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建奴的消息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188
  趙和跟著大隊伍走進譙樓,然後分為九隊,為首的都是三班六房的首領官。趙和歸快班管轄,自然站在楊勇身後,趙和後麵是十幾個幫役。

  等大家站好隊,梆子第三次響,這時縣尊楊漣楊大老爺才邁著方步走了出來。

  跟在楊漣身後的是兩個師爺,這兩個師爺分別是刑名師爺與錢糧師爺,一個幫助縣令管理刑名司法,一個管理錢糧稅收。師爺不占縣衙的編製,屬於縣令的幕僚性質。

  兩個師爺站在楊漣兩邊,楊漣坐在正中,這時有衙役高喊道:“禮!”

  有功名的站起來給縣令楊漣行禮,沒有功名的就要跪地磕頭了。趙和是白丁一個,隻能跟著楊勇一同跪地,高喊道:“屬下拜見縣尊正堂!”

  等都行禮如儀後,有衙役喊道:“起!”這時趙和才能起身。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這時縣令要詢問三班六房首領官的政務,當然一個縣裏那有什麽重要事務,大部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不過今天楊漣卻沒有直接詢問政務,而是先站起來拿出一紙公文,打開念道:“南都鎮守、兵部、守備太監令:常熟縣奏拘拿聞香逆教一案,此案匪首王森於萬曆三十五年在北都授首,其子王好賢收攏舊部,伺機坐大!此案經會審已上奏皇帝,諭令南直隸各省嚴加查辦逆教支脈!涉及此案者教匪斬立決,家屬流放九邊!”

  楊漣讀的正是南都下發的正式公文,大概意思就是常熟縣聞香教造反這件事我們知道了,不過聞香教的匪首王森前幾年已經被殺了,現在是他兒子在搞事,全國形勢一片大好,這點小蟊賊影響不了大局。但我們幾個大老爺也很認真,已經將這件事報到北都交給皇帝知曉,同時下令在南直隸各省清剿聞香教的殘餘勢力。最後涉及到這件案子的教匪全部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他們的家屬發配到邊境當奴隸!

  楊漣宣讀完朝廷的公文,然後說道:“這次諸位剿滅逆教有功,兵部會對大家一一封賞,但以後希望大家還要嚴防死守,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楊漣說完轉身離開現場,邊上的衙役沒想到今天縣尊大人這麽快,趕緊叫道:“散!”排衙算是正式結束。

  趙和沒想到這麽快就結束了,跟著楊勇出來後問道:“伯父,以前都是這麽快嗎?”

  楊勇也不知道出了什麽事,搖搖頭說道:“不是,以前縣尊都要問一些事情,怎麽說也要搞到午時,今天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碰到!”

  外麵的衙役們議論紛紛不提,縣令楊漣回到三堂,對身邊的仆人說道:“你去將李大人與周大人請來!”

  那個仆人躬身出去,楊漣官服都沒換,坐在椅子上想著自己的心事。

  一會兒的功夫李繼周森二人走入三堂,二人行禮道:“大人,下官拜見大人!”

  楊漣點點頭,說道:“文山兄,子玉賢弟,請坐!”

  李繼二人也感覺今天縣令有些不對,李繼坐下後問道:“大人,可是有什麽心事?”

  “哎,本官這次去南都,聽到一些事情,估計要影響到朝廷政局了!”

  李繼一聽來了興趣,他職位低微,根本不了解朝廷那些密辛,可楊漣不同,楊漣出身東林黨,人家上麵有人,肯定得到了什麽消息。

  “大人,什麽事情?能否跟下官說一下!”

  “三月的邸報你們都看了吧,遼東女真人在匪首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建國,妄圖對抗天朝大軍!”

  這個已經是舊聞了,努爾哈赤正月初一在遼東赫圖阿拉宣布建國,當時消息已經通過邸報係統傳遍整個中國。不過這件事全國上下都沒當回事,因為努爾哈赤屬於建州女真,早已經歸化明朝幾百年。這幾百年大明朝那些官員也不是吃幹飯的,經過分化拉攏,建州女真早已經成為一片散沙,所以努爾哈赤建國隻是手足之患而已。

  “大人,這件事我們知道,但依著下官來看,努爾哈赤兵不過幾千,城不過一座,怕是掀不起什麽大風浪吧!”

  “建奴不能成事本官也知道,但二月山東流民起事,三月河南流民起事,五月黃河決口,兩岸上百萬人受災!這次本官去南都,聽戶部畢侍郎說,半月前兵部給事中趙興邦,上奏希望皇帝增九邊邊餉兩百萬兩!”

  李繼一聽眉毛一皺,這可是件大事,現在朝廷什麽樣子大家心中都有數,全國上下到處都需要錢,戶部早已經入不敷出,那有什麽銀子增加軍費?

  李繼合計一下問道:“難道又是希望皇帝動用內帑?”

  內帑是皇帝的私房錢,也叫內承運庫,主要收入來源是河川礦山。也就是農業稅是國家的,但一些礦山、過路費等等,都是皇帝的個人財產。

  明代曆任皇帝都有內帑,這是皇帝的零花錢,用於給後妃買些化妝品、賞賜太監等等。按理說國家不應該動這筆錢,但明代這些士大夫偏偏都是一些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夥,全天下的錢要花在全天下人身上,為何用在皇帝你一人身上?所以明代因為這個內帑的歸屬權,鬧出過很多幺蛾子來。

  當今萬曆皇帝是個守財奴,隻要錢進了內帑,那是根本拿不出來的,所以現在內帑已經有了存銀七八百萬兩。如果國家太平盛世,朝廷國庫富足,朝臣也不會打皇帝小金庫的主意。但偏偏這幾年天下多事之秋,四處都有民亂發生,現在遼東又出現建奴造反,全國上下都缺錢,這樣七八百萬的內帑就成了那些朝臣的眼中釘。

  李繼也是老於官場之人,聽楊漣這麽說馬上明白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朝中有人想借著這個機會,準備將皇帝的內帑掏空。

  楊漣點了點頭說道:“是啊,經過元輔方大人的勸說,皇帝終於同意發內帑三十萬兩及戶、工二部銀八十萬兩支邊。”

  李繼一聽大事不好,這位皇帝可不是軟柿子,自己拿出內帑三十萬兩,同時還讓戶部工部出了八十萬。按照皇帝的尿性,肯定會堤內損失堤外補,估計不久的將來又是一輪礦監、稅監四處收刮的盛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