,那是寫小說和唱戲的人編出來的。

  可是,關羽沒了青龍偃月刀,好像就少了點味道啊!

  牛平心中打定主意,等關羽長大後,打一把青龍偃月刀給他,看他能不能使出橫掃千軍的氣勢來。

  通過上山打棗的表現,不僅是牛平,就是李傕與牛輔也看出了關羽身上超越常人的資質。

  可惜的是,關毅是文人,此前也並未給關羽找過教授武技的師傅。

  小關羽現在展現出的一身本領,都是關羽冒險偷看鹽幫廝殺,再加上自己琢磨,三招兩式慢慢學來的。

  關羽天賦雖高,但與牛平等將門子弟相比,就差在係統訓練上了。

  此前,關羽並未練過騎馬射箭,牛平很快發現了他的短板。

  漢軍中,各州郡根據地方特色,各有不同的兵種。

  騎兵主要出自涼州,以及並州和幽州北部的一些邊郡。

  青州、益州、交州等地出好的弓弩兵。

  其它州郡,包括這河東郡都是以出材官,也就是步兵為主。

  因而,河東郡不像涼州那邊,各郡都是養馬的騎士。關羽家沒有養馬,以至於他所練的,都是步戰武藝。

  牛平懷疑,關羽是在逃到幽州,遇到劉備和張飛那兩個幽州人後,方才學會了騎馬衝殺。

  如今既然成了我牛平的兄弟,豈能再讓關羽有明顯的短板?

  牛平立即親自下場,帶著牛輔與李傕,教授關羽騎馬射箭。

  關羽果然名不虛傳,短短半個多月,就掌握了騎射之術。

  見小關羽打好了基礎,牛平決定離開河東郡,繼續北上並州。在北方,還有呂布和張遼等著牛平去尋找。

  關羽年僅十三歲,父母俱在,不能遠行,自然是不可能跟著牛平北上並州。

  牛平此時也沒有打算帶上關羽。

  畢竟,牛平的計劃中,還要去幽州見一見劉備和張飛。

  若是帶上小關羽,讓他和劉備對上了眼,豈不是又為他人做嫁衣?

  《三國演義》裏那幾兄弟基情滿滿,不得不防啊!

  見投緣的牛平三人這就要離去,關羽頗為不舍。

  牛平臨別前贈送了關羽一匹大宛馬和一副弓箭,以便他平日裏練習武藝。

  牛平還與關羽約定,說自己遊曆天下後,會再回到河東郡來探望關羽一家。

  等到關羽長大成人,自己就帶他回涼州,一起投軍建功立業。

  離開河東郡後,牛平一路北上,目標是到雁門郡去探訪張遼。

  離開解縣,穿過聞喜縣和絳邑縣後,牛平一行沿著汾水向北穿過了大名鼎鼎的白波穀。

  當然,現在的白波穀不過是兩山之間的一塊小平原,與河東郡的其它地方沒有什麽不同,並不為外人所知。

  牛平知道此地,乃是因為他記得,黃巾之亂後,河東郡也出了一群亂賊。那群亂賊打著黃巾軍的旗號,以這白波穀為根據地,掀起一場不小的叛亂。

  記得董卓當政時,就曾經派遣自己的二弟牛輔帶兵渡河前來此地討伐白波賊。

  那一仗,牛輔似乎並未占著什麽便宜,未能剿滅白波賊就匆匆退兵了。

  倒是李傕兄弟在跟著牛輔平叛時,收伏了白波軍的降將楊奉。

  而那降將楊奉手下,又有一員猛將徐晃。

  牛平記不清徐晃具體是哪裏的人了,也沒有辦法去大海撈針地尋找。

  但是,牛平預感到,這白波穀將來對於自己和牛輔、李傕都很重要。

  隻要自己幾人在董卓陣營,將來難免會與白波賊有一場大戰。

  此時找不到徐晃,將來征討白波賊時收伏他,也為時不晚。

  想到這些,牛平就帶著牛輔與李傕在白波穀一帶四處巡遊,仔細查看每一處地形。

  查勘地形時,牛平還與牛輔、李傕二人模擬攻防,討論著此地何處適合建營壘,何處又適合打埋伏……

  細細地勘察一番,又畫了幾幅地圖後,牛平覺得已對白波穀了若指掌,這才帶著眾人離開白波穀,繼續向北方進發。

  一行人很快路過了襄陵縣。

  在襄陵縣投宿時,牛平錯過了當地士族賈氏。

  曹魏名臣賈逵的祖父賈習和父親賈鴻此時就在這襄陵縣中。

  賈習家本來世為河東郡大姓,但傳至賈習時,已然家境沒落。

  賈習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尤其對兵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但由於黨錮之禍,宦官專權,士大夫遭到打壓,出身河東賈氏的賈習也未能出仕。

  賈習不以為意,安居於鄉裏教育自己的兒子賈鴻。

  隻怪羅貫中對於賈逵這個曹魏名臣著墨不多,使得牛平隻記得三國裏有一個頂級謀士賈詡是西涼人,對於河東郡的賈逵卻沒有留下什麽印象。

  至於賈逵的父祖輩,牛平更是一無所知了。

  就這樣,錯過了隱居襄陵的賈習和賈鴻父子,牛平繼續北行,穿過楊縣和永安縣,進入了並州境內。

  路過楊縣時,牛平也不知道,此地有兩家小豪強,分別是出了楊奉的楊家和出了徐晃的徐家。

  隻能說,牛平與這些河東豪傑的緣分未到吧!

  進入並州後,牛平一行沿著汾水來到了太原郡。

  這太原郡,最有名的士族當然是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的得姓始祖是周朝太子,故而以王為姓。

  戰國和秦朝時,太原王氏出了王翦、王賁和王離這祖孫三代名將。

  兩漢以來,太原王氏世代都出郡守官吏,可謂是並州第一的世家望族。

  日後勾結呂布,用連環計謀殺了太師董卓的,正是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允。

  牛平身處董卓陣營,既然來到了太原郡,又怎麽可能不對王允這個“奸人”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