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招禍
作者:東皇龍公子      更新:2020-05-22 09:00      字數:2251
  “聖上大怒,我以為他要……”

  杜縝一頓,沒敢往下說。順手端起麵前的茶盞,不管是盛夏還是隆冬,他都愛喝濃茶,不喜那甜絲絲的飲品。

  不過,剛在書房喝過的薄荷冰露還是不錯的。

  他愜意地一歎:“沒想到三弟會因禍得福,他和阿月的事……”說到這,緊蹙的眉頭,剛鬆開,又蹙起了,“你明天去趟盧府,跟夏氏說一聲,叫她看好阿月,莫在此事上再糾纏,以免禍及家族。”

  王氏聞言,佯作生氣的一瞪眼:“我正在想,這麽熱的天,就待在這院子裏,除了宮中傳喚,哪都不去的。沒想到,轉眼間,你差事都給我安排上了。”

  杜縝連忙拱手賠笑:“有勞夫人了,讓夫人費心了。”

  “好了,我還能真跟你計較不成?”

  王氏掩口,彎眉道:“你也不用太擔心了,聖上和皇後娘娘已經想好了對策。三月間,文國公夫婦回泰州書院小住,至今未歸。

  娘娘的意思是傳信給二老,由二老親自去齊州盧氏,把阿月入族的事操辦了,待過年,再隨盧寺卿回鄉祭祖。”

  “那這事……就這麽過了?”真的塵埃落定,杜縝又有些不敢置信了。

  天子雖然惜才,但也不會為了誰,牽連到親信臂膀,影響了他的國政改革,卻不受處罰的。

  在國策執行上,他是誰的情麵亦不留。

  這幾年因丈量土地,改革稅製,改革兵製,他把江南大大小小的世家都得罪個精光。

  都察院的那兩個老頑固,右都禦史劉健和左僉都禦史馮信,硬是把他們這些支持聖上改革的大臣給盯得死死的,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彈劾。

  王氏道:“娘娘打算以選秀為由,從禮儀司挑幾個司禮嬤嬤,賞賜到三品官以上的府邸,以便讓各府參選的女郎盡早熟悉宮廷禮儀。”

  說著,她攏身過來,靠近杜縝小聲道:“這擺明了要給阿月上規矩,她要是再不聽話,病死算輕的,再鬧出點什麽事兒,青燈古佛一輩子,那才是難熬。”

  “娶個好媳婦旺三代,先人誠不欺我啊。”

  杜縝當即感歎:“嬸娘性子貪婪,目光狹隘,差點毀了我杜家好幾代人建起的聲望。”

  “幸好,還有你。”他一把握住王氏的手,溫和道,“幾個孩子的婚事,就有勞夫人多費點心了,無論嫁娶,家世次要,人品最為關鍵。”

  杜縝和王氏,膝下有一兒兩女,長子杜文傑,任東宮屬官,娶忠義候的二女兒吳伽,育有一子杜子豐,年僅七歲。

  到了九月份,便要進宮陪二皇子讀書。

  長女杜寧若十七歲,最小的女兒杜寧雪十四歲,二房的杜文全也十六了,這三個孩子的婚事,可是一個接著一個。

  目前,王氏最操心著急的還是長女的婚事。

  “都是妾身份內的,夫君放心就是。”王氏說罷,睃了杜縝一眼,心裏滿是苦澀。

  長女的年齡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緊要關頭,偏她在西北時,就對太子情根深種,這都滿十七了,還不肯許嫁。

  ……

  “你何必想不開?”王氏費盡心思開導杜寧若,“太子孤高清冷,自小都不準年紀相仿的小姑娘,靠近他三丈之內,想必婚後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主。

  何況他,身為大秦的儲君,往後身邊的女人隻會越來越多。不像聖上,雖有一後兩妃,卻對孟皇後情深義重,後宮也是一片平靜。”

  她這個做母親的,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長女仍是不改初衷。

  ……

  說起婚嫁之事,杜縝免不了與王氏提到選秀。

  “聖上登基時就說過,他有妻有妾,兒女雙全,有生之年,不再充盈後宮。這次選秀,雖未明言,但大家都清楚這是在為太子選妃。”

  “我原本想跟聖上言明,這次選秀,杜家走個過場便罷了。”杜縝道,“但想到若兒這些年對太子的期盼,我考慮再三,還是想給她這個機會。”

  王氏倒沒想到夫君竟會這麽說,她在心裏默默的歎了一口氣,道:“若兒的心思,你我都知,好話說遍,她就是不願回頭。

  可在這建鄴城裏,以我們杜家的門楣,太子正妃,恐怕沒什麽指望。我是真的舍不得自己辛苦養大的女兒去做妾。”

  杜縝拍了拍王氏的手,安撫道:“兒大不由娘啊!”

  見他這樣,王氏懸著的心,算是落到了實處。夫君一心想做個賢臣,女兒若是進了東宮,兒子的東宮屬官便做不成了,肯定要外放到地方上為官。

  在大秦,外放的文官,大部分都是得罪了天子或者得罪了門閥一係的勢力,被打壓的沒辦法了,才會被外放。能在建鄴城站穩腳跟的官員,輕易是不會被外放的,除了武官,除了封疆大吏。

  影響了兒子的仕途,王氏擔心父女二人會因此生嫌隙,便一直不敢提這事。

  現在好了,夫君自己有了決定,那這件事的利弊,想必他已經考慮清楚了。

  想到此,王氏釋懷一笑:“俗話說,‘夫妻是緣,兒女是債’!隻要孩子們歡喜,以後的路,無論怎樣,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說罷,起身吩咐候在廊下的婢女進來擺桌,準備晚膳。

  ……

  杜縝和王氏願意放下做父母的威儀,對女兒的婚事做出了讓步。但是他們的姻親——承恩侯府,為選秀的事,就沒這麽平靜了。

  亥初,白日的餘熱已散盡。

  承恩侯府的外院書房裏,燈火通明。

  承恩侯孟檀就中秋過後選秀、開海禁的事,叫來三個兒子還有幕僚肖未明一起商議。

  他剛說完自己的想法,兄弟仨麵麵相覷,滿臉的不可思議。

  老三孟光峻最先跳了起來,他生氣地說道:“讓我們府裏的姑娘去選秀?父親莫不是老糊塗了?”

  自從兩年前,母親以禮佛為借口避著不見父親,父親身邊少了人提點,行事便越來越沒個章法。

  見父親梗著脖子瞪他,他心口發堵,也懶得跟這個不著調的父親多費口舌。

  轉而看向對麵的孟光峰,說道:“大兄,孟家乃詩禮之家,靠的是書香傳世!既有皇後娘娘位居中宮,我們宗房萬萬不可再送女郎入宮,否則,便是上趕著給孟家招禍。”