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旗鼓相當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4-13 07:59      字數:2260
  看著劉備遠去的背影,甄逸對公孫瓚說道:“對劉備這樣的人,伯圭兄也能夠設宴為其送行,伯圭兄真是重情重義!”

  公孫瓚聞言,咧嘴笑道:“劉備雖然在這緱氏山籍籍無名,但他好歹也是隨我從涿州同來拜師學藝的兄弟!

  千裏同行,曾經在一個鍋裏吃飯,劉備與我也算是有了幾分同學情誼。

  我公孫瓚為人,從不會虧待了自家兄弟。

  今日與劉備一別,從此各奔東西,又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麵。送他一程,正是應有之義爾!”

  甄逸聞言,又笑道:“此地魚龍混雜,伯圭兄是潛龍在淵,異日定然飛騰於天。劉備半途而廢,文不成武不就,回到涿州後,大概就是泯然眾人而已。隻怕伯圭兄再難與他相遇。”

  公孫瓚劍眉一挑,低聲問道:“聽賢弟之言,莫非瞧不起那劉備?”

  “不瞞伯圭兄,以小弟看來,劉備其人實在是不值得深交。

  小弟聽聞,劉備家道中落,靠親族幫助才能出門求學。

  同樣,也是靠著涿縣同鄉的情誼,老師才勉強將他收在了門下,讓他成為你我的同窗。

  如此境遇,劉備本應珍惜機會,發奮圖強才是。

  可是,那劉備整日裏也不怎麽讀書,竟然花著族裏長輩資助的錢,穿漂亮衣衫,騎高頭大馬,與我等玩鬥雞走犬!

  這是一個貧苦子弟該幹的事麽?

  伯圭兄,你我家中都是幽冀名門,手裏不缺錢,偶爾放縱一下,自然是不傷大雅。

  伯圭兄文才武略都是一流,也從未耽擱學業。那劉備竟然比你我還要荒唐!

  這樣的人,將來會有什麽成就?”

  在公孫瓚身邊,甄逸毫不掩飾對劉備的鄙視。

  公孫瓚笑道:“賢弟切莫小瞧了劉備。

  劉備雖然家貧,好歹也是漢室宗親嘛!

  他讀書不行,但卻使得一手好劍法,隻怕是尋常數十人也近不得他的身。

  從涿州來雒陽城的路上,我看他用雙手劍與人比武,還受到啟發,悟出了一套戰陣廝殺的槍法。

  故而,我對劉備還是有幾分欣賞的。

  劉備為人性格沉穩,又有一身好武藝,將來投身邊疆,未必不能闖出一片天來。”

  “伯圭兄,以小弟愚見,天下有變時,劉備或許能夠博得勇名。如今天下太平,那劉備憑借劍術,或許隻能夠成為涿州的鄉曲遊俠吧!”

  在這個做官靠家族勢力的時代,甄逸依然不看好沒有背景的劉備。

  甄逸的意思很明顯,劉備這種沒有前途的窮小子,還不配與公孫瓚和自己這類世家豪強子弟相提並論。

  此時的劉備對於公孫瓚而言,也不過是他身邊諸多小弟中的一員。

  公孫瓚雖然欣賞劉備的武藝,但是

  牛平跟隨盧植與馬日磾來到緱氏山後,才得知劉備已經離去。

  雖然沒有見到大耳朵劉備,讓牛平有少許遺憾,但是在盧植的安排下,牛平很快地就見到了他的得意弟子公孫瓚。

  牛平與公孫瓚都是能文能武的邊郡世家豪族子弟,頗有共同語言,彼此很快的就熟絡起來。

  對於未來的“白馬將軍”公孫瓚,牛平的心中是懷有幾分敬意的。

  因為,那麽多漢末三國群雄,除了被黑出翔的董卓大魔王,就隻有公孫瓚是真的在為了漢人的利益而與異族開戰。

  其餘群雄,大多是一群專注於內戰爭權的自私自利者。

  公孫瓚雖然在河北爭霸戰中輸給了袁紹,但是在民族大義上,他卻比袁紹勝出了不少。

  實際上,在牛平看來,公孫瓚與袁紹的對抗處於下風,未嚐不是因為有異族在威脅他的身後。

  公孫瓚以一州之力,既要南下與四世三公的袁家對抗,又要為大漢守住北方邊境,對於他來說的確是腹背受敵,極為吃力。

  公孫瓚最後戰敗,也是因為遭到袁紹軍和烏桓、鮮卑軍的圍攻,寡不敵眾。

  與民族主義者公孫瓚不同,袁紹、劉虞這幫士大夫卻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勾勾搭搭,放任異族壯大。

  在袁紹死後,他的兒子們敗給曹操,還逃到塞外,勾結異族意圖反攻中原。

  曹操為了征討他們,冒險遠征,險些迷路渴死在荒漠中。

  袁氏與異族勾結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魏晉時期,正是如袁紹、劉虞這樣懷柔遊牧民族的士大夫太多,才讓異族得以遷入內地,在北方諸郡不斷壯大,最後顛覆了漢人的政權。

  若是西晉能夠多出幾個對外強硬的“白馬將軍”,說不定可以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上演。

  另外,公孫瓚雖然有著他驕矜剛愎的性格弱點,但是他極為講義氣,對於朋友兄弟從不保留。

  曆史上,劉備起家的本錢就是公孫瓚送的,甚至猛將趙雲也可算是公孫瓚半送給劉備的。

  這樣重視情誼的一個人,顯然是值得結交的。

  牛平早已從書中看清公孫瓚的性格,故而說的話總能恰到好處,讓公孫瓚如沐春風。

  同樣是邊郡世家豪族,牛平是家中的嫡長子,比起公孫瓚這個庶子地位隻高不低。

  但是,牛平卻表現出對公孫瓚發自肺腑的尊敬,這也讓公孫瓚極為受用。

  公孫瓚有盧植與劉寬兩個好老師,牛平也有馬日磾和蔡邕這兩個名師,兩個佼佼者湊到一起,正好旗鼓相當,有許多共同語言。

  說得通俗點,就是牛平與公孫瓚現在是一個層次的人,彼此願意深交。

  就是那看不起劉備的甄逸,在認識牛平、牛輔、李傕三人後,卻也噓寒問暖,主動與他們親善。

  無它,隻因牛家是隴西冠族,名動涼州而已。

  大漢朝的士人圈子,大抵就是如此現實。

  牛平對於有幾分市儈的甄逸雖是來者不拒,但卻不像對公孫瓚那麽真心相待。

  因為,牛平覺得甄逸這個小白臉似乎功利心重了一些,隻能作為泛泛之交。

  況且,牛平也不記得《三國演義》裏有甄逸這號人物。想必此人也是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庸碌之輩吧!

  牛平哪裏知道,眼前這個小白臉,日後會生出一個大美人,讓曹丕、曹植兄弟都為之神不守舍。

  緱氏山這裏年輕士子多,牛平三人留了下來,與公孫瓚等人一起練武讀書,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