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包打聽甄逸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14 06:45      字數:2359
  平靜學習,廣交朋友的日子過得很快,蔡邕寫完經文,朝廷刻成石經立於太學後,眾大儒心願達成,也開始各奔東西。

  熹平四年冬,曾在九江太守任上成功剿匪平叛的盧植再度被任命為廬江太守,即將離開雒陽城,前往揚州。

  盧植這一去,又不知會在地方上度過多少歲月。緱氏山的書院失去了主人,也不得不暫時關閉了。

  盧植就此遣散了緱氏山的學生,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公孫瓚、甄逸等人送別老師後,也決定各自返回家鄉,為前程奮鬥。

  盧植要去的廬江郡,正是三國名將周瑜的家鄉。

  隻不過,現在關羽、張飛這些人都還是小弟弟,想必周瑜還未出生,牛平當然不會跟著盧植去廬江郡瞎找。

  牛平此時還不知道,未來的東吳名將周瑜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雒陽城裏,時任雒陽令的廬江舒縣人周異在兩個月前喜得貴子,這個正在母親懷裏吃奶的嬰兒,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羽扇綸巾的周瑜周公瑾。

  牛平怎麽會想到東吳名將周瑜會出生在自己眼皮底下呢!

  在遙遠的徐州,鹽瀆縣丞孫堅在強娶吳家小姐後,也生了一個虎頭虎腦的兒子。

  春風得意的孫堅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孫策。

  曾經為了姐姐要與孫堅團夥拚命的吳景前來探望姐姐和小外甥後,也終於接受了現實,與姐夫孫堅達成了和解。

  錢塘吳氏自此開始支持豪強孫堅打拚事業。

  見公孫瓚等人要離開,牛平也決定離開雒陽城,前往豫州潁川郡,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

  牛平在雒陽城城南設宴,邀請老師馬日磾、蔡邕赴宴,鄭重的向他們表示謝意,同時向他二人辭行。

  蔡邕在牛平的幫助下,對算學加深了研究,正在撰寫新的算學著作。對於牛平要離開,蔡邕頗為不舍。

  不過,牛平曾經對他們酒後言誌,說自己將來想做大漢征西將軍。

  鯤鵬終究是要展翅翱翔於九天,蔡邕知道自己這個學生牛平不會安於在書齋中做一輩子學問,所以也沒有開口挽留牛平。

  從學生這裏吸收數學知識,從中獲益後,蔡邕也是投桃報李,在士人中大力宣揚牛平。

  牛平教給蔡邕的阿拉伯數字,使用起來更為方便,蔡邕直接將其命名為“牛平數字”,向太學生們推廣。

  通過雒陽士人與太學生之口,牛平的名聲很快就從雒陽城傳播出去。

  對於老師蔡邕的這些作為,牛平心知肚明,也是十分感激。

  不將學生的學業成就據為己有,比之後世的那些專家教授,這蔡邕的人品真是沒的說。

  善惡到頭終有報,曆史上蔡邕一家命運多舛,牛平決心改變他們父女的命運。

  知道牛平喜歡收集書法作品,臨別時,蔡邕又送了幾幅得意之作給牛平,讓他能夠繼續揣摩學習自己的“飛白書”。

  向兩位老師辭行後,牛平帶著牛輔、李傕二人離開雒陽城,飛馬趕到了緱氏山。

  在得知公孫瓚要北歸時,牛平就與他約定,在緱氏山最後歡聚一次,為彼此送行。

  來到緱氏山下,牛平看到,隨著盧植的遠行,那些掛名弟子們都樹倒猢猻散,各自紛紛離去。

  隻有公孫瓚與他的一幫涿郡兄弟還留在山下,等待著牛平的到來。

  少了上百飛鷹走狗的世家豪強子弟,緱氏山頓時安靜了不少。

  甄逸並沒有跟隨冀州的同鄉們離去,而是留下來陪著公孫瓚。

  牛平一行到來後,緱氏山下舉行了最後一場盛宴。

  甄逸大包大攬,獨自一個人出錢置辦了酒席。

  眾人談天說地,激揚文字,在盧植的書齋前歡宴一場後,終於在緱氏山下依依惜別,各奔南北。

  牛平一行將向南走轘轅關穿越嵩高山,進入豫州穎川郡。

  轘轅關為雒陽八關之一,是從雒陽城通往豫州的捷徑要衝。

  此關位於少室山上鄂嶺阪上,因山道險隘,有十二個彎道,回環盤旋,將去複還,故稱轘轅關。

  公孫瓚留下眾多小弟,與甄逸一起騎馬送牛平一行來到少室山下,目送著牛平一行沿著山道盤山而上,消失在密林深處。

  公孫瓚轉過頭來,對甄逸問道:“甄賢弟,你對牛兄弟如何看?”

  甄逸沉思了一下,開口答道:“伯圭兄,以小弟觀察,牛平兄弟身邊的兩個人,那牛輔與李傕,都是典型的西州豪傑,將來必是朝廷將才。至於那牛平兄弟,我卻看不清楚,實在是慚愧。”

  “哦?甄賢弟過謙了吧!中山國無極甄家一向以識人而聞名,甄賢弟家學淵源,怎地會看不清牛平兄弟?”

  公孫瓚話語中有一絲驚訝。

  甄逸也不解釋,而是反問公孫瓚:“伯圭兄,在你心目中,那牛平又是何許人?”

  公孫瓚望著少室山,開口說道:“我們這位牛平兄弟,是個文武雙全的俊傑呀!

  京師裏都在流傳,說我們這位牛平兄弟乃是一個算學奇才,深得蔡郎中的喜愛。

  此事我已經向老師求證過,的確不是虛言。據說蔡郎中寫的算學新書,就是在牛平兄弟的幫助下完成的。

  老師還曾不無遺憾的對我說過,可惜牛平兄弟先拜在茂陵馬氏門下,與老師師出同源,老師不好再收他為弟子。

  否則,老師或許會與那蔡郎中爭一爭,將牛平收為自己的弟子。

  這些時日朝夕相處,你我二人看到了,牛平兄弟在經學和書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詣,可見是下過苦功讀書的。

  若牛平兄弟隻是在學問上有過人之處,倒也算不得什麽,可是,他出身於涼州將門,還有一身好武藝!

  我曾經與牛平兄弟切磋過,雖然我比他虛長幾歲,但是卻占不到他的半點便宜!

  能文能武,又是名門之後,以我看來,將來牛平兄弟做到一郡郡守,當是綽綽有餘。”

  甄逸聽公孫瓚如此評價牛平,開口笑道:“伯圭兄,你卻不知,那牛平兄弟不僅文武雙全,還勇氣過人。小弟打聽到,牛平兄弟十五歲時就敢上山打虎,為民除害,是涼州有名的少年豪傑。”

  “如此壯舉,實是令人佩服!我等常常與牛平兄弟喝酒,可是從未聽他說起此事。

  賢弟從何處聽來的消息?”

  公孫瓚不相信牛平比自己年輕時更加膽大。

  甄逸笑道:“牛平兄弟的口風緊,可是他那個兄弟牛輔不一樣。

  牛輔喜歡賭博,我陪他鬥雞,輸了些錢給他後,他就將我認作好友,把一肚子話都說與我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