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關東士人的屁股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19 07:17      字數:2319
  雖然三輔之重要性已不如西漢時期,但在東漢前期仍然經濟繁榮、衣冠聚集,朝廷的中高級官員出自扶風、京兆兩郡的人數僅次於關東的南陽郡。

  這些關中三輔地區出身的官員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和利益,自然也是反對放棄涼州。

  經過激烈的辯論,朝廷方才擱置了直接丟棄涼州的計劃。

  雖然放棄涼州的策略在朝廷上遭到了否決,沒有成為明麵上的國策,但是關東士人們在實際行動中依然貫徹著棄涼的思想。

  第二次羌漢戰爭爆發後,朝廷先是放棄金城郡,將金城郡的郡治遷至隴西郡的襄武縣,同時將護羌校尉的治所也從金城郡轉移至張掖郡。

  隨後,朝廷又將隴西郡的郡治從狄道縣東遷至襄武縣,將安定郡的郡治南移至扶風郡的美陽縣,將北地郡的郡治轉移到馮翊郡的池陽縣。

  在轉移郡治時,各地郡守同時強製相應各郡的居民也隨郡治一起向內地遷移。

  這些舉動,就是關東士人在行動上繞開朝廷中樞的國策爭議,實質性施行放棄涼州。

  涼州漢人早已落地生根,大部分涼州人都不願意搬離故土。

  於是,涼州各郡地方官員采取了激烈的手段來對付郡中漢人,以割莊稼、拆房屋、毀穀倉等方式強迫黔首黎民遷移到內地。

  官府強製遷移人口的暴行,暴露了大漢朝廷的真實立場——朝廷及主政的關東士人集團缺乏能力和決心保護涼州。

  這樣的舉動,一方麵惹得涼州漢人中的窮苦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另一方麵也損害了涼州士族的家族利益。

  故而,朝廷、關東士人與涼州人之間的隔閡和裂痕進一步加深了。

  有的涼州漢人甚至憤而加入了羌亂之中,讓涼州的局勢變得愈發複雜了。

  對於這些曆史舊帳,牛平、李傕都是心知肚明,隻是沒有必要與穎川郡的諸位士子理論。

  至於牛輔,他正在與淳於瓊鬥酒,對身邊人談論的政事充耳不聞。

  想到董卓在萬裏之外為國家浴血奮戰,卻被一群嘴上剛剛長毛的穎川士人隨意歪曲點評,牛平的心中自然是替董卓打抱不平。

  望著眼前這幫誇誇其談之徒,牛平總算是能夠體會到,日後董卓執政時,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場麵了。

  有牛平三人在場,郭圖、鍾繇、陳群、韓馥等人倒也識趣,很快就將西域的戰事拋之腦後,談論起去年的關中蝗災。

  在牛平從幽州趕往雒陽城時,去年六月間,弘農郡和三輔地區都遭遇了蝗災。

  朝廷為了賑災,召令弘農郡和三輔地區對災民減租。蝗災輕一些的,減免一半的田租,因蝗災減產四成以上的,直接免收田租。

  朝廷免除了弘農郡與三輔地區的田租,固然是一個善舉,可是朝廷的稅賦收入也因之減少了許多。

  北方鮮卑人屢屢犯境,朝廷在邊境用兵,花銷用度也少不了,自然又將目光投向了富庶的關東地區。

  這一下,小皇帝又要與關東士族爭利了。

  朝中的關東士人祭出一招,在去年十月間讓朝廷頒布命令,對於各州郡犯罪沒有判決或是判了死刑尚未執行的,允許用絹布向官府贖罪。

  通過這個方法,各地上繳了一筆不菲的收入,解決了朝廷財政的燃眉之急。

  朝廷欲對關東地區增加稅賦的議程,也就暫緩了。

  然而,如何解決北方鮮卑人的威脅,朝廷上的爭議並沒有平息。

  在宦官集團的支持下,小皇帝劉宏想要對鮮卑人用兵,如同平定羌亂一般剿滅鮮卑人的主力。

  朝中以袁氏、陳氏等為代表的關東士族集團,則反對大舉用兵,建議對鮮卑人采取懷柔政策。

  一旦朝廷再啟戰事,關東地區必然要出糧出人參與戰爭。關東士族的利益會因此受損,所以他們旗幟鮮明地反對出兵討伐鮮卑。

  如今朝中兩派僵持不下,是戰是和,還沒有一個定論。

  這種國策問題,正是家學淵源的穎川士子們最喜歡討論的。

  郭圖、陳群等人正是在這種討論中取長補短,相互汲取經驗智慧,為自己打下治國理政的基礎。

  因為家族立場的問題,在牛平看來,眼前這幫穎川士子的屁股都坐歪了,考慮的都是關東的利益,而不是天下漢人的利益。

  畢竟,涼州、並州、幽州等地的黔首百姓被異族屠殺,對於這些年輕士子而言隻是無關痛癢的遙遠傳說,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牛平可是在並州五原郡、雲中郡見過鮮卑人屠殺漢人平民的慘狀,並為了保護逃亡的邊民與鮮卑人交過手。

  牛平的見識和感受,與郭圖等人可是大不相同。

  不過,牛平並未慷慨激昂的與這些穎川士子爭論。來自後世的他如何不明白,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

  在座之人除了牛輔與淳於瓊那兩個酒鬼,可以說個個都是智謀之士。

  有些大道理,穎川諸人不是不明白,隻是這個時代的局限性,讓他們不得不先考慮家族利益。

  此時的大漢朝,隻有寬泛的天下概念,而沒有後世近現代國家的國家概念。

  所以,此時的士族,都是重鄉土而輕國家,甚至有一郡一國的觀念,漢天子隻是天下共主。

  而且,大漢提倡的是以孝治國,先孝後忠。也就是說,士人們首先是要為家族謀利益,在孝道上做好,其次才能考慮忠於天子,為朝廷做事。

  也就是說,不論多麽聰明的士人,他們總是首先顧及家族利益,其次顧及鄉土和郡國利益,最後才會顧及朝廷和天下的利益。

  這樣的思想,在大漢卻是政治正確,是士族的主流。

  有這樣的時代背景,要讓一群穎川人去為涼州人或並州人考慮和打拚,顯然不大可能。

  牛平遊曆了半個大漢帝國,早已看得明白,這個帝國表麵上是大一統王朝,其實春秋戰國的遺風尚存,各州、各郡都有各自為政,自掃門前雪的離心傾向。

  畢竟如今各地的士族,有許多都是戰國貴族公卿傳承下來的。

  作為隴西冠族的牛家,也是這樣的家族。父親牛猛何嚐不是優先考慮牛家和隴西郡的利益?

  牛平此時還沒有資格嘲笑穎川郡眾人的見識狹隘。

  李傕是想如祖先李廣一般立功邊陲的,所以支持對鮮卑人用兵。

  見穎川郡的諸人誇誇其談,李傕就想要將並州見聞說與他們知曉,與眾人理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