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此子是無腦舔狗嗎?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15 07:09      字數:2381
  “那牛輔勇力過人,將來必是一員勇將。甄賢弟,你可真會交朋友啊!不知那牛輔還說了些什麽?”

  公孫瓚大感好奇。

  甄逸笑道:“讓伯圭兄見笑了!牛平三兄弟來到緱氏山後,小弟留意觀察了他們三人。

  牛平與李傕二人性格沉穩,為人聰慧,一時間難以探查他們的底細。

  唯有牛輔為人粗豪,喜歡玩樂,還有幾分貪錢,被小弟我抓住了弱點。

  正是從牛輔口中了解到牛平兄弟的不凡,才讓我越發迷惑,感到看不清他這個人了。”

  甄逸將自己心中的疑惑對公孫瓚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原來,牛輔不僅告訴甄逸,牛平十五歲時打殺了鳥鼠同穴山的白虎王,還將此次牛平遊曆天下的路線也告訴了甄逸。

  得知牛平一行去過並州,為了保護邊民與鮮卑人交過手,公孫瓚不由得拍手稱快,說早知如此,一定要再請牛平痛飲幾頓。

  甄逸搖頭苦笑,對公孫瓚說,牛平一行殺過鮮卑人不是他關注的重點,讓他奇怪的,是牛平遊曆天下的路線。

  曆來涼州、並州被視為一體,涼州士人也常常被任命為並州的邊將。因此牛平離開涼州後,走關中上並州的遊曆路線不奇怪。

  對於一個立誌於成為大漢征西將軍的人來說,熟悉涼、並二州和關中三輔的地理民情,是應該做的。

  讓甄逸覺得奇怪的,是牛平隨後去了冀州常山國,之後又去了幽州的涿郡,途中還經過了自己的家鄉中山國。

  世家豪族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河北燕趙之地,不是關西士族可以染指的。

  正如公孫瓚與甄逸不會輕易的去涼州闖蕩,以往也很少有涼州的年輕士子去遊曆這些地方。

  因為,士族都是以地域劃分來抱團取暖,相互扶持的。

  隻有同郡、同州的家族或鄰近州郡的家族可以做到守望相助。

  兩個家族相隔十萬八千裏,很難齊心協力,互通有無。

  牛平不在涼州、並州和三輔深耕細作,努力交好當地士人,卻舍近求遠的跑到冀州和幽州去,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更讓甄逸吃驚的是,這一次牛平離開雒陽城,不是回返涼州,而是要去豫州的穎川郡!

  牛平告訴公孫瓚與甄逸,他要去豫州、兗州等地遊曆,如果時間充裕,或許還會去徐州、揚州和荊州走一遭。

  很顯然,牛平這是想要去結交穎川、南陽、汝南和陳留等地的士人。

  可是,穎川、南陽、汝南和陳留郡,正是關東士人的核心地區,高門大戶眾多,自成一個圈子。

  一個涼州邊僻的小子想要被這幾個郡的士人接受,談何容易!

  前漢定都長安時,涼州對於帝國極其重要,故而涼州士人在朝中的政治地位也很高,足以與關東富庶地區的儒家士人們平分秋色。

  然而,到了後漢,關西士族與關東士族的平衡被徹底打破了。

  漢光武帝劉秀是南陽郡宗室豪族出身,為其打天下的“雲台二十八將”也大多來自南陽和潁川郡受過良好教育的地方豪族。

  故而,後漢建國之初,政治核心大多是南陽和潁川郡的士人。

  後漢立國時,這些擁有強大影響力的功勳宿將為了家族利益,自然不願定都遠離故土的長安。

  何況,長安城在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位於關東的雒陽城在王莽時代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具備定都條件。

  更關鍵的是,雒陽與南陽和潁川相鄰,文化風俗接近。

  在南陽和潁川政治集團的推動下,後漢定都雒陽,關東的政治地位驟然上升。

  如此一來,涼州不再是首都的直接屏障,戰略重要性大為下降,前漢時毗鄰首都所享有的政治便利也不複存在。

  並且,伴隨著匈奴的分裂崩潰,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王朝不再構成嚴重威脅。

  前漢經營西域諸國,本是為了側擊鉗製匈奴。

  既然匈奴的威脅已經消失,後漢朝廷對西域的經營就遠不如前漢那樣用心了。

  西域戰略價值下降的直接後果,就是涼州被朝廷進一步冷落,乃至逐漸邊緣化。

  前漢一朝,繼承了秦朝的軍功製度,武人可以憑借軍功加官進爵,轉做文職當上丞相的也大有人在。

  涼州武人的社會地位並不比文官差。

  從漢武帝獨尊儒術、設置五經博士開始,儒家思想獲得了合法的統治性地位,此後儒學素養成為選舉官員的重要依據。

  後漢繼承前朝後,在關東儒學素養高的士人集團的推動下,將選拔官員的“察舉製”進一步完善細化。

  察舉是指州郡長官自下而上地向朝廷舉薦人才。

  察舉製度考察的科目有很多,包括“孝廉”、“茂才”、“賢良方正”、“明經”等等,孝廉逐漸成為最主要的一科。

  “孝順”和”廉正“是儒家道德觀的體現,孝廉一般被儒生士人獲取。孝廉的舉薦權也掌握在儒生士人出身的州郡官僚手中,而且從後漢中期開始,察舉者必須參加公府考試。

  於是,飽讀儒家經典的士人充斥於從中央到地方的後漢各級政府。

  富裕文明的關東地方大族,能為族人提供“明經取士”所需的良好教育,所以後漢朝士人和官僚多來自關東地區。其中的大部分又來自關東的南陽、潁川、汝南和陳留等郡。

  這幾個地方的關東大族還通過聯姻、門生故吏等關係形成複雜的政治集團,幫助他們的察舉者進入朝廷擔任官職。

  為了讓自家的子弟能夠把持朝政,南陽、潁川、汝南和陳留等郡的士人當然要排斥他們關係網之外的士人官員,強化其相對於其它地域政治集團的優勢。

  同為幫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功臣,冀州、幽州這些地方的士人集團都受到了南陽、潁川、汝南和陳留政治集團的排擠,在政治上不太如意。

  被光武帝征服的涼州士人集團,當然更會被南陽、潁川、汝南和陳留政治集團所排擠。

  即使是涼州有文化的士人代表張奐和皇甫規,也不被關東士人集團看在眼裏。

  隴西郡牛氏,固然是涼州名門,但是關東士人又怎會放在眼裏?

  牛平前往穎川郡,不是拿自己的熱臉去貼穎川士人的冷屁股麽?

  甄逸認為,牛平此舉,要麽是他笨得看不清天下形勢,要麽就是他誌存高遠,所謀甚大。

  從平日的交往中,甄逸知道牛平不是一個笨人。

  可是,牛平隻有一個十七歲,尚未成年。若說他所謀甚大,似乎也匪夷所思。

  善於投資的甄逸也看不清牛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