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排衙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144
  “我愛京官有牙牌,我愛外任有排衙!”

  這句話是明人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中記載的兩個官員的對話,說的是一個京官一個外官相遇,外官羨慕京官腰配醒目的牙牌招搖過市,而京官羨慕外官可以排衙大出風頭。

  牙牌是明代京官的身份標識,可以用這東西去朝堂聽政,見識皇家威嚴。而外官雖然不能見到皇帝,領略不到皇家威嚴,但卻有更加風光的排衙來撐場麵。

  常熟縣定為每月的初一、十五是排衙日,趙和從上班開始就聽同僚講述排衙的辛苦,所以這天早早的就起來開始準備。

  趙和換上全套的衙役服色,出了自己的家門來到縣衙前麵的校場,這裏早已經站滿了人。

  趙和一看好家夥,沒想到常熟縣衙竟然有這麽多人,廣場上站了足有三四百人,穿什麽衣服的都有,有穿著與趙和同樣衙役衣服的,有穿紅色鴛鴦服的巡檢司,有穿綠色衣服的鋪丁驛丞,還有穿一身黑的牢頭禁子。

  趙和來到廣場上四處觀望,楊勇早已經看到趙和,招呼道:“二狗,這裏!”

  趙和擠過人群,來到楊勇麵前,行禮道:“伯父,沒想到您早來了!”

  楊勇點點頭笑道:“早就看到你了,一會兒進去跟在我身後,看我如何行禮如儀,千萬不要錯了,咱們這位楊縣尊講究的很,有一點兒錯誤就要打板子!”

  趙和低聲問道:“伯父,每次排衙都是這麽多人嗎?”

  楊勇點點頭:“是啊,這還算是少的,如果碰到什麽慶典,比如新皇登基大婚,縣中所有辦事人員,不管幫役、白身還是巡伍,都要來這裏聽政,那時才叫人山人海!”

  趙和現在已經初步對明代基層結構有所了解,知道全縣上下吃財政飯的足有上千人,在加上各地的糧長、坊長等等不領工資的臨時工、公益崗,站滿這個大校場那是搓搓有餘。

  趙和前幾天聽說排衙,還以為和後世每周的例會差不多,幾個部門頭頭坐下來開個會,最後經理強調一下完事。但那知道明代排衙場麵這麽大,按照趙和的理解,這已經和皇帝上朝有一拚了。

  其實後世人被電視劇多有誤解,明清兩代上朝可不是在太和殿中。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隻有國家隆重典禮時才能啟用,皇帝日常辦公都在乾清宮。後世電視劇中的上朝,也就是早朝,也不是每天都要上的。

  不過朱元璋朱棣在位時,可是每天都要上朝,但是他們的後世子孫沒了這兩位的毅力,很快就將早朝改為五日一朝,後來更是改為十日,到了萬曆年間,更是創了數十年不上朝的記錄。

  皇帝的早朝與後世的例會差不多,早上內閣成員來與皇帝商討國家大小事務,皇帝最後做出決斷。後世電視劇中那種文武百官都來的朝會稱為大禮,一年也舉行不了幾次,所以後世電視劇中錯誤很多。

  地方官的排衙正是借鑒的大禮,不過這麽多人站在縣令麵前,估計縣令大半都不認識,自然也不能有什麽事情商量。如何處理具體事務,還要縣令與縣丞、主簿、三班六房的長官來商量才行。

  所以這種排衙對地方官來說主要是耍威風,想想一個七品芝麻官,也能學著皇帝來一次大禮,這樣才能顯現出官員與普通吏員的不同來。

  趙和昨晚在家好生做功課,害怕今天被縣令問政自己答不出來,但是看這個場麵,縣令都不一定能看到自己,自然也就不可能問自己政務了。

  “伯父,這麽多人,縣尊怎麽問政啊?”

  楊勇看趙和認真的樣子哈哈大笑:“小子,你是真傻還是裝糊塗,這個排衙隻是演個過場,讓縣尊開開心而已,真有什麽政務等到排衙時處理啥事都晚了。”

  “那蔣孟公說當年他被縣尊排衙時打了板子,這是為何?”

  楊勇還沒說話,身邊的周養浩解釋道:“老蔣當年得罪了巡按大人,被當年的縣令張大人記恨,這才找個由頭說他排衙失儀,和工作沒什麽關係!”

  趙和聽原來是這麽回事,心中暗罵這個蔣孟公王八蛋。趙和左右看了看,算上自己楊勇身邊隻有三個役頭,單單缺少了蔣孟公。

  “伯父,蔣孟公今天怎麽沒來?”

  楊勇聽趙和這麽問麵色有些不自然,周養浩笑道:“老蔣升官了,接任倒黴鬼趙芳成了吏房堂吏,那不就在那裏!”

  趙和順著周養浩的指點,看到蔣孟公人模狗樣的穿著一身青色衣服,站在六房的隊伍中。

  趙和原本以為趙芳死後他的位子就是自己的,當時楊勇也答應了自己,現在怎麽變成蔣孟公的。趙和剛要問楊勇怎麽回事,就聽到縣衙裏傳來一陣梆子響,時辰到了,排衙正式開始。

  看到這個樣子趙和沒辦法,隻好站在楊勇身後,老老實實的等候排衙,他準備等排衙結束後一定去問問楊勇,不是將堂吏許給自己了嗎?怎麽變成蔣孟公了?

  隨著梆子響起,縣衙門前散亂的人群開始站成兩排,文職那邊以六房、訓導、教諭為首,武職這邊以三班、巡檢、稅監為主。

  等人群都排好隊伍後,縣衙大門打開,第二聲梆子響起,兩排在各自的主官帶領下,魚貫進入縣衙。

  縣衙大門進去後就是譙樓,裏麵是仁愛門,在裏麵就是縣衙正堂了。今天是排衙,縣尊的座位早已經從正堂抬了出來,放在仁愛門下。縣令的座位左右兩邊有三個座位,分別是縣丞李繼、主簿周森,還有一個身穿從七品武官服色的軍官坐在旁邊。

  趙和看了看那個武官,不認識,沒想到這個武官身份地位這麽高,竟然能在縣令麵前有座位,其實趙和不知道這個武官就是常熟縣的坐堂錦衣衛百戶。

  明代錦衣衛負責監察百官,各地方都設有錦衣衛衙門,負責監督地方官的一言一行。不過萬曆年間文臣當道,這些皇帝的密探權利受到很大壓製,所以在地方上也不敢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