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楷模袁紹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19 07:17      字數:2384
  李傕忍不住,想要與眾人辯論時,看了牛平一眼。

  牛平微笑著給了李傕一個暗示的眼神,製止了李傕的衝動。

  道不同不相為謀,此地乃是穎川郡,郭圖、陳群等人又皆是健談善辯之人,李傕這一張嘴,又怎麽可能說服得了他們?

  牛平可不想與這些人做無謂的口舌之爭。

  郭圖等人借著酒勁,從北方的邊防問題,又談到了朝廷的用人問題,再一次發泄了對黨錮的不滿。

  如今宦官集團得勢,去年年底將大司農屬下負責掌知物價,主練染,作采色的平準令改由小黃門擔任。

  其後,朝中各署官員皆由小黃門充任,關東士大夫在京城裏被逼得步步後退。

  陳群的祖父陳寔和父親陳紀都是因為大將軍竇武事變後被牽連,黨錮中不能出仕,故而對宦官集團抱有很大的敵意。

  在與眾人談論時,不論是遭遇蝗蟲天災,還是北方鮮卑犯境,從陳群的嘴裏說出來,追根尋源,都得怪罪到宦官集團當政。

  至於大將軍竇武敗亡後,他的侄兒雁門太守竇統逃到塞外,成為鮮卑沒鹿回部落大人,與兒子竇賓一起為檀石槐效力,與鮮卑頻頻入侵大漢有沒有關係,陳群卻是閉口不談。

  要知道,陳群的祖父陳寔當年就是大將軍竇武的掾屬,幫著竇武出謀劃策誅宦。

  竇武敗亡後,因為陳寔舊日對中常侍張讓有恩,在張讓的保全下才逃過一劫。

  所以,陳群自然不會將鮮卑犯邊的罪過歸咎於竇武的族人。

  鍾繇似乎與陳群是一條心,陳群說什麽,他都一概讚成。

  牛平悄悄的向表兄辛評打聽,這才知道穎川陳家、種家、荀家、李家等幾大家族相互聯姻,彼此都是親戚。

  陳群的祖母種氏,正是鍾繇祖父鍾皓的妹妹。

  所以鍾繇與陳群是未出三輩的血親。

  對於鍾繇,牛平以前的印象比較模糊,隻知道他是一個書法家,還生出了個比他更有名的兒子種會。

  如今見到鍾繇本人,得知他與陳群是親戚後,牛平順帶了解了一下穎川種氏,才知道他們的祖先也是大大有名。

  原來,穎川種氏的先祖,竟然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大將鍾離眛。楚漢戰爭中,鍾離眛曾經多次重創漢軍。

  鍾離眛在項羽敗亡後,逃到楚國,受到楚王韓信的庇護。後來因為漢高祖劉邦的追索,被逼自殺。

  鍾離眛死後,他的二子鍾離接隱居於穎川郡長社,改姓名為鍾接。穎川種氏就是由此而來。

  牛平這才知道,看上前文質彬彬的鍾繇,原來也是將門之後。難怪他的兒子鍾會能夠成為領兵破蜀的魏軍統帥,原來也是有家學淵源的。

  看來,不能小瞧了這個鍾繇啊!

  牛平暗自對鍾繇上了心。

  眾人的話題談論到宦官亂政,以及誅宦,牛平也不得不附和一下,表明自己士人的立場。

  不管是關東士人,還是關西士族,維護家族利益的訴求是一致的。

  代表皇權對抗士族的宦官集團,自然是大家共同的敵人。

  當牛平表明了堅定的誅宦立場後,郭圖、陳群、鍾繇幾人對他又親熱了幾分,與他推杯換盞,呼為“同誌”。

  一時間,席上不分關東關西,呈現出一片團結友愛的氣氛。

  ……

  每日呼朋喚友,置酒高會,穎川郡的日子過得很快,牛平也成功的被穎川郡士子們所接納。

  牛平特意前往長社登門拜訪了鍾繇,與他交流了書法心得。

  牛平將老師蔡邕的書法作品轉贈給鍾繇。鍾繇也投桃報李,將自己得意的書法作品回贈給了牛平。

  由此,牛平與鍾繇結下了一份友誼。

  春去夏來,一轉眼到了四月間。

  忽一日,辛評收到友人來信,決定帯著牛平三人前往汝南郡訪友,順帶讓牛平見識汝南郡的士子。

  辛評的友人,正是那被譽為年輕一代的“天下楷模”,汝南袁氏的子弟袁紹。

  穎川郡的陳、荀、鍾、郭、李等家族都是有名的世家大族,但是論及權勢,還是不如袁紹出身的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從袁紹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所以,袁氏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號稱是除了皇家之外的天下第一名門。

  袁紹的親身父親是袁逢,官拜司空之職,他的叔父袁隗則官拜司徒。

  大將軍竇武密謀誅宦時,汝南袁氏選擇了中立,沒有去趟這個渾水。

  所以,在竇武敗亡後,袁逢與袁隗二人在雒陽城中依然高居權力中樞,沒有受到黨錮的波及影響。

  甚至因為其它家族被禁止出仕,汝南袁氏在朝中的分量變得更重了。袁逢與袁隗二人可以說是關東士大夫中最有權勢之人。

  因為袁紹的伯父袁成,早逝。袁逢就將庶出的袁紹過繼於袁成一房,繼承了袁成的家業。

  袁紹雖然少年時也與曹操等人不務正業,幹了一些荒唐事,但憑借家族背景,他還是很早就進入雒陽擔任郎官,並且不到二十歲就出任濮陽縣長。

  有袁氏的門生故吏幫助宣傳,袁紹在濮陽縣任上很快贏得了清正能幹的名聲。

  不久,因母親病故,袁紹辭官歸鄉,為母親服喪守孝。

  袁紹回家後,頓時成了關東年輕士人的一個聚焦點。

  張邈、何顒、許攸、曹操等袁紹的友人,時常聚集在袁紹的家鄉汝陽,與袁紹過從甚密。

  這些密友裏,張邈是大名鼎鼎的黨人,被士人們譽為天下“八廚”之一。

  什麽是“八廚”呢?就是天下士人中巨有錢,又願意仗義疏財接濟人的八個人。

  士人中流傳一句話:“八廚供財,緡錢千萬。”可見“八廚”名士為了朋友,有多麽舍得花錢。

  張邈是兗州東平人,作為“八廚”之一,他在少年時,頗有俠義之風,為了幫助別人,搞得自己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因此美名傳揚。

  在這個崇尚俠義之風的時代,有許多壯士都紛紛跑來歸附或結交張邈。

  有錢有人,張邈是一個頗有實力的地方豪強。

  何顒是南陽襄鄉人,也是天下有名的義士和亡命徒。

  何顒年輕時,曾經為了幫朋友複仇而殺人,由是天下知名。

  當年,何顒的朋友虞偉高有父仇未報,自己卻得了重病快死了。何顒前去探望虞偉高,虞偉高哭泣著將自己的遺憾訴說給何顒。

  何顒熱血上頭,就替朋友複仇,親自動手殺了虞偉高的仇人,將那仇人的腦袋帶到虞偉高的墓前,告慰朋友。

  在受公羊春秋影響的漢代,何顒此舉自然是大受褒揚,被譽為天下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